第十六章 馬拉鬆
隨著亞運會的開幕,學校裏掀起了一股體育熱,各種體育社團和體育競賽層出不窮。
經過與魏三兒的兩次短兵相接,方離原更加深刻意識到了強身健體的重要性。
學校裏也有武術社,據說是在電影《少林寺》風靡那年成立的。方離原去看了一次,社員們基本上都是武俠愛好者,不是一般的花拳繡腿。
打消了去武術社的念頭,方離原的體育特長就剩下了長跑。
於是,在那個跑步還顯得有些傻了吧唧的年代,學校的操場上經常能看見一位孤獨的長跑者。
方離原算是長跑的高級票友,請教過專業指導,經過係統化的訓練。不管老婆滿意與否,繞著奧林匹克公園,每周至少三個十公裏,雷打不動。
如今,有了十八九歲的蓬勃肌體和更為強勁的心肺功能,像是老式跑車,換上了一台V12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腳下生風,跑得格外帶勁兒。
這天,下午放學後,方離原如往日一樣來到操場,繞著四百米標準跑道,幹淨利落地跑完了十圈。
“你是哪個係的?”問話的是一位身穿運動服,老師模樣的人。
“二係的。”方離原答道。
“觀察你有一段時間了,喜歡長跑?”
“嗯。您是?”
“我姓孔,體育部的。聽說過馬拉鬆嗎?”
方離原一笑,“42.195公裏,對吧?孔老師。”
“想不想試試?”孔老師笑眯眯地問道。
方離原第一次跑馬拉鬆是在2010年,燕京馬拉鬆的半程,接連跑了三年。從2013年開始參加全程,最好的成績是2015年,4小時18分。
“學校要組織馬拉鬆比賽?”
“你要是了解馬拉鬆的話,估計應該聽說過燕京馬拉鬆。今年是十周年,正好又趕上亞運會,為激發群眾體育活動的熱情,上麵打算在燕京各高校選幾名大學生,作為業餘選手,參加今年的比賽,你有沒有興趣?”
燕京馬拉鬆是長跑業餘愛好者的盛世,方離原在2017年參加的那次,報名者突破十萬人,最後,組辦方不得不通過抽簽來決定參賽名額。
而現在,孔老師說的是1990年的燕京馬拉鬆,方離原怦然心動,“孔老師,我太有興趣了,隻是,我這水平能行麽?”
“行不行要賽賽才知道,咱們學校就一個名額,目前,大概選了有七八個同學,後天這個時候,你還來操場,參加體測。”
告別孔老師,方離原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宿舍,把馬拉鬆的事情告訴了正一邊聽搖滾,一邊寫作業的劉斯奇。
“你丫成天吃飽了撐的,總跑個什麽勁兒,既費糧,又費鞋,何苦呢?”
聽了劉斯奇的口無遮攔,方離原卻是滿臉堆笑,“你說的沒錯,確實是費鞋,劉斯奇,我想和你商量個事……”
“什麽事?”劉斯奇一臉警惕,一把將攤在桌子上新買的幾盒打口帶攏到了麵前,“方離原,以後嚴禁你未經我批準,把打口帶高價出售。”
“嘿嘿,那幾盤帶子咱們都聽得過了,放著也是放著,李海鷗喜歡,總是央求我,我這才……”
李海鷗住在隔壁宿舍,是新湧現出來的搖滾音樂愛好者,也是方離原新培養起來的打口帶下線。
“別總冠冕堂皇的,要是沒錢吃飯就直說。”
劉斯奇慧眼如炬,自從買了隨身聽,方離原就陷入了沉重的經濟危機。盡管楊經理退回來了一百元,但也還是杯水車薪。
賺回來的七千塊錢,方離原和劉斯奇達成的一致意見是,買打口帶可以,但絕對不能用於吃吃喝喝。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方離原一直堅定不移地執行著上述的約定,隻不過把買打口帶,稍作變通,改成買賣打口帶。
“嘿嘿,是困難點兒,不過還能挺一陣兒。想和你商量的是別的事兒,你看,眼瞅著大賽臨近,我腳底下的這雙鞋差點勁兒,能不能申請換一雙專業一點兒的,這不算吃吃喝喝,和打口帶一樣,都屬於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
要知道,在後世,雖然經濟條件一般,方離原在長跑上的投入卻從不吝嗇,從頭到腳,從裏到外,所有裝備都是專業級的。
而如今,腳底下的這雙回力牌膠皮鞋,底兒磨薄了,遇到不平坦的路麵,腳都硌得生疼。
劉斯奇眉頭緊皺,若有所思,“你不是還沒獲得參賽資格嗎?”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可腳的鞋,如何能脫穎而出?”
“那這樣,買可以,要是你能脫穎而出,就算是一起買的,像打口帶一樣。要是沒有,錢你自己出。”劉斯奇一臉正色地說道。
方離原有些無語,但還是爭辯道:“要是沒被選上,鞋咱倆也可以換著穿,不行麽?”
“我有腳氣,你不怕?”劉斯奇一臉壞笑。
有了上次隨身聽的教訓,方離原沒有急著買鞋。眼下商品經濟還不發達,市場經濟還是沒影兒的事兒,但凡能找到關係,任何東西的價錢都有得談。
眼下,身邊就有個運動裝備愛好者,那就是喬司令。從開學到現在,喬司令身上的運動服和運動鞋就層出不窮。
吃罷晚飯,方離原約上喬司令,一道去上晚自習。
“喬司令,上次說的事兒,考慮得咋樣了?”
在教室裏,尋了個僻靜的角落,甫一坐定,方離原就開口問道。
“和我小姑說了,她那邊沒啥問題,絕對是進貨價。不過,我考慮,這東西和隨身聽不同,樣式、尺寸、號碼啥的,挺複雜,每個人喜好又都不一樣,咱們不可能進很多東西,沒那麽多錢,也沒地方放。”喬司令有些憂心忡忡。
“我有辦法,先從簡單的做起。”
“簡單?什麽簡單。”
“鞋,運動鞋。”
“鞋也不好放啊,咱們宿舍現在都快裝不小了。”
“沒事,有人能裝下。”
“誰?”
“李海鷗。”
“李海鷗?他們屋有地方?”
“他有辦法,能裝下。明天,明天能去你小姑那兒去看看麽?”
“去是可以,就咱倆?”
“咱倆,還有李海鷗。”
李海歐其實不叫李海歐,隻是因為他喜歡照相,還經常擺弄一台海鷗牌照相機,才被叫作了李海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