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朝會
秦二世元年,七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表明著一年已經過去了一半的時間。
皇帝胡亥和左丞相趙高在得知匈奴來犯,撼北軍無法回援鹹陽的時候,立即將已經回家的文武大臣再度召集起來,召開了緊急朝會。
“各位愛卿,自朕登基以來,秉承先皇遺願,積極推行法治,意在將法家思想傳播天下。然本月初,陽城人陳勝、吳廣殺死官差,舉旗造反,六國臣民紛紛響應,有愈演愈烈之勢。”胡亥說道,“前次朝會,少府令章邯建議朕一麵對李由進行慰問,讓他在滎陽拖住陳勝一部兵馬,另派人前往上郡,請求撼北軍南下。然今日前往上郡傳詔的人回來了,卻帶著不好的消息回來了。那就是北方的匈奴磨刀霍霍多年,也趁次機會南下,興兵攻打九原郡。撼北軍所部十五萬人都隨主帥王離支援九原郡了。現在章少府正在函穀關激戰,可朕答應他的兵卻遲遲沒有動靜,諸位愛卿可有好的法子?”他又補充問道,話語中滿是無奈。
他登基才半年時間,內有乘勝、吳廣之流殺官造反,外有匈奴人興兵南下,都覺著他胡亥好欺負。至於匈奴,他倒是不怎麽擔心,他相信王離的能力。現在令他擔心的是國內的形勢,倘若章邯守不住函穀關,那麽吳廣所部就可以通過函穀關,直接進軍大秦中樞。又或者李由沒有守住滎陽呢?兩路軍隻要一路敗了,鹹陽就難以保住。
聽到皇帝問話,地下的一眾大臣雖都做出一副絞盡腦汁的樣子,但卻沒有人接胡亥的話。
“皇上,前線傳來急報!”就在這個時候,侍候在勤政殿外的小宦官進殿稟報。
“快傳!”聽到有前線的急報,胡亥急忙吩咐道。
不大會時間,一名士兵進了殿。行禮之後,將背上的急報通過內侍陳鐸呈遞給胡亥。
顫抖著雙手打開急報,剛讀了幾行,胡亥就大笑起來。笑聲止歇,他說道:“真是個好消息,陳鐸,快念給眾大臣聽聽。”
接過急報,陳鐸開始讀了起來。通過陳鐸的話,眾人知曉了在滎陽前線,吳廣親率十餘萬大軍強攻滎陽,卻被三川郡郡守李由給打了個落花流水。李由利用城池和正規軍優勢,或堅守或主動出擊,幾場戰爭下來,吳廣十餘萬大軍傷亡慘重。後吳廣部將田臧與吳廣意見不合,假借陳勝名義,誅殺了吳廣。之後田臧率軍突圍,滎陽之戰以秦軍大勝而結束。
“臣等恭賀吾皇擊破賊軍,我大秦天威。”聽到最後,知曉了秦軍大勝,一眾文物百官開始向胡亥道賀。
“諸位愛卿,如今還不是道賀的時候,雖然滎陽之危以解,但尚有函穀關之戰迫在眉睫。要知道賊軍之首陳勝已經公然建國,此次更是親率大軍四十萬進攻函穀關。函穀關守軍隻有幾萬人,形勢不容樂觀。章少府臨行前,朕答應過他盡快找好援軍,趕赴函穀關支援。可是如今上郡的撼北軍沒辦法來此,還有什麽方法可以召集到守軍呢?”胡亥歎了口氣,說道。
“皇上,上郡的守軍迎戰匈奴不能調,何不調與內史相鄰的北地郡守軍南下呢?”一個大臣開口道。
原本他以為說完之後,胡亥會誇讚他。卻沒曾想,當他說完之後,發現眾人包括胡亥在內的人都用看白癡的眼光看著他。
“陳大人,你是白癡嗎?北地郡雖有守軍十萬人,但是北地郡可是與月氏相連,承擔著防備月氏的重任。一旦我北地郡守軍離開,月氏揮軍進犯我大秦,這結果誰來承擔?”作為百官之首的趙高毫不客氣地訓斥道。
聽到趙高地話,那陳大人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麽幼稚,不由的用衣袖擦了擦臉。
“皇上,臣以為可以抽調臨近函穀關的各郡駐軍,命令他們齊聚函穀關,支援章少府。”又一名大臣站出來說道。
“劉大人此言差矣,自陳勝、吳廣殺官造反之後,各地都開始出現或大或小的賊軍,一旦守軍調離,難免要出亂子。此舉太過想當然了。”一名大臣站出來發對道。
聽到這個大臣的話,趙高心中一動,隨後站了出來。
“皇上,滎陽大勝,我們可以抽調三川郡的守軍前往函穀關支援,同時內史省負責拱衛鹹陽的軍隊也可調往函穀關,交予章少府統領。”趙高朝著胡亥說道。
趙高因為要當左丞相而使計弄死了李斯,如今李斯之子李由立了大功。趙高害怕李由因此得寵,就開始給他上眼藥了。
“抽調內史守軍,那鹹陽不就沒有任何防禦了嘛?”聽到趙高的話,胡亥不滿的問道。
身為大秦都城的鹹陽一旦沒有了駐軍的守衛,胡亥想起來都覺得害怕。說不嘀咕什麽時候,就有人混進來刺殺他這個大秦皇帝了,想到這些,他就感覺脖子一涼。
“皇上,皇宮尚有衛尉和郎中令兩支軍隊,日常的安保工作沒有任何問題。一旦函穀關天險被攻破,恐怕整個內史都沒法抵禦住賊軍的進攻。與其這樣,還不如放手一搏,讓內史的駐軍前往函穀關支援章少府,至少可以拖延更多的時間,我們也好從容思考法子。”聽到胡亥的話,趙高知道他是害怕自身的安危,於是保留下衛尉和郎中令兩支近萬人的隊伍,以安胡亥的心。
聽到趙高這麽說,胡亥心中的大石稍稍落了地。仔細想一想,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權衡利弊再三,還是年輕人的闖勁占了上風,用途是拍板同意了趙高的建議。
見已經有了處理方法,一眾大臣開始直呼皇上聖明,大秦定能守住函穀關,保障萬世基業雲雲。
草草的結束了朝會,趙高草擬了詔書,待胡亥看過之後,讓內侍用了印。詔書就被快馬加鞭地分別送往內史守軍駐地和三川郡郡守府。
內史駐軍統帥司馬欣接詔之後,立即整頓兵馬,再向皇帝胡亥複詔之後,領十幾萬內史駐軍向著函穀關而去。
一日之後,另一份詔書到達三川郡郡守府。李由接招之後,暗歎一聲,開始抽調兵馬,隨後命令郡丞坐鎮三川郡,他則率領抽調的兵馬支援函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