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淹城
吃過了飯,呼韓佐羅下令匈奴人開始對平地縣發動攻擊。讓城池上張淼剛拿到有些意外的是,匈奴人進攻雖然猛烈,不曾中斷,但是卻好像害怕傷亡一樣,並沒有對城池上的秦軍造成什麽傷害。
盡管不知道匈奴人為什麽會如此,但是張淼卻樂得如此。這樣一來,他們可以更長時間的堅守,等待著王離援軍的到來。
戰鬥一直持續到日暮時分,呼韓佐羅下令鳴金收兵。看著如潮水般退去的匈奴大軍,城牆上負責防禦的秦軍們都鬆了口去。
平山縣裏,縣令吳泰與郡守馬全正在組織老弱婦孺向上郡轉移,一來是為了保存九原郡百姓,二來也是為了讓守城士兵更好的戰鬥,不至於被城中老弱拖累。
而讓呼韓佐羅下令收兵的原因就是冒頓派遣士兵告知他,已經到了黃河支流與護城河交匯的地方,目前基本工作已經做好,子時前後就可以引黃河水灌注護城河了。
亥時前後,作為總指揮的張淼依然在城牆上巡視,檢查城牆上的防禦物資。在他看來,今日白天的交戰,隻是匈奴人的試探,明日將士兩軍之間真正的戰鬥。
“老張,我怎麽聽到似乎有流水地聲音啊?”子時前後,城牆上地一名守軍突然有些疑惑地說道。
“呸,我們旁邊就是護城河,自然有流水啊。”老張嗤笑一聲,說道。
聽到老張的話,士兵自嘲的點了點頭。看來白天跟匈奴人的戰鬥讓自己太過緊張、激動了。
不對,護城河相對來說水流比較平緩,但是現在他聽到的聲音卻是越來越大。士兵朝老張望去,此刻的老張也是有一絲疑惑,兩人不約而同地朝著護城河看去,卻見道護城河裏的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漲了起來。
“護城河漲水了.……”老張顫抖著說道,話語哆哆嗦嗦。
“難道是知道匈奴人來了,龍王爺特意顯靈?”年輕的士兵嘴裏自言自語說道。
水流的聲音越來越大,一會時間郡丞馬全和縣令吳泰都上了城牆,看著越漲越高的護城河,馬全隻覺得一陣天旋地轉。
“匈奴人居然掘斷了九原河,引黃河水灌注護城河,以圖水淹平山縣。”幾欲跌倒卻被吳泰眼疾手快一把扶住地馬全說道,他的聲音很小,顯然是收到了極大的打擊。
作為學貫古今的大師,看到護城河漲水,馬全就猜到了緣由,隻是人力終究有限,他雖能猜到,卻無力去阻止。
“水淹平山縣,此乃絕戶之計。真是有違天道,有違天理。”吳泰氣憤地說道。
掙脫出吳泰地攙扶,馬全說道:“張淼,快下令士兵門將作戰物資集中到城牆,加高城池高度,然後盡可能的為百姓轉移拖延時間,實在擋不住的話立刻撤離。吳泰,你趕緊下城,帶著衙役們行動,帶領百姓出城,往武庫縣前進。”
接到馬全的命令,張淼和吳泰開始組組織人手按照馬全的吩咐行動起來。滾木、擂石被集中到一起,將城牆加高。百姓們也在眾衙役幫助下,倉皇地向著城外逃去。
“撤、快撤!”水終究是漲了上來,越過了城牆,向著城中灌了下來。張淼下令守城的士兵,開始退下城牆。之前墊高的城牆被湍急的大水衝倒了,一些跑不及的士兵被石頭砸中,在大水中慘呼。
大水越發急了,城內的水也越發的多了起來。士兵們因為水越積越多的原因,行走的速度也越發的慢了。跑在最後麵的士兵們一個個被大水追上,然後再大水中掙紮。
看著水越來越多,身邊的士兵們越來越少。張淼高叫道:“兄弟們,自從軍的那天起,我們的命就已經不是自己的了。保家衛國是我我們的理想,也是我們的終極目標。百姓們需要我們,隻要我們多堅持一刻,就有更多的百姓獲救,現在是報國的時候了。”
說完之後,張淼就轉身向著水來的方向走去,他身旁的士兵們見到張淼如此,也紛紛轉身。見到士兵們如此,張淼心中雖痛,卻也有欣慰。
“讓我們手拉手,排成一排,用身體為百姓們爭取時間。”點了點頭,張淼說道。還有武器的士兵們扔掉了武器,開始主動牽起身邊人的手。盡管他們來自不同的軍隊,但是能夠一起死,也是一種緣分。
水漸漸從膝蓋到腰身,士兵們一邊堅持一邊後退,用自己的身體壓縮著大水前進的方向。張淼作為總指揮,一直站在第一排,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天要亮了,大水早已浸透了張淼和一眾士兵們的身體,他們終究是沒能擋住大水的肆虐,整個平山縣成了一片汪洋。但是他們卻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為撤退的百姓爭取了時間。
大水順著直道,流向前方,流向兩邊,流向地勢更低的河流。大水來的快,去的也快。當天完全亮起來的時候,整個平山縣靜悄悄的,城內的積水漂浮著一排屍體。
距離平山縣數裏的地方,是秦軍們的臨時駐地,一晚上的折騰,讓他們又困又餓。吳泰已經臨時接過了指揮權,讓秦軍們做好基本的防禦之後,開始點查傷亡。
馬全站在新搭建的臨時帳篷邊,看著被大水淹沒的平山縣,眼中濕潤了。當張淼命令士兵關上城門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張淼和近兩千人的秦軍完了。大水越來越大的時候,張淼命令自己的兩千嫡係軍隊留守,其餘每一個士兵都要攜帶一個百姓出城。最後出城的就是馬全,在馬全踏出城門之後,張淼就下令士兵關門。用一個稍顯封閉的環境來抵擋水流,為百姓逃生爭奪時間。
搖了搖頭,將腦海中的思緒暫時擱淺。馬全叫來吳泰,吩咐讓百姓們簡單的吃點東西,繼續朝上郡轉移。
經此一夜,平山縣對匈奴人來說是如履平地。天亮之後,匈奴人必然會通過平山縣繼續南下,所以逃難的九原郡百姓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必須轉移。而軍隊則需要留下來與匈奴人周旋,盡量拖延時間。
吳泰和馬全因為誰留下來應對匈奴人而起了爭執,最終還是馬全拿出了老師的架子和郡丞的官位壓住了吳泰。
簡單的吃了點東西,吳泰就和百姓們一起上路了,看著身後站的筆直的那道身影,他的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