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禮物
大年初二,是閨女回娘家的日子。
喬家阿娘的娘家在河西村,跟臨河村隔著大河,夏天划船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來往非常方便。冬天河上結冰了,走過去也沒多久,就算不過年,兩家來往也是很頻繁的。
高家姥爺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生前是河西村的村長,可惜去世的早,在喬月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喬月對他幾乎沒有什麼印象,只是從阿娘的口中得知,眾多孫子輩的小娃子,她最受寵,每次去,姥爺都抱著她不撒手,夏天出去摘果子,冬天給做各種好吃的。
姥爺去世后,只剩下姥姥跟唯一的兒子一家子住在一起。
在原主小的時候,阿娘跟喬家阿奶鬧得很不愉快,一到農忙的時候,高家姥姥就會來臨河村常住,幫助閨女看孩子,所以原主跟姥姥十分親近,接收了原主記憶的喬月,也十分的喜歡姥姥。
馬上就能見到姥姥了,喬月一大早就起床開始做好吃的。小時候吃了好多姥姥做的美食,這次也讓她好好嘗嘗自己的手藝。
老人家牙齒不好,喬月做了幾樣軟和的糕點,都是家裡的糧食做的,不是啥精貴的東西,分量給得足足的,給老人家好好解解饞。
喬家阿娘當初是姐妹三人中嫁得最次的,現在卻成了姐妹中過得最好的人。每年回娘家的時候,她都盡量多拿些吃食,給娘家這些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解解饞。
糖葫蘆拿了十二串,正好每個孩子都有,免得爭搶,麥芽糖包了兩包,一包三十多塊。另一包五十多塊,滿滿兩大包,小包給高家姥姥,剩下的大包給大人小孩們嘗鮮。
喬家阿娘給娘親做的一件新衣服,喬月給姥姥做了兩大包的棗糕和南瓜餅,又帶了一些家裡曬的土豆乾和蘑菇干。
所有的東西包了滿滿的一大包。喬家阿爹拉著冰車,喬星抱著大包袱,坐在冰車山,一家四口去高大舅家過節。
作為送禮最多的小姑子,喬家四口人受到了高家大舅媽的超乎尋常的熱情款待。
高家大表哥前年剛成親,去年冬天就當爹了,小娃娃百天了,正是可愛好玩的時候,喬星第一次見到比自己還小的孩子,十分新奇。
直勾勾的看了好半天,後來發現娃娃尿褲子了,立馬假裝嫌棄起來,使勁跟這個會尿褲子的小娃娃撇清關係,生怕大家也把他歸到尿褲子的娃娃行列。
明明剛才還圍著人家轉,現在這「無情無義」的小模樣,把周圍的幾個大人笑壞了。
男人們討論著一年的收成,順便吹吹牛逼,今年喬家阿爹是這個話題的中心人物,這年代,誰賺錢多,誰就受追捧。
女人們這邊則討論著衣服和髮型。果然無論什麼時代,女人們對美的追求都是不會變的。
「咋不做個裙子呢?」
就在喬月給兩個姨媽編頭髮的時候,老姨家的大表姐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句話。
「別胡說,咱們農村人,穿裙子咋下地幹活啊,咱又不是富貴人家的夫人小姐,有新衣服穿就燒高香了。還做裙子,一年能穿幾回啊。」高家老姨寵溺的訓斥了自家的寶貝閨女。
「年前,我大姐就穿裙子回來的,可好看了。」李招弟不服氣的反駁道。
「好的不學,學那賤玩意幹啥。你給我歇了這些沒用的心思。」高家老姨突然拔高的聲音,把大家嚇了一跳。
李招弟口中的大姐,是她大伯家的大堂姐,在不到十歲的時候,就被他爹賣給縣城的大戶人家當丫鬟了,什麼臟活累活都干過,熬了這十來年了,去年才算熬出了頭,吃穿用度好了一些,就開始回家「裝闊」
農村的女娃本就不常出門,看到一個穿著不帶補丁衣服的女孩,自然是羨慕不已,再加上她大堂姐有意炫耀,故意將自己的生活描述得很舒適幸福,聽得李招弟心動不已。
李家人一見大丫頭得勢了,家裡有閨女的,都蠢蠢欲動,想將女兒們賣到縣上去。
若是混得好了,工錢都拿回家,既有賣身銀子,也有白得的工錢。明顯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啊,要是閨女嫁人的話,就算不陪送嫁妝,也得不著太多彩禮。
閨女養這麼多年,沒撈到多少錢,就送給別人家了,要是將閨女賣到縣上呢,賠錢貨徹底成了香餑餑了,每個人心裡都盤算著小九九。
李招弟小的時候,也差點就被賣了,高家老姨死活不同意,抱著孩子不撒手,偷偷的帶著孩子躲到了高家大舅家裡,當時高家姥爺剛去世沒幾年,餘威還在,因為娘親的強硬堅持,李招弟才免於被賣掉的境況。
所以當現在高家老姨聽到自家閨女一臉羨慕的說著這些事情,暴脾氣立馬就上來了,都快氣死了,暗罵自家這不爭氣的閨女,眼皮子淺。
大舅媽一看氛圍不妙,趕緊岔開話題,將話題引到了村裡的新鮮事上,很快將大家的注意力轉移了,只剩下李招弟一臉的不開心 。
高家大舅家的住房面積有限,像喬家這種離得近的,當天就回家了。
此時正好喬家小姑姑也帶著相公和孩子們回娘家了。喬月給姑姑和表弟妹們拿了點糖葫蘆和麥芽糖,聊了一會天才回的家。
喬家的娛樂活動繼續進行,持續到正月初五才完事。今年因為賺錢了,喬家阿爹也做了回庄,雖說沒贏到錢,但這個殊榮夠他開心一年了。
男人有時候真的很單純,就這樣一件小事,就滿足得不要不要的了。
初五之後,年味也散得差不多了,走親戚的也都走完了,家家戶戶開始正常的過日子了,不過元宵節之前,店鋪也沒有開門的,所以大家都閑在家裡玩牌聊八卦。
初六的時候,季四妹邀請喬月姐弟去她家做客,季子仁在家教弟弟們認字,讓星星也跟著一起學習。
這樣的好事,喬家爹娘自然不會阻攔,喬月就帶著弟弟去了。
男孩們在一個屋子裡學習,兩個女孩在另一個屋子裡研究服飾和髮型。
正月裡面有不動針線的說法,兩人自然不會跟風俗過不去,兩個女娃娃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的研究髮型問題。
喬月的髮型是村裡的獨一份,蓬蓬的可愛的公主頭,再配上白凈的小臉和晶亮的漂亮眼睛,完全不同於農村的小妞們。
好多人都想來問喬月的頭髮是怎麼弄的,奈何喬月從小就比較高冷,很少跟外面的女孩一起玩 ,再加上平時還不怎麼出門,大家也不太好意思去她家裡問。
四妹就比較幸運,作為關係戶,得到了特殊的照顧,獲得喬月的親自指導。
這個時代女孩沒有出嫁之前,頭髮是不可以完全盤上去的,必須要留下一部分頭髮垂下來,可以是鬢角,也可以是後面的頭髮。
喬月選的髮型大部分都是鬢角留下很細的一綹,用梳子卷一下,形成彎彎的樣子,在耳朵前面,既有少女的嬌俏,也帶點女人的嫵媚。
後面的頭髮也會放下大部分,頭頂的頭髮簡單編一下,有時候是斜著編一大股麻花辮,從後腦勺繞過,有時候是一小股,慢慢擴充成□□花辮子的編髮,都是前世網上常見的各種韓式編髮,還有視頻網站上流行的簡單編髮,操作都很簡單,基本上一學就會。
跟古人相比,喬月的手不算巧,不過就是佔了信息發達的優勢,可以弄出來很多這個時代看起來很「時髦」的髮型。
喬月不喜歡把頭髮都挽起來,頭髮太多了,特別累腦袋,為此還偷偷的剪過頭髮,不敢讓娘親發現,後來意外的發現娘親和爹爹也剪頭髮,這才知道,這個時代的人也是剪頭髮的,而且還有專業的理髮師,只要你給夠錢,不僅幫你理髮,還幫你刮鬍子。
後來喬月仔細的想了一下,才發現,前世對古代的了解還是太片面了,現代一個人十幾年不剪頭髮,頭髮就長得能碰地面了,這古人要都是一輩子不剪頭髮,那豈不是人人的頭髮,都可以纏在腰上好幾圈了,這根本也不現實啊。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廣為人知的話後面,還跟著一句,「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毀傷」是不能輕易損傷和毀棄的意思,這只是讓大家要保護好皮膚和頭髮,不要讓他們受到不必要的傷害,不是讓咱們不許修剪。
孔子老人家的初衷,很可能只是想教育大家要愛護頭髮和皮膚,愣是被現代人以訛傳訛,說古代不讓剪頭髮。
孔老夫子表示:這個鍋我不背,我只是想讓大家學會愛護自己,是你們閱讀理解能力太差。
四妹是個很有悟性的學生,當她學會了基本的幾個編髮技術之後,觸類旁通,馬上自己又嘗試了幾個新的髮型,簡直是要把喬月這個師傅拍死在沙灘上啊。
女兒家學學編髮,聊聊八卦,時間過得飛快,還沒盡興,就到了吃飯的時候。喬月依依不捨的跟未來的小姑子拜別,剛出門就被季子仁叫住了。
「你頭髮上好像有東西,我幫你拿下來。」說著就迅速在喬月的頭髮上摸了一把,然後帶著一臉壞笑,轉身回屋子了。、
跟季子仁接觸過好幾回了,喬月終於認清自己這個未婚夫的真面目了。
平時裝得像個成熟的大人,實際上卻幼稚死了,總是趁人不注意的時候,就故意揪一下喬月的辮子,然後一臉壞笑,喬月也不好當著眾人的面收拾他,只能狠狠地瞪他一眼,每到這個時候,他就笑得更歡了,等有人注意他,又立馬切回正經模樣,不苟言笑。
喬月以為他又要故技重施,趕緊摸一把頭髮,發現一個東西,摘下來一看,是個粉紅色的頭花。一看就是直男審美。
喬月看著頭花,一臉嬌羞,邊走邊無意識的笑,完全沒注意自家弟弟,那鄙視的小眼神。
在喬星眼裡,姐姐跟季家哥哥真的是幼稚得沒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