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分兵五路
「此言當真?」劉宏聞言激動起來,打了這麼久,終於取得勝利了嗎?
蹇碩連忙道:「奴婢豈敢欺瞞陛下?這是捷報,還請陛下過目。」
劉宏一把將捷報奪過來,仔細翻看后,臉上頓時露出笑容:「好,打得好啊!朕一直擔心前方戰事會不會出差錯,如今總算有好消息傳來。」
一旁蔡邕笑著道:「捷報傳來,陛下也能放心了。老朽在此恭喜陛下了!」
劉宏欣然笑道:「不錯,這的確是件喜事。快,快去把大將軍他們都請來,朕要當眾向他們宣布這個好消息,讓大家都好好歡慶歡慶。」
「是,奴婢遵命。」蹇碩領命出去。
劉宏轉頭看向蔡邕笑道:「先生,張溫剛剛發來的捷報里說,我軍在美陽大敗叛軍,殲滅敵軍兩萬餘人,右扶風淪陷的各個城池如今都已經被收復了,叛軍已經倉皇退回涼州去了。」
「對了,張溫在奏報里說,這一戰里出力最多的乃是討虜校尉段增和破虜將軍董卓二人,尤其是討虜校尉段增的表現更是極為優異,其軍功在軍中眾將里當居首位。朕記得,這段增似乎就是先生你的弟子吧?」
對於段增這個弟子,蔡邕當然是滿意至極的,不然也不會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甚至在收了顧雍為弟子后,也不忘時常拿段增出來豎「榜樣」。
如今聽說自己的得意弟子有此成就,立下的戰功在軍中眾將里居於首位,蔡邕大喜道:「叔益能有次成就,還得多虧了陛下的賞識!」
劉宏笑道:「不錯,朕的確很賞識此人。常言說,虎父無犬子,昔日羌人作亂,全賴段熲奮力平之;如今韓遂等人作亂,段增的表現不下其父當年啊!朕欲重賞於他,讓他擔任中郎將之職,領兵平定叛軍,先生以為如何?」
蔡邕連忙站起身來道:「陛下,老朽以為不可。」
劉宏心中詫異:「為何不可?」
「段增乃老朽的弟子,其才能老朽深知,的確是難得的大才。不過其人畢竟太過年幼,年紀輕輕便擔任二千石的官職,這已經是破例了,豈能進一步提陞官職?若是陛下貿然提升他的官職,這不是幫他,反而是在害他啊。」
劉宏笑道:「這又何妨?朝廷的規制向來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段增立下大功勞,若是不賞賜,如何能服眾?至於他的年齡和資歷問題,朕都不介意,先生又何須在意?」
蔡邕嘆息道:「陛下如此賞識段增,老朽也為他感到高興。然而,陛下能不介意他的年齡和資歷,但其他人也能如此嗎?若是將來有人心生嫉妒,不斷在陛下眼前進讒言,又該如何?」
劉宏很想說,自己信任段增,不會相信那些讒言;然而看了看眼前的蔡邕后,這話便說不出口了。
當初自己對蔡邕是何等的信任,可後來還不是聽信了那些讒言,最終將蔡邕給流放了?
想到這裡,劉宏嘆息一聲道:「罷了,既然連你也認為不能給他陞官,那此議也只能作罷。不過他立下大功勞,朕總不能沒有表示吧?要不封他個爵位如何?」
蔡邕再次勸阻道:「陛下不必如此,如今西涼叛軍尚未徹底剿滅,陛下要想賞他的功勞,何不等到大戰結束之後再來賞賜?」
雖說蔡邕兩次阻止劉宏賞賜段增,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想要打壓自己的弟子,只不過蔡邕覺得段增現在的根基還是太淺了,論年齡他才二十歲出頭,論資歷,他才剛剛出仕不到一年。
雖說段增的確立了一些功勞,但在當今亂世,有大功勞卻沒有陞官的人多了去了,又不止段增一個;若是段增再陞官或者封爵的話,難免不會引起其他人的嫉妒。
若是再過上一兩年,等段增根基更深厚,立下的功勞更多了以後,那時候再陞官或者封爵,也就不會太突兀了。
劉宏點了點頭,正要說話,這時,蹇碩來報說,大將軍何進,太尉張延,司徒許相,右車騎將軍朱儁,議郎傅燮等人,都已入宮,正等著劉宏前去召見。
劉宏當下勸勉了蔡邕幾句,便讓其先行出宮,自己匆匆前去接見何進等人。
前線捷報傳來,朝中百官自然也欣喜不已,不過與劉宏一樣,要徹底消滅叛軍,就必須派遣大軍深入涼州作戰;而為大軍籌集足夠的錢糧就成了朝廷當前最大的問題。
天子劉宏和張讓、趙忠等十常侍認為應該提升天下田賦,或者讓各地州刺史、郡太守們認捐;而朝中百官則主張應該把修築宮室的錢糧拿出來,抵充軍費,雙方爭執不休。
幾經商議和爭吵之後,最終天子和百官各讓一步,天子從修築宮室的錢糧中拿出部分,而朝中百官和各地官員也適當認捐一部分,如此才算將大軍出征所需的錢糧基本解決。
同時,天子也下詔要求張溫儘快派兵進討涼州叛軍,務必在兩個月內將其剿滅。
至於這一戰的賞賜,最終也決定暫不進行封賞,等到涼州之戰徹底結束后再來封賞。
……
美陽城外漢軍軍營內。
「諸位,剛剛老夫接到了陛下的詔令,錢糧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不過陛下要求我等必須在兩個月內結束戰事。諸位都說說,咱們該怎麼打吧。」張溫揉了揉額頭,神色間顯得很疲憊。
陶謙站起來道:「從目前得到的情報來看,叛軍在退回涼州后,如今已經各自散去,顯然他們已經打定主意要憑藉涼州的複雜地形來與我軍周旋,這對我軍的用兵將會產生極大影響。」
根據得到的消息,叛軍回到涼州后,韓遂、邊章、李文侯、北宮伯玉四人率領叛軍主力,直接退回了他們的老巢金城郡。
跟隨他們的叛軍主要是最先造反的湟中義從胡、之後加入叛軍的各類漢人、雜胡,以及金城郡地方豪族的武裝力量;至於那些羌人部族兵卻各自返回自己的地盤,並未與韓遂等人在一起。
這一點也屬正常,畢竟叛軍原本就是臨時組成,韓遂等人雖然是叛軍首領,但在他們之下還有著大大小小羌人部族首領們,他們對自己部族的士卒有著絕對的掌控力。
如今漢軍即將大舉進攻涼州,這些羌人部族兵自然要回去保衛自己的部族,不可能繼續跟隨韓遂等人。
只聽陶謙接著道:「若是在平日里,咱們還不必擔憂,可以先派兵對付韓遂等人,之後再派兵剿滅那些造反的羌人部族。不過陛下卻要求咱們兩個月內解決戰事,這個時間未免太緊迫了一些!」
周慎沉聲道:「是啊,時間緊迫,根本不容許咱們從容部署,所以這次出兵涼州,咱們也應該分兵多路,同時對分佈在各處的叛軍發起進攻,這樣才有可能在兩個月時間內解決叛軍。」
張溫點了點頭,開口詢問道:「那依你之見,我軍需要分兵幾路才行?」
「屬下覺得,我軍至少應該分兵五路,第一路負責進攻金城郡;第二路負責討伐先零羌;第三路負責討伐河關、枹罕群盜,並協助第一路進攻金城郡;第四路負責進攻安定郡的羌人;至於第五路則負責討伐北地郡的羌人。」
「五路同時出兵,只要用兵得力,必能讓叛軍顧此失彼,難以招架。」周慎抱拳答道。
張溫、孫堅等人聽了紛紛在心中沉吟起來。
周慎所說的五路大軍中,第一路大軍討伐金城郡,這裡是韓遂等人的老巢,也是叛軍力量最強的地區,必須投入重兵進行圍剿。
第二路軍隊討伐先零羌,這個羌人部族是最早響應北宮伯玉、李文侯造反的羌人部族,所以必須要予以剿滅,否則不足以警示世人。
不過先零羌原本居住在安定郡北面,後來遷移到了漢陽郡的南面,與氐人、參狼羌、白馬羌等聯繫緊密,要剿滅先零羌,勢必要面對這幾個強大的部族,所以這一路同樣要投入重兵才行。
至於第三路大軍將要討伐的河關、枹罕群盜,同樣是最先起兵造反的勢力,不過這股勢力與其他勢力不同,河關、枹罕群盜,他們以各族盜匪為主,勢力較為散亂,不過因為地方太偏遠,加上當地的局勢太複雜,所以要討伐他們同樣不易。
反倒是第四路和第五路所要討伐的安定郡、北地郡羌人,任務相對容易一些。
「諸位,周將軍所說的五路出兵方案,大家意下如何?」張溫沉聲問道。
「可行!」陶謙的回答極為簡短。
「末將覺得此策大體可行,叛軍分散各處,要在兩個月內將其徹底剿滅,唯有分兵進剿方有可能完成。」劉靖也點頭答道。
孫堅站起來道:「司空大人,屬下覺得,若是按照周將軍所說的方略來,五路出兵,兵力太分散,相互間距離較遠,難以彼此呼應,若是有一路大軍出現問題,恐怕會導致全軍整體失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