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漢奸臣> 第七十四章邀請

第七十四章邀請

  歷史上的荀攸乃是曹操的軍師,被曹操稱為「謀主」,尤其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和具體的軍事策略,曾經多次在關鍵戰場上獻出奇謀。


  比如征伐呂布時,他勸阻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時他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后又策出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


  這些都足以說明在具體謀划方面,他有著傑出的才能,堪稱戰術大家;相比之下荀彧或許名聲更加顯赫,但他卻更多以戰略謀划而聞名,可稱為戰略家。


  段增正在為行刺檀石槐的具體計劃感到擔憂,此時見了荀攸,頓時有了想法。


  他肅然道:「公達,我聽聞你智謀過人,常有奇計,如今行刺檀石槐一事消息泄露,鮮卑人恐怕已經有了準備,小弟正為此感到憂慮;公達若是不嫌此事繁瑣,還請助小弟一臂之力!」


  「這個……」荀攸愣了一下,不知該如何作答。


  一旁何顒、荀彧二人同樣愣住了,他們都沒想到段增會突然提出這樣的請求。


  尤其一點是,如今荀彧的年齡雖然比荀攸要小,不過名聲卻在荀攸之上;但段增卻沒有請荀彧幫忙,反而求助於荀攸,這就令人驚訝了。


  當然,在場之人都非常人,自然不會計較這一點。


  行刺檀石槐的計劃事關重大,若是能成則必將重創鮮卑人;若是失敗,則朝廷很可能最終決定出兵討伐,進而導致兵敗。


  這樣重要的事情,在場幾人自然都不願其走向失敗。


  所以在聽了段增之言后,荀彧當即開口道:「行刺之事事關重大,的確要好好謀劃一番;公達,你向來有過人之謀,我覺得你應該答應下來。」


  何顒也勸說道:「不錯,此事攸關國計民生,公達萬勿推辭!」


  何顒、荀彧二人連連勸說,而且荀攸本人對此也有些意動,所以他最終點頭道:「在下願為此事效勞一二。」


  段增頓時大喜道:「有公達為此事謀划,事必成!」


  荀彧、何顒二人也微笑著點了點頭。


  接著,段增將自己的大致想法提了提。


  因為鮮卑人很可能已經有了防備,直接派出刺客只怕難以成功,所以必須走迂迴路線才行。


  段增的打算是先找到刺客,然後一同前往北疆,先熟悉鮮卑人的習俗,然後設法混入鮮卑部族中,再嘗試接近檀石槐,並進行刺殺。


  這樣做或許更加費時間,而且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不過卻是目前最有可行性的計劃。


  當然,要具體實施起來,還是要等到時候見機行事。


  荀攸等人聽了后紛紛點頭道:「不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若不做準備就前去行刺,事成的可能性極小;而段公子你的計劃雖然麻煩些,但卻更加穩妥。」


  簡單商議了一番后,段增問道:「公達,小弟過兩天就要前往陳留勸說那韓廣,之後不管成與不CD會返回洛陽去見王越;等刺客選定后,就打算前往北疆,不知公達到時候是否與我一同前往?」


  荀攸點頭道:「這是自然,在下既然答應了要為此事出力,又豈能安坐家中閑著?正好在下暫時也有一些事情要處理,等一個月後,便可前往洛陽拜訪。」


  段增喜道:「如此甚好!」


  有了荀攸的應允,段增的心情極為愉快。


  這一次來潁陰,不僅與荀彧叔侄有了交情,而且行刺檀石槐的計劃也有了著落。


  這件事乃是段增首先提出的,不僅事關重大,而且還是段增第一次為朝廷做事,他決不允許此事最後以失敗告終;如今有了荀攸這個頂尖戰術大師加入進來,幫他謀划,成功的可能性必將大為提高。


  而這些還僅僅只是眼前的好處,而從長遠來看,自己更是可以在謀划此事的過程中與荀攸建立親密的關係,等將來天下大亂,自己再要招攬他可就容易多了。


  ……


  在荀彧叔侄告辭離去后,第二天,何顒也向他告辭,準備返回汝南。


  而段增一行人則繼續往東前往陳留,中途路過許縣時,段增還去潁川陳氏家族進行了禮節性的拜訪,可惜陳家那位著名的政治家陳群,如今還只是個幾歲大的小孩子,段增並沒有見到他。


  過了許縣再往東不遠就是鄢陵,而過了鄢陵便會進入陳留境內,距離段增要去往的己吾已經不遠了。


  不過在到達己吾之前,一行人先會到圉縣,這裡也是段增的老師蔡邕的家鄉所在,段增自然也去了蔡家進行拜訪。


  之後又過了幾天時間,眾人終於進入目的地己吾縣境內,首先到達的便是一座周長不過里許的小城池。


  「公子,這裡就是承匡城了,奴婢的家鄉就在城外不遠,只是不知那裡如今如何了?」或許是快到家鄉的緣故,顧嵐此時顯得既有些興奮,同時又有些傷感。


  段增點了點頭,笑著說道:「等會兒去看看不就知道了。不過現在嘛,咱們可以在這承匡城裡先休息一番。」


  這承匡城傳說中當初女媧就在這裡誕生,後來春秋時期,孔子帶領諸多弟子周遊列國時曾途經此地,因誤會被宋人團團圍困在此,卻不慌不忙的弦歌不輟。


  可惜這樣一座城池,到了後來卻逐漸荒廢下來,如今只個隸屬於己吾縣的小城鎮。


  尤其是最近些年,因為災荒不斷的緣故,這裡比以前更加蕭條了;前年陳留郡發生大洪水時,這座小城更是被洪水淹沒,如今城牆上還能看出當初洪水浸沒過的痕迹。


  街道上的行人並不多,只有寥寥一些行人匆匆走過,別說與繁華的洛陽無法相比,就是與陽翟、潁陰等地相比也差得太遠。


  這樣的街道上沒走多久,段增就有些覺得沒趣,正打算找家酒樓進去吃個飯休息一下,這時遠處突然有爭吵聲傳來。


  「李二爺,這東西明明就是我的!」


  「你這賤人出身低微,也配有這等好東西嗎?這明明是我家傳的寶貝,我剛才還拿在手上把玩,怎麼就成了你的東西了?」


  「李二爺,這是我祖傳的寶貝,求求你還給我……」


  「啪!」一聲響亮的耳光,打斷了哀求的聲音。


  「我李二爺是何等身份的人,難道還會貪墨你的東西嗎?我今天就告訴你,你滿口謊言,壞我名聲,若是今日不拿出足夠分量的東西來賠罪,我李二爺定要你好看!」


  ……


  段增等人為爭吵聲所吸引,連忙走過去一看,只見爭吵的雙方分別是一個身材粗壯、面相兇狠的中年男子,和一個身穿麻布長裙的柔弱婦人。


  再和周邊圍觀的眾人一打聽,這才知道,原來那中年男子被人稱作「李二爺」,是李氏商行的掌柜。


  這李氏商行乃是承匡城裡最大的商行,涉及到的產業極多,而且還兼營典當的生意,據說其背後主人乃是睢陽那邊的一個大家族。


  而這婦人則姓張,是這附近一個村子里的普通民婦,身份地位自然沒法與李二爺相比。


  而他們發生爭吵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一件玉佩的歸屬。


  按照張氏所說,她的丈夫名為劉昶,最近身患重病,為了治病,早就將家裡的錢物花費一空,但劉昶的病情卻不見好轉。


  無奈之下,張氏只好將玉佩拿出來典當,卻不想這李二爺見了后卻心生歹意,想要據為己有,不僅不給典當錢,反而聲稱這玉佩原本就是他家祖傳的。


  當然,在那李二爺口中,這事情自然就是另一個說法了。


  段增仔細看了看張氏的神情,又打聽了一下李二爺平時的為人,哪裡還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原來這李二爺的兄長名為李永,曾經擔任過富春長,其家族在睢陽雖然算不上什麼大族,但這裡畢竟只是承匡城這麼個小城鎮,沒有什麼世家大族。


  靠著他兄長的名號,再加上李家的人早已將己吾縣的縣令等人收買了,所以這李二爺在承匡城中絕對稱得上土霸主,平日里就肆意橫行,那些普通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比如此時,他們明明知道此事肯定是李二爺在仗勢欺人,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指責。


  聽完基本情況后,段增心中冷笑起來。


  那些真正的高門大戶,雖然也有一些仗勢欺人之輩,但敢於如此明目張胆的卻是不多,恐怕也只有眼前李二爺這種地方土豪才會如此淺薄吧。


  不過,這種人家,欺負尋常百姓還沒問題,但在段增眼中卻是什麼都不算。


  所以眼前這件事,既然遇上了,段增自然要管上一管。


  (晚上還有一章,今天準備更新萬字,難道大家不多投幾張票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