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漢奸臣> 第七十三章荀彧與荀攸

第七十三章荀彧與荀攸

  相比於年少成名的荀彧,荀攸如今的名氣要小一些,但也同樣負有盛名。


  他十三歲的時候,祖父荀曇去世,荀曇生前的一個名為張權的屬吏,主動找來要求為荀曇守墓。


  荀攸便對掌管族中事物的叔父荀衢說:「張權此人神色反常,我猜他肯定是做了什麼姦猾的事情!」


  荀衢於是連夜對張權進行盤問,果然發現此人乃是殺了人,逃亡在外,想借守墓來隱藏自身,好在荀攸明察秋毫,這才發現其企圖。


  自此之後,人們開始對荀攸另眼相待,而他的名聲也逐漸傳揚開來。


  「段家公子?你說的是那位獻計行刺檀石槐的段家公子嗎?若是此人的話,倒是要去見上一見。」


  對於何顒,荀攸與其見過多次,所以並不感到有多興奮,但對於段增,他卻是十分的好奇。


  「不錯,就是此人,年紀雖小,卻身負奇謀,他那行刺之計,看似簡單,卻有奇效,若是能成,鮮卑人必然陷入分裂,對我大漢朝的威脅也將大為降低。」


  「而且最近十多天他還不辭辛苦的遊說各家,讓他們捐糧賑災,可見此人心中懷有仁德,是個值得交往之人。」荀彧笑著點頭道。


  不管是荀攸還是荀彧,他們都對段增抱有好感,同時也對他非常好奇。


  作為出身涼州的「邊鄙之人」,許多關東的世家大族原本是看不上段增的。


  不過經過這兩年的苦心經營后,如今段增已經有了很大的名氣,而且在士人中的名聲極好,所以像荀攸、荀彧等這些在後世都身負盛名的士人也都願意與其來往。


  可以說如今的段增已經完全融入士人之中,得到了廣大士人的認可,沒有人再因為他的出身而輕視他,而這也是段增這兩年苦心經營的成果所在。


  段增深知如今這個時代要想得天下,就必須先得民心;而所謂的民心,其實主要就是士人之心;換言之,要想得天下,首先就要有士人效忠才有可能。


  如今段增有了士人的認可,將來若是自立一方,要想得到士人的效忠就會容易許多,從而不必像董卓、李傕、郭祀、馬騰、韓遂、馬超等西涼軍閥那樣,空有強大的武力,卻因為無士人為其治理地方,結果導致最終被消滅。


  ……


  「伯求先生,你之前與荀彧、荀攸叔侄有過往來,不知先生對這兩人有何看法?」


  潁陰縣城內的一家客棧里,段增此時正在與何顒討論著荀彧、荀攸叔侄。


  雖說歷史上早已經對這兩人的成就有了定論,但段增還是對他們極為好奇;而何顒以前與這兩人有過來往,所以段增想先通過何顒了解一下。


  「荀彧此子,年齡雖小,卻心懷天下,腹有良謀,堪稱王佐之才!」何顒的評價極為簡短,卻讓段增眼神一亮。


  「王佐之才,這評價真是貼切啊,看來眼前這位伯求先生看人的本事很高啊。」段增心中想著。


  他接著問道:「那麼荀攸荀公達呢?」


  何顒沉吟片刻,這才答道:「公達么,此人可稱為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段增更加感到驚訝。


  歷史上曹操對荀攸的評價是,「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這與何顒「大智若愚」的評價基本是相同的。


  段增記得這個時代有個叫許劭的名士,看人極准,是當世著名的人物評論家,比如對曹操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就聞名後世。


  不過他沒想到眼前這個何顒看人居然也這麼准,這不由得引起了他的好奇之心。


  正當段增準備再問問何顒對其他人的評價時,曹安走進來道:「公子,伯求先生,外面有兩人前來拜訪,自稱荀彧與荀攸。」


  「是他們?」段增眼神一亮,頓時有些興奮起來。


  他本想主動去荀家拜訪這兩人,沒想到他們卻自己上門來了。


  段增連忙起身出去相迎,便是何顒也笑著起身道:「荀彧、荀攸二人來訪,可不能失了禮數。」


  二人來到外面,當先便見到一面帶英氣、氣度不凡的少年,旁邊站著一個面色從容,氣質內斂的青年人,正是荀彧、荀攸叔侄。


  段增連忙上前見禮,何顒也熱情的與二人打招呼。


  等將二人迎近客棧后,段增苦笑道:「增早就從元常那裡聽說了二位的賢名,原本還打算下午登門拜訪,不想二位卻主動來訪,實在令小弟受寵若驚啊!」


  荀彧笑道:「段公子言重了,這些天你與伯求先生不辭辛苦的為賑濟災民勞心費力,此等仁德,彧深感敬佩,所以一聽說二位來潁陰,我二人便立即前來拜訪。冒昧之處,還請不要見怪。」


  一旁荀攸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段增連忙道:「不敢,能為受災的百姓出點力,也是應該的。」


  何顒笑問道:「文若,公達,慈明先生如今身體可還好?」


  段增聽了他對荀彧的稱呼頓時感到驚訝,這個時代的男子一般要到二十歲后才會取字,所以段增原本還以為荀彧現在沒有表字,沒想到已經有了。


  既然有表字,那麼再稱呼其為「荀彧」那就有些失禮了。


  與此同時,他也在心中想著:「既然他能這麼早就取表字,那我是不是也要請老師給我取個字了?否則老是被人稱為『段公子』也多有不便。」


  「多謝伯求先生挂念,叔父他目前身體都好,只是長期流落在外,對家裡難免有些挂念,想要回到內地,可惜難以成行。」荀彧肅然答道。


  他的叔父荀爽,乃是荀氏八龍中最有賢名的一個,同樣是當世大儒,不過因為黨錮之禍的緣故,如今被迫逃亡海外,有家卻不能回。


  段增幾人相互客套了幾句,接著又開始談論起這次地震來。


  與何顒一樣,荀彧同樣對最近幾年連續災害感到憂慮,擔心天下大亂即將到來,可惜擔心也沒用,如今宦官當道,朝中內鬥嚴重,哪裡有時間去理會這些事情。


  所以討論一番后,幾人最後也只能扼腕嘆息。


  這時,剛剛一直都有些沉默寡言的荀攸突然詢問道:「段公子,聽說你最近在尋找刺客,想要行刺鮮卑頭領檀石槐?」


  段增心中無語,難道說此事都已經鬧得世人皆知了嗎?

  他沉吟了片刻,最終覺得既然荀攸已經知道了,那麼也沒必要再遮掩,當即點頭道:「不錯,的確在為此事做準備,怎麼,難道公達也有合適人選想要推薦給小弟嗎?」


  荀攸搖頭道:「非也,在下並無合適人選,不過據在下所知,你所提的行刺之計,如今雖不能說世人皆知,但也傳揚甚廣,在下擔心要不了多久,鮮卑人也會得知此事。」


  荀彧也道:「不錯,一旦鮮卑人有了防備,想要行刺只怕千難萬難,段公子可要早做打算。」


  段增沉聲道:「多謝二位提醒,不過事在人為,不管怎麼說,派刺客行刺檀石槐,一旦成功,比能使鮮卑陷入分裂;但若是派大軍前去征討的話,只怕非但不能取勝,反而會大敗而歸。」


  荀攸問道:「段公子能斷定我軍若是主動討伐將會大敗而歸嗎?」


  這一戰在歷史上早就有過定論,所以段增當然能夠肯定,不過此時卻不能這麼回答。


  他沉吟片刻,開口答道:「雖不能說十成把握,但九成把握卻是有的。」


  荀攸聞言點頭道:「在下也有同感,鮮卑如今正處在興盛之時,其首領檀石槐心懷韜略,這就如同當年冒頓單于一統匈奴一般,絕不可小視之;然而那位夏將軍卻聲稱只需兩年時間便可將其消滅,可見他有輕敵之心。」


  一旁荀彧也道:「鮮卑乃是強敵,便是全力以赴,尚且難說必勝;如今夏將軍卻如此輕視敵人,安得不敗?」


  不管是荀彧還是荀攸,他們都是真正有大才的人,在軍略上也有過人的見解,尤其是荀攸更是擅長奇謀,智計百出,在軍事上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智謀。


  這兩人都如此斷定漢軍必敗,段增也只能在心中感嘆一聲:「頂級謀主果然是名不虛傳,即便如今年紀還小,卻已非常人可比。」


  他苦笑道:「二位所言甚是,在這件事上,我那姐夫的確是太輕敵了。」


  荀彧驚訝道:「夏將軍是你的姐夫?」


  「是的,他原本乃是我父親舊部,後來娶了小弟的姐姐為妻。」段增解釋道。


  「如此倒是在下失禮了。」荀彧連忙歉疚道,當著人家的面說他姐夫的「壞話」,這的確有些失禮。


  段增再次苦笑:「這有什麼失禮的,事實便是如此,所以小弟才會極力主張派刺客行刺檀石槐,否則一旦出兵卻戰敗,後果不堪設想。可惜如今消息走露,鮮卑人只怕會有防備,行刺的計劃也是難上加難啊!」


  說到這裡,段增心中一動,那荀彧更加擅長戰略謀划也就罷了,但荀攸卻是在具體戰術方面多有建樹;而行刺檀石槐這也屬於具體事物,那麼自己是不是可以邀請他幫忙謀划此事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