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隨波逐流
元祐三十八年,九月初六。又是三年一度,讓無數人喜怒哀樂的日子。
雲中城貢院的大小和規模,明顯不是前三級科舉場地能比擬的。從寅時開始便全城戒嚴,所有道路設上路障,直到辰時才允許讓百姓們通過。在這一刻,天下所有人都要為科舉讓路,即便是當朝一品、國公王族也絕不敢發出任何不和諧的聲響來。
貢院位於雲中城東部,取有“日出東方,東方文明”之意。貢院坐北朝南,和至尊之位含義相當。
貢院前側一個巨大廣場,三裏方圓。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巨大牌坊,一書“明經取士”,一書“為國求賢”。正前方,一扇大門,上麵自然是“雲州貢院”四個墨黑大字。
貢院大門兩側,一色鮮紅闌珊,此處便是各府學子集結之處。這一次,沒有了抽簽進門的規矩。根據各府順序,輪流進場。
卯時剛到,天尚未大亮,隻聽連續九聲鑼響,貢院大門緩緩打開。兩隊身穿大紅號服的衙役魚貫而出,後麵是神態嚴肅的兵丁,身穿皮甲,腰挎長刀。
“師兄,你看老師出來了!”順著王熙河手指方向,顏子卿隱約看到蘇和仲帶著兩名副考、十餘名同考官出現在貢院大門。
因站得太遠,聽不清前方在說什麽。無非也就是些“嚴禁作弊,違者重處”“粉身碎骨,以報皇恩”之類,最後之間蘇和仲一招手,轅門大開,可以進場。
這次杭州運氣不錯,排名第九,隻需等半個時辰便能入內。於是,杭州府眾人席地而坐,等著開場入內。這個時候,蕭如秀準備的木箱子就體現出優勢來。
大多數學子們帶的都是竹籃、包裹,極個別帶有藤條箱,隻有幾人帶有木箱。除了帶木箱的,眾人都隻能盤腿坐地,看著顏子卿優哉遊哉坐在木箱上,眾人隻覺說話都矮了好幾個頭。
終於,在眾人等得快失去耐心的時候,一名身穿紅色號服的衙役跑了過來:“杭州府入內”。
顏子卿縱身而起,帶頭領著杭州學子走進貢院。
進了正門,經過嚴格搜檢,眾人終於走進“龍門”。
龍門後麵是“飛虹橋”。在雲州貢院簾門外,橫有一條寬約十餘米的清水池,池水將江南貢院攔腰分作兩段。池上架有一座石橋,便是“飛虹橋”。
飛虹橋寬6米,長約15米,用巨石築成。兩側的橋欄護板之上,以高浮雕的手法,銘刻出象征“一路連科”、“青雲直上”的吉祥紋飾,其構圖之美、刻工之精讓人稱絕
飛虹橋後便是簾門,簾門前道路兩側懸掛著六麵大旗,分別是:青雲直上、天開文運、連中三元、指日高升、鵬程萬裏、狀元及第。
簾門往裏走,最顯眼的建築便是明遠樓。明遠樓是科舉期間考官和執事官員發號施令、批閱試卷的地方。明遠樓取意為“慎終追遠,明德而歸厚矣”!
明遠樓是貢院中心,位於貢院建築群中軸線,三層木結構建築,底層四麵為牆,各開有圓拱門,四簷柱從底層直通至樓頂,梁柱交織,四麵皆窗。
由於其地位與作用的特殊性,使得貢院內的建築,包括貢院以外五裏範圍內任何建築,在高度上均一律不準超過明遠樓。所以隻要登臨四顧,整個江南貢院一目了然。
明遠樓不光是科舉士子們未來三天需要麵對的地方,還是十餘名考官生活、居住的地方。從考試前十餘天起,眾考官便需“與世隔絕”,直到批卷完成。
二十五府有多少學子?一萬不到,七八千人是有的。要在短短幾天內把九科試卷全部批閱完畢,其難度可想而知。
大漢律對考官批閱試卷的容錯率低的令人發指。考官們必須字字句句仔細斟酌,像前三場那樣一目十行那樣閱卷,是不可能的。
因為鄉試通過,就意味著已經正式進入國家官員行列,有資格做官。說是事關黎民生死、國家興衰,也不為過。所以,鄉試試卷在雲中城取完之後,還要把試卷送到神京禮部進行複查,這一步名叫“磨勘”。
“磨勘”的仔細程度絕不亞於鄉試閱卷。禮部匯同翰林院那幫整天閑的沒事找事做的翰林們一起複查,每一份試卷都會被再次仔細審閱。看考官在閱卷過程中有無作弊,看考生在考試過程中有無錯字、錯句等等。
若是考官的錯誤一經磨勘查出,就會進行嚴厲懲處。輕則罰俸,重則降職,嚴重瀆職者還會移交大理寺。這對那些六七品的同考官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
所以,這場科舉考試,不光事關學子,還與考官們的烏紗帽有關。
饒過明遠樓,便是號舍。號舍在明遠樓東、西兩部,那就是一個獨自的考試之所。號舍左右兩壁磚牆在離地一二尺之間,砌出上、下兩道磚托,以便在上麵放置上、下層木板。人坐在後側低矮木板上,便可用前側上層木板做書案。
這次一改童子試所有人都在擠在一起考試的環境,每人一個獨間,顯然正規很多。顏子卿走進屬於自己的那個,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三年使用一次的地方,髒亂差是必然,幹淨才不正常。四角全是蜘蛛網,地麵和兩塊麵板上半寸厚的灰,這對有潔癖的人來說……幸虧進來的早,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打掃。
每排號房邊站著兩名士兵,這次監考的考官不再是文員,而是手持長刀的軍漢。
打掃衛生的時候,顏子卿發現不少“前輩”留言:
“某年某月某留字於此”、“某某某多少年應試於此”、“某某在此向後輩師弟們問安”……千奇百怪,無所不有。顏子卿想了想,也留了一行:
“元祐三十八年秋,杭州顏子卿在此隨波逐流!”
“咚——咚——咚——”隨著三聲鼓響,決定無數人命運的鄉試,正式開始。一名名衙役、軍官、小吏捧著封印著試卷的紙袋,穿梭於一個個號舍之間。
詩、詞、賦……明經、墨義、諸子技……軍策、民策……算學、衍學……。在緊張的氣氛中,兩天時間很快過去。
每場交卷之後,試卷馬上被集中存放。在和明遠樓相連的院落中,在負責監察的監臨官監督下,所有試卷在此整理、分類、挑選……但凡試卷有破損、印記、汙垢全被挑選出來,送到至公堂,審核之後用藍筆抄錄姓名,掛上藍榜——等同宣判死刑。
合格試卷蓋上印記之後,送到左側彌封所糊名。把考生信息用厚紙糊住之後,揭榜之前,任何人不能私自拆開。
接下來便是史上最大規模的譽錄。上百位刀筆吏用朱筆把試卷譽錄下來,就算是錯別字,也必須原封不動抄下來,並在頁碼上注明。
譽錄完畢,還得把譽錄好的試卷和原件一起送到隔壁對讀所。由對讀所的官吏負責監察朱筆和墨筆內容是否一致,標點是否正確。
接著送進至公堂掌卷所,給朱筆、墨筆編上同樣號碼。墨筆試卷封存,朱筆分成相應的“捆”,送到對應的同考官處。同考官有幾人,便需分為幾“捆”。“捆”之下還有“束”,所有試卷“一束束”被送到同考官們麵前。
待到分好“捆”之後,監臨官帶著試卷與監考官們交接。所有程序隻能由軍士們進行,兩邊不能說一句話,試卷交接之後,各自離去。
接下來便是閱卷。“諸位,抽簽吧!”隨著蘇和仲一聲令下,十餘名同考官分別上前,抽到哪一號碼便把對應的“捆”帶走。不能帶回自己房間,隻能在統一的閱卷堂批閱。在一眾監視官監視下,眾同考官閱卷都是戰戰兢兢,因為這些監視官大多出自當今陛下派出的血衣衛。
同考官批閱完試卷後,若是主觀題還需根據標準判定文章優劣,給試卷寫評語,陳述批卷理由。
批卷完的試卷會統一送到旁邊複審官那裏進行複審,複審速度自然比閱卷快速的多,所以需要的人數也就少得多。凡是複審官認為有問題的試卷,會被送到副考和主考官員處,進行最終裁定。
閱卷時間是白天,晚上休息。傍晚時分,所有人退出閱卷室,試卷封存。三把鎖、三把鑰匙分別由三位主副考官保管,閱卷室由兵丁們徹夜保護,待到第二天天亮,眾人再繼續批閱。
當某一科試卷全被批閱完成後,會有譽分堂人員前來登記造冊。按照編號,把每個人的卷麵成績登錄到齊相應的號碼欄,算某人某一科成績。至此,一科的考試才算真正考完。
相對來說,明經、墨義、諸子技、軍策、民策、算學、衍學這些考試考試科目都是比較好評分的,因為大多為客觀題,答案比較死板。就算是詩詞賦,在製定好律詩、絕句、七律、七絕、五律、五絕、詞牌的的種類和平仄、押韻標準之後,也是很好判定的。
難就難在時文一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往往會成為同考官和主副考官們爭論焦點。
所以,時文一項對考官們來說,是最耗時,最糾結也最慎重的一科。對學子們來說卻是最耗精力、最需要思考的一科。
坐在案桌前的徐文青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