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崛起微末> 第344章 論文的內容,王者練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4章 論文的內容,王者練成!

  今天看一個產業有沒有潛力,就看它離互聯網有多遠。


  犀明開始著手互聯網思維這個論題。


  人類社會每次經歷的大飛躍,最關鍵的並不是物質或技術的催化,而是思維的迭代。


  如今大互聯時代已經降臨互聯網思維應該成為人類一切商業思維的起點,而互聯網思維的本質,是商業回歸人性,更著重人的價值。


  夜晚,房間里靜悄悄的,犀明全神貫注地思考。


  他準備從八個方面闡述互聯網思維的核心理念。


  互聯網思維首要第一點就是用戶思維,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即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用戶為中心」去考慮問題。


  從整個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建立起「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戶才能生存。


  也就是先找到用戶,然後根據用戶的需求,針對性的開發產品。


  只要有大量的用戶,隨便賣什麼都有人買,只是一個概率的問題。


  所以用戶是最關鍵的,產品雖然也重要,但是沒有用戶那麼重要。因為產品到處都是,只要你有用戶,別人的產品就可以為你所用。


  以用戶為中心。


  要遵循三個法則:一是得「吊絲」者得天下。


  成功的互聯網產品都抓住了「屌絲群體」、「草根一族」的需求。


  二是兜售參與感。按需定製和在用戶的參與中去優化產品。


  三是體驗至上。用戶體驗從細節開始,讓用戶有所感知,並超出用戶預期,帶來驚喜。


  互聯網的第二個思維是流量思維,流量意味著體量,體量意味著份量。


  「目光聚集之處,金錢必將追隨」,流量即金錢,流量即入口,流量的價值不必多言。要遵循兩個法則:一是免費是為了更好地收費。二是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


  任何一個互聯網產品,只要用戶活躍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產生質變,從而帶來商機或價值。


  傳統的運營方式是,向客戶直接銷售,買了產品就是客戶,就是第一點所說的用戶思維,只有你沒有買產品,你就跟企業沒有關係。而互聯網思維是先免費,或者低價獲得用戶,然後再從用戶中產生客戶。


  比如QQ有幾億用戶,買會員,黃鑽,綠鑽等服務的客戶,都是從免費用戶里產生的。


  百度搜索有海量的用戶,在百度做廣告的客戶,通常也是來自百度的用戶。


  用流量思維去考慮問題,這是qq,微信,360佔領互聯網的手段。


  最後時間久了就對你的產品有了用去,比如QQ有了信任,然後很多人主動開通會員,黃鑽,綠鑽等服務,騰訊雖然沒有業務員做推銷,但是每天賺的卻是天文數字。


  互聯網思維核心的第三點是簡約思維。


  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用戶的耐心越來越不足,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抓住他。要遵循兩個法則:一是專註。專註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極致。


  蘋果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蘋果接近破產,喬幫主回歸,砍掉了70%產品線,重點開發4款產品,使得蘋果扭虧為盈,起死回生。即使到了5S,iPhone也只有5款。


  二是簡約。在產品設計方面,要做減法。外觀要簡潔,內在的操作流程要簡化。Google首頁永遠都是清爽的界面,蘋果的外觀、特斯拉汽車的外觀,都是這樣的設計。


  第四點互聯網思維是極致思維,極致思維,就是把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超越用戶預期。


  要打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尖叫,意味著必須把產品做到極致,超越用戶想象使其驚叫。


  有三個方法:第一,「需求要抓得准」(痛點,癢點或興奮點);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緊」(得產品得天下)。


  服務即營銷。為顧客製造驚喜。站在顧客角度提供細緻的個性化服務。


  第五點互聯網思維是迭代思維,不斷升級改造自己的產品。


  傳統企業一個產品開發出來,可能要一直賣好多年,升級的速度通常比較慢。互聯網思維的企業,時刻都在研究用戶需求,不斷發布升級版的產品,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


  比如說蘋果手機,小米手機,就是不斷的升級新版本。比如各種客戶端軟體,經常升級新版本,讓功能更多,或者使體驗更好。


  這是一種以人為核心、反覆、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允許有所不足,不斷試錯,在持續迭代中完善產品。


  第六點互聯網思維社會化思維。社會化商業的核心是網,公司面對的客戶以網的形式存在,這將改變企業生產、銷售、營銷等整個形態。要遵循兩個法則:一是利用好社會化媒體。二是眾包協作。眾包是以「蜂群思維」和層級架構為核心的互聯網協作模式。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腦,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賢才入吾彀中」。


  第七點,平台思維。


  互聯網的平台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產業巨頭。全球最大的100家企業里,有60家企業的主要收入來自平台商業模式,包括蘋果、谷歌等。要遵循三個法則:一是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二是善用現有平台。三是讓企業成為員工的平台。讓員工成為真正的「創業者」,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CEO。


  第八點就是潘勇教授最後一堂課所講述的內容,跨界思維。


  隨著互聯網和新科技的發展,很多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互聯網企業的觸角已無孔不入,如零售、圖書、金融、電信、娛樂、交通、媒體等等。遵循兩個法則:一是攜「用戶」以令諸侯。二是大膽顛覆式創新。


  一個真正厲害的企業,一定是手握用戶和數據資源,敢於跨界創新的組織。


  在互聯網思維下,一個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個跨界的人,能夠同時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匯點找到自己的坐標。犀明十分認同潘教授最後一堂課上的觀點。


  互聯網創業,你不敢跨界,就有人跨界過來打劫,你不跨界,別人就會讓你「出軌」!

  犀明在論文的最後寫道:整個互聯網思維的內容可以概括為用戶至上、體驗至上、服務至上、平台至上。


  擁有互聯網思維,才能在互聯網+時代縱橫商海,無往不勝。


  犀明準備修改一下,但是腦袋有點木了,自己寫的東西居然一點看不進去,看來只有明天再修改了。


  人的大腦很奇怪,若是不常常思考就會變得笨蠢,但是若是你一下子連續用了幾個小時或者十幾個小時,腦袋也會變很木鈍,不休息一下,你都不知道怎麼思考。


  看著時間,一下子寫論文寫到了半夜一點半。


  隨後,犀明目光移向窗外。


  心神一絲漣漪。


  兩年低調,沉默的EMBA總裁班進修學習終於是結束了。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只有忍受了那段寂寞、孤獨、拚命努力的沉默時光,才能品味到成功的甘甜。


  這兩年沉默地進修深造學習,受益匪淺。


  犀明感覺現在腦袋裡充滿了很多的知識,他覺得有底氣去掌控自己旗下的公司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