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崛起微末> 第343章 互聯網思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3章 互聯網思維!

  要畢業了。


  教授們上完最後一堂課。


  也布置了各自的畢業論文。


  論文的題目有如何制定或診斷企業的戰略體系,包括:戰略規劃,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等。


  有課題是如何解決人才痛點,如何低成本取得企業合伙人,如何激勵,如何分享企業利潤等。


  有題目是,如何構建你的企業文化,如何有效整合各類資源,比如政策資源,政府資源,社會資源等等。


  犀明選擇的畢業論文課題是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和核心是什麼,怎麼運用互聯網思維?


  他要搞清楚這個論題,因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正在一步步革傳統企業的命。


  犀明需要互聯網思維來做大做強自己的企業,而不是被互聯網把自己的命革掉了。


  互聯網思維,這個詞語是2010年後才被提出來的。


  有記錄表示互聯網思維」一詞最早的提及者應該是百度李彥宏,在2011年,李彥宏在一些演講中,就曾偶爾提到這個概念,意思是指要基於互聯網的特徵來思考,他的描述非常的碎片化,所以並沒有引起重視。


  在互聯網行業主要的社區網站之一「知乎」上,最早關於「互聯網思維」的提問,也要追溯到2011年,但當時幾乎無人應答。


  2012年,雷軍開始頻繁提及一個相關辭彙--互聯網思想,幾年來,雷軍一直試圖總結出互聯網企業的與眾不同,並進行結構性的分析。從他的兩篇文章中,可以追溯他思路的變化:2008年的《關於互聯網的兩次長考》,以及2012年的《用互聯網思想武裝自己》。


  在2012年的每一場公開演講中,雷軍都會使用這個詞,但起初小米影響力尚有限,除了眾多米粉十分推崇之外,並沒有引起其他人包括媒體的跟進。


  2013年,隨著雷軍曝光度的不斷提高,一些如羅振宇等自媒體人士開始頻繁提及「互聯網思維」「思想」又變回了「思維」,新聞記者也開始引用這個詞。


  2013年11月3日,新聞聯播發布了專題報道: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麼?

  2013年11月8日,馬化騰在道龍沙龍上發言,以互聯網思維這個詞為結語:互聯網已經改變了音樂、遊戲、媒體、零售和金融等行業,未來互聯網精神將改變每一個行業,傳統企業即使還想不出怎麼去結合互聯網,但一定要具備互聯網思維。


  行業領軍人物和新聞聯播的連續引用,將這個詞迅速推上了風口浪尖。之後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各類媒體紛紛搖旗吶喊,各種解讀日益喧囂,一時好不熱鬧。


  「互聯網思維」一詞為什麼能夠攀上神壇?

  這個辭彙的走紅,直接原因是一些企業規模不斷壯大,騰訊數千億美元市值,小米估值上千億美元,從業人士開始變得越發自信,表面上看是他們需要一個辭彙來統一表達與傳統企業的區別,用來區隔他們的身份。


  但是深層次看,可不是那麼簡單。


  人類社會每次經歷的大飛躍,最關鍵的並不是物質催化,甚至不是技術催化,而本質是思維工具的迭代。


  珍妮紡紗機從一項新技術到改變紡織行業,再到後來被定義為工業革命的肇始,影響東、西方經濟格局,互聯網也是如此。


  14世紀,隨著工廠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以人為中心「的文藝復興思潮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之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提倡人文主義精神,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


  文藝復興運動帶來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這場互聯網革命和其背後的互聯網思維,由「產品經理「這類人的思辨引發。


  最典型的產品經理,就是Apple的創始人喬布斯。


  他並非擁有真正偉大的物質發明,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都不是他原創,他的偉大是在於定義了「產品經理「這個角色,並把「互聯網思維「運用到了極致。


  如今,這個思維已經不再局限於互聯網,與當初人類史上的「文藝復興「一樣,這種思維在逐漸擴散,開始對整個大時代帶來深遠的影響。


  不止產品經理或程序員,所有傳統商業都會被這場互聯網思維浪潮所影響、重塑乃至顛覆,這筆寶貴的思想財富將會造福人類熟知的各個行業。


  當今時代正處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后工業化時代「,意味著工業時代,正在過渡為互聯網時代。


  工業化時代的標準思維模式是: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和大規模傳播,這三個「大「可以稱為工業化時代企業經營的「三位一體「。工業化時代稀缺的是資源和產品,資源和生產能力被當作企業的競爭力。但是互聯網時代,這三個基礎被解構了。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思維是一種民主化的思維。


  消費者同時成為媒介信息和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通過買通媒體單向廣播、製造熱門商品誘導消費行為的模式不成立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力發生了轉變,消費者主權時代真正到來。


  犀明開始為論文準備。


  在大互聯時代,互聯網天然具有移動屬性。而且這種「大互聯」網路,是未來所有行業、所有企業、所有組織的新運行平台,這個網路正在成為未來商業的新操作系統,引爆新的商業革命。


  互聯網的發展,讓互動變得更加高效互聯網的發展過程,本質是讓互動變得更加高效,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包括人機交互。


  互聯網經過了三個時代的發展,Web1.0,門戶時代。


  典型特點是信息展示,基本上是一個單向的互動。


  從1997年中國互聯網正式進入商業時代,到2002年這段時間,代表產品有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


  Web2.0,搜索/社交時代。


  典型特點是UGC(用戶生產內容),實現了人與人之間雙向的互動。


  方興東創造了博客中國,開啟了用戶生成內容的時代,典型產品如新浪微博,人人網等。


  Web3.0,大互聯時代。


  典型特點是多對多交互,不僅包括人與人,還包括人機交互以及多個終端的交互。


  由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開端,在真正的物聯網時代將盛行。


  一開始僅僅是大互聯時代的初期,真正的3.0時代一定是基於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智能生活時代,實現了「每個個體、時刻聯網、各取所需、實時互動「的狀態,也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思維指引下的新商業文明時代。


  很多人會發現,互聯網帶給人們很多的驚喜,比如成功的百度,小米,騰訊,阿里巴巴,但是更多的企業是迷茫。


  不知所措。


  出局淘汰。


  因為他們沒有順勢互聯網而變。


  互聯網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真正的基礎設施之一,就像電力和道路一樣。互聯網不僅僅是可以用來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構建未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思維應該成為我們一切商業思維的起點。


  如今企業要互聯網化,每家企業都要有互聯網的思維。在未來不用互聯網方式來思考問題,就沒辦法在社會展開競爭。


  互聯網已經從一種工具變成一種思維,一種文化,一種工作和生活的狀態。


  找到了大量論文素材之後,犀明開始自己闡述互聯網思維是什麼,怎麼運用互聯網思維去做大做強自己企業的思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