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84、月是故鄉明
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正月十五,許靈兒在吉安縣城買好禮物和祭品,終於回到她那魂牽夢繫的故土。
由於許家三世單傳,其實,已經沒有直系血脈的親人,她只記得父親經常提起的阿德公,是她五服之內的爺爺。
在馮安等將士的陪同下,在桐坪鄉河山村找到阿德公,老人聽說許儀后的女兒回來了,激動得老淚縱橫。
許靈兒行過大禮,老人急忙把她拉到近前,親切地問道:「孩子,你父母現在可好?」
此刻,許靈兒想起被困在日本的父親,心如刀絞一般,可又不便明言,流著淚點了點頭。
老人感嘆道:「當年你父親離開村子那會兒,就是你現在這般年紀,他天資聰慧、咱這十里八鄉就他這一個秀才,只可惜你爺爺奶奶常年癆病,他改習岐黃之道,因醫術高超,很受人尊敬,後來沒再考舉人,等你爺爺奶奶過世后,他獨自闖蕩江湖,這一晃已經過去三十多年……」
許靈兒聽罷一陣心酸,給老人送上厚禮,講道:「爺爺,孫兒不孝,數十年離家未歸,辦差途中路過故土,備些薄禮不成敬意,請您老笑納。早年間,我隨父東奔西走,一直也沒安穩過,如今孫兒長大了,等過些日子,一定會陪父親再回來一趟。」
「孩子,知道你們父女在外不易,不用講究俗禮,能看見你們這些離家在外的後輩,知道你們都平平安安的,老朽也就安心了。」
於是,老人安排家裡殺雞宰鴨,把河山村的里正、及許家族人請到家中,盛情招待一番。
吃過午飯,阿德公和里正等人陪著許靈兒,帶上禮物挨家挨戶拜訪。
傍晚時分,孩子挑著燈籠,燃放煙花爆竹,大家一起聚在許家祠堂。
一輪明月清光四溢,籠罩著小山村,在煙花爆竹聲中,有人送來元宵和祭品,擺在祠堂的供桌之上,在阿德公的帶領下,舉辦一場隆重的祭祖儀式。
祭拜結束后,一起分享元宵,阿德公又領著她前往墳地,在她祖父、曾祖、高祖的墳前燃上香、獻上祭品。
許靈兒點燃冥紙,眼中噙滿淚水,在心中默默禱告……
陣陣涼風吹過,火苗忽忽亂竄,冥紙的火星在夜風中飛舞……
月光如水流淌,星疏月明,許靈兒遙望蒼穹,深深體會這濃濃的鄉情,大山的情懷,明月清風的寄盼……
「孩子,你看那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木,都有著靈性,將來,無論你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這兒有你的根!」
「爺爺,請放心,孫兒永遠不會忘記,我的根就扎在這兒。」
撥弄著燃燒的冥紙,沉默許久,許靈兒低聲自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出自唐.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馮安想起臨行前胡守仁的囑託,一路上要好好勸勸許靈兒,有很多話還沒來得及說,趁此機會,便開始相勸。
「是啊!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靈兒姑娘,可不要辜負兩位總兵大人一片苦心。」
抬頭望著馮安,許靈兒輕輕搖頭,頗顯很無奈。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馮安低聲講道:「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靈兒姑娘,還望你能理解如松公子。我們雖是女人,同樣吃糧當兵,當差為朝廷效力,時刻面臨兇險,你可知道?林邵琦商船被海盜劫持后,胡總兵在第一時間就通知李總兵,若非李大人在錦衣衛衙門暗中使力,錦衣衛豈能輕饒於你?」
燃燒的冥紙映紅她的臉頰,眼眶閃動著晶瑩的淚花,此刻,許靈兒心事重重,低頭沉默不語。
「其實,李如松將軍也給胡大人來過書信,李少帥深諳兵法、智勇雙全,在與蒙古人歷次戰鬥中,他總是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是兵部表彰的楷模!靈兒妹妹,你還在等什麼……」
許靈兒實在聽不下去了,雙手捂著臉失聲痛哭……
這時,阿德公適時勸道:「孩子,天不早啦,我們回去吧。」
於是,許靈兒止住哭聲,點頭答道:「爺爺,終於認識家門了,今後我還會回來的。」
阿德公關切地問道:「孩子,你還沒成家?」
許靈兒點點頭。
「孩子,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管當差有多忙,還是不要耽擱終身大事……」
「爺爺,無論後世子孫將來在何哪兒,都不要忘記這是我們的根。」
次日清早,許靈兒等人收拾停當要走了,阿德公率全村男女老幼,把她們送往十里長亭,只見他滿含熱淚,拉住許靈兒講道:「孩子,你要記住,常回來看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在蒙童朗朗讀書聲中,許靈兒停下腳步,站在阿德公及送行的鄉親面前,深深鞠躬不止,與眾鄉親一一道別……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究……」
許靈兒含淚離開故鄉,眾鄉親執手相看淚眼……
按照既定行程,從九江登船前往南京,二月二抵達下關碼頭。
在南京找家客棧住下,許靈兒勸道:「姐姐,一路上你們辛苦了,接下來走鎮江、沿大運河至天津衛,出山海關到遼東,這一路我很熟,你們可以放心回去吧。」
馮安答道:「靈兒姑娘莫要見怪,必須把你送到遼東總兵府,這是胡大人的命令,我們可不敢抗命。」
許靈兒知道多說無益,便笑道:「馮將軍,其實,我想在南京多住幾天,不知你會不會介意?」
「只要你願意,住多久都行。」
「這裡有位客商,曾遭到海盜綁架,是我們解救回來的,我想去看看他。」
「悉聽尊便,妹妹,只要你不覺得我們礙事就行。」
既然來到南京,不能不去湯景家看看。於是,許靈兒等人來到鼓樓鬧市,敲開湯家的府門。
「你們找誰?」
「請問湯大官人在家嗎?」
「這兒主人姓吳,不姓湯,你們走吧。」
門童說罷,趕緊關上門;許靈兒十分失望,不知湯家有何變故?
來到繁華都市,許靈兒想請大家好好吃頓飯,一起來到淮揚大飯莊,這兒的夥計非常熱情,躬身把她們迎進門。
還沒到午飯時間,店裡客人不多,跑堂的給沏上茶水,把菜譜擺在她們面前。
許靈兒笑著講道:「今天二月二、龍抬頭。馮安姐姐,大家一路陪我盡吃粗茶淡飯,咱們也奢侈一回,想必臘肉大家都吃膩了,現在山珍海味放開吃,想吃什麼儘管點。」
「請不要破費,我們自小吃糧當兵,沒什麼好講究的。」
「姐姐不要跟我客氣。」
於是,許靈兒把夥計喊來,讓他講講這兒的風味特色;聽罷夥計繪聲繪色的介紹,每人都點上喜歡的佳肴。
趁著還沒上菜,許靈兒問道:「請問可認識對面街上的湯景、湯大官人?」
夥計頓時一愣,滿臉疑惑地問道:「你們是外地來的吧?和湯景很熟?」
「都是生意人,有過一面之交。」
「莫非你們是來找他的?」
「路過南京來看望他,卻不知他搬去何處。」
「客官,不瞞你說,湯家被東廠查抄了。」
許靈兒頓時大驚,急忙問道:「這到底因何緣故?」
「唉,真是令人意外,誰能想到,作為開國功勛東甌王湯和的後代,這湯景離家期間居然當過海盜,更離譜的是,他還竟敢在家裡窩藏倭寇!」
聞聽此言,許靈兒簡直不敢相信,只感覺渾身血往上涌。
「請問何出此言?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客官有所不知,這事要說起來,連那編戲的王實甫也編不出來,可真是太離奇啦!」
這時,馮安也有興緻,忙問道:「怎麼個離奇法?請說來聽聽。」
「湯景曾經失蹤六年之久,結果,他家就被生意場的朋友徐鯤所霸佔,突然有一天,他帶著個夥計回來了,蹊蹺的是,他這一回來,那鳩佔鵲巢的徐鯤,一夜之間憑空消失,徐家就把他告到官府,可巧趕上海瑞來南京履新,當然,人家海大老爺那真沒的說,世間絕無僅有的青天大老爺,這蹊蹺就蹊蹺在這兒,海大老爺偏偏就袒護這湯景,徐家告他好幾年都沒告倒,直到海老爺調回京城,這才把他給告下來。」
許靈兒想知道,在她被劫持這段時間,南京到底發生了什麼?
只聽夥計接著講道:「海老爺走後不久,東廠就開始派兵查抄湯家,他們那麼大的生意全被充公,湯景充軍到關外戍邊,他老婆發配為奴,兩個女兒被賣進青樓。以前要說湯景窩藏倭寇,我還真不信,他那倆女兒剛被賣進翠花樓,突然就被倭寇給救走了,據說這倭寇比土行孫都厲害。」
聽說湯瓊、湯瑤姐妹已被人救走,許靈兒稍稍寬了心,又替海瑞捏兩把汗,問道:「那麼,湯景豈不是連累了海大老爺?」
「要不說這案子有點離奇,客官有所不知,徐鯤是前朝首輔徐閣老的侄兒,不過,海大老爺從來就不買這徐閣老的賬。現在,湯家窩藏倭寇,鬧得滿城風雨,大家都怕海大老爺受牽連,擔心他被朝廷問罪,萬民表都寫好了,可就在這節骨眼上,你猜怎麼著?這徐閣老不僅沒落井下石,還給當朝首輔張大人寫封信,算是把海大老爺給救了。海大老爺不但沒事,調回京城還官升一級,你說離奇不離奇?」
無論傳言如何,對於那些往事的來龍去脈,許靈兒再清楚不過。她知道,如今朱輝被看管在京城,那麼,負責湯記織坊海外貿易的月空長老、玄德真人、凈空凈明兄弟、宋河、婉兮、韓小玉、張敏兒、吳蓮等等,他們現在何處?
救下湯氏姐妹的「倭寇」,又是何許人也?
*********************
在許靈兒被海盜挾持期間,發生在南京的這段往事,將在第二卷《金陵金夢》里回答這些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