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恰到好處的人際關係
11 如果有人傾聽你的煩惱,就能讓你感到輕鬆
88歲之後,我把原本每周工作6天減少了兩天,每周有4天正常接診。
有時候我也在想,到了這個歲數還工作合適嗎?可是,辭職卻沒那麼簡單。我曾請求理事長「請允許我停止工作」,但他總是以「再等等,再等等」之類的話拖延,直至今日。
一份工作乾的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很多樂趣。
比如,有不少患者20多年都習慣找我諮詢。對我來說,這些患者和我之間不像是醫生和患者的關係,更像共同度過人生的摯友。
有不少患者會說:「每月與老師見一面已成習慣」,或者直言:「很期待向老師傾訴對其他人都無法言說的事情」。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實在無法離開這個崗位。
其實,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治療方法或諮詢技巧。
我能做的,就是傾聽每個人的講述。
比如,有時我會告訴對方「我也覺得,您丈夫做得確實有點過分了」,讓她把自己丈夫的問題訴說一通;有時候我會說「您在這裡就盡情地說出怨言」,讓對方一吐內心的煩惱;有時候我會建議「要想快樂一點,不如我們一起琢磨經驗」,然後替對方想辦法。在我諮詢過程中,最多的就是這些情況。
他們的訴求其實很簡單,但沒有一個讓他們能夠傾訴苦悶和煩惱、獲得心安的地方。
通過趣味詼諧地聊天,就可以消除他們的困擾,使他們獲得心靈的慰藉。
在我看來,心靈的溝通,其實就是把自己放到與對方平等的位置上,傾聽對方的內心世界。
即使你不能給出建議,沒有提供令人豁然開朗的方法,就是簡簡單單設身處地地傾聽,對方也會輕鬆許多。
當然,所謂設身處地,不等同於過度同情。
在認真傾聽的過程中,可以給出「啊,原來如此呀」「真不容易呀」之類的回應。
如果過度共情只會更麻煩,只有讓對方感到「大家都不容易」才是恰到好處的。
換句話說,沒有藥物能100%解決心裡的煩惱,別人的建議也是一樣,不能徹底解決你的煩惱。
只有自己在困境中不斷掙扎著尋找答案,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但有時候一個人面對真的很難。
如果身邊有同樣煩惱或情緒低落的人,不妨試試與他們交流。
兩個人在一起愉快地發發牢騷也是很好的。「我很辛苦,原來你也是這樣」之類的話,可能一句就會幫助到對方。
順便說一句,傾聽別人的故事也要替別人保守秘密,不要隨意吐露出去。這是做人的義氣。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種關係,你可以暴露自己的弱點,安心地互相傾訴,這是心靈治癒的關鍵。
如果有一種人際關係能讓你安心地暴露自己的脆弱之處,那麼你一定會精神滿滿。
心靈的溝通,其實就是把自己放到與對方平等的位置上,傾聽對方的內心世界。
12 不要小氣,接受小小的請求,讓微小的善意流轉
自己快樂地工作,讓別人也工作得快樂。從這個層面來說,我認為「讓自己成為一個容易被拜託的人」很重要。
在醫院或者診所上班期間,如果有人對我說「請您出診」,我肯定會很爽快地答應。這並不是為了討好誰,而是別人拜託我的時候,我能做的就爽快地答應,如果不能做就說聲「抱歉」,禮貌地拒絕。
不管怎樣,我認為首先要有一種「我接受」的態度。
無論在哪家公司,都會有一些瑣碎的雜事或者細小的書面材料工作。在我的工作中也會碰到類似的問題:「患者的病歷還沒寫,現在急用,麻煩您寫一下」,護士有時也會拜託我說「某某醫生負責的患者您能否幫忙先接診」。
一般我都會給出「嗯,好的,可以呀」之類儘可能接受的回答。
以前,在我還不是主治醫生時,就有家屬拜託我照顧病人。諸如此類,誰都有被別人拜託的時候。因此,不要說「那不是我的工作」之類惹人討厭的話,如果時間充裕,更應該好好處理。
不要吝嗇你小小的熱情,而是儘可能地去做。
你給對方帶去快樂,你們的關係也會更好。這樣一來,當你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別人也會很樂意地伸出援手。
我認為這就是人際關係。
當然,自己確實不方便的時候,你可以用「不好意思」來回絕,如果空閑時,你也可以主動問一下「我能不能幫上忙」。
這些小小的善意可以改善職場環境和人際關係。或許,這是我多年來受人尊重的主要原因。
請不忘記,人和人之間就是互相幫助的關係。如果你是一個容易接受拜託的人,那你在人際關係中的摩擦就會很少。
13 爭執之後先道歉才是勝者,如果一遇事就發飆,你將無法立足
在工作中,難免會與別人發生摩擦。我在工作過程中,有些事情需要護士或助手「必須告訴我」,或者「為了不錯過判斷,必須對我說清楚」。
這時候,我會說:「我有件事和你溝通,你有沒有時間?」首先,和她們心平氣和地交談,有時候能了解她們的意見。但是,有時候別說聽聽意見,就是怎麼談也談不攏。
「啊,您那麼想呀。可是我有不同看法,我覺得我的看法更合適。」
「對於那個問題,您的做法更好。」
諸如此類,好在大家都能互相遷就,共同商量解決的辦法。
但是,也有好幾次,無論如何交流也不能解決,根本沒法平心靜氣。
對方怎麼也不理解,或者對方生氣心情變得糟糕,我就會結束這種不愉快的交流,然後在第二天主動打招呼:
「昨天不好意思,是我話說重了。」
「讓您心情不好,我很抱歉,請您原諒。」
就這樣,溫和地打招呼,委婉地致歉。
如果你放下姿態,對方基本上也會放下架子:
「不不不,昨天是我不對。」
「我反覆思索,覺得您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這樣,對方也就有了台階下。
所以,當你說了過分的話導致對方不愉快,無論對方是患者還是同事,自己先向對方表示歉意。一般來說,職場同事之間越是不愉快,相處起來越會感覺不舒服。
我是從貧困的鄉下走出來的,又經歷了戰後的混亂才當上了醫生,所以我沒什麼自豪感。
但是,相比那些不善於道歉的人,我應該算是比較強大吧。
我盡量捨棄「道歉會降低身份」「對方應該道歉」,或者「對方年輕,應該給我道歉」之類的想法。
長子一家和我住得很近,我向兒媳婦致歉也是稀鬆平常的事。
比如「之前對不起呀」,或者「是我不對」等等,如果有些問題不統一,我就會先打招呼再表示歉意,這樣對方就不會那麼生氣。
隨著年齡增長,年輕人或者晚輩表面上迎合我的情況有所增多,但我仍然認為大家應該平等相處。
也就是說,我會盡量拋棄「我才了不起」的想法,這樣的話自己感到輕鬆,周圍人也輕鬆。
此外,我還會平心靜氣地讓年輕人「教教我這個」「幫幫我那個」。
我能用手機發郵件,也會用電腦邊開電子病歷邊接診,這些技能都是拜託年輕同事教給我的。
如今我有不懂的地方,也會問「不好意思,請問這個如何做?」
「啊,原來如此。我明白了,還是你們年輕人厲害呀。」
「謝謝你的幫忙,今後還多要麻煩你。」
年輕的醫生、護士對我幫助頗多,我都會認真地表示謝意,所以他們每次都很樂意幫忙。
雖然自己上了年紀,有些事做起來比較麻煩,但正因為常常放低身段對別人的付出表示謝意,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工作也得以順利進行。
我會盡量拋棄「我才了不起」的想法,這樣的話自己感到輕鬆,周圍人也輕鬆。
14 交朋友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通過權衡得失來交往是不可取的
當你想要「遵從內心而活」,你就會發現自己不會被外在多餘事情所困擾。
所謂多餘的事情,就是「想要變得偉大」「想被大家認可」「想擁有更多的金錢」……也就是「想更加怎麼樣」這種欲求。
我作為醫生一直沒有出人頭地,但我覺得這樣已經很好了。
對我來說,正是沒有那種奇怪的慾望,所以我才能真心和相處舒服的人深交。
如果慾望過多,與人交往就會計算得失。也就是說,與人交往不再依靠「合得來、合不來」或者「喜歡、討厭」這種單純的感情判斷,而是多方考慮「這個人是否對自己有幫助」「對方能否增加自己的利益」,等等。
比如討好別人,說一些違心的恭維話,明明心裡反對,表面卻表示贊同,這樣做起來真的很難。甚至還有人騙起人來面不改色心不跳,有些人還會在背後中傷別人。
如果過這樣的人生,就會變得孤立。越是孤立,就越想執著於金錢或名譽。
人生重要的是什麼,當然每個人有所不同,不過在我看來,能與「心地善良的人」親密交往,是非常難得的事。
如果我覺得「這個人真不錯」,我就會與其親密交往。
在我的朋友中,既有年齡相仿的醫生和護士,也有年輕人,還有帶小孩的家庭婦女和我的鄰居。
在我看來,人際關係如同河流,我遇到的很多善良、快樂的人匯聚在我的生命中。對我而言,能夠與這些人相處,是我人生無盡的寶藏。
當你想要「遵從內心而活」,你就會發現自己不會被外在多餘事情所困擾。
15 和那個人該交往還是遠離,不要急於尋找答案,調整心理的距離感就夠了
生活中總有一些不順心的事情。
與人交往中,被別人說什麼,被要求做什麼,自己無法避免。
因此,我們有必要練習改變接受它的方式。
如果被人說了不好的話,就不妨想想「那傢伙在家裡有什麼惹他煩心的事嗎?」,也許心情就會好轉。
「自己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
「為什麼要那樣說我?」
如果像這樣想一些加重自己心理負擔的事,只會徒增疲憊。
當然,自己肯定也有不對的時候。
如果覺得「確實是這樣」,那麼試著改正就好了。
但是,當你冷靜下來質疑「唉,真的如此嗎?」時,就沒必要把它放在心上。
「肯定是想使壞。」
「就是焦躁亂髮脾氣。」
實際上,人太過關注別人或心生怒氣,大體上都是自私的。
也許有「因愛而關注」的情況,但真正是否有愛,在被說的時候立馬就會明白。
如果感到不舒服或受傷,意識到「這個人原來是這樣」,那就改變與之相處的距離。
無論是費勁地想要主動交往,還是試圖引起對方的關注,都顯得不自然、不正常。
如果覺得「這個人竟然如此做事,那我們交往也不會太深入吧」,這時不妨試著拉開心理距離,具體做法就是「不要過多投入」。
在很多時候,不要處處在意別人的臉色。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適度糊塗也是人生的一種智慧。當然,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發現很多人在遇到不順心或不如意的時候,總想著立即得出結論。無論是心理門診還是精神科,急於詢問「怎麼辦」的患者實在太多了。
如果是考試的話,可能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而對於生活和人際交往方面的煩惱,哪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呢?
生老病死另當別論,人生的一切選擇,最終都是以為自己負責的態度來決定。
有趣的是,前來諮詢的人看似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實際上無論是家庭問題還是工作中的人際關係,都是在尋求「自己想要的答案」。
不是選「0」還是選「1」的答案,應該是「喜歡就交往」「不喜歡就遠離」。
如果你的想法比較極端,那麼在尋求心理幫助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在尋求極端意見。
當然,即使你有了很極端的想法,也要順其自然地進行下去。
告訴自己,不可能存在100分的人際關係,只要能對自己信任的人說說真心話,傾訴心事就好了。
如果無論如何也做不到,那麼就保持物理上的距離。
如果感到不舒服或受傷,意識到「這個人原來是這樣」,那就改變與之相處的距離。
16 就算一個人設計好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會照著做,因此,人生沒必要詳細計劃
我們常說「命運」,那麼你認為影響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
我認為,命運就是與人的關係。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個人突然出現帶給你某些東西。特別是改變人生的重要轉機,會在某時某刻突然降臨。
命運,就像我向大家講述的一樣,我成為一名精神科醫生完全是偶然的。
比如,我無法勝任結核晚期病人的護理工作,正處於煩惱之際,偶然碰到一位朋友,我才有機會到精神醫院工作。
在那家醫院,我遇到了恩師金子教授,他是一位高雅溫和的長者。
「只要自己存在,就要帶著一種包容力讓別人平和下來。讓自己成為別人願意自然而然打開心扉,找你傾訴煩惱的精神科醫生。」
金子教授教給我很多東西,總的來說就是上面這句。不僅僅是他的工作方式和知識,就連做人都讓人尊重,他是一位真正的人生導師。
現在想來,此生真是奇迹。如果重新走一遍人生路,決然不會和現在一樣。
人生就是你無論怎樣計劃,不同的時候仍然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或一致,或偏離。因此,沒必要事事都計劃好。
我之所以說與人交往不要權衡利弊,原因就在於此。沒有必要勉強與不想交往的人交往,而且實在不想與之接近,就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
我這麼說,並非否定人的努力。決定「想要這麼做」,那就為之努力,我認為這是既重要且必要的。
只不過,努力並不意味著「必須如此」,更不意味著因此變得頑固、偏執而喪失柔軟性。
一旦喪失了柔軟性,自己的痛苦就會增加。
當你想到「自己這麼努力,為什麼沒有得到回報」,也許對待別人就會變得苛刻。
如此一來,本來意想不到的人和事就不可能遇到,可能的好機緣也會失去。
歸根結底,人還是不能欺騙內心。如果不斷地迷失自己,又不斷地給自己增加多餘的負擔,順利的事情也會變得不順利。
傾聽別人的意見固然重要,但並不意味著要完全聽從。
從別人那裡獲得的機緣,該如何利用起來呢?這一切並不能靠別人,只能由自己決定。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誠實地對待自己的心」。
當你想到「自己這麼努力,為什麼沒有得到回報」,也許對待別人就會變得苛刻。
故事3 為什麼精神科醫生成為我的終身職業
1953年4月,恆子老師在奈良縣立醫科大學擔任精神科醫生助手。
當初,她覺得「無論進入哪個科室,學點心理學總沒壞處」。
回憶起來,恆子老師說:「在當時,女人當精神科醫生,會被別人認為是奇怪的人。」
大部分精神醫院在戰火中被燒毀,當時全國只有4000張床位。此外,社會對精神患者也存在嚴重的偏見。
因此,那些發出怪聲、遊離胡鬧的重症精神病患者,都被監禁在自家的禁閉室。所謂禁閉室,就相當於「監獄」,一般是農家放置東西的倉庫,1—2張榻榻米大小,設有柵欄。患者居住在暗無天日且不衛生的環境下,提供的食物只能保證他們餓不死,多數患者遭受著非人的對待。
1953年,床位增加至3萬個,但需要入院的患者卻多達35萬,因此更多的患者仍然只能被關閉在禁閉室中。
當時,精神科醫生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尋找被監禁在禁閉室的精神患者,然後將其送往醫院。
「去禁閉室尋找精神患者,常常需要和男性一起,這樣才能確保沒有危險。如果遇到情緒激動或有暴力傾向的患者,警察也會參與制止。」
「被關入禁閉室的患者都比較衰弱,他們接觸到久違的外面世界,似乎非常高興。我最初做的工作,就是把他們帶到醫院,讓他們理髮、洗澡、換衣服。」
也許是這個原因,別人才會覺得恆子老師等精神科工作者都是「怪人」。
但是,這麼辛苦的工作,老師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這離不開招聘老師進醫院的金子仁郎教授的影響。
他不僅是恆子老師的上司,而且給無依無靠的恆子老師介紹住所,他是一個「溫和且智慧的紳士」「從來沒有高聲講過話,是個胸懷高尚的人」。
對科室的人,金子教授常說:「精神科醫生,不僅僅是提供治療,更主要的是為患者提供援助,讓他們重拾自信。」
「精神科醫生主要是從旁指導,引導病人恢復治療,但同時又不僅限於治療。比如要鼓勵患者,讓他們覺得自己有進步,做得很好。這種治療,絕不能僅靠單方面的努力就會起效。」
在金子教授手下工作了3年,恆子老師被金子教授的教導深深地影響,因此決定一生都從事精神科醫生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