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一妙字
趙桓看著朝中的大臣,歎了一口氣,道:“朕還是決議殺董承以正國法。”
“法如果不能孚人,人必不願伏法。”
“李太宰,周寺卿,宗少卿,國有國法,若是事事以輿情、禮法來約束,那要法律做什麽?大家一人一票,票決吧。”
趙桓不得不歎氣,他之前曾經跟李綱過,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而李綱當時隻是他引經據典錯誤,沒有品出他的話裏,其實更多的是在滲透著依法治國的想法。
“官家,董承不能殺。”李綱再次俯首。
這一次李綱的聲音同樣堅決無比,這涉及到了他第一次執政的政策,那就是商稅改製的進行。
如果殺了董承,那他還怎麽推行商稅改製?
李綱已經明白了官家的想法,那就是用法律去約束所有人。
不僅僅是下百姓,士人鄉紳,甚至他官家,都想把自己約束在框架之下。
可是李綱還是堅持,官家是大宋自太祖皇帝以來,唯一英明決絕的皇帝,如果不加強皇權,他的相權由何而來?
“退朝!”趙桓站起身來,他決心依法治國,而且看李綱的樣子,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可是為什麽要反對!
這可是一等一的大好事!
為什麽李綱要攔著自己呢?趙桓有些想不明白。
李綱這個太宰做的很有水平,隻要是事,就算是趙桓昏聵些,他李綱都當做視而不見。
比如那個一直沒有名分的李清照和朱鳳英,李綱連提都不提。
趙桓想了想,李綱真正攔著自己,不讓自己幹的,似乎隻有自己決心殺趙佶的那一次。
而事後,趙桓也真的覺得,現在不是殺的時候,以後也沒有殺的必要了。
那就是個廢物了,沒有必要去理會。
現在,自己依法治國的理念,甚至連自己都約束到了法律的框架之下,怎麽看李綱的態度還是這麽堅決呢?
趙桓從大慶殿走到了文德殿,等著李綱、宗澤二人來到常朝殿。
“官家,今日殿上臣莽撞的忤逆聖意。但是董承真的不能殺。”李綱還是把腰板挺直了。
趙桓給自己立的人設是仁義,還有從諫如流,所以他倒是沒有對李綱有太多的不滿,皇帝也是個人,有時候也會想歪的。
“理由。”
“坊間傳聞。這是臣第一個的想法,本來商稅改製就涉及到了國朝根本,與均田之事,都是我大宋最急迫解決的問題,董承死,則商稅改製半途而廢的可能性很大。”李綱道。
趙桓想不明白,這和依法治國有什麽關係?
“李太宰,依法治國才能讓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不分勳貴,不分老弱,全部一律平等……”
趙桓了個半截,自己就停下了。
一碗水端在手裏,端得平嗎?
所有人不分勳貴、不分老弱一律平等?下就沒這個道理。
李綱知道表現自己作用的時候到了。
他其實一直以為官家禦駕親征前後這段時間,官家表現的從諫如流,隻是為了應對危局,才表現的那麽仁義和寬恕。
現在看官家的樣子,似乎是真的本性如此。
“依法治國的出發點,絕對是好的,臣也聽懂了官家話裏的意思,但是現在不是普及這個的時候。”
“臣要的其二,就是前些年黨爭弄的民不之法,法不束民,百姓根本不知道什麽是法,怎麽去遵法?”
“但是禮,卻是根深蒂固,所以,現在的大宋朝,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不適合依法治國。”
李綱客觀的陳述了他為什麽反對現在推行依法治國理念,他不是反對這個理念,而是反對這個時間節點。
“官家,臣記得當時官家突然起了興致,到了臣管的廣備攻城作,問了臣個問題,就是為什麽工匠們用雕版印書。”
李綱這話一出口,趙桓有些懂了,為何李綱如此反對自己的依法治國。
識字率。
其實李綱之前的那些他都懂,也曾經權衡利弊的考慮過,最終他還是決定不賜下赦免詔書。
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趁著這個案子,把這個理念普及下去。
但是最後一個識字率上,趙桓是真的沒想到,識字率是個老大難。
不識字,則不可能知道法,而且也沒有任何的普法教育和工作,不是專門司職的大理寺卿的大學士們,甚至都不知道法。
知府、知州、知縣事,也對此不甚了解,怎麽依法治國。
“李太宰所言,朕想一想。”趙桓道,他要仔細思考一下。
現在階段,似乎真的不適合普及這個思想。
不適合歸不適合,但是放過這個大好機會,促進社會進步,改變大宋格局,實在是太過可惜了。
“死罪不可饒。”趙桓最終決定,還是不準備放過董承。
李綱俯首道:“官家。現在的時機,真的不好!”
“但是可以緩刑。”
“如果在緩刑期間,表現良好,死刑可以饒恕。”趙桓道。
他忽然覺得緩刑這種東西,才是法學中最人道的發明。
如果頭頂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死不悔改,執意犯錯,那還是物理消滅的好。
“額……”李綱漏出了一副凝重的表情。
官家挺會玩的。
他依然保持俯首道:“官家,叫來咱們大宋提刑司的司正和大理寺卿,一起商量下這個緩刑?臣覺得大有可為。”
“如果臣理解沒有出錯的話,官家的緩刑是暫緩執行,看緩刑期間的表現如何?決定是否執行死刑,如果不執行死刑,就執行徒刑?”
趙桓點頭,對著趙英道:“你這頭昏眼花翻滾的暈病,倒是好得快,去跑個腿,把兩位邢獄的重臣叫過來。”
趙英一溜煙的跑出了文德殿,畢竟剛退朝,大理寺卿和提刑司的兩位正官還走遠。
“官家這個法子妙。李太宰覺得呢?”宗澤非常滿意。
“妙。”李綱笑道,這個法子能不妙嗎?
現在朝臣和官家之間,其實比較僵硬。
特別是因為董承案中,關於董承的判決,大宋的官員和官家的想法,出現了極大的分歧。
但是這緩一字,不僅僅董承有了或者的機會,還大大的緩解了朝臣們和官家僵硬的關係。
不僅如此,這緩刑,還表現出了官家的仁義和尊法的理念。
還維護了國法朝綱,一舉多得的緩一字,實際不可多得。
李綱真的覺得自己看了自己這位官家。
一個字,解決了李綱都極為頭疼的問題。
但是李綱覺得這是最漂亮的地方,就是鞏固了皇權。
官家是英明的,隻要官家依然如此,他就會一直不停的加強皇權。
沒有強權的皇帝,他想勵精圖治,變革大宋?那是癡人做夢。
王文正相公那麽厲害的角色,在神宗崩了之後,人亡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