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喝酒喝出來的危機!
李家祖宅-龍鱗大柏樹下。
李昭和崔宗之相對而坐,目光中鬥誌滿滿,旁邊擺放著大大小小幾十個酒壇子,還有兩隻青花大海碗……如此陣勢、自然是要拚酒了!
對於李昭的酒量,崔宗之已經領教過了,那是相當的厲害、三個自己加起來恐怕都不是對手。
因此上,這次換了個新玩法,不再比拚酒量大小,而是比較酒文化的高低。
兩人各自準備了十幾種美酒、去掉酒壇上的標誌之後,讓對方來品嚐,猜測出酒的名字、年份,還要吟詩一首,必須與自己喝的酒有關係。
這種新玩法,不僅有樂趣、更加有難度,非嗜酒如命、才華橫溢者不能為之!
比賽開始。
崔宗之先倒了一碗酒,其色如玉、香味撲鼻,示意李昭來品嚐!
“蘭陵酒—三年陳——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李昭隻喝了一口,就猜出了酒的名字,這是一種用糯米釀成的酒,口感相當不錯,據說詩仙人—李白很喜歡這種酒!
接下來,李昭倒了一碗酒,呈竹綠色、還有淡淡的花香。
“新豐酒—八年陳——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義氣為君飲,係馬高樓垂柳邊!”崔宗之喝了一口,同樣說出了答案。
第一個回合,雙方平手!
繼續!
“葡萄酒—新釀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杜康酒—十年陳—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琥珀酒—六年陳—魯酒若琥珀,汶魚紫錦鱗!”
……
長話短說,一個時辰過去,幾十壇酒全都品嚐過了,二人依舊是勝負不分,這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了。
“玉郎的酒量、酒品、才華著實讓人佩服,不過嘛,我這裏還有一種酒,若是玉郎能品嚐出來,這場比賽就算是你贏了……來人啊,取酒來!”崔宗之讓仆從拿來一種酒,卻不是裝在壇子裏的,而是裝在一個牛皮酒囊裏。
一般來說,隻有遊牧民族才用皮囊裝酒。
倒在海碗中,酒色淡黃、上麵還漂浮著一些糧食殘渣,看著不是米、不是麥、也不是高粱、蕎麥、粟米……到底是什麽呢?
李昭聞聞味道,又品嚐了兩口,隻覺得甜、酸、辣、苦四味皆全,還有淡淡的奶香味,卻不知是什麽酒?
不過嘛,這種酒的味道,自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李昭閉目思索起來。
“玉郎,不行就認輸吧,其實輸了也不丟人,這種酒天下罕見,換成是我也猜不出來的。”崔宗之很得意,認為勝券在握了。
……
另一邊,李昭思索了大約一盞茶的時間,突然睜開了眼睛、目光閃亮。
“貓奴,若我所猜不錯,這種酒是西南吐蕃出產之物?”
“你怎麽猜到的,不錯,這是幾個月之前,一夥吐蕃商人用駝隊販賣到長安城的、在西市上熱賣了好一陣子……你知道這種酒的名字?”
“知道,這叫青稞酒,是用一種叫青稞的植物釀製的,那是一種大麥的變種,耐寒性強、生長期短、高產早熟……非常適合在高原地區種植,再配以雪山聖水釀製成酒,喝起來不上頭、不口幹、醒酒快、男女皆宜!”
穿越之前,李昭到藏邊旅遊之時,有幸在牧民的帳篷中、喝過幾次純手工釀製的青稞酒,雖然和現在喝的略有區別,可那種奇妙的味道錯不了。
酒品出來了,詩卻是難了!
要知道,大唐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之時,把漢地的釀酒技術帶了過去,吐蕃人才開始用青稞釀酒、至今不到百年時光。
而青稞酒從吐蕃流入大唐的時間就更短了,隻是最近幾年的事,對於這種陌生的酒、大唐的詩人們還來不及為之感歎,沒有這方麵的詩歌,怎麽辦?
吟不出詩來,頂多算個平手。
李昭絞盡腦汁思索著……有了,大唐朝以前沒有、可是以後有啊,自己當一次文抄公吧!
景色來西徼,蕭條信遠方;
水分羌部落,山絕漢封疆。
幾處青稞熟,深憂白雨傷,
荒城誰為守,十室九逋亡!
……
“好、好,玉郎大才,愚兄這次真是服了!”崔宗之雙手伸出大拇指,眼睛裏滿是小星星,就差跟李昭要簽名了。
要知道,在長安城內,我們的小齊國公也是年輕俊傑中的翹楚人物,能讓他說出佩服的話,著實不易啊!
“杯中之事,何談佩服,不過西南邊疆戰亂將起,不知又要有多少將士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了!”
“哦,玉郎何出此言?”
崔宗之有點糊塗了,這談論青稞酒呢,怎麽扯上戰亂了?
何況當今天子登基以來,大唐與吐蕃的關係還算友好,西南邊疆已經多年未見狼煙了,怎麽會突然發生戰亂呢?
“很簡單,吐蕃人雄據雪域高原之後,一直窺視著河西走廊、安西四鎮之地,意欲收入自己囊中,進而隔斷大唐與西域諸國的聯係、達到獨霸西南的目的。
之所以遲遲未能如願,一是我大唐國力雄厚、在西南邊疆駐紮重兵,防守的猶如鐵通一般;二是吐蕃人的生存環境惡劣,農業生產落後,難以積聚強大國力,無法大舉對外用兵!
再說青稞酒、產量一直非常稀少,隻有吐蕃大讚普、大貴族之流才能享受的到,可現在卻由吐蕃商人大量販賣到了大唐境內,這說明什麽?
說明最近這些年,吐蕃人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糧食取得了大豐收,在養育軍民的同時,還有剩餘的糧食用來大量釀酒、並且對外出售;吐蕃人一向驍勇善戰、兵器精良,如今又有了充足的糧食,試問他們還會安分守己嗎?
看著吧,慢則兩三年,快則一年半載,吐蕃人肯定會大舉出兵的,而他們的攻擊目標肯定是這裏——河西走廊!”
李昭撿起一根小數叉兒,在地上畫了一副大唐帝國的地形圖,樣子雖小、卻不失其真,並在河西走廊位置重重點了兩下。
“此地位於黃河以西,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之間,東西長約一千餘裏,南北寬數裏到一百餘裏不等,形如一條走廊,故而稱為‘河西走廊。’
從地形上看,它就像是一根扁擔,東南挑著中原內地、西北挑著西域諸國,軍事價值極為重要,一旦吐蕃人攻占了這裏,就等於把這根扁擔給敲斷了,向西北可以蠶食西域諸國、並與突厥人連成一片,向東南可以直搗關中腹地,甚至威脅到長安城的安全……”
李昭借著酒意、侃侃而談,崔宗之則聽的冷汗淋漓,眉頭緊皺了起來。
要知道,自從大唐立國以來,為了爭奪西部的土地、與吐蕃發生過多次戰爭,結果非但沒占到什麽便宜,還吃過好幾次大虧。
比如說大唐高宗—鹹亨元年,大非川之戰,一代名將薛仁貴統領十萬唐軍出征,結果中了吐蕃人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滅。
高宗—儀鳳三年,青海湖之戰,十八萬唐軍全軍覆滅,主將劉審禮被俘、死在吐蕃。
則天女皇—萬歲通天元年—洮洲之戰,唐軍在素羅漢山前大敗,戰死十萬以上,屍骸高與天齊。
……
屢戰屢敗、死傷慘重,以至於大唐君臣談‘土’色變、寢食難安!
平心而論,唐軍之所以屢戰屢敗,並非是將士們無能、或者貪生怕死,實在是受到了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一則,吐蕃人居高臨下、占據了有利地形,而唐軍自下向上仰攻,無形中吃了大虧,加之道路遙遠、崎嶇難行,後勤運輸成了大問題。
軍械、糧草供應不上,再精銳的軍隊也難免吃敗仗的。
二則,高原上空氣稀薄,天氣又變化無常,一會兒刮風、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冰雹……吐蕃人常年居住在高原上,自然不在乎這些。
可是唐軍不成啊,在惡劣的環境下,往往還沒開戰呢,將士們就病倒了一大半,戰鬥力嚴重受到影響,刀槍都舉不起來,又如何打仗呢?
當然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吐蕃人中出了一位戰神—論欽陵!
此人是吐蕃一代名相祿東讚的兒子,聰明絕頂、文武雙全,且擁有極強的指揮能力,自從他統兵以來、縱橫沙場三十年未嚐一敗,是大唐帝國最頭疼的敵人了、多次被其攻破城池,就連安西四鎮都差一點落入此人手中。
幸好則天女皇手段高明,用了一條小小的離間計,讓這位吐蕃戰神死在了自己人手中,否則大唐還有的頭疼呢!
現如今,吐蕃人卷土重來的話,大唐邊軍能否戰而勝之、河西走廊能否堅守住,恐怕還是一個未知數,就算堅守住了,隻怕也要屍積如山、血流成河。
大唐與吐蕃血戰之時,突厥、吐穀渾、黨項、南詔、契丹……各部落再落井下石、聯兵進犯,那可就危險了。
想到這裏,崔宗之愁眉緊皺、連酒的心思都沒有了!
眼見如此,李昭連忙安慰這位好朋友:“貓奴不必如此憂愁,吐蕃人固然兵強馬壯、雄踞西南之地,可他們也有三大弱點,隻要抓住這些弱點,就能讓他們不戰自亂、把戰事化解於無形之中!”
“哦,還請玉郎明言,吐蕃人有什麽弱點,又如何抓住這些弱點,若果真能讓吐蕃人不戰自亂、把戰事化解於無形之中,則玉郎功德無量啊,我一定啟奏聖上,重重的賞賜於你,高官厚祿、珠寶美女要什麽都可以!”
崔宗之豎起了耳朵,想聽聽李昭有什麽辦法,能讓一個強大的國家陷入內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