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取證
第九章
隨後的時間裏,張哲又到技術部、銷售科,以及人事部門做了更為詳細的了解。對產品的結構進行認真的分析,對內部管理暴露出來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整改措施。但他也感受到這裏的人們對於他的異樣的眼光,調研中都是不合作的態度,雖然有經委主任的關照也無濟於事,讓他感受到了國企的水之深和成員結構的複雜。他特別提到設備老化和產品結構性的矛盾,其中有許多產品處於淘汰的邊緣,根本沒有市場競爭力。一個企業沒有幾件拳頭產品是不可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足的。張哲又去了另外一些相關企業調研,情況和皖西輕機廠的情況基本大同小異,其產品市場被沿海迅速崛起的企業衝擊,市場銷售受到很大的影響。顯然,這裏的人們對於這場席卷全國的市場化改革還沒有適應,一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他們麵對的將是巨大的考驗。張哲把幾天來調研的成果寫成一份長達萬字的調查報告,胡小璐看著那厚厚的稿紙,憂慮地問:“張哲,你在調研的過程中都麵臨著許多困難,我們廠的領導都不給予配合。而你提出的這些整改措施縣裏會重視嗎?他們有沒有采用的可能?”
張哲說:“你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正是這樣我才感受到我的責任的重大。我這可是給他們下了一劑猛藥,主要的來說是人的問題,這包括縣裏領導思想的轉變和企業的技術工人兩個方麵。要破除舊的思想觀念,必然要觸動王誌宏、王烈等人的利益。加上交通、信息等方麵環境製約,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去領導和實施,僅憑我叔叔的一廂情願想改變企業的現狀有些困難。”
胡小璐:“那該怎麽辦,這麽說你這麽多天的努力不是白費了?”
“不會白費的,我可以為我叔叔的改革思路提供了方向,他目前可以分重點逐步實施。雖然不是很徹底,但可以為後來的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改革對於我們的國家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要謹慎而行,更不用說是我們了。”
叔叔張樹達這幾天的心情並不平靜。縣裏組織了一次考察團去沿海特區考察企業管理模式,考察團成員真切感受到特區企業的紅火的生產場麵。結合本縣的實際情況,覺得經濟改革的根本問題是人的思想觀念的轉變,必須融造出大的改革氛圍。目前從國家及本地的規章製度來說,有許多製約因素製約著縣域經濟的發展。可我們不能等、靠、要,必須調整思路,有所突破,然而,突破口在哪裏?作為縣裏經濟改革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不能不感到肩上擔子的沉重,而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他在窗前踱著步,嘴裏嘀咕著:“張哲的調查報告怎麽還沒送來?按理說該寫好了呀。”正在這時傳來“咚咚”的敲門聲,他問:“誰呀?請進。”
“叔,是我。”傳來張哲的聲音。
“是張哲呀,快請進。”張樹達心中一喜,馬上開了辦公室的門,說道:“這幾天我正盼著你來呢,考察報告寫好了嗎?”
“叔,我寫好了,今天我是專門送報告來的。”張哲說著把報告遞了過去。
張樹達簡單看了一眼,說:“哇,可謂洋洋灑灑,這下叔有救了。張哲,你知道嗎?縣裏也在醞釀著重大的改革,讓我作為負責人。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了你的這份報告,就能讓我們找到埋在我們身邊病灶,找到了治療的秘方,才能對症下藥。”
“叔,我這下的可是一劑猛藥,藥方開出來很容易,要想把這一劑苦藥吞下去並不容易。因此來說我建議你分步進行,循序漸進地推進。特區雖然有很多成功的經驗,放到我們家並不一定合適。”
“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我們缺資金缺人才,這也是最大的短板。張哲,我想問你一件事兒,你能回答我嗎?”張樹達看著侄子認真地問。
“叔,有什麽事你就說吧,我們之間還用得著這樣。”張哲說。
“你大學畢業以後會選擇去哪裏工作?”張樹達謹慎地問。
“我還沒想好呢,不過,海東市有幾家企業向我表達了意向,畢業以後去他們的公司工作,工資待遇、生活條件都開出了很高的籌碼。”張哲如實地回答。
“是的,像你這樣的高材生找個工作是輕而易舉的事兒,我有個想法希望你能考慮。”
“你的意思是讓我回到縣裏來工作,對嗎?”
“是的,現在是市場經濟,等、靠、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必須出擊,去招賢納才,外地的大學生顯然是看不上我們窮鄉僻壤的,這副擔子隻好落在你們這些本土大學生身上了。再說,你們對於家鄉的風土人情比較了解,這也是比別的大學生具有優勢的地方。”張樹達意味深長的說。
“好的,叔,你的意見我會考慮的。我還有事,先走了。”
“在這兒吃了飯再走吧,你為我們出了這麽大的力,我還沒犒勞你呢。”
第十章
“下次吧。叔,我也會去特區調研,把我的報告盡可能的完善。你還有事,別送了。”張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