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關中戰局
自此秦趙兩國第二戰場,也進入交戰狀態,雙方的戰爭徹底進入了白熱化,本來已經打算修整幾日的秦趙兩國上黨大軍。
不得不在丹水大狼山一線再次展開激戰,白起急於取得上黨之戰的勝利,進而回援關中,而廉頗則是要拖住白起大軍,讓龐煖軍依靠騎兵的速度,在關中大肆破壞,以進一步消耗秦軍國力。
就這樣秦趙雙方以命相搏之時,東郢城也接到了黃歇的傳信,聯姻這種對楚國來說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楚國的公卿貴族自然是很願意看到,因而秦楚聯姻,在隨後在一次朝會上,成為了主要議題。
本來處處針鋒相對的司馬景陽和令尹屈考,少見的意見一致,同時向熊元進言,於是就這樣楚國的迎親隊伍帶著聘禮出發了。
隨後的兩個月,從臨淄到東郢的隊伍來往不絕,最終兩個月後,楚王元後宮得一齊女,與贏夫人同列,為田夫人。
而到此時,已經到了秋收時節,此時秦趙兩國的大戰仍舊在繼續,隻是兩線作戰之下,兩國都有點撐不住,眼看秋收將至,趙國再次向諸國派遣了使臣,同時趙國糧草不足也已經顯露出來,趙國已經遣使向齊國借糧。
雖然趙國缺糧之事,比熊元預料的要早不少,但是考慮到兩線作戰,雖然龐煖的騎兵在關中燒殺搶掠,以戰養戰,並沒有消耗多少趙國的糧草。
再加上燕國在聽說趙國派騎兵奔襲關中後,生怕秦國敗了,因此不時的派出軍隊到燕趙邊境晃悠,趙國被迫再次從民間抽調壯丁,此時趙國民間十五歲到六十歲的男子已經很少能見到了。
這直接影響了趙國的農業生產,而這也是趙國如此迅速糧草匱乏的原因,也因此,趙國的使臣四處求援。
與此同時,秦國也不好受,龐煖不僅僅是位將軍,更是位縱橫家,在縱橫家眼裏戰場爭鋒永遠是為政治服務的,因此這兩個月裏,已經滅國十幾年的義渠,突然出現了義渠王族子弟,並組織複國,這讓秦國焦頭爛額。
此時的關中,雲陽城,此地距離鹹陽隻有不足兩百公裏,騎兵奔襲兩日即可到達鹹陽,此時趙國騎兵的一支,李牧所率領的三萬騎兵,正在雲陽城外幾十裏處休整。
而此時的雲陽城中,秦軍主將王齕,正率領著五萬大軍駐守在城中,兩個月來,王齕可謂是焦頭爛額,現在王齕寧願去上黨戰場,對陣廉頗,也不願與城外這名趙國小將對陣。
此時趙將李牧、趙括以及龐煖在這關中之地已經是聲名赫赫,不!準確的說是聲名狼藉,兩個月來,三人帶著十萬騎兵四處亂竄,遇到村莊就劫掠一番,雖不怎麽殺人,但是會放火燒村。
如此下來,兩個月過去,三人的名字已經能止小兒哭泣,至於秦將王齕,此時最是憋屈,他手下的十萬大軍至今已經損失了兩萬多人,但是卻沒傷到幾名趙軍,就像現在,王齕帶著五萬大軍隻能困守在這雲陽城中。
根本不敢出去,王齕敢肯定自己隻要帶人出城覓戰,城外的李牧必然會帶著騎兵逃跑,而自己手下多是步兵,定然追不上,等自己收兵回城之時,這李牧定然會仗著騎兵之利,不時騷擾。
到時候是不損失幾百人甚至上千人肯定回不到城中,因此王齕隻能困守城中,隻是如此一來,城外的村莊就造了殃,趙軍劫掠一番,再燒光村莊。
如此一來百姓無糧可用,隻能淪為盜匪,或者加入最近起兵的義渠王賬下,進而加劇關中之地的混亂。
王齕數次設下陷阱打算圍剿趙軍,但是趙軍兵分三路,互相馳援,而李牧、趙括均是青年俊傑,很難對付,至於老將龐煖更是滑不留手,數次圍剿,都無功而返,甚至因此損兵折將。
如今這義渠之地已經是亂成一鍋粥了,而此時秦國雖還有各地郡兵,合起來也能組織起一支十幾萬人的大軍,再加上鹹陽城還有十多萬駐軍,合在一起,剿滅這十萬騎兵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此時這各地郡兵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原因也很簡單,秦國的大半領土是近幾十年來占領的,有不少老人都是當年韓魏楚三國的臣民,再加上秦國曆來嚴刑峻法,這些多人中多有思念故國之人。
若此時將郡兵調走,韓魏楚三國隻要派人四處散播留言,並且稍加組織,估計就能掀起動亂。
到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麻煩,因此此時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打贏上黨之戰,對於打贏上黨之戰,秦國本是很有信心的。
不僅僅是因為秦武安君白起戰無不勝,也因為秦軍在上黨之地比趙軍人數多出十萬人來,更因為趙國已經糧草不足,開始向各國借糧。
但是此時趙國四處派出使臣組織合縱,讓秦人的信心開始動搖,若是此時這種危急時刻,諸國組織一次合縱攻秦的話,隻怕秦國會步了二十多年前齊國的後塵,有滅國之禍。
現在這個狀態下的秦國,和當初齊王田地統治時的齊國,是何其的相像啊!對外攻伐,占領了大量的領土,但是卻因為吃的太飽而消化不良,同時又吃得太多,得罪了太多的國家,因此造成了諸國共同討伐的局麵,偏偏窮兵黷武之下,國力消耗巨大,無力阻擋諸國聯軍。
如果說此時的秦國和當年的齊國有什麽不同的話,那就是秦國有函穀關天險,最起扼守函穀關,不至於像當初的齊國一樣被輕易拿下國都,虐殺國君。
凡此種種,皆讓秦王稷開始逐漸動搖,也許是因為年老,也許是因為擔憂秦國的未來,總之秦王稷在這關鍵時刻病了。
秦王稷的病進一步加劇了秦國國內的不安,秦王稷已經七十歲了,這個年紀的人,一旦病倒隨時有可能出現意外,如果此時秦王稷崩殂,秦國更換國君,那秦趙之戰秦國是敗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