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9.第689章 宰相也偷聽?
「軍校?」趙頊翻看著王雱遞上來的摺子,眼中閃過一絲雀躍,問道:「駙馬這奏章寫得頗有意思,讓皇室宗親挑選齣子弟入軍校學習,視為天子門生,這倒有些意思。
只是想起前朝軍閥割據的局面,趙頊又有些猶疑地問道:「愛卿這奏章自是極好地。只是讓皇室宗親掌兵權似乎與祖制不合呀!」
王雱笑了笑,道:「其實這提議也是從公主那兒聽來得,她現在就在殿外等候,官家是否要召見?」
「哦?」趙頊笑道:「看來駙馬和姑母是早有準備。快宣姑母進來吧。」
一聲令下,楊涵瑤入得福寧殿,行完禮后才剛坐下,趙頊便迫不及待地問道:「姑母,這軍校一事可是你對駙馬說得?」
楊涵瑤點頭,道:「入軍校者需文武雙全者,入得軍校便是天子門生,首批入選者可在各宗親王公子弟中選取,另,軍校應設立監督之職,是謂政委。」
頓了下又道:「所謂政委者主思想倡導,監督之責。」
「此話何解?」趙頊來興趣了,剛剛的疑慮似乎楊涵瑤都已想好了,不由興趣大增。
「官家明鑒,自古以來,武人為亂之根由皆在這兒……」楊涵瑤指了指自己的腦袋,「我們要保證軍隊的純潔度,所謂純潔度也就是忠君愛國。政委一職便起此作用,除監督軍官之外,需得時時為普通士兵灌輸忠君愛國的想法,讓士兵也知道什麼為德,什麼為忠。」
「要讓他們知道打仗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他們的上官,不是為了富貴權利,而是為了君上,為了人民,為了國家!」
「而擔任政委者,必須有良好的品德,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較高的軍事素養,作戰英勇果敢,顧全大局,堅持原則,善於團結軍官與士兵,密切聯繫百姓,求真務實,公道正派,廉潔自律,當為人表率。」
「堅決貫徹中央朝廷制定的線路方針政策,擁護天子,愛護百姓與普通士兵,不掌兵權,職位比同屬軍官高半級,起監督之責……」
楊涵瑤洋洋洒洒地說了一大通,把後世的解放軍中的政委制度說了個大概,聽得趙頊兩眼直發光,搓著手道:「姑母真乃天人也!如此一來就再也不用怕武人作亂了!」
頓了下又道:「朕看此法甚好,可全軍通用。」
「官家英明!」王雱笑道:「只是我和公主商議后,覺得此事還是得徐徐圖之,可先設立軍校,採取『三三制』的軍隊編製,以軍校為試點,先培養出一批可靠,素質較高的軍官后,再做打算。」
「嗯……」趙頊認真地想了一會兒,道:「愛卿此言乃穩重謀國之言,善!」
又燉了下,道:「愛卿還需回去寫個章程上來,這才好拿給朝中諸公商討!」
「是,官家!」王雱起身領命,楊涵瑤在一旁嘴角劃過一絲淡淡的笑意,計劃目前看來是成功了一小步了。
與其花力氣去說服王安石,倒不如在別處多下點功夫。比如在軍隊這一塊,王安石暫時還沒顧到,可以先下手,等做出點成效再去跟老王說道說道,或許成功的概率比較大。
即使不成功,若歷史真得還按照原本的計劃在走,那起碼能保存下軍隊改革的成果,起碼對阻止靖康之變會起到點作用吧。
宋朝的軍隊並不是不能打仗,而是上位者對於武人的提防太嚴重。現在弄個政委出來,有文官監督,也可以讓不少人放心了。
最關鍵地一點便是軍校的設立。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軍官,對於軍隊的建設是極為重要地。而且還能慢慢瓦解宋太宗定下地那個坑爹方針,從而徹底改變大宋軍隊中武將不敢死戰的局面。
出了宮,楊涵瑤與王雱回到家,便一頭扎進了房間,準備把軍隊改革的章程通過討論慢慢完善起來。
「雱兒與家媳在做什麼?」
王安石回到家后,看見兩個小的都在奶娘那兒待著,心裡奇怪。自己這媳婦對兩個孩子寶貝得不得了,不但親自餵養,平日里也是不離身得。
可這會兒卻看見兩個孩子被奶娘帶著,心中好奇。想起前幾日自己對楊涵瑤的態度,老王也有些慚愧。楊涵瑤畢竟只是說了實話,與自己想法不和也算不得什麼錯兒,自己那態度卻是過分了。
正想找個機會與楊涵瑤再說道說道,可今日得知兒子給官家遞了一份奏章,也不知是什麼內容,這又讓老王有點不滿了。
覺得自己這兒子和媳婦似乎與自己越來越離心了,做什麼事也不和他這個當爹的商量商量,這讓老王同志很鬱悶。感覺身為父親的尊嚴被挑釁了。
「回老爺,駙馬和公主從宮裡一回來便回了房,午飯都是拿房裡去吃得,好像在辦公務……」
「哦?」老王納悶,什麼公務搞得這麼神秘?下人都喊在外頭不許進去?他邁步朝楊涵瑤與王雱的卧室走去,走到門口,對下人們做了個噤聲的動作,悄悄走到房門前,側耳細聽。
一群下人面面相覷,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宰相大人居然還有聽牆根的嗜好。一時間,臉上的表情古怪了起來。
「染真,咱們這麼做,爹爹知道了會不會不高興?」
這是雱兒的聲音……王安石納悶,楊涵瑤鼓動自己兒子做了什麼?為何要瞞著自己?聽這話里的意思,好像事兒還不小。
「公爹有古之君子之風,只是現在一時想岔兒了,等明白過來不會怪罪地……」
「到底是何事?」王安石越聽越納悶,心中也越發地好奇。
「這條陳自然是極好地。可爹爹現在主變法之事,若不支會他一聲……」
「到底何事?!」聽到與變法有關,老王按捺不住了,直接推開門進去了。
楊涵瑤與王雱被嚇了一跳,王雱臉上閃過一絲尷尬,起身問道:「爹,您怎麼來了?」
「你們兩個到底有何事瞞著為父?」王安石不滿地問道:「難道為父在你們眼裡已成了是非不分之人了嗎?要這樣偷偷摸摸地?豈是君子所為?」
「公公恕罪!」楊涵瑤忙福身,「都是兒媳的主意,不關相公的事兒……」
王安石徑直走到桌前,看者滿桌子的紙張,順手抄起一份看了起來。
「咦?」才看了幾張紙,老王同志便驚奇地問道:「這主意是誰想出來得?不錯,不錯!」
楊涵瑤一聽這話,鬆了口氣,對著王雱使了眼色,王雱眼中閃過一絲興奮。果然如妻子推算地那樣,自己爹爹看到這份東西不會動怒地。
老王同志有著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地本領。沒多大會兒功夫,他便將桌上的東西都看完了,臉上還露出滿意的微笑。
「不錯!另闢蹊徑,如此一來,武將便不會畏戰,政委一職還能起到監督掣肘之用,好!」
可這話說完后,老王的臉色又快速轉變了,一臉不滿地望著楊涵瑤道:「家媳,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他坐了下來,「為父雖然對你前幾日對官家說得話不滿,可還沒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只要是對國家有益的事,為父豈能反對?」
說著便拿起筆,在紙張上勾出幾處,道:「這裡幾處還得細細思量……」
說著便寫下自己的評語,楊涵瑤與王雱面面相覷,隨即露出一絲無奈的笑。
老王不光執拗,自負,還頗好為人師。不過看他老人家沒有計較二人瞞著他做手腳,也算是個不錯的收穫了。
修改完后,老王才悠悠道:「此法甚好!可全軍隊使用……」
就知道會這樣!楊涵瑤無奈地暗暗嘆息,老王的性子真得太急了。
王雱如今算是徹底被楊涵瑤洗腦了,自然站在自己老婆這一邊。一聽父親說這話便急了,忙道:「爹爹,兵者國之大事也,不可急躁,只得徐徐圖之。這軍校設立可為試點,先培養出一批能文能武的軍官與政委后再放之全國也不遲。」
王安石看了自己兒子一眼,又看了看楊涵瑤,沉默不語。
過了好久,才道:「你說得也有道理。也罷,此事便慢慢計較吧。」
王雱大喜,忙道:「多謝爹爹成全。」
「呵……」王安石輕笑,道:「這是國事,謝為父作甚?」說著便又看向楊涵瑤道:「家媳呀,前幾日為父口氣稍微重了些,你莫往心裡去。以後有什麼想法也別只顧著跟雱兒說,也跟為父說道說道。」
「你也可以說是老夫看著長大得,以前沒嫁給雱兒時,尚能如好友般討論時事,為何嫁進我王家后,反而與老夫疏遠了呢?」
「公公多想了……」楊涵瑤忙福身,哪知王安石卻一擺手,道:「這話就顯得虛偽了。染真,你何時也如朝中那些朝臣一般變得油滑了?這可不像你啊!」
楊涵瑤一愣,隨即苦笑道:「公公是明白人,怎會不知兒媳的苦衷?」
王安石冷哼了一聲,道:「不用理會那些閑言碎語,有老夫在,定不會看你被人欺負地!再者,也無需你出面,只要如以前那般,多與我交流交流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