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第15章
卿若是父母的第一個女兒,官方名詞就是嫡長女。
可是,她從小就不得父母的喜愛。
沒有妹妹之時,卿若還可以安慰自己,也許父母就是這樣感情比較內斂的人。亦或是他們夫妻感情太好了,太過恩愛了,以至於作為他們的女兒的卿若,反而有些被他們忽略。
直到妹妹的出生,卿若才知道,原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那麽大,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哪怕是同父同母的親姐妹之間。
卿若的父親權勢在握,母親也是出自名門,卿家可以說是滿門富貴。
物質上,卿若是沒有任何缺乏的。
侍候卿若的人也不在少數,她的身邊貼身的大丫鬟就有八個,這是一等丫鬟,二等、三等、四等的丫鬟還有粗使丫頭和嬤嬤等等,一個人被幾十個人團團圍著,被照顧得妥妥帖帖。
不論從那裏來看,卿若的生活都是不差的。
事實上,本來就很不差。
但,要看跟誰去比。
有時候,攀比是人生痛苦的最大來源。
尤其是身份地位相似、處境卻截然不同的人。
卿若的妹妹出生之後,不僅母親將她養在房間裏,悉心照料,父親也時時關注。
而卿若記得,是的,她生來便能夠記事。
她記得,她剛出生,就是被下人照顧的,雖然沒有被怠慢,也不曾如妹妹一般被如此嗬護。
甚至她五歲開蒙之前,都不曾親見過父母的顏麵。
還是開蒙之後,要日日向父母晨昏定省,才見到了父母的模樣。
連著請了一個月的安,卿若就被告知初一、十五去請安就行了。
理由是父母體貼她年紀幼小,太過辛苦。
而妹妹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
卿若則一出生,就是獨居一個院子。
至於請安之時,卿若一人獨坐,妹妹坐在母親膝上,似乎隻是小事了。
隨著讀書識字、學習各種各樣的貴女技能,增進修養,卿若卻來卻能體會到父母的差別對待。
過生辰時,卿若得到的永遠是父母身邊的心腹準備的不功不失的禮物。妹妹卻是父母精心挑選、悉心準備的符合她心意的珍貴禮物。
卿若功課樣樣勝過妹妹。
在一次重要的貴族聚會上,她壓過所有人,包括妹妹,得到了第一名。
回到家,父母難得在初一、十五之外召見她。
她以為父母是要誇獎她。
結果,得到的是質問、責備。
她怎麽能贏過妹妹呢?就算是妹妹不能得第一,讓別人得去了第一,也不能是她。
人人都知道,妹妹是父母的掌上珠,心尖肉,骨中血。
而她,卿若,隻是卿家嫡長女。
她有的,隻是禮法上應有的待遇。
而妹妹,得到的,不僅僅是這樣,還有寵愛帶來的其他。
卿若擁有不了一絲一毫的溫情。
如果卿若笨一點,看得不那麽透徹,也就不會這樣痛苦。
如果卿若傻一點,努力去討好父母,別的什麽也不想,也不會這樣痛苦。
可是,那樣的卿若,也就不是卿若了。
就像她是如此地明白父母的態度,不曾奢望父母的溫情,也不曾想過要放下身段,去討好他們。
她有自己的驕傲。
絕不肯釋放無用的善意。
因為她沒有得到過來自父母的一丁點兒的親情。
盡管心頭有過嫉妒怨恨這樣的情緒,但也隻是一時的。
很快就會消失在卿若的腦海。
那一次之後,卿若看起來和以前一樣,似乎又和以前不一樣了。
她將所有的心神都投入到一把琴上,每日裏都要彈奏,再也不想父母對她的態度。
她還看起了話本。
書中的愛恨情仇有時讓她感動,有時讓她忍不住想要挑刺。
那些狗血巧合的故事,偶爾,讓她聯想到自己。
卿若想,也許她不是嫡女,不是夫人親生的,有夫人的情敵施展了調包計,然而,並不是。
卿若還記得剛出生時,生母的聲音。
她還想過,也許是有人替換了她的魂靈,就像那些靈異故事裏的一樣。
她也想過,也許是有高僧說她和父母相克。
總之,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讓父母那樣不喜歡她,甚至可以說討厭。
然而,並沒有。這些理由通通不成立。
卿若不得不承認,有些人不喜歡你,是沒有理由的。
就像她喜愛蓮花,厭惡木樨花一樣,沒有緣由。
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
世間事哪有那麽多的道理可言。
卿若很想離開這裏,離開卿家。
在痛苦不堪和自我折磨中,她漸漸領悟,時間可以抹去所有的遺憾不甘,空間也可以讓人心平氣和。
就是在這樣的渴望中,卿若遇到了明玉。
當明玉問她,是否願意跟她離去的時候,卿若毫無猶豫,選擇了隨她而去。
相看兩相厭,不如不見。
卿若做出了選擇,留書一封,離開了卿府。
她欠了卿家的生恩和養恩。不得不承認,她還不了,索性也就不還了。
反正,她這輩子,也不準備回卿家了。
不論,她在外頭,過得好還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