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不識明珠不識君> 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主和親(七)

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主和親(七)

  與此同時,韃靼軍營幾十裏外的高坡處,小梁王朱原顯站在茂盛的樹林邊緣,眺望著虎敕關和韃靼軍營。韃靼軍營裏一望無際的篝火像銀河瀚海一般,震驚人心。人們來探查敵營,小梁王身後站著俊秀年青人和中年儒生。


  儒生道:“殿下,梁親王傳下最新軍令,命令我們呆在原地不準動兵。三萬人馬打不過七萬敵人,皇上也不會信任我們。不救是錯,救也是錯,做多錯多,不如不做。我們不能冒險。”


  朱原顯霍然轉身,五官淩厲,目光凶頑。


  許規道:“梁親王不欲救皇上。這是北疆群臣和藩王商議後的決定。”


  小梁王又轉過身看著前方,神情平靜,眼睛如火焰般熾熱:“我知道了。軍令來得晚,我已經出了兵。我知道父王的主意很正確,也知道朱元熹是個混帳,我也猶豫過要不要趁機殺了他以絕後患。但是明前說得對,我救他不是為了他,是為了萬裏江山與天下蒼生。他死不足惜,可是他會連累著大明百姓跟他一起進地獄的。所以我會在這個關鍵時刻伸手拉他一把。而且我最想從虎敕關裏救出的人是她!”


  他的烏黑眼睛搜尋著眼前的軍營和城關。想在那浩如煙海的軍營城頭找到她的身影,但是看不到:“……一個弱女子尚且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這位藩王,想爭奪天下的皇子龍孫,怎麽可能還沒有一個小姑娘有誌氣呢?如果連為了救百姓必須救皇上的情懷胸襟都沒有,我又與朱元熹有什麽區別!”


  “就如同我想救百姓就隻能先救皇上。有時候我們為了達到目地,不得不連仇人也一並救了。這就是我現在不得不做的事。”朱原顯的雙眼溫情脈脈地注視著高坡叢林下麵的荒漠,和那個煙霧藹藹的城池關口,聲音飽含著真誠:“我聽了她的話,很敬佩她。她是我們當中最慈悲為懷最關懷天下的人。她知道這個道理,才故意以身涉險得進敵營代嫁。她在激我。她衷心得希望我與朱元熹不同,是個真正的能維護國體國土和百姓性命的好君主。我也確實與朱元熹不同!我現在必須要進軍打敗敵軍救出皇上,等打敗了韃靼國,我才會揮兵進關,與朱元熹爭奪天下!”


  “不必再說了。等公主和親進敵營就進軍。”他斬釘截鐵地命令道,轉身下山。


  許大先生氣得搖頭頓足直想罵娘。放過了這種老天恩賜得殺死皇上的好機會,何時才能名正言順得再殺死朱元熹啊。殺伐決絕的小梁王怎麽變得如此迂腐?都是跟那個滿嘴仁義道德的無知女人學的。真氣煞人也。鳳景儀同情地看看他,許規大怒了:“我錯了嗎?為三萬北方軍著想,為以後逐鹿中原的大勢著想,現在殺掉朱元熹才是最上上策啊。他還去幫朱元熹的忙,真是氣煞我也。我們得順應天意……殿下堅決不能娶那女人,她的眼光格局都太小了,不能當皇後。這次還進了韃靼軍營……”


  鳳景儀疲倦地一笑:“你沒錯,他也沒錯。現時現景為了大局他隻能這樣做。想想有益的一麵,我們馳援朱元熹,在天下人心中我們起碼是正義無私的。最重要的一點,那裏麵有一個人,他必須要救出來。比起這個混帳皇帝,她更心性高潔善良正氣,更能感動天下人。她比他重要千萬倍,我們救的是她不是他。”


  許規感受著他的口氣,眼光森嚴:“你呢?光替別人牽線做嫁衣了,你打算怎麽辦?我覺得這個出身有問題的鄉下女孩跟你蠻投緣的。一個劫匪女兒不能做皇後做個臣子夫人還行。”


  鳳景儀撲哧笑了:“許大伯你可真奸詐!別替我擔心。事情不到真相大白,誰也不知道誰是丞相、劫匪女。我們還等著那個結果呢。我好像已經抓到了結尾的影子了,說不定我會贏的。我們去準備吧,大戰就要開始了。”


  \t\t\t*           *         *

  婚事在兩軍對壘的氣氛中談成了。張徇張老丞相做為使者多次出入韃靼營,與韃靼大將軍脫利協商婚事。他經受了無數的刁難,在韃靼南院大王李崇光抵達軍營的頭天,與脫利達成了婚事。隔日進行“和親典禮”。


  韃靼人對李崇光與益陽公主的婚事很歡迎,說他們進北疆也是為了大王迎娶大明公主的。大明皇帝對這件婚事推三阻四,韃靼人才一怒之下地進北疆包圍了皇帝行營。說得這位韃靼國第一猛將南院大王李崇光是個“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多情種子似的。


  元熹帝也是堅決地促成婚事。大臣們各有意見。張徇張老丞相為了和談成功極力讚成。劉誨被伍懷德打了一槍後越發惜命了,怕死了凶殘的韃靼兵,也很讚成。伍懷德被皇帝關了禁閉,不發表任何意見。範勉像是對眼前的局勢感到了心灰意冷似的,一語不發。四位心腹大臣多半都讚同與韃靼人結親。不過,是“真”結親,不是“假”結親。張老丞相與劉誨這對不共戴天的仇敵居然聯合起來,一起勸元熹帝別聽崔憫和梁王的計策。把範小姐封為公主真嫁給韃靼人吧。韃靼人凶殘,欺詐他們無疑於“以卵擊石”。萬一計策失敗君臣都沒命了。


  元熹帝卻一反猶疑的常態,讚成著明前假冒公主代嫁。他素來自卑又自大,被明前罵過亡國昏君後,遭受到了奇恥大辱。因此橫下一條心命令崔憫和明前去詐婚。她竟敢蔑視狂罵他這位至尊皇帝?朱元熹恨不得立時把她送進敵營,五馬分屍,淩遲處死。崔憫小梁王的眼睛都瞎了,看不出她是個瘋子嗎?他壓抑著極度的憤怒,厲聲駁回了張丞相和劉誨的話:“讓她去代嫁!朕決定了!不用再說。”


  於是婚期就訂在明日。韃靼大將軍脫利傳達了李崇光的命令,成親後就放元熹帝歸南。人們聞訊又驚又喜。


  * * *

  “和親”是指一國國王為了免於戰爭,與異族統治者進行的皇族之間的政治聯姻做法。是指兩個敵對的國家結成親家,停止戰爭,重新建立起友好關係的行為。從大漢到大元,中原國家與疆外國家已經有了一百多次的和親。多是中原國家的公主下嫁給外域國家的可汗或實權人物。


  這一百多次和親,更是充滿了各種悲喜憂歡的變數。有時候和親公主確實能左右局勢。如隋朝的安義公主嫁於當時突厥國的始畢可汗。可汗如韃靼人一般趁著隋朝衰弱,在雁門關差點困死隋煬帝。隋煬帝派人向安義公主求救,公主立刻報假訊說北邊有急詐回可汗。解了圍。


  也有的和親公主出嫁後被異族國家的大汗冷落虐待至死,成了和親的犧牲品。如西漢,匈奴鐵騎屢次踏入河套地區,劫奪財產人口,給漢朝帶來災禍。國力微弱的西漢隻能通過和親來維持邊境的安寧,連嫁多位公主給匈奴異族,還是沒有友好相處,而是備受欺淩。漢武帝之後國力變強,武帝兩次大敗匈奴國,從此“漠南無王庭”。匈奴的呼韓邪單於自願當漢家女婿,再求取公主,“昭君出塞”便成了千古美談。此後幾十年大漢與匈奴保持了友好關係。


  所以,“和親”是一場弊多利少,前途渺茫的婚事。“和親”也是一種暫且緩解局勢的險招。公主都是犧牲品,能否嫁得幸福和保持住兩國睦鄰友好關係,還得看中原王朝的實力。所以曆代都被儒家文官們鄙視。


  真正的和親過程也很麻煩。


  通常先由兩國君主通過書信確定婚事,再確定門當戶對的和親人選,之後交換國書,定好結親的時間地點及聘禮。再之後公主選定護送隊伍出發,趕到兩國邊界。結親國家則派出大臣和人馬迎接,接入吉城,選擇吉日進行和親大典。


  和親公主還會帶著大批陪嫁,她為了國家出嫁異族。皇室會厚賜給各種的乘輿服禦,派遣各種屬官宦官,還有成千的醫師、文士、工匠,長史,侍衛,奴仆農戶等等。還有一生足用的衣料,數十萬銀錢和千匹綾羅綢緞等等,傾盡國力去準備豐厚的嫁妝。以使公主和所嫁異族君王滿意。


  但是,這次大明元熹年間的益陽公主的和親與往不同。大明開國以來,公主和親是開天辟地的頭一遭!被諸多的清流儒家們誓死反對。皇上也是冒著大不韙偷偷以“求佛”名義把公主嫁到疆外的。可是現在皇帝被韃靼軍圍困在虎敕關,張老丞相等清流就立刻轉向同意了皇上送公主和親,還請他務必嫁個真公主給韃靼人。這態度改變得令皇上也咂舌不已。這場和親的嫁妝也不多。出京時不敢多帶,在大泰嶺遇匪又丟失一些,開赴虎敕關又放棄了一些笨重的輜重,最後隻勉強湊齊了百十個大箱子的嫁妝。


  ——這一場“和親”。假公主,薄嫁妝,滿懷陰謀的算計,在被圍困的兩軍戰場,在刀壓脖頸的亡國亡命時刻,在大臣太監們都反對“詐婚突圍”的前提下,在暴怒的元熹帝一意孤行下,在人們膽戰心驚得等待著血濺敵營大鬧一場的大災禍下,就要鳴鑼登場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