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包圍馬尼拉
再比如說隋煬帝楊廣,楊廣同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雄。隋朝能統一全國,楊廣居功至偉,這跟後來唐朝的李世民非常相像。而且兩人同樣都是弒兄繼位,偏偏一個成了昏君,一個成為明主。
只因楊廣修了一條運河,一條令楊廣背負千古罵名,卻令無數後人受益的大運河。在修建這條運河的過程中,楊廣同樣徵發了大量的民夫,同樣有無數人死於這個工程當中。
楊廣並不是像那些罵他的人說的那樣,是為了到江南遊玩修建這條運河。
楊廣修建這條運河是因為當時北方的糧食遠遠不夠吃,需要從南方調運,而從南方千里迢迢地運送糧食,需要耗時數月,等糧食運到了,有一半被民夫在路上吃掉了,消耗的糧食比運送的糧食還要多。
為了節省運糧的民力,為了節約糧食,楊廣這才決定修建運河,然後利用船隻通過運河把糧食運往北方,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的民力,每年能節約無數糧食。
可惜隋朝的狀況跟秦朝差不多,都是立國不久國家並不安穩,搞出這麼大的動作,自然給某些人以可乘之機,恰好楊廣幾次征討高麗失敗,軍力大幅削弱,最後被那些門閥貴族抓住機會起事推翻。其實,在推翻隋朝的過程中,農民組成的義軍起的作用並不大,主要是那些叛變的貴族和地方豪強。
楚項推翻秦朝的戰爭和貴族豪強推翻隋朝的戰爭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個新勢力想取代舊的勢力,根本談不上正義不正義。至於劉項之間的楚漢戰爭和李唐跟各地軍閥勢力之間的戰爭更沒有正義和非正義之說。
在李景看來,真正的非正義戰爭,也就是侵略戰爭只有兩次,一次是八國聯軍侵華,一次是倭國侵華。
因為這兩次戰爭,那些國家的目的都是為了佔領中國的土地,掠奪中國的財富,沒有其他理由。
可惜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正值腐朽的滿清王朝當政,泱泱大國居然被不到兩萬人的部隊打敗,然後中國被列強瓜分,成了半殖民地國家。
好在等到倭國發動侵華戰爭時,中國人已經覺醒了,無數中國人前赴後繼與倭國人生死搏殺,最終打敗了倭國,取得了抗戰的勝利。
(註:在此吐槽幾句,中國的那些寫抗戰題材的編劇們,請你們長點心吧,中國抗戰八年,戰後統計,死亡的軍民大約有三千五百餘萬人,損失的財產和戰爭消耗大概有五千六百多億美元。照你們那樣編寫劇情,到底是倭國侵華,還是倭國來中國找抽?你們那樣胡編亂造,不害怕死於那場戰爭的先烈們的亡魂在夜間找你們討說法么?)
跟八國聯軍侵華和倭國侵華相比,兩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交戰的那些國家,只是為了本國的利益,根本談不上正義不正義。
(註:說起來比較有意思,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和奧匈帝國組成的同盟國與英法俄等國組成的協約國交戰,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日三國組成了軸心國,英法俄美等國搖身一變成了同盟國。合著德國和奧匈帝國組成的同盟國就是邪惡的,英法美俄組成的同盟國就是正義的?這還有地方說理么?)
何況就算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也沒見戰勝國把那些戰敗國怎麼樣。大不了賠點錢,熬幾年,等事情過了,把當年掠奪的財富取出來,照樣過自己的幸福小日子,譴責批判對他們屁用不頂。
戰敗了都這樣,要是打勝了還用說么?搖身一變就變成正義之戰了。
所以,對是不是正義的戰爭李景根本不在乎,當然,能披上一件正義的外衣總要好看一些。
對於出兵呂宋,李景明面上是要報復西班牙人和當地的土著,實際上,李景的目的是掠奪呂宋的礦產和農業物資。
呂宋礦產資源豐富,儲量最多的是鎳和銅,其次是金和銀。農業方面,呂宋由於氣候的原因,盛產稻米和甘蔗,而這些都是大明急缺的。要不是為了掠奪這些資源,只為對付區區幾千西班牙人和那些還在使用冷兵器的當地土著,李景何至於出動十萬大軍?
實際上這一仗李景最擔憂的不是那些拿著武器的西班牙人和呂宋的土著,而是呂宋的氣候,相比來說,水土不服,氣候不適,才是遠征軍最大的敵人,從前方發回來的戰報也證實了這一點。
此次出兵呂宋,大明共動用了十萬人,由於運輸的原因,後期到達的部隊暫時還未運送到呂宋。
當然,前期攻打馬尼拉的西班牙人也用不著這麼多人參戰,有時候參戰的人數太多反而發揮不出作用,也不利於指揮。因此,後續部隊在到達福建以後修整了數日,便讓商船分批運到台灣適應當地的氣候。
可是到了台灣沒多久,很多士兵便病倒了,好在孫猛提前準備了大量的藥材,並且安排了很多隨軍郎中,發現士兵的身體出現不適的時候,第一時間進行了醫治,最終,士兵並未出現太大的問題。
但這還只是在台灣,台灣距離呂宋還有上千里,氣候的差異更大,想來等這些北方兵進軍呂宋的時候還會有很多問題出現。
孫猛送回來的戰報當然不會只報告這些不利的消息,還有前方作戰的消息。
兩月前,在得到李景授印以後,孫猛和孫傳庭便開始調遣手下的部隊,然後以鄭芝龍艦隊為主力,李國助和鍾斌兩部為側翼封鎖馬尼拉灣。
駐守在馬尼拉的西班牙人自然不願被明軍封鎖出海的通道,當即盡遣駐守艦船出戰。
不過西班牙人雖然也擁有不少艦船,但是無論是艦船數量還是士兵數量都不及當初的荷蘭艦隊,連荷蘭艦隊尚且在鄭芝龍手中全軍覆沒,何論西班牙人?況且此時鄭芝龍有裝備了新式火炮的李國助和鍾斌所部艦隊配合,實力更是大增,與跟荷蘭艦隊交戰時已不可同日而語。
馬尼拉灣一戰,鄭芝龍令李國助和鍾斌率領艦隊兩翼前插,依靠新式火炮的優勢牽制西班牙艦船的注意力,然後故技重施,以一百餘艘小型艦船做前鋒突擊隊,俱備燃火之物,繞敵佔據上風頭之後迅速向西班牙艦隊發起決死突擊,抵近后縱火焚船。
在當時火炮很難擊沉大型艦船的情況下,這種縱火攻擊以及跳幫作戰的方式確實是最快解決戰鬥的方法。
雙方接戰只半日,鄭芝龍所部便焚毀西班牙大型艦船四艘,擊沉中型艦船七艘,小型艦船二十餘艘,眼見鄭芝龍所部漸漸合圍,西班牙人見勢不妙迅速退出戰鬥。
鄭芝龍率部緊追不捨,西班牙人眼見擺脫不掉,最後無奈退回馬尼拉,然後棄艦登岸,企圖依靠馬尼拉城據城死守。
鄭芝龍所部迫近馬尼拉城之後,迅速分兵,一部依舊在正面牽制馬尼拉城內的西班牙守軍,其餘部隊分兩路分別從馬尼拉城南北兩個方向登陸,對馬尼拉形成合圍之勢。
但是西班牙人在馬尼拉城外建築了多處據點,每處據點都列裝了大量火炮。
鄭芝龍所部打海戰確是一把好手,但是陸戰尤其是攻城戰卻非其所長。三路大軍猛攻三日,皆無功而返。
眼見戰事不利,孫傳庭當即阻止鄭芝龍繼續攻城的行為,令鄭芝龍派出軍艦回福建接引孫猛所部前來增援。
數日後,孫猛率領陸戰部隊隨艦船抵達馬尼拉,未及休息,便即排開陣勢,從正面向馬尼拉城外發起炮擊。
在鋪天蓋地的炮火轟擊下,馬尼拉城外西班牙人的據點被一個個拔除,眼見前方再無威脅,孫猛當即率領部隊登陸,然後把數百門火炮分成數個梯隊,向馬尼拉城外南北兩個方向施行炮擊,然後層層推進。
兩日後,孫猛所部與馬尼拉城外南北兩路明軍會合,部隊旋即向馬尼拉城發起攻擊,又一日,孫猛所部大軍攻至馬尼拉城下,將馬尼拉團團包圍。
李景接到孫猛送來這份戰報的時候,距離孫猛將馬尼拉包圍已有月余。
對此,李景也是十分無奈,北京距離馬尼拉上萬里其中還隔著南海,信使坐船到距離馬尼拉最近的廣東也要三千多里,然後快馬把消息送往京城,跑這一趟用時一個月都是快的。
不過隨後,隔兩三日便有戰報送來,自是孫猛知道李景心念馬尼拉的戰事,隔兩三日便派人往京城送信。
但是隨後馬尼拉戰局突然出現了變故,這個變故不是明軍攻不破馬尼拉城,實在是明軍把西班牙人打得太狠了,西班牙人眼見守不住了,菲律賓總督科奎拉竟然下令把城內的華人抓到城牆。
城牆上突然出現了明人,孫猛自然無法繼續以火炮攻城。與孫傳庭商議了一下,兩人決定暫緩攻城,與西班牙人談判。可惜,這場談判註定是無法談攏的。本來孫猛跟孫傳庭商議,只要西班牙人放過城裡的大明人,那麼可以考慮放西班牙人一條生路,要知道,李景給孫猛下達的命令是把駐紮在呂宋的西班牙人斬盡殺絕的,孫猛和孫傳庭答應放過這些西班牙人可以說是違背了李景的命令。違背李景的命令,孫猛和孫傳庭可是冒著相當大的風險的。
【 - 為您精選好看的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