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朝大丈夫> 第三百四十一章 最高機密

第三百四十一章 最高機密

  過了一會兒,楊柳風忽然笑道:「大帥要是心疼我們,就多賞賜一點,錢財我就不要了,前日有人給我提了門親,姑娘不錯,求大帥開恩,允了這門親事!」


  李景聞聽一愕,隨即醒過神來,指著楊柳風氣道:「滾!事不過三,我已經給你開了兩回恩了,你還來?這麼折騰,你小命不想要了么?」


  「呵呵,慎行,我就說這事兒大帥不會同意,讓你死了這條心,你就是不相信。」沈正笑著接道。


  見楊柳風還要再說,李景擺擺手止住他的話道:「慎行,你得保重身體,我仰仗你的地方很多,你別把身體給我折騰垮了。」


  「是!多謝大帥掛懷,慎行明白,大帥這麼做都是為了我好。」楊柳風忙道。


  李景點點頭,嘆了口氣道:「你明白就好!你們都是懂事理的,可是這世上總有一些人不明事理!」


  說著李景轉頭看向錢謙益道:「錢先生,你剛才問我是否要在全國施行新的稅制,我想問你,你知道大明一年的稅入是多少么?」


  錢謙益遲疑了一下道:「這個……我乃山野之人,如何知道戶部的稅入是多少?」


  李景笑了笑,心道:這個錢謙益的心眼兒都用在這上面了。


  搖搖頭,李景笑道:「錢先生,大明戶部的稅入並不是什麼秘密,你知道不足為奇,若是不知的話,我倒是有些奇怪,難道錢先生竟然不關心國家大事么?」


  錢謙益嚇了一跳,這頂帽子不小,一旦扣到自己頭上,反對自己的人只須說這人連國家大事都不關心,還妄談什麼出仕做官?那自己就永遠別想有出頭之日了。


  想到此,錢謙益忙道:「我知道,我知道,戶部的稅入每年是三百多萬兩銀子。」


  李景點點頭:「說的不錯,是三百多萬兩,不過有時候連三百萬兩都沒收到。皇上,沈大人,我說的沒錯吧?」


  沈正聞言急忙說道:「下官接手戶部以來,查了下最近幾年國庫的收入,發現最低一年的稅入只有兩百五十萬兩,多的時候也沒達到四百萬兩。」


  朱由檢跟著嘆了口氣道:「這些年若非李愛卿每年貼補朕一百多萬兩銀子,朕怕是連皇宮都住不起了。」


  (這裡的稅入指的是鹽稅,商業稅和茶稅等等,不包括土地稅,土地稅這一塊老百姓基本上交的都是糧食。)

  錢謙益聞言一驚,以前他曾聽說李景答應每年給皇上一百萬兩銀子,但是他以為那不過是笑談而已,誰能一年拿出一百萬兩銀子出來?沒想到李景竟然真的每年都給皇上送了一百萬兩銀子。


  錢謙益家境甚豪,在江南也見慣了富商巨賈,但是聽到一百萬兩銀子這個數字,還是不由一陣心驚肉跳。


  李景也不理會錢謙益驚疑的目光,搖搖頭,嘆了口氣道:「堂堂大明,一年的稅入竟然只有不足四百萬兩銀子,傳出去都是笑話。沈大人,以後稅入乃是國家最高機密,戶部相關人員須得嚴守機密,不得傳出。」


  「是!」沈正忙道。


  見眾人一臉不解,李景搖搖頭道:「你們不明白為何戶部的稅入竟成了機密是吧?因為稅入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國力情況,泄露稅入等於是告訴敵國咱們國家的狀況。


  咱們大明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如果每年稅入是四千萬兩,你們說,哪個國家敢跟大明抗衡?區區東虜別說入侵,恐怕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咱們去打他們。


  但是當他們得知咱們的稅入竟然只有不到四百萬兩,這就意味著咱們連兵都養不起,這時不打咱們打誰?」


  眾人聞言均是連連點頭。


  李景接道:「賦稅如此重要,咱們大明的官員們不知道么?我想他們應該是知道的,包括你們這些學子以及那些士紳所有人都知道!

  但是為何大家都不去重視呢?為什麼一到收稅的時候所有人都開始推三阻四呢?因為稅收涉及到他們自身的利益,為了自己的私利,他們就開始罔顧國家的利益。


  你們可能不明白我為什麼要推行新的賦稅制度,因為我要是再不推行新的賦稅制度,國家非但養不起兵,可能連官員都要養不起了。


  萬曆年間,文忠公(張居正)清丈全國之耕地面積,大概在八億畝以上,按現行的稅率來算,一年至少也應該征糧三千萬石左右(明朝的糧賦為一年兩次),但是崇禎七年的時候全國徵收了多少糧食?只有七百萬石左右。


  是,陝西,山西,河南等地大旱,而且還有流寇作亂,可是能減產到如此地境么?


  那麼糧食到哪裡去了?

  我來告訴你們,在我們那些王公貴族,官員士紳還有那些地主的手裡!

  他們手裡不光有糧,還有大量不需要繳稅的土地,大明的賦稅全靠占人口比重最多,卻占土地面積最少的窮苦百姓們來支撐,這些人辛辛苦苦種著糧食,自己卻吃不飽,一有天災就得餓死。


  陝西,山西,河南到處流寇作亂,你們以為老百姓活得不耐煩了,憑著好日子不過,去干造反殺頭的勾當么?


  他們是活不下去了,不造反也得餓死,憑什麼不造反搏一把?我還可以告訴你們,如果不解決老百姓吃不上飯的問題,就是神仙來了,也平不了流寇作亂!


  那麼如何解決老百姓吃飯的問題?


  我認為只有兩個辦法,第一,要給老百姓足以養家糊口的土地,第二,所有的人都得繳納賦稅,不能把賦稅全壓在老百姓的身上。如此,國家才能有足夠的糧食,這時,就算是出現天災,國家也可以拿出糧食賑災,不至令老百姓走投無路,鋌而走險。」


  「可是士紳不當差,不納糧乃是祖制,已經施行了上千年,這些人不納糧不繳稅乃是天經地義。」錢謙益急忙說道。


  「祖制?天經地義?」李景冷笑著重複了一句。


  冷冷地看了眾學子一眼,李景冷笑道:「想來你們也是這麼認為的吧?錢先生,我請問你,你說的祖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這個……怕是已無稽可考。」錢謙益遲疑著說道。


  李景冷笑道:「無稽可考?太史公著史(史記),自五帝開始到殷商這一段均未提過士紳二字,也就是說,至少在周朝以前是沒有士紳的。實際上,士紳不納糧不當差甚至不交稅乃是自漢朝開始,真正形成定製則是在隋朝施行科舉制度以後,並且經唐宋兩朝才最後定型。我說的沒錯吧?」


  錢謙益萬萬沒想到李景居然還讀過《史記》,不過想到剛才李景連《列子。湯問》,《荀子》,《孟子》這樣的書都看過,看看《史記》實在不足為奇。而且看李景這架勢,非但是看過《史記》,恐怕連兩唐史和宋史都看過。


  沉默了一會兒,錢謙益終於點了點頭:「大抵上是不錯的。」


  李景笑道:「那麼你說的祖制從何而來?你要說你的祖宗不是三皇五帝,那我就認了。」


  這個錢謙益是萬萬不敢承認的,他要說自己不是三皇五帝的後人,那就等於說他的祖宗不是中國人,不是中國人,跑這裡說什麼祖制?

  實際上李景還沒說盤古開天闢地呢,要是說盤古開天闢地,那時連人都沒有,更別說什麼士紳了,不過從盤古說起有點狡辯的意思,實在是太過牽強,無法以理服人。


  不過就這樣,錢謙益也已經答不上來了。


  見錢謙益無言,李景笑道:「你不回答,就是承認三皇五帝是大家的祖先,那我是不是可以認為你承認士紳不納糧不交稅不是祖制呢?」


  錢謙益沉吟了一下說道:「大都督,我覺得祖制不能這麼來看,畢竟從三皇五帝到殷商時期,咱們國家的制度並不健全,直到周朝以後,國家才開始漸漸形成完善的制度,而這時已經開始出現士紳階層了,等到始皇帝統一六國,士紳制度已經開始逐漸完善,大都督一直跟我們講制度,我覺得咱們說的祖制至少也應該從有完善的制度時開始說起吧?」


  李景琢磨了一會兒,笑了笑道:「你這話說的倒有幾分道理,就依你之言,咱們從完善的制度開始說起,那就從隋朝開始說起吧,就從隋朝創建科舉制度說起,這樣可以吧?」


  錢謙益聞言沉吟良久,這時他已經知道李景的學識十分淵博,完全不是他想象當中的大老粗,剛才更領教了李景言辭的厲害,生怕李景再給自己下個什麼套兒。


  錢謙益知道,這次要是不小心鑽進套,恐怕就出不來了。


  沉吟良久,錢謙益終於說道:「大都督,咱們都是大明的臣子,說前朝有些太遠,就從本朝太祖開始說起吧?」


  李景聞言忽然笑了起來,笑了一會兒,李景點頭說道:「行!那咱們就從本朝太祖時期說起。」


  見李景笑得歡暢,錢謙益直覺自己已經鑽進李景下的套中,不過他怎麼想也想不出李景會如何反駁自己。但是李景只一句話,就把錢謙益打入深淵。李景說道:「本朝太祖的江山是從元朝蒙古韃子的手中奪來的吧?我記得元朝的時候咱們漢人都是下等人,說白了就是奴隸,哪有什麼士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