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 上
有兵有馬,一路上終於不再那麽艱難和危險。趁著唆都和範文虎的追兵都忙著與胡、袁所率領的疑兵在四明山中兜著圈子,張鏑護著二王的隊伍快速向婺州行進,沿途經過諸暨、浦江、義烏,行程接近二百裏。
三四百人的隊伍比較顯眼,所以假稱是舉家南遷的朝廷官僚帶著家屬回鄉路過,近期南下避禍的官員多了去了,甚至多有當朝顯貴,就比如左丞相留夢炎,在竄回衢州老家路過婺州時,車馬煊赫,從人數百,一眼望不到頭。那架勢,可比張鏑他們氣派多了。在此背景下,這支男女老幼間雜的隊伍便沒那麽顯眼,加之刻意低調,走了幾日也沒引起太大的注意。
到了婺州地界,為保萬全,張鏑並不帶人直接進城,而是將隊伍安置在城外東關,自己先去看看城內情形,萬一婺州已經先一步投降了元廷,自己不知覺闖上去豈不是自投羅網嗎。等確認城中無異,再去求見父母官、知州劉怡,請他妥為安置才行。
隻帶了兩個從人,穿著便裝,一起騎馬緩轡慢行了七八裏,遠遠看到了城東側九層高的萬佛塔,此塔國初所建,據此二百多年,是為婺州的標誌。張鏑曾多次登臨眺望婺江,見到了它就仿佛見到了家,這畢竟是張鏑生長於茲的故鄉,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親切感。下了馬,從旌孝門入城,城內安堵如故,大宋亡國的消息都還沒傳到這裏呢,因為臨安城中的投降儀式還未舉行,謝太後詔諭全國降附元軍的命令也還未下達,所以至少目前,距離臨安三百裏的婺州城還是大宋的國土。
故鄉還未淪陷,真是讓人寬慰的好消息。張鏑放寬了心,先派一名從人去東關報信,自己則決定前去求見知州劉怡,先找了紙筆寫下一封名刺,往州衙投送。
名刺正中用大字寫著晚生張鏑,左側小字寫了婺州南七坊玉泉巷,右側寫著乙亥恩科、文林郎、汀州通判。
對於婺州州衙,張鏑並不陌生,當年他就是是經婺州官府舉薦進的臨安太學,說起來上一任婺州知州趙與植還算與他有師生之誼。但趙與植已於前年去職,現任知州劉怡並無太深的交情,隻不過作為本地俊彥,張鏑這個名字劉怡肯定不會陌生,彼時賈似道倒台,征召張鏑免解進京參加恩科的詔令還是經由婺州轉達的。所以一見這名帖,劉怡並不輕忽,讓下人客氣的請張鏑進來相見。
進了後衙,劉怡起身相迎,先說一通官麵寒暄的話,無非是久聞令名、渴慕相見,果然才俊少年之類的。張鏑也不多話,開門見山就請知州屏退從人,有要事相告。劉怡雖然疑惑,但還是變得鄭重些,依言讓下人退出房外。
張鏑取出益、廣二王的信物,還有提舉王府事楊鎮的親筆手書。劉怡看罷臉色大變,肅然不已,恭敬的奉還信物,請張鏑明示。張鏑便將二王需暫時入城落腳,妥善安頓的要求提出,並強調保密。劉怡滿口應承,保證妥帖。
不久便有幾乘小轎悄悄抬入府衙,自然就是兩宮太妃及益、廣二王。其餘兵馬及隨從數百人則安排到城東廂一處舊營,一切都是悄悄進行,並不引人注目。
兩宮二王及一幫從人跋涉多日,終於有個落腳之處,便打算先休整一二日再定行止。
所謂“水通南國三千裏、氣壓江城十四州”。從地理位置上看,婺州差不多是兩浙二府十二州軍的中心地帶,兼之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最是要衝,所以從臨安南下,必然先到婺州。
不過而今之勢,婺州也非久居之地,很快就需撤離。大方向上自然還是要繼續往南,不過往南也有很多種走法。第一條路可從西南經由衢州、禮賢縣(今江山)取道七百裏仙霞嶺入閔。第二條路則直往東南下溫、台,既可過縉雲、仙居而下,也可取道處州循甌江水路複行三百裏到溫州,這條線路相對便捷省力,張鏑更傾向於此。
……
駐紮城東兩日,張鏑動議繼續南走,不過知州劉怡卻以車駕未備、糧秣未足建議多留幾日。張鏑雖想早點動身,但準備周詳點再走也有道理,而且兩宮、二王都要休息,故而不好催的太急。
這天,有一人自稱是知州劉怡的幕客,前來求見。張鏑以為是劉怡的準備工作做好了,忙請人迎入。
“不知劉明府是否……”張鏑正欲相問,卻被來人打斷。
此人行色匆忙,進門便單刀直入:“州城有變,請速為計!”
“什麽!”張鏑大驚,手不自覺按到了刀柄。
“路上再說,將軍快去調兵,遲了恐來不及了!”
來人說的急迫,神色不像作偽,張鏑依言就匆匆出門點集兵馬。一路上三言兩語,這號稱劉怡幕客的文士將一個突發情況說了個梗概。
此人自稱浦陽陳複,是劉怡幕僚不假,但卻不是來為劉怡傳話,恰恰是來揭露劉怡的奸謀。
“昨日有客自北來,與劉某密談一夜,恰逢我當值,故而知道。今晨我去劉某書房有事稟報,無意聽見他二人言語,竟是暗通北虜,要劫奪二王以為奇功!”
原來就在張鏑南下前後腳的功夫,伯顏便派遣了兵部郎中崔文卿、王世英率領步騎三千人逆富春江而下,沿路招降未附州縣。婺州的北鄰、建德府知府方回已經獻城歸附,崔、王隨即引軍南來,下一個目標就是婺州。前日部隊已過蘭溪,西距婺州城不過五六十裏。元軍先派了婺州知州劉怡的一名舊相識進城遊說,便是陳複所言與劉怡密談一夜的那位。劉怡立場本不堅定,被說動了心,就想學著方回“投效聖朝”,而當時二王遷避婺州的事並未傳出,伯顏隻知他們已逃亡浙東,這支元軍當然也無從得知消息。劉怡覺得奇貨可居,正好一不做二不休,將二王獻出,在新主子麵前立個大功。
當陳複在書房門口聽到隻言片語,奔來報急時,城內早就已經派人西去與元軍聯絡上了,這時候三千元軍隻怕已到城下,甚至進了城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