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給陸景行出殯(2)
十五歲就心機深沉如此,李懷麟還真是個當皇帝的料。
可惜這回,他這個當人太傅的,就不一定讓著徒兒了。
濕潤沁涼的秋風裡,突然就染上了血腥味兒。江府的馬車被越來越多的刺客包圍,護衛們持刀守在車旁,都做好了迎接一場血戰的準備。
江玄瑾掀開車簾看了看,心情突然不太好。
這地方,還真是像去白龍寺路上的那片樹林。
「殺——」有人大喊了一聲。
乘虛和御風都紅了眼,上前便與賊人對上。知道他們這邊的人沒對方多,用的招數全是一擊致命,省力又省事。
然而,形勢亂得他們猝不及防,一向配合極好的兩個人,被對面眾多的刺客沖開,各自落在了人堆的一處。
「御風!」乘虛皺眉,看一邊隔開面前揮來的大刀,一邊看向背後的馬車。
有人衝破了禁衛防線,已經靠攏在了車前,動手就要去掀帘子——。
御風自身難保,阻攔不及,只能大喝:「保護君上!」
掀開了車簾的刺客大喜過望,前頭的護衛都被纏住,只要他這一刀送進去,取了紫陽君性命,那升官發財豈不就是手到擒……
「呯!」帘子掀開,裡頭的人出手極快,格了他的大刀,抓著車廂門沿,一腳便將他踹落車轅。
天旋地轉,那刺客倒在地上愣愣地看著車裡出來那人。
耳邊是殺戮四起的慘叫血腥,眼前是人間難得的朗月清風,這紫陽君生得實在俊俏,長身玉立地往車轅上這麼一站,哪怕是生死攸關的時候,也讓人忍不住想停下來多看兩眼。
《紫陽美人賦》里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
其怒若蛟龍出海,雖駭然姿色更佳。
刺客看傻了眼,刀什麼時候到了對面這人手裡都沒察覺。只愣愣地想,紫陽君這樣的人,死了是不是有點可惜?
還沒想出個所以然來,喉間就突然一涼。
毫不留情地抹了刺客的脖子,江玄瑾抽刀看向乘虛那邊,抬步就迎了上去。
「君上?」乘虛嚇了一跳,看他眉目間滿是殺氣,又是慶幸又是擔憂。
慶幸的是當真動了殺心的君上,不用他們保護,反而能護著他們。但擔憂的是,好端端的,他怎麼突然這般生氣?
他很少親自動手殺人,逼不得已的時候出手,也總會下意識地給人留活路。然而眼下,君上下手比他們更狠,一刀封喉,刀刀都精準無比,彷彿地府歸來的閻羅,讓人瞧著都心驚。
刺客的血濺上他的側臉,他皺眉,很是嫌棄地想用袖子抹掉,但看一眼自己的衣袖,不知為何又放下了,棄了卷刃的刀,轉頭又奪了劍,低聲喝道:「往後撤!」
還往後?後頭的刺客也定然不少!
乘虛想了想,道:「您要是擔心後頭江府眾人安危,咱們便兵分兩路,您往前撤,咱們去看後頭老太爺他們……」
話說一半,看見君上的眼神,他閉了嘴。
「撤!」
這一場打鬥,雙方都沒占著便宜,但行刺的最好時機已丟,紫陽君不僅殺不了,還有可能讓他們喪命。見勢不對,刺客也不打算再追,看他們往後退,便也陸陸續續地隱回樹林之中。
後頭的馬車走得不快,離他們較遠,好在護衛足夠多,江玄瑾趕過去的時候,雙方膠著,車上的人倒是被護得好好的。
「這是怎麼回事?」老太爺萬分不解,坐在車裡一動不動,神色緊張。
江深在他旁邊陪著,抿唇道:「江白氏那話可能是真的,陛下一早就想除去三弟,他接旨回京,下場不會好;可抗旨不從,江府上下也要遇刺,當真是不給活路。」
江老太爺皺眉:「你在瞎說什麼?」
「不是瞎說。」江深唏噓,「事實如此,不然您以為三弟那樣規矩的人,為何會做這忤逆之事?」
老太爺一臉茫然,顯然是沒想明白,江深卻是明白了李懷玉臨走前那一番話的意思,心下唏噓不已。
正想著呢,車簾就被人掀開了。
「父親,二哥。」江玄瑾在車外,淡聲道,「坐穩了,要趕路。」
青珀色的袍子上橫七豎八地灑著艷紅的血,江老太爺一看就嚇了一跳,急聲問:「傷著了?」
江玄瑾微微一頓,搖頭:「別人的。」
意識到自己的反應太過,老太爺輕咳一番,握著龍頭臉色陰沉。
這種不肖子,擔心來幹什麼?死了也是命數!
江玄瑾也沒指望能得個原諒,見他們都無礙,便放下車簾上了馬,帶人一起衝出這包圍圈。
廝殺不歇,地上橫躺著的屍體有刺客的,也有江府護衛的。不過好在半個時辰之後,江府的馬車還是全部離開了這片樹林。
太陽升起,朝堂之上,齊翰出列就稟:「陛下,先皇有旨,令紫陽君在京輔政。可如今,君上不遵聖旨,攜江府上下一同去了紫陽。臣以為,這等舉動,實在有不忠之嫌。」
「紫陽君回紫陽,也並未同陛下稟告。」柳雲烈道,「據臣所知,君上滅叛亂有功,陛下還頒旨賜婚,但君上似乎沒接旨。」
這話說得委婉,聽見的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紫陽君抗旨,還帶著一家老小回去了封地,這擺明了就是忤逆聖命,別有所圖!
李懷麟長嘆一口氣:「為何會這樣……」「陛下,臣有本奏。」白德重出列,拱手道,「京郊傳來消息,說臨江山腳下發生了兩樁打鬥,一樁遇害之人為頒旨太監,並著二十護衛,全都死於山賊手下。另一樁是來路不明的刺客,殺害了不少江府護衛
。」
頒旨太監死在山腳下,紫陽君壓根沒接到聖旨,算不得抗旨。江府眾人在遇刺之後,不回京都,而是去了紫陽,其中緣由,心思多的人稍微想想就能明白。
這哪裡是紫陽君要反?恐怕是知道行刺之人的來路,所以不敢回京都了吧。當然了,這只是眾臣心裡的想法,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說的,於是齊翰和柳雲烈還是佔了上風:「江府遇刺,紫陽君就可以不回京都而去紫陽?這是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