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軍魂,最後的救贖> 第六十四章 駐印軍

第六十四章 駐印軍

  打回緬甸,打到東京!

  ——中國駐印軍口號

  1942年8月15日清晨 印度 蘭姆伽軍營


  蕭天河從睡夢中警醒,盡管已經在蘭姆伽安全的地方好幾天了,但是那場日軍最後的偷襲,讓他還是無法擺脫那種危機的陰影。


  在眯著眼睛悄悄確認了周圍的環境後,他從舒適的行軍床上無聲無息的爬了起來,直接拔出了身邊的柯爾特手槍。接著,他抄起手槍,慢慢的掀開帳篷的簾子,小心翼翼的觀察了一下外麵營地的環境。


  清晨的營地霧蒙蒙的,有的帳篷裏還亮著燈光,大部分的帳篷裏則不時還能傳來士兵們的鼾聲——他們現在終於能能睡一個安穩覺了。


  幾個美軍士兵和中國士兵一起背著槍,懶散的在營地周圍站著崗巡著邏,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而基地外圍那些瞭望塔的探照燈似乎還沒有關閉,在繼續觀察著營地周圍的情況。環繞的鐵絲網依然堅固,阻擋了外來可能的威脅。


  “連長,又怎麽了?”


  楊成峰感覺到身邊的動靜也醒了過來,一臉疲憊的問道。


  “沒事兒,我看看這幾天是不是在做夢!”


  蕭天河放下手槍,又躺回了自己的行軍床上,閉上眼睛開始睡回籠覺,嘴角還帶上了一絲放鬆的微笑。


  “這都幾天了?您這習慣得改改了!”


  楊成峰無奈的又閉上眼睛睡下,直到起床號響起。


  中國士兵們從各自的帳篷裏魚貫而出列隊,然後在各級軍官的帶領下例行出操,然後去食堂吃飯——雖然進駐這裏僅僅幾天時間,但是所有人的精神麵貌都已經煥然一新,身上也不再是那副皮包骨頭的樣子,已經可以看出肌肉了。


  不過盡管如此,這裏的負責人們並沒有急於讓這些中國軍人開始全新的體能訓練,畢竟在美國軍醫眼裏,這些大部分長期營養不良的官兵還需要恢複一些日子。不過為了不讓這段日子浪費,史迪威早就做出了安排。


  於是當吃完早飯,蕭天河和楊成峰就被從隊列裏叫走,和其他的連排級軍官編製在一起,進入了“教室”,而士兵們也在班長的帶領下分組進入其他的教室,開始室內教學。


  最開始是語言課,所有人都要對英語,北印度語,緬甸語進行一些基礎的學習。不過對於中國官兵來說,也就是常用語用漢語標注後的死記硬背,結果說出來也是南腔北調。


  不過美國人對這個結果似乎也不是太在意——畢竟他們大多數的當地語言也是一知半解,聽得感覺差不多就行了。還有一些基礎文化,比如阿拉伯數字的書寫,英文26個字母,甚至一些基本英語的拚寫和使用等等。


  上完文化課後,就開始了槍械講解課。


  由於之前在國內的武器太雜,美係的太少,大部分官兵使用的都是德製或者是俄製武器,對於美式武器了解的比較少。雖然現在已經拿到了手裏,但是大部分人除了知道準心瞄準和扣扳機發射之外,其他的基本一竅不通。這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是不合格的。


  美國教官在講台上放著各種美式槍械,然後打開放映機,先放了一段關於這些槍支的介紹影片,在一旁的翻譯的協助下,將這些槍支的基礎知識甚至工作原理都講解清楚。


  隻不過這對於大部分是文盲的普通士兵來說簡直是天書一般——他們當初隻知道瞄準,扣扳機。對於槍械的基礎知識,工作原理什麽的一無所知,聽的是齜牙咧嘴。


  看完影片後就是槍支的分解組裝和保養,美國教官在講台上熟練的將槍拆卸,組裝,然後讓中國士兵上來學著他們的樣子一個一個的進行操縱。中國士兵們開始還手忙腳亂,不過經過幾次實際操縱後,就基本能夠照葫蘆畫瓢了。這讓美國教官們都十分滿意。


  接著就是槍械的維護,在這一點上,美軍保養的細致程度和國內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畢竟在國內槍油都比較有限。


  跟普通士兵相比,蕭天河等下級軍官除了學習關於武器的相關知識外,還要學習基礎戰術理論和各種現代化軍事知識,尤其是整理翻譯後的各種作戰理論,從普通的野戰到機械化作戰,叢林戰,巷戰等等,甚至還引用了不少最新的戰例。


  借著課間休息,蕭天河還遇上了蕭雲山,從後者一臉輕鬆的表情才得知這些都是西點軍校的標準課程。


  史迪威從西點軍校調來了300多名教官在蘭姆伽任職。他們教授的東西不但讓蕭天河這樣非科班出身的軍官感到新奇,就算是楊成峰這樣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也嘖嘖稱奇,深感自己軍校所學和真正的現代化軍事差距之大……


  不隻是普通士兵和軍官,專業技術官兵們也都開了眼界——根據他們所學的內容,除了12.5噸的斯圖亞特M3輕型坦克,美國人甚至直接拿出了他們現役的謝爾曼M4坦克作為遠征軍裝甲部隊的坦克。這種33噸的中型坦克雖然在歐洲戰場上隻是德國虎式坦克的零食,但是在亞洲,基本沒有能夠匹敵的對手。


  至於對付日軍主要是用的那種3.5噸的“豆戰車”,完全就是碾壓的優勢。


  還有炮兵,汽車兵,通訊兵等全部轉換了美式裝備的學習模式,也見識到了美式裝備的強大力量。


  隻是和國內一上來就是實操的學習不同,那些枯燥的理論知識,讓所有上課的官兵都懨懨欲睡,仿佛聽天書一般。


  當然,深知此事的美國教官也下了明確的命令:“所學的內容,要隨時考察,如果有考察不合格的,給予記錄,超過3次不合格的,直接跟著飛機送回國去。”


  剛剛在這裏過上衣食無憂日子的官兵哪個還想回去餓肚子?於是強烈的求生欲讓他們開始玩命的去學習……


  和普通士兵和下級軍官一樣,整個中國駐印軍所有的軍官,都開始了“脫產學習”,按照美國的軍事教學體係,學習各級軍官所需要的現代化戰爭知識。


  與此同時 蘭姆伽訓練營辦公樓


  剛從重慶趕回來的史迪威將軍正坐在辦公桌前聽著手下軍官們的報告。


  一切正如他所料,中國官兵們雖然文化素質較低,但是學習能力並不差,幾天的時間對於美式槍械的各種理論和保養知識已經基本掌握。中下級軍官大多也是經驗豐富的,現在加上西點軍校的專業理論課,專業能力也都有所提高——畢竟他們要打的已經不再是中國國內那種近似於一戰戰術的戰爭,而是一場立體化現代化的戰爭,必須有足夠的知識才能駕馭。


  當然,在這些中國官兵們上課的時候,基地管理人員已經安排了不少印度勞工將基地年久失修的射擊訓練場,炮兵訓練場等設施維護和修葺一新,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實操訓練了。


  不過,眼下蘭姆伽營的情況依然不是很理想,史迪威在回來前得到過羅卓英的報告,說有超過12000名中國官兵進入蘭姆伽整訓。這個數字可以編成兩個簡編師,作為在這裏建立X部隊的基礎。


  然而,在蘭姆伽通過美軍後勤人員記錄的統計,他才發現,中國軍隊實際人數不過9000人,而新38師有7000人,新22師隻有2000人。也就是說,新38師尚且可以算是有完整的編製,新22師已經沒有辦法繼續作為一個師來編製和作戰了。


  日軍還在加強駐緬的軍力,總兵力早已經超過15萬,這9000人顯然不可能執行在1943年初發動反擊的計劃,不然裝備再好,也隻是給日軍送的一盤小菜。


  當然,拆新38師的牆去補新22師顯然不合適,唯一的辦法就是從中國補充人員來填補新22師的空缺——這一點,他也早就和蔣介石明說了。往中國輸送物資的運輸機也是每天滿載著物資飛往中國,隻是每次都是空機而返,並沒有史迪威期待的補充部隊。


  史迪威若有所思的走到窗前,看著窗外那些下課後的中國官兵們,突然說道:


  “走!我們下去看看。”


  ……


  此刻,蕭天河和楊成峰已經下課了,正在集合9連的官兵們準備去食堂吃飯。猛然看見一旁一個身穿沒有軍銜標誌的寬大野戰軍服,頭戴鋼盔的美國老頭正帶著幾個美國軍官向這邊走來,並沒有反應過來他們是什麽人。倒是楊成峰迅速認出了對方,反應迅速,趕在蕭天河前喊了一聲:

  “全體立正!”


  整個9連立即立正站好,筆挺的站姿和整潔的軍裝讓史迪威十分滿意。


  史迪威走到隊伍前麵,目光盯在楊成峰身上,仔細確認了一下,然後問道:


  “我是不是見過你?你在我去臘戌的時候擔任過我的護衛!”


  史迪威用流利的漢語說道。


  “是,長官,很榮幸您還記得我!”


  楊成峰急忙回答。


  史迪威從口袋裏拿出一包煙來,目光在士兵們身上掃了一遍,似乎是在尋找當初他給過煙的戰士,然而他失望了。


  “你們的番號是……”


  “報告長官,新22師66團3營9連!上尉連長蕭天河,請指示!”


  蕭天河急忙搶先說道。


  史迪威的目光移到了這個身材高大的連長身上,又看了看那些士兵們:

  “你們連其他的人呢?”


  此言一出,整個9連頓時一片寂靜。


  “報告長官,都在這裏了!”


  蕭天河咬著牙說道,心裏又想起了當年出國時的景象,那些熟悉的人。


  “他們沒能走出野人山?”


  史迪威的聲音低了下去,也帶上了一絲悲傷。


  “他們是戰死的,長官!”


  蕭天河大聲說道。


  “我的孩子們!你們打得很英勇,你們的民族,全世界的人們都不會忘記你們為這場反法西斯戰爭的犧牲!”


  史迪威不由分說的握住了蕭天河的手,接著是楊成峰和其他的士兵,一個接著一個的握下去。最後他走到隊伍正前方,鄭重的向著這些戰士敬了個禮:


  “我的孩子們,我不會再讓你們失望了,我保證!”


  ……


  1942年8月23日 蘭姆伽軍營廣場 蘭姆伽訓練營啟動儀式


  9000多名中國官兵排成若幹方陣,整齊的站在廣場等待著。


  20多天以前,他們還是一隻看不出人樣,破爛不堪的軍隊,哪怕是狀態較好的新38師也是一臉疲態,破衣爛衫,武器也是五花八門破破爛爛,宛如乞丐一般。新22師更是仿佛行屍走肉一般,看不出死活。


  然而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士兵們拿著整齊劃一的美式裝備,鋥亮的新槍。頭上一排罩了偽裝網的英式鋼盔,嶄新的軍裝一絲不苟。更主要的是所有士兵身上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副“人體骨架”的樣子,大部分已經可以看見結實的肌肉,臉上也可以清晰的看到油光。


  在完備的後勤體係協助下,這隻軍隊從人到裝備都已經脫胎換骨,煥然一新——這樣,他們也終於可以開始接收包括體能在內的全麵軍事訓練。


  史迪威站在主席台上,看著下麵的軍隊,心中也激動不已——他關於武裝和訓練中國軍隊的計劃終於開始了第一步。


  羅卓英和孫立人廖耀湘就站在史迪威身後,表情有些複雜的看著手下這些“自己的隊伍”——雖然他們一方麵為自己的官兵們的生活環境以及狀態改變而高興,但是另一方麵,由於現在美軍教官的全麵訓練講課,他們等於也被剝奪了實際指揮權,隻負責日常管理和紀律管理。這在習慣於將部隊作為將領私人財產的中國軍隊中,還有些不適應。


  “我的孩子們,你們好,我叫史迪威,我是一個美國人,蔣委員長任命我為駐印軍總司令,也就是你們的最高指揮官!”


  史迪威沒有在乎身後那些中國將領的表情,他清了清嗓子,對著麥克風開始用流利的漢語進行演講。


  首先,他先從中國博大精深的曆史出發,向中國官兵們講述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和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號召中國官兵們學習古人的精神。這讓中國官兵們都驚訝於這個美國佬竟然會知道這麽多中國曆史的典故,甚至可能比不少中國人知道的都多。當無形的拉進了距離。接著他才具體講到了這場戰爭。


  “……我的孩子們,你們和日本鬼子交戰多年,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你們知道他們的武器比你們的好,彈藥比你們充足。但是,這種情況今後不會再發生了。我向你們保證,你們會有比日本鬼子更好的武器,更充足的物資,更強大的火力,用來消滅他們,徹底的消滅他們。我不相信勾踐,嶽飛的後人們會沒有勇氣和侵略者戰鬥,我不相信中國軍人們會看著國土淪喪無動於衷,我不相信一個擁有幾千年偉大曆史的民族,會被區區4島的強盜擊敗。你們可能要問為什麽一個美國將領要來指揮中國軍隊,因為我們的目的一致,我們不但要反攻,要打回緬甸去,也總有一天要收複失地,打到東京去!”


  “打回緬甸!”


  “打到東京!”


  官兵們士氣高昂,振臂高呼,口號頓時響徹雲霄……


  開幕式結束後,官兵們再次分開,真正開始了軍事訓練,首先是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射擊訓練。


  連上幾天的課,官兵們對於手中的武器從理論知識上都快學吐了,早就想開幾槍過過癮,尤其是不少原先就很優秀的神槍手,早就憋了一股勁要在靶場上好好顯擺一把,也順便看看這些美國新槍的好。


  不過等到了靶場,士兵們再次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箱一箱的子彈磊得比山還高,而教官們則表示:“這就是你們今天訓練用的子彈,統統都要打完。”


  雖然作為王牌部隊的成員,在國內的射擊訓練也有。但是由於彈藥缺乏,一般每個士兵在訓練時一共隻打過40發子彈,射擊訓練就必須停止,將寶貴的子彈直接用在戰鬥上。這還是他們這些王牌部隊的訓練,其他部隊還到不了這個水平。隻是這個數字還不如日軍訓練時一天打出的子彈數,因此大部分官兵和那些用子彈喂出來的日軍射擊水平自然是天壤之別。


  看著這麽多子彈,官兵們強忍住自己的興奮之情,才沒有當場叫出來。


  接著,靶場上的槍聲就再沒有中斷過。那些沒有輪到射擊的士兵甚至開始打鳥來展示自己的槍法——這一天,蘭姆伽上空的鳥類幾乎絕跡,不少士兵們打掉的子彈可能比他們這些年打仗消耗掉的子彈都要多。


  當然,代價就是到了午飯的時候,不少人因為開槍過度,手還在發抖,抖到無法拿穩飯盒……


  炮兵也是如此,相比於國內的各種炮彈奇缺,他們現在甚至可以用美製105MM火炮連續試射,看到遠處爆炸掀起的濃煙,士兵們都歡呼起來。


  裝甲部隊也直接在真正的坦克裏開始了訓練——要知道,在國內,很多時候,為了節省燃料和炮彈,他們甚至不得不用木頭的模型進行訓練。現在駕駛著美式坦克,毫不在意燃料的奔馳在訓練場上,對裝甲兵來說比什麽都爽。


  其他的通訊,醫療,運輸等各個技術兵種也開始了裝備齊全的專業訓練,全部實際操縱,完全不用在意耗材。


  第一天的訓練,讓所有的官兵們都士氣大振,興奮不已,也對接下來的訓練信心十足。


  果然,接下來的幾天基礎訓練,讓所有人的軍事素質都提高了不少。也體會到了美國作為一個工業大國的底氣。


  比如,在訓練一個緊急臥倒動作的時候,中國官兵們習慣性的先將槍保護好,然後才是自己臥倒——在國內他們都是這樣訓練的,一定要先保護好自己的武器。


  然而這一動作被美國教官罵的不輕,並強行把他們的動作糾正為先讓自己安全,別管武器。畢竟槍這東西,美國兵工廠製造一隻不用幾分鍾,但是訓練一個合格的士兵,起碼要幾個月時間。


  這種新觀念也讓中國官兵們大開眼界。


  然而他們不知道,在這之後,史迪威還為他們準備了一份“大禮”!

  1942年8月31日 蘭姆伽部隊營房


  早上吃完早飯的官兵們並沒有前往訓練場,而是奉命返回自己營地前的空地上,按照舊的編製集合在一起,等待著什麽。


  接著,一輛美軍軍車開了過來,上麵下來幾個美軍官兵,搬下來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放在蕭天河等人的隊伍前麵,然後一個軍官模樣的人坐在椅子上,打開一本筆記,看了看隊伍後,開始用生硬的漢語點名:

  “蕭天鶴!”


  官兵們麵麵相覷,相互看了看,隻有蕭天河一臉漲紅的回應了一句:

  “到!”


  然後,他向前走了一步,走到美國軍官的桌子對麵敬了個禮。


  軍官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回了個禮,然後遞給他一個信封,指了指本子上那個用英文標注的中國名字:

  “在這裏簽字,不會寫字的話按手印。”


  這是發軍餉了?蕭天河有些疑惑的在那裏簽上了名字——一般發軍餉這個工作是由營長將全連軍餉給他,再由他這個連長發給幾個排長,排長再給班長的。就算營長不在了,還有團長啊,再說這薄薄的信封難道是全連的軍餉?


  蕭天河想著,剛準備歸隊把軍餉發給手下,就被美國軍官叫住了。


  “你站到那邊去,我不太會分辨你們中國人的長相。”


  “那邊?”


  蕭天河一臉疑惑的走了過去,在另一邊站好,打開信封,抽出裏麵幾張花花綠綠的鈔票,一個問題在心裏油然而生:


  “這是什麽錢啊?不是美元或者是英鎊,法幣”


  不過沒等他解除這個疑惑,就聽見了軍官叫的第二個人:


  “楊成峰”


  “到”


  隨著楊成峰的出列,同樣拿到那個裝錢的信封,蕭天河頓時感受到了什麽。


  這是由駐印軍發起的,在中國軍隊中一種新變革的出現,直接動搖了這支軍隊的建軍思想。其意義甚至遠遠超越了他們目前的接受的軍事訓練和武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