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我要做皇帝> 第三百零六章李恢的戰略分析

第三百零六章李恢的戰略分析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乃是古人的浪漫,古人的慷慨,古人的忠義。因為這士為知己者死,演義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


  燕丹禮賢荊軻,於是有了荊軻亡身報德。秦庭之內,荊軻死。


  而這只是無數故事中的其中之一而已。


  李恢出身大族,身懷不俗之才能,胸懷激蕩,可為浪漫之人。恨不得尋找明主,以託付此身。


  劉燕之威名卓著,仁愛旁流,深入李恢之心。此時此刻,坐前一笑,熱情慷慨,重視之情溢於言表。


  如何不讓李恢感動?


  視為知己者死之情,油然而生也是理所當然。


  竊國者為賊,而此賊當真是妙賊。竊取的何止是這萬里山河,無上權柄,也是竊取了人心。


  劉燕為賊中大賊。


  談笑飲酒間,人心便服了。飲酒之後,人心也熱了。酒過三巡,李恢仍稱呼劉燕為「劉鎮南。」


  而劉燕卻已經稱呼李恢的表字,為「德昂先生。」


  這雙方的關係,便親近了許多。而劉燕如此姿態,除了表示自己的禮賢下士,收服李恢之心之外,也有想要借用李恢對益州了解的心思。


  漸漸的劉燕也覺得時機到了,不過開口說話是一門藝術。劉燕心中想了一下,便露出了愁苦之色。


  心中瀰漫著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浪漫在,李恢的感官便是遲鈍了許多。見劉燕臉上露出愁苦之色,不知是計,露出關切之色問道:「劉鎮南緣何露出苦悶之色?」


  見李恢果然上鉤,劉燕心中一笑,面上愁苦之色更濃,嘆道:「當今天下曹氏作亂於中原,孫權跋扈於江表,劉備雖然託名漢室,又有雄名,但以我看來,也不過是雞鳴狗盜之輩。漢室可謂傾頹,我身為漢室之後,十分的凄惶茫然。」


  李恢是聰明人,雖然剛才上鉤了。但是聽了劉燕的這一席話,便也漸漸的品出了味道。


  這君臣之間的對話,是一門藝術。


  而今君臣剛剛見第一次面,劉燕撤出匡扶漢室的大旗,李恢便也要把自己的位置擺正,順勢成為了漢室的鐵杆忠臣。


  於是,李恢臉上露出了激勵之色,慷慨洪聲道:「劉鎮南襲擊襄陽,佔據荊州北部,驍勇之名天下聞名,仁愛之風在百姓心中,為漢室英宗,何必妄自菲薄?」


  劉燕聽見李恢的一席話,眸中深處露出了一抹笑容,果然是聰明人。不過面上,劉燕卻是搖頭嘆道:「我雖然有了一些功業,也有了一些資本。但可惜曹操,孫權遠遠比我強大。我雖然坐擁數郡,卻也四面為敵。不知路在何方。」


  話一旦展開,那便是庄康大道了。李恢便知道劉燕有入主益州之心,而其實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想當皇帝的諸侯,不是好諸侯。眼前這位雖然託名於漢室,其實也是光武皇帝之流,想自立為君。


  不過這很對李恢的胃口,畢竟他是來找明主的,而不是一個匡扶漢室的將軍。此刻,浪漫之情還在。


  李恢便慷慨建計道:「劉鎮南志向遠大,我心中佩服。至於憂慮之事,且聽我一言。」


  「德昂先生請說。」劉燕便也擺正了姿態,露出了鄭重之色。二人的對話豈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套路。


  從虛入實,當真是玄妙。


  李恢便笑道:「漢中,蜀中膏腴之地,人民殷盛,金銀富足,糧食遍野。其主劉璋,張魯暗弱無能,為一竊賊。劉鎮南雄名卓著,驍勇蓋世,兵鋒一振,便可入主益州,到時候以益州寶貨,人口,建強軍北伐,入主關中匡扶漢室,豈不是等閑?」


  戰略上輕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在爭霸天下之中,別說是劉璋,張魯,便是曹操,劉備,孫權等人,劉燕也得蔑視。


  如果沒有一顆把皇帝拉下馬的心肝兒,何能與三雄對決???早早的就嚇破膽了。但是曹操,劉備,孫權,乃至於劉璋,張魯都是等閑嗎?

  絕不是。


  李恢這一番建議,便也是從戰略上蔑視對手出發。先甭管打不過打得過,先打了再說,我堅信滅掉你們。


  從這方面來說,李恢也是一個十足的戰略家。一番話,也是起了個頭。按照套路來說,劉燕應該表達一下遲疑。


  比如說什麼劉璋與我同宗,吾不忍取同宗之地。歷史上劉備就是這麼對龐統說的。但是劉燕覺得這套路遮掩一下賊心就好了,反正我想稱王稱霸,你知我也知就成了,繼續墨跡就是虛偽了。


  於是,劉燕正式進入與李恢這一番對話的最終目的,問道:「張魯,劉璋雖然無能,但能屹立亂世,終有可取之處。又加上益州偏遠,消息蔽塞。我不知道他們二人虛實,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反之則是兵敗禍事。如果入益州不成,反而損兵折將,恐惹天下笑。」


  雖然劉燕沒有按照套路出牌,但是話到這裡,無疑是進入正題了。李恢也知道,是展現自己的才能見識的時候了。


  李恢十分的激動,他深呼吸了一口氣「呼」,壓下了心中的激動,才沖著劉燕拱手說道:「在下正好精通益州風俗,知道強弱。」


  劉燕十分重視李恢的才能,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李恢對益州的了解,才是劉燕迫切需要的。


  如果李恢沒有這份了解,價值將大打折扣。而現在李恢這麼說,劉燕心中也著實的鬆了一口氣。


  露出了認真關注之色,問道:「先生可否對我說道說道,這漢中人口多少,兵力多少。蜀中人口多少,兵力多少。可否建議一下,先攻取漢中,還是攻取蜀中?」


  李恢對於這些非常的了解,跟吃飯喝水一樣。而剛才的一番對話,更讓他有了心理準備,因而李恢不假思索道:「回稟劉鎮南,這蜀中有人口一百七八十萬,甲兵十三萬,漢中有人口五十萬,甲兵六萬。」


  頓了頓,李恢又斷然道:「當先攻張魯。」


  劉燕熟知歷史,知道在這個時間段,益州的人口多如牛毛。絕對不是蜀漢滅亡時候的,人口不足百萬的凋零。


  因為在歷史上,劉備入益州,帶來的戰亂,給予益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人口減少許多。


  漢中張魯投降曹操,曹操拔走了漢中無數人口充實三輔一帶。加上諸葛亮,姜維的十幾次北伐中原,才造成了歷史上蜀漢的人口稀少。


  此時此刻,益州正是諸葛亮口中的戶口百萬,四部兵馬,寶貨錢糧自給自足的天府之國。


  但是具體信息,卻也是第一次聽說。


  「加起來居然有二百多萬人口,如果佔據了這富裕的地方,我將一躍成為與孫權媲美龐大勢力,徹底甩開與劉備的距離,躋身於第一流的勢力。」


  劉燕怦然心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