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李恢
「乃建寧郡人李恢,字德昂。今年三十有四,頗富口才,精通兵法,經學治民之術,外放可為刺史,入朝可為九卿。其人乃蜀中上士。」
陳封讚不絕口,話語間儘是對李恢的讚賞,也頗為激動,用詞更是突出,稱李恢其人乃「蜀中上士」。
以區別於庸才,乃是精粹。
劉燕聽到李恢的名字,稍稍一愣,隨即驚喜。其人大名,也是如雷貫耳。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此人單槍匹馬見馬超,說服馬超歸順劉備暫且不說。
畢竟是小說家之言而已。
在歷史中他的作用卻是更加的出色,才能也更強悍。此人不僅有口才,還有能耐,遠見。
劉備入蜀,他正動身前往成都見劉璋,聽到了消息,李恢便知道劉璋必敗,於是先一步去見劉備。
益州平定,被任命為益州別駕,為州中第二號人物。在這個時候,李恢的作用便是朝中重臣的定義。
其後庲降都督鄧方死了,都督位置空缺。而這庲降都督在整個蜀漢政權,乃是十分重要。
蜀漢政權有三大都督,一為漢中都督,主要負責對曹魏的防禦,出名之人便是魏延,吳懿,王平等人。
江州都督,代表對孫權的防禦,代表人物則有李嚴。
庲降都督,則代表對南方最高軍事職位。在當時,益州南部蠻夷叛亂頻繁,史稱「殺害守將,攻陷城池。」
所以被任命為庲降都督的人,都是十分強悍的人物。李恢之後的馬忠,張翼也都是赫赫有名。
在李恢出任庲降都督的職位之後,劉備戰敗駕崩。南中大族,蠻夷叛亂,李恢堅守城池,以少御多,戰敗了蠻夷一支力量,之後諸葛亮南征,李恢與諸葛亮聲勢相聯成功的平定了南方叛亂。
史稱「終諸葛亮之身,蠻夷不敢叛亂。」這其中也有李恢的一部分功勞。
入朝為重臣,外鎮為藩將。陳封稱其人為「蜀中上士,入朝可為九卿,外放可為刺史。」絕無虛言。
這又是一個堪比於馬良,殷觀一類的強橫人才,蜀漢精英人物。也是劉燕建立了招賢館之後,收貨的第一條大魚。
劉燕十分的興奮,而且更難得的是此人乃是益州人。而劉燕的戰略目的,乃是對於益州的兩個勢力。
劉璋的蜀中勢力,以及張魯的漢中勢力進行吞併,以發展自己的版圖,實力。此人既然是益州人,那麼對於益州的勢力,應該是頗為了解。
風土人情,實力如何,軍力如何,問一問此人,絕對是有收貨的。
這又解決了劉燕的一個難題。
要知道自建安十五年,劉燕在入主江陵,擊敗了太史慈,潘璋解決了江陵,並以龐統為南郡太守,以防備劉備,孫權妥善善後,返回房陵之後。
雖然也處理勢力內的官員任免,各種民生刑法上的事情。足不出鎮南將軍府,卻執掌生殺大權,權柄不旁落。、
過著悠閑的生活,但是對於漢中,蜀中的勢力,卻也是不斷的蠶食。打探各種各樣的情報。
但是可惜,由於打探的時間尚淺,所以各種情報都不明確,如劉璋麾下有多少將軍,多少人口,多少兵力。
重要的兵力布置等等。
漢中張魯又是個什麼樣的情況,簡直是兩眼摸黑。
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說劉璋,張魯都是這個時代的弱者,註定是要被淘汰的人物。
但是二人畢竟是屹立亂世數十年不倒的豪雄人物,如果太過輕視,恐怕會折戟沉沙,陰溝裡翻船。
而刺探情報,得知虛實這種事情,恐怕需要一年半載來做,大軍動用,非得到建安十六年不可。
這時候益州人李恢的登場,對於劉燕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契機。總而言之,此人真是出現的十分的巧妙。
想到這裡,劉燕壓下了心中的興奮,本色的露出了迫不及待之色,興奮的對陳封道:「吾求賢若渴,先生快快請李恢前來見吾。」
「喏。」陳封見劉燕這般迫不及待,既深深感念於劉燕的求賢若渴,又為劉燕而欣喜,爽快應喏一聲,起身下去了。
不久后,李恢便從門外走了進來。而陳封則非常識趣的沒有跟進來,而是在旁邊的房間等候,給了君臣二人單獨見面的機會。
李恢容貌雄偉,身長七尺,身上有貴族的氣息,也有一股強大的氣勢。正是城門外的那男子。
李恢在招賢館內,被評為「上士」,便知道自己有機會見到劉燕。但儘管有了心理準備,此時此刻心中還是有些激動。
畢竟坐在他面前的男人,便是主宰他命運的男人,傳聞之中有「高皇帝之風,禮賢下士,驍勇善戰的一方雄主,劉燕。」
而當他踏入這書房的第一刻,見到劉燕的那剎那,李恢便覺得傳聞不虛,只見在座之人。
「相貌堂堂,身姿雄峻,當真是英偉。」
李恢便覺得一股陽剛猛烈撲面而來,深深衝擊著他的心神。看了一眼,李恢立刻低下頭來,壓下心中的雜念,伏拜在地道:「建寧人李恢見過劉鎮南。」
一個人的才能與氣勢又相輔相成的作用在,當年劉燕一見到馬良,殷觀便察覺到這二人非常人。
今李恢一見劉燕,便覺得此人氣勢剛健,猛烈非常。劉燕一見李恢,便也覺得此人氣勢不弱,非是等閑羸弱士人,儒生。
再加上人的名,樹的影。劉燕見而便覺得親切,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在李恢下拜的剎那,便從座上起身,一個箭步來到了李恢的身前,親切的扶起了李恢,笑道:「先生為蜀中名士,實在是久仰大名,今天得見,實在是開懷喜悅。」
頓了頓,劉燕爽朗笑道:「當共論古今,暢懷痛飲。」有呼喝道:「來人,準備酒宴。」
便在劉燕的這份熱情豪爽之中,李恢被劉燕引入座位坐下,不久后,便有一隊侍女捧著酒菜走了進來。
便不談天下大勢,又不說政治軍事,只飲酒談古論今。不得不說,劉燕實在是高明。初次見面,絕沒有盛氣凌人之態。
不將自己這個鎮南將軍當回事,以朋友之禮對待李恢。讓李恢深深的感覺到,所謂的「劉鎮南禮賢下士」,絕無虛言。
並深深的湧現出,知己之感。
而古人便有「士為知己者死」之慷慨壯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