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舌戰
“有何謬之?”
“兩千多年前,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敢問諸位遼國曆史可有兩千年嗎?之後始皇帝掃滅六國一統中原,幽雲之地便是我漢人的土地,曆經秦、漢、晉、隋、唐五朝依舊是我漢人之土,即使是逢三國、南北朝也依舊是這樣。隻是五代十國期間被石敬瑭給讓給了遼國,外臣以為這隻能算是竊居!故此我大宋攻下燕山府,光複幽雲十六州隻是收複我漢人固有之土而已。”王起對珠簾後的遼太後說道。
“嗬嗬,真是可笑,你宋人之土?向上找三千年這天地之中那有什麽有主的土地?你說漢人那好我也跟你說漢人。”一個遼國文官出班對王起說道:“昔日夏朝建立時也隻是蕞爾小國,彈丸之地,不過九州而已。而到漢朝時卻有十三州,其第闊大近百倍!其土地是漢人固有之土嗎?不還是如我大遼一般從敵國手中奪取?”
其實從本心來說王起還真認同這個遼國文臣的說法。
天朝的疆域不是曆朝曆代豐功偉績之主一步步用刀劍奪取來的嗎?
但認同歸認同,王起可不能認輸。
這是關係到對幽雲十六州擁有權的法理問題,絕對不能認輸!
想都沒想,王起便說道:“這位大人,那麽按你所說這天下無有主之土,那麽今日金國在遼國攻城略地,我大宋光複幽雲十六州也沒有什麽不對,對吧?既若如此那這件事還是問題嗎?”
遼臣啞口無言。
又一個遼國文臣走出來,說道:“宋使自稱武將,但是其口舌之功卻比許多文臣都要厲害,本官佩服。”
“外臣不敢當,隻是涉及到家國利益,外使縱然身死也不能傷及家國利益半分?”
“好一個家國利益!”遼臣拍手叫好,但是話鋒一轉道:“但幽雲十六州對我大遼又豈不是家國利益嗎?依宋使之言,我大遼強盛時奪取宋之幽雲之地是為竊據,是為不齒之行徑。而此時我大遼腹背受敵宋國卻憑此機會奪回我幽雲之地就是家國利益,光榮無限?”
“這位大人,有一句話你聽沒聽過?”
“什麽話?”
“叫做彼之砒霜我之蜜糖。”王起指了指這個遼臣又指了指耶律大石,緩緩說道:“還有一句話叫做彼之仇寇我之英豪,彼之英豪我之仇寇。我王起進入站在這廟堂之上,在班的各位遼國大臣其中心中至少有一半想要殺我而後快!因為我是一個不一樣的宋國軍人,有我在宋國就不會變成過去那樣受遼國宰割的樣子!而且燕山府還是因為我才被大宋光複,正如你們想要將我千刀萬剮一樣,在我宋人眼中耶律大石將軍、蕭幹將軍這些遼國英才也是眼中釘!”
王起這話除了在表明自己的立場之外,還在有意無意的挑撥遼臣的關係。
不是我針對各位,我是想說在座的全部都是垃圾,在我大宋眼中你們的官爵越高越好,最好高到在遼國位極人臣的地步。而在宋國眼中隻有耶律大石和蕭幹這樣的遼國英才才是我宋國的大敵!別以為遼國內部沒有黨政,事實上遼國內部的爭鬥與宋國的權利傾軋更加恐怖。
不過相比於宋國內部的權利鬥爭,遼國的官場鬥爭基本是寒門學子與世家門閥的鬥爭。遼國自立國已經有一百多年的十年了,其世家門閥壟斷了學習資源和數量固定的官職名額。寒門學子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要通過科舉。然而科舉也不是那麽好考的。這主要是因為契丹人、奚人的腦袋瓜論讀書還真讀不過漢人,可是遼國對漢人有天生的偏見,這就導致遼國整個官場之中不論高中低全都充滿了尖銳的問題。若此時遼國是一代雄主的也就罷了。
可偏偏是天祚帝這個每日隻想著遊獵享樂的君主,這就導致遼國內部變得越來越動蕩。耶律大石是宗室,堂堂的耶律阿保機八世孫。而蕭幹則是奚族出身,他們在遼國朝堂上分別是宗室貴族、奚族異族的領軍人物。
但偏偏漢族官員和寒門子弟卻沒有什麽能夠抗得了大旗的人物。
不就是挑撥離間嗎?誰不會啊?
“宋使此話何意?”
“外臣的話還不清楚嗎?當今天下弱肉強食,就和森林、草原之中的獸群一樣,吃肉的動物為了食物去狩獵吃草的動物。大的狼群也會吞並小的狼群來壯大自己。國家也是一樣,強國攻伐弱國屯占土地天經地義。今日遼國勢弱我大宋光複幽雲十六州勢在必行也是天道使然!若遼國擁有滅宋、滅金的力量會不出兵攻滅宋國、金國嗎?”王冷笑著說道:“昔日戰國時期,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格局維持了數百年的時間,秦國國力弱時隻能自保,但是經過商君變法之後秦國國力日強,奮六世之餘烈先後攻滅韓、趙、魏、楚、燕、齊,最終一統中原!光複幽雲十六州、蕩平遼、金、西夏、大理等國一統天下,恢複我中原王朝之榮光是刻在所有宋人骨子裏的血脈和印記!”
這一番慷慨之語在所有遼臣而中卻變得失了真。
頓時便有遼臣訕笑起來。
接著,一個遼臣對王起說道:“世人皆說宋國的禮儀之邦,今日聽宋使之言似乎這宋國更像是虎狼之國啊!吞並他國土地還如此大義凜然,推說是天道使然,本官真是佩服,難道宋國已經舍棄了孔夫子的治國之言了?”
“孔夫子?大人可是漢人?”
“是。”遼臣點頭,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
顯然能夠在遼國以漢人的身份站在遼國廟堂之上也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
“大人既是漢人卻是遼國高官,你張口便是孔夫子,卻將孔夫子之忠孝廉悌拋之腦後,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卻能夠高舉遼國廟堂之上我終於明白為何曾經的中原霸主如此卻被金國打的丟盔棄甲了。”王起冷笑說道。
“你!”遼臣怒極,指著王起就想要罵。
但是王起的反應更快,兩步衝到遼臣麵前,揮起手掌就是一記耳光,打的遼臣一個趔趄,王起道:“我替孔夫子教育你這個不忠不孝之人!”
“大膽!”一個武將跳出來指著王起,道:“來人!”
很快,一大群宮中侍衛衝進了大殿將王起團團圍住。
“夠了!”
珠簾後的遼太後在沉默了許久之後終於開了口,雖然看不見遼太後的表情,但是從遼太後的語氣可以得知遼太後現在很生氣。至於是生氣王起的無禮,還是生氣公眾侍衛在一個武將的一聲呼喚下就衝進大殿,那別人就無從得知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一聲呼喚就能夠叫進來宮中侍衛的話,那麽如果想要遼太後和小皇帝的話似乎也不需要費太大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