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徽宗
伺候童貫筆墨的是童貫的幹兒子……沒辦法,生不了親兒子就隻能用幹兒子代替了。
“義父的字可是越來越好了。”
“比起陛下還差得遠……六百裏加急送至汴京陛下手中!”
六百裏加急,沿途驛站換人換馬不換信。
信件淩晨出發,第二天傍晚便送到了汴京城裏。這個時代的汴京與唐時長安、漢時洛陽一般是當今世界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城市。而這種繁華也是曆史上唯一不宵禁的製度創造出來的。
“捷報,捷報!”
信使的叫聲讓沿途百姓都看了過去。
即使天已經黑透了,但街上依舊是熙熙攘攘。
信使在百姓好奇的目光中從南熏門入城,一路走禦街過龍津橋、朱雀門直達宣德門,接著童貫的捷報被送至宮城之中。此時徽宗趙佶正在作畫,矗立在他不遠位置的王甫供著身子給徽宗皇帝研磨。在徽宗皇帝熟練的筆觸下很快一副春季盎然的花鳥圖便躍然紙上。徽宗皇帝對自己的作品頗為滿意,將筆放在一邊,問道:
“王卿以為如何?”
“官家畫功已臻化境,堪稱是鬼斧神工,微臣自歎不如。”
這還真不是王甫貶低自己來取悅徽宗皇帝。
別看徽宗皇帝治國理政不怎麽樣,但是要論藝術水平不管放在什麽時代都是最頂尖的人物。要是徽宗皇帝並沒有生在帝王天家,要不是哲宗早亡,要不是神宗太後幹政,當時的端王也不會登基成帝!其實相比於當皇帝,如果趙佶是一個閑散王爺或者是富家翁的話那麽一切的問題都不會存在,甚至靖康之恥都不會發生。
然而曆史沒有如果……
徽宗皇帝滿意的點點頭,讓宦官將畫裱起來送給王甫。
王甫千恩萬謝。
君臣二人走到一旁休息,徽宗皇帝喝了口從南方進貢來的貢茶,緩緩說道:“王卿,昨夜朕入夢,夢見朕行走在荒蕪雪原之上,寒風刺骨,北風蕭瑟。朕不知走了多長時間,忽見一人一騎自北方走來……接著朕便醒了。蔡卿你深諳周公解夢之道,不知道昨夜朕之夢境應如何解釋?”
王甫眼珠一轉,信口道:“官家,臣以為這是昭示官家有一福將出於北方啊。”
“是嗎?”
“是啊?官家您……”
王甫話還沒說完,殿外就傳來了宦官的聲音:“官家,童太師捷報!”
君臣二人齊齊一愣。
北方的糜爛局勢沒有昭告民間,但是他們兩個卻非常熟悉,在那般情況下還能有捷報?
徽宗皇帝道:“捷報給朕。”
徽宗皇帝拆開封漆,從竹筒中抽出了兩張絹布,其中一張是童貫的捷報,另外一張則是王起寫的麾下將士的功績。徽宗皇帝先拿著童貫的捷報看了起來,童貫的文采不錯,這封捷報花團錦簇在盛讚了皇帝陛下的仁德遠見之外還暗自抬高了自己,其中還著重說明了王起是在怎麽樣的絕境下逆轉局勢反敗為勝,眼下燕京城唾手可得。
順便提了一下自己曾經對王起有知遇之恩,是他提拔了王起。
徽宗皇帝看過之後拍手叫好:“好,好一個童貫,好一個王起!王卿說的不錯,朕果然有一福將在北方。”
“哦?童太師的捷報中是怎麽說的?”
“你且看吧。”
王甫看起捷報,徽宗皇帝拿起了王起寫的有功名錄看了起來,上麵名字洋洋灑灑百餘人,徽宗皇帝看過之後連連點頭,對王甫道:“這王起不愧是朕之福將,不僅忠君體國身陷遼境還能夠收攏敗軍準備攻下燕山府,這一手顏體寫的也是蒼勁有力已臻化境,隱隱還有殺伐之意,此人不錯,童太師有識人之明啊。”
王甫看過捷報後納頭就拜:“恭喜官家賀喜官家,獲得一位能力超群之福將,此乃上天示下之大吉兆啊。”
“哈哈,王卿所言甚的朕心,王卿來為朕研磨,朕要親自手書一封獎賞朕之福將。”
“王甫遵命。”
ps:蔡京在宣和二年被徽宗皇帝勒令致仕,宣和六年複用。
……
斥候離開韓家村。
王起站在韓家村北麵的山坡上遙望南方。
周道在一旁說道:“起哥兒,咱們何時與郭將軍一並攻略燕京城?”
王起搖了搖頭,道:“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東風是什麽?”
“一道封賞。”王起看著南邊的山巒疊嶂,緩緩說道:“別看我現在手握重兵,但其實還是無根浮萍而已,若是某位高官勳貴想要咱們用命賺下的功勞你是給還是不給?”
“自然是不給啊。”
“不給就丟命,給了兄弟們的命就白丟了。”王起拍了拍周道的肩膀:“現在咱們連胳膊都不是,最多算是一根手指頭,你想掰過大腿那根本是不可能的。隻有我接到了汴京城裏皇帝的封賞,我才能名正言順的率領兄弟們攻下燕京城,到了那個時候就沒有人能夠搶走咱們的東西了,明白了嗎?”
周道有些迷茫。
王起歎了口氣,說道:“你這個腦子啊,多學著點吧,不出十天汴京的封賞就會到,這段時間還是要盡力收攏被俘袍澤,囤積糧秣和軍械,兵力越多到時候死的兄弟就越少,明白了嗎?”
“明白。”
“另外,這段時間你留點下盯著點個軍中消息。”
“起哥兒,你的意思是……”
“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凡事有動搖軍心或者是爭權奪利拉幫結派的直接就地處斬!”
周道點頭:“起哥兒放心,我一定處理好!”
轉眼便過去了七天時間。
算算時間回信應該快到了。
而郭藥師在知道了王起和殘兵師的存在之後在燕京城還能夠支撐下去,隻是一天三遍催促王起圍攻燕京城。
不過王起有自己的打算,便一直找借口搪塞郭藥師。
今天陽光明媚,王起搓了搓手,等著今天的午飯端上來。
很快,兩個人拿著幾個食盒走進帥帳,然後一樣一樣的把菜肴放到王起麵前的案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