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杯茶水引發的思考
“小草兒,一個人在這發什麽呆?花生都要被我們吃沒了。”
小姑姑雲秀起身拿了暖壺準備給大家杯子裏加水,看見大侄女一個人托著腮幫子呆愣愣地不知在想什麽。
“小姑姑,我也要喝茶,你快幫我也倒一杯。”
雲鋒一看小姑姑手裏的暖壺才想起自己好一會兒沒喝水了。她舔了舔嘴唇接著撒嬌道:
“我還要吃花生。你們不準吃完,要留給我。”
“行行行,等會啊。”
雲秀正忙著給坐在茶幾旁的長木沙發上的長輩們加水。
“小草兒,你這嬌小姐,養你這麽大了還要小姑姑給你倒茶,你不給你小姑姑倒啊?她從小背你去菜園子裏,就是被你壓矮了的,你還不對她好些?”
三叔雲金聽見雲鋒撒嬌便笑她。
“就是,家裏什麽好吃的都留給你吃了,你還不給叔叔們也倒上一杯水?”
小叔叔雲一雖然口齒不清,但卻很愛說話,一邊往地上吐著瓜子殼一邊也跟著起哄自己這個從小到大都被家人寵著的小太陽侄女。
“哎呦,小草兒,你可還記得你小時候,外婆叫你一起去外婆家,你就說‘等我吃完花生再去’,那時候,你可就比外婆的手臂長一點呢。”
雲鋒外婆上午也過來去雲家村裏的另一家走親戚,吃了午飯便上來雲鋒奶奶家一起看望雲鋒和大家。
雲鋒外婆說完,不由得和雲鋒奶奶感歎了起來:
“這時間過得可是太快了,一眨眼,小板凳高的小娃娃就長這麽大了。”
“可不是嘛,可真是辛苦人家這些大人們的養和教了,實在是不容易啊!”
雲鋒奶奶也感慨起來。這一感慨,兩位老人就都撩起衣襟擦起了眼角,兩人眼睛都紅了起來。
“哎呀,你們這些老太太,小孩子長大不是值得高興的事麽?大過年的又這神神叨叨的,說不了就不要說了啊。“
三叔雲金向來說話大聲直爽,一看兩位老人要不合時宜地傷感,便趕緊製止她們。
雲鋒仍獨自坐在高圓桌旁,撐著腮幫子,似笑非笑地聽著家裏長輩們因自己而起的話題與情感。
”給你。“
小姑姑雲秀端了杯熱水過來,又從茶幾上的大塑料盆裏扒拉了一些年前雲鋒奶奶炒的花生到小碟子裏,放到雲鋒麵前。
”姑,我想吃那邊的那個鹽水花生。“
雲鋒指著櫃子裏一個塑料袋裏裝的一大袋花生,嬌滴滴地央求,就像一個四歲的孩童向大人央求糖果一樣。
雲秀瞪了她一眼,便樂嗬嗬地又拿了個小碟子去盛了些鹽水花生放在雲鋒麵前,作出一副沒好氣的強調對著她這個寶貝大侄女說:
”小祖宗,都放你麵前了啊!“
”女皇,你就是個女皇帝。“
小叔叔雲一坐在旁邊繼續一邊吐瓜子一邊也很把自己當長輩地對著大侄女湊熱鬧式地笑罵。
“姑,你坐下,我想和你聊會。”
雲鋒朝著小叔叔雲一調皮地扮了個鬼臉,便拉著放了花生轉身要離開的小姑姑雲秀的手臂彎再度撒嬌央求著。
“哎呀,你剝削了我的勞動力還要剝削我的時間啊。你個小孩子家家的,有什麽要正兒八經地聊的?”
在雲秀眼裏,雖然自己隻比這個侄女大五歲,但她和其他人都一致地把她當成小孩兒看。
“姑,你遺憾當年沒上高中嗎?”
雲鋒冷不丁就問出了這麽一個問題。
“有什麽遺憾不遺憾的,當年家窮上不了,而且高中在當時也不如中專中師吃香,是最不重視的,那時候,哪裏敢想上大學的事啊,能上完初中就不錯了。尤其是女孩子。”
雲秀壓低了聲音地說著。
她不想讓坐在長沙發旁的板凳上的小哥哥雲一聽見。當年,就是因為家裏沒讓雲一繼續念初中,但後來小妹雲秀卻讀了重點初中,也就是雲鋒的母校一中,雲一才一口氣憋不下去,恐怕他的癲癇也是跟這事有關。
雲鋒知道小姑姑說的,且不說姑姑初中畢業時無論鄉村城鎮的孩子們都爭著考中專或中師,便是到了她初三畢業,已經是九七年了,女生們還是很青睞中師,男生們則好一些還寄希望於中專。
雲鋒記得,當年自己班裏的好幾位成績排在年級前三十的學霸同學,都因為家裏的經濟原因而考了中師。
雲鋒也記得父母親也希望自己考中師的,但不知怎地,自己卻在心裏惦念著童年時便播種下要考清華北大這樣最高學府的種子的念想,怎麽也不肯花足夠的努力考上中師,結果自然就是如她自己所願考上了本校的高中了。
“當年是考上了高中,若是讀了高中,考不考得上大學,估計都會和現在一樣了。”
雲秀忍不住輕歎了一口氣,眼皮垂了垂,雲鋒便沒看清小姑姑在微歎時眼裏到底有多遺憾了。
“的確,教育真的是太重要了。”
雲鋒忍不住也跟著輕歎了一聲。
她還知道,那幾位考去市屬中師的學霸女生,考上的時候是興高采烈的,讀到第三年臨近畢業時才知道,從她們這一屆開始,中師畢業生不再包分配了。盡管也有通過家裏的關係去了鄉鎮中心小學做實習老師的,卻已經不容易入編製內了。
而兩年之後,到了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紀初,也就是雲鋒這一代人,剛好也處在大學畢業生不再包分配這一政策之下。經濟市場化,就業也市場化了。
因此,從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隨著國門的打開、政策和體製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那些前沿陣地尤其是廣州的發展、深圳的崛起,帶來外麵世界裏經濟、生活的巨變,更帶來了人們觀念的顛覆性改變。這種城市裏的經濟生活所帶來的觀念上的變化,也波及泛化到了雲家村這樣的村鎮裏。
村裏的人們看著身邊許多人在商海裏沉浮漂遊,似乎都賺得盆滿缽滿的,至少沒有知識的農民工在城裏打工要比種田的收入來得快來得多,而初高中或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的人們打工做文員、銷售或是經營小商品買賣,也要比窩在小學或鄉鎮企業裏強許多倍。
這些看見了變化的年輕的人們,便踴躍地投入到大中小城市裏的經濟建設中去。當然,他們更多的,是對一種不同於父輩們的新生活的渴望和期待,也是對更高收入甚至是更高能力的提升的渴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