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她對鄉土窮根的追根溯源
雲鋒從李雲峰家裏回來,和李雲峰關於如何更好地建設鄉土的談話卻一直縈繞心頭。她在想,到底是什麽讓這片土地一直和外麵的變化與世隔絕,如何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能越來越往好了走呢?
雲鋒跟隨著奶奶一起在客廳和廚房間打著下手,也和著叔叔嬸嬸們一起吃飯閑聊,還纏著小姑姑雲秀給她講在深圳打工的見聞,唯一是看著小叔叔雲一,雲鋒的心裏還是在這大年的歡喜中透著些微的心酸。
如果小叔叔出生在一個經濟條件更好,父母兄長更懂得教育的家庭中,那麽他也許在三歲之前就會發現舌頭的問題而通過動手術矯正,便不會有後來的一切的問題。又或者是三歲後發現,已然不能動手術,但也會因為好的經濟條件和得法的教育與足夠的關愛而完全改變人生軌跡,不會成為一個尚在青年,便已注定是悲劇的現狀了。
雲鋒心裏發誓一定要為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得更好而努力,也要努力哪怕隻能為小叔叔的人生贏來哪怕一天的正常快樂的日子,她也是願意的。
在大家都圍坐在客廳吃著瓜子聊著天時,雲鋒獨自坐在奶奶家客廳那高圓桌旁,托腮凝思。
她想,農村裏無外乎便是三個要素:人、田地、生存關係。
其中,人分為老人、青壯年、孩子和嬰兒,田地則分為水田、旱土和村民們自己開墾的山土,生存關係則包含家庭關係、教育關係和鄰裏關係、政策與農村發展的關係。
要有突破,便是要對這些關係進行分析,再根據自己現有情況進行選擇,從而找到自己能做的那個點來。
農村老人的養老,目前主要是依靠子女,但倘若子女不孝,老人年紀一大,不能勞作,尤其還要生病的話,那生活是很淒苦的,就如同雲鋒奶奶家隔壁已經過世的那兩位老人,老爺爺上山砍柴被蛇咬了後歸天,老奶奶便受不了兒媳婦天天的指責大罵,也喝農藥走了。
雲鋒無法想象,一個人內心會有多淒苦多絕望,才有勇氣端起手裏的那碗農藥一口氣喝完,不留任何的搶救餘地。倘若,老奶奶家境但凡殷實,也許就不至於走到這一步了。
但話又說回來,家境貧窮的人家有很多,卻不是家家都子女不孝,因此,子女自身的品性和教育也是一個問題。
因此,老人的贍養,一則需要村鎮等政府機構的支持,再則同樣需要提升生活收入和子女教育。發生老人喝農藥的事件,便是村裏的管理不力,村委們的生活都自顧不暇,也不懂得處理事情和教育村民,自然便變得不作為,無法阻止悲劇的發生了。
而青壯年中,以雲家村為例,大多都是外出打工了,即使外出讀書的,也沒有人回來反哺家鄉,包括雲鋒自己,夢想中同樣有多高便要飛多高,有多遠便飛多遠,若不是自己因為對親人的愛和天性中的善良,想來也不會多此一舉地去想著這些問題。
要拉住村裏青壯年的心,讓他們能安心下來在家鄉好好地奮鬥、生活,則要讓他們看到希望,也能有讓他們能做的事情,這需要有一批青壯年作為種子力量,同時也是需要發動村委們一起想辦法的。
孩子和嬰兒,是未來的中堅力量,為了不讓他們長大後繼續循環在前一輩人的循環中,便是要在教育中下功夫,阻斷代際貧窮的繁衍。
雲鋒想起去李雲峰家裏時路過的雲家村的村小,和當年自己上學時是一摸一樣,不同的是隻辦到三年級,四年級後學生們不再需要考試,直接都去了鎮裏的中心小學了。
從土地資源上來說,雲家村裏的田土的確不是連在一塊的,這就為機械化的耕種方式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是有沒有其他的方式,讓固有的種植資源更大地價值化呢?隻要多了解,大家集思廣益,是一定可以有的。
隻是村裏的山林砍的砍燒的燒,已經光禿禿了很多了,甚至有些地方都成了紅沙嶺。從前雲鋒上高一時騎車從山道上過,遠遠地就能看見前麵路麵上一截都是灰白色的,那是落在山上和路上的野鵓鴣。
現在早就聽不見山鳥的叫聲,連麻雀都比不上城市街心公園裏的多了。幸好後來國家有了環境保護法,嚴令砍伐樹木和射殺野生動物,並開始植樹,山上的鬆樹苗才開始茂盛地生長。
雲鋒左思右想,便想著還是要再找李雲峰一趟,和他說說自己的想法,發動村鎮甚至是縣裏的關係,同時也看看能否在如何帶動村民、發展鄉土經濟上能給他提供更多的思路,至少,眼前的李家村的柑橘種植和雲家村承接的柑橘加工做得還算不錯的,不是麽?
也許是因為教育出身,也許是天然對文化和教育就很感興趣的原因,雲鋒腦子裏轉得最多的方麵,仍是教育問題。要解決鄉村教育,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雲鋒自己就從鄉村裏走出來的,她深知,師資匱乏、教學資源不足這些問題是一個影響重大的問題,但不是根本。
就拿她目前所在的樺城一中來說,是縣城裏唯一一所重點高中,進來的孩子都是全縣各地區拔尖的孩子,但有很多孩子從山裏的初中進來的,他們和一直在城區上初中的同學就有著很大差距,無論是知識基礎還是學習能力或是學習信心方麵,甚至個性特點都是有著很多的不一樣的。
自然,在成績方麵,普遍山裏來的孩子落後於城區裏的孩子,而城區裏的孩子似乎天然地散發著一種優越感,山裏來的孩子則沉默得多,這種沉默與安靜中,有著心底裏的自卑。
要拔除他們的自卑在短時間內是不太可能的,但不斷地在他們自卑的內心裏澆灌,讓他們將自卑逐漸地轉化成自信肯定是可以的。
在一個學期下來,雲鋒通過對班裏性格特別內向的同學給予溫暖和關愛,在學習和生活上都無私地幫助他們,也的確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這樣畢竟是有限的,而且也不能保證所有老師都這樣去做,那麽如何形成一個可以從量上達到突破和複製的方法呢?
需要找到形成這些山村裏的孩子學習動力不夠、學習方法不夠的關鍵點,這樣,才能產生真正的量與質的突變。
在這個方麵,她覺得她可以先自己做些分析,而後再找沙南通一起交流,他看問題向來犀利,一定會有所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