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荀子至楚
楚考烈王八年(前255〕秋,荀子跟隨令尹春申從齊國都城臨淄長途跋涉,千里奔波,來到楚國的都城「郢陳」(今河南淮陽九
只見郢陳的城門外,鼓樂鳴奏,武士整齊列隊侍立兩邊,歌女舞姿翩翩,聲勢浩大的迎接隊伍歡迎荀子到來。
楚人崇拜太陽,自認為是太陽神的後代,所以,將東門視為正門,修得特別雄偉高大。楚人崇尚紅色,以穿紅色為貴。楚考烈王身穿紅袍,走出城門,親自迎接荀子。
荀子在城門外下車,楚考烈王走上前去,拱手施禮。荀子緊走幾步,首先施禮參拜。弟子李斯、陳囂等也跪拜楚王。楚考烈王急忙攙起:「啊,老夫子!不必拘禮。」
春申君向荀子介紹說:「荀老夫子!東門乃是楚國的正陽之門。大王特意請老夫子從東門而入,並親自來到東門迎接您這位高貴的客人,請您前行!」
荀子謙恭地說:「荀況感謝大王!請大王與令尹前行!」
楚考烈王拉過荀子的手:「來來來,你我並肩而行!」他手拉荀子一同走進城門。
楚考烈王在王宮裡擺下盛宴,歡迎荀子。他親自為荀子斟酒:「荀老夫子,楚國的美酒最香,楚國的女子最美,你今日來到楚國來,寡人與你一同欣賞美女,暢飲美酒!」
荀子端起酒來恭敬地說:「謝大王!」
舞女在音樂聲中跳著富有楚國風情的舞蹈。
編鐘鳴奏的聲音吸引了荀子的注意:「君上!楚國的編鐘在列國之中甚為出色呀!」他循聲走到編鐘近旁,欣賞觀看,連聲稱好。
荀子點頭稱讚:「嗯!它是一種品格,一種膽識,一種威嚴。是當年楚王要與周天子分庭抗禮的顯示。」
春申君進一步說:「如今它是我楚國要一統天下的顯示。」
荀子稱讚說:「好!願楚國宛如此鍾,重振雄風!」
殿角陪酒的文武官員竊竊私語,說:「荀老夫子是當今列國最負盛名的大儒!」「看面相就是一位有學問的大貴人!」
李斯與陳囂在貴賓席上就座。李斯向陳囂耳語:「今日,楚王請老師和我們從都城的東門進入,以國賓大禮迎接老師,可見楚王對老師的崇敬之心呀!你聽,如今演奏的是祭祀東皇的正舞曲子,這是只有迎接貴賓才用的。」
陳囂感嘆:「楚王對老師真夠尊重的。」
百官們繼續紛紛議論:「以後荀老夫子還走不走呀?」「誰知道呢?像這樣高貴的大儒,能見上一面也是三生有幸呀!」
卜尹大夫走過來。一個大夫忙問他:「哎,卜尹大夫!荀老夫子是你請來的吧?」
「當然是我啦!」卜尹不無得意,「我給楚國請來了一位神仙!」
那位大夫伸出大拇指:「哎呀!你可是為楚國立下了大功勞!」卜尹不無驕傲:「我等皆是楚國的貴族,楚國是我們的呀!我等不為楚國效力,還有哪個呢?」眾人都說卜尹說得對,關切地問:「卜尹,荀老夫子還走不走呀?」卜尹大夫回答:「不走啦!大王和令尹把他留在楚國啦!」「好!好!你給楚國辦了一件大好事,功勞可以和令尹援助趙國、平滅魯國的勝利相提並論!」他們用最好的詞語來誇獎卜尹大夫。卜尹反而謙虛起來:「哪裡哪裡,鄙人不過僅僅為國盡了一點點微薄之力!」歡喜地讓大家吃酒,與眾人一一碰杯。
楚王沒有多飲酒,他聽春申君說過荀子對楚國的重要,一心想把荀子留在楚國,便謙卑地說:「荀老夫子,你是當今天下的聖人,而今楚國一不缺物,二不缺財,缺少的是像你這樣的聖人。寡人想請你以上卿之位助寡人治理國政,你看可以嗎?」
荀子誠懇地回答:「君上!華夏戰亂數百年,百姓貧苦不得安寧。荀況來到楚國別無所求,只願助楚國富強起來,日後能平息戰亂,一統華夏。」
「好嗤!」楚王對荀子的回答十分滿意,「荀老夫子,你一句話便說到寡人的心上。當今天下,都說秦國最強。秦國有我楚國這樣大的疆土嗎?秦國有我楚國這樣的富庶嗎?我楚國的先祖在庄王的時候曾經是五霸之首,在懷王的時候當過六國合縱的縱約長。寡人要繼先祖大業,和那西陲秦國較量較量,決一雌雄!」
荀子讚許:「好!」
楚王繼而又誇下海口:「寡人要讓天下六國諸侯向我楚國稱臣!」荀子連連點頭。
楚王向春申君說:「令尹!先祖昭王把卜尹觀射父當作是第一國寶。而今,寡人有了列國著名大儒荀老夫子,他就是寡人的第一國寶。」春申君附和:「對!」
楚王興奮有加:「荀老夫子!如今楚國的喜事接踵而來。前年,令尹率兵援助趙國,在邯鄲城外大敗秦國;去年又率兵平滅魯國,今年你這位有名的大儒又大駕光臨,助寡人一統天下。這麼多的大喜事,一齊降臨到寡人的頭上,此乃天降福祉,天降福祉呀!」他回頭呼喚卜尹大夫,命他選擇吉日,行望祭大禮,他要拜謝天地。卜尹俯首聽命。
荀子疑惑地問:「君上!您要為這些事情行祭祀大禮嗎?」
楚王理所當然地回答:「征戰勝利,壯我國威;獲得國寶,為寡人增光。天降福祉於寡人,寡人豈可辜負天地神明?」
荀子說:「而今並非祭祀時節。」
楚王說:「哎!祭祀,昭孝息民,撫國家,定百姓。自王公以下至於百姓,哪個敢於不恭敬天帝?寡人既然得福於上蒼,一定要感謝天帝的大恩大德!」
荀子茫然,不知如何接應楚王的話。
楚王再次敕命卜尹大夫從速選擇吉日,行望祭大禮。
卜尹大夫聽到荀子對行望祭大禮的懷疑,心中暗自一驚。聽到楚王再次敕命,他特意看了荀子一眼,見荀子沒有反應,便應聲「臣遵旨」退下。
吉日已到。淮水岸邊,武士們手持屠刀成百頭地殺牛,宰羊,屠豬。鮮血流淌,染紅了河水。廣闊的原野上築起了巍巍祭壇。祭壇上擺著銅鼎等祭器,祭壇兩側擺滿供品,陳列著牛、羊、豬三牲,生魚、五穀糧食,美酒和各種果品。
祭壇前邊豎立著數面紅色大鼓,整齊地排列著浩大的宮廷樂隊。他們的身後是一排銅鐘和編磬。樂工手執瑟、琴、芋、篪、排簫等數十種樂器奏樂。
旌旗飄揚,鼓聲雷動。成行成隊的勇男,手執板楣與銅戚,踏著鼓聲的節奏跳著周武王克商之後所作的舞蹈舞干戚。
淮水岸邊,身穿華麗綵衣的女巫,手拿雉鳥的羽毛,面向淮水跳著舞蹈,唱著祭祀天神的巫歌《東皇太一》。
(原文〕(譯文〉
吉曰兮辰良,吉日兮辰良,
穆將愉兮上皇。敬仰你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撫長劍兮玉環,
璆鏘嗚兮琳琅。佩玉響兮琳琅。
瑤席兮玉瑱,瑤席兮玉瑱,
盍將把兮瓊芳。集鮮花兮瓊芳。
蕙有蒸兮蘭藉。肘肉蒸兮蕙裹,
奠桂酒兮椒漿,奠桂酒兮椒漿。
揚抱兮拊鼓,揚棰兮擊鼓,
疏緩節兮安歌,節奏疏緩兮安歌,
陳竽瑟兮浩倡。彈竽瑟兮浩唱。
靈偃蹇兮姣服,巫女舞兮嬌艷,
芳菲菲兮滿堂。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兮繁會,五音兮繁會,
君欣欣兮樂康。君欣欣兮樂康。
楚人喜歡歌舞,往往是一人唱,數千人和。如今遠遠站在四周觀看楚王行望祭大禮的百姓也跟隨女巫唱和起來,歌聲響徹雲霄。
王宮的儀仗隆重出動,向淮水岸邊緩緩走來。楚王的車輿在祭壇的遠處停下,楚王下車徒步走過來。春申君、荀子也下車跟隨楚王向淮水岸邊走來。李斯與陳囂跟隨荀子走來。
陳囂看著這壯觀的場面低聲問李斯:「師兄!你是楚國人,楚國的祭祀為何這樣奢華呀?」
李斯解釋說:「楚人與中原人不同,特別注重祭祀,這是楚人的民風。你們魏國沒有祭祀嗎?」
陳囂說:「有。不過僅在節日舉行,不這樣隨心所欲,想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更沒有這樣奢華。」
李斯辯解:「這是楚國大王祭天,當然要格外隆重了!」
陳囂問:「現在唱的是什麼歌?」
李斯說:「這是屈原《九歌》中的一首《東皇太一》,用來迎接天帝的。」
陳囂問:「《九歌》是屈原寫的嗎?」
李斯解釋:「《九歌》是民間的巫歌,古來就有,不過詞語粗俗。經屈原改寫之後,詞語文雅秀美,連王宮祭祀也喜歡用了!」
祭祀開始了。卜尹身穿大巫師的盛裝,登上祭壇。
陳囂吃驚:「啊?卜尹大夫是大巫師?」
李斯說:「在楚國,卜尹大夫的職責就是主管祭祀。不要輕看這個官職。大巫師既代表人向神祈求護佑,又代表神傳達訓詞。所以,他可以參與朝廷的決策。當年楚昭王就把卜尹觀射父看作是第一國寶,什麼事情都和他商量。」
陳囂望見卜尹在祭壇上高聲宣呼:「陽光普照,良辰吉祥,山川喜慶,天帝福降,大王祭祀,感謝上蒼!尚饗!」
楚王緩步登上祭壇。卜尹高喊:「跪!」
楚王下跪。
卜尹高喊:「拜!」
楚王拱手施禮。
卜尹高喊:「叩首!」
楚王伏地叩頭。
在楚王登壇行禮之時,卜尹在祭壇上不斷暗暗地觀察荀子的表現。荀子與春申君並肩站在祭壇下面,文武百官站在春申君的後面,隨著楚王一同跪拜。荀子不時地微皺雙眉。
祭祀儀式結束。女巫們唱著送神的歌,繼續跳著舞著。
宮人將紅色的租子鋪在祭壇下面,楚王、春申君、荀子、卜尹席地坐下飲酒。李斯、陳囂與楚國的文武大臣也在淮河岸邊席地坐下,三五成群,歡樂飲酒。
楚王舉起酒爵歡喜地說:「今日寡人行望祭大禮,感謝天地降福。荀老夫子!上天把你這位在列國聞名的大儒送到寡人的身邊,你是寡人的第一國寶,寡人心中歡喜,大家也一同歡喜,今日我們要放開海量,
一醉方休!」
春申君高興地急忙舉起酒爵附和:「好!大家一醉方休!」
荀子、卜尹一同將酒爵舉起。楚王說聲:「干!」春申君、荀子、卜尹一同將酒飲下。
祭壇四周的淮河岸邊,歌樂聲、酒令聲、歡笑聲飛騰四野。
卜尹還想著荀子對祭祀的質疑,他試探地問:「荀老夫子!您是大儒,您看今日的禮儀,可有什麼不周之處嗎?」
卜尹的話來得突然,荀子思考著說:「啊……沒有,沒有。」
卜尹話外有音地說:「大王今日行望祭大禮,感謝天帝,全是為的您呀!」
荀子謙卑地說:「荀況無甚德能。讓大王如此曠費錢財,其實大可不必!」
「嗯?寡人是曠費錢財嗎?……」楚王聽到荀子的話有些不高興。卜尹也不高興,他認為荀子的話是對祭祀大禮的藐視。
春申君看出楚王的不悅,忙用話緩和氣氛:「荀老夫子!大王為國敬仰賢才,是絕不吝惜錢財的。」
荀子再次謙卑地說:「鄙人才疏學淺,實在是擔待不起。」
卜尹懂得春申君話中的意思,笑容滿面說:「哎!君上把您看作是天賜的第一國寶,您當之無愧!來,鄙人敬您一樽!」
夜晚,荀子和李斯、陳囂在楚國都城的新居歇息。陳囂感嘆說楚國的祭祀真熱鬧!這樣的場面我從來沒有見過,李師兄是楚國人,你也沒有見過吧?」李斯也很興奮,說他今日也大開眼界了。
陳囂問荀子,說老師您好像不高興?荀子連連感嘆:「太鋪張了,太鋪張了!祭祀是為了表達人的感情。」荀子停頓一會兒說,「但是,在不應當祭祀的時候祭祀,這叫淫祀。淫祀只能浪費錢財,毫無意義,大可不必!」
陳囂又問:「那楚國為什麼要這樣呢?」
李斯為楚國辯護:「這就是楚國與別的國家不同的地方,它有自己的民俗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