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見賢思與齊(3)
能夠被孔老夫子點名罵到臉上,還笑臉以答的,趙鞅可算是第一人。
自從趙鞅執政之後,便力主集權,意圖恢復晉國昔日的諸侯霸主榮光,雖毀譽參半,他都付諸一笑。在他看來,這些話說著不痛不癢,若是在意那些人說的陳規舊制,他要推行的稅改和法制根本無法實施下去,富國強兵,才是他真正在意之事,至於其他,不過是笑談罷了。
只是說歸說,他對孔丘的學問還是相當佩服,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如今忽然聽聞派去衛國的子弟傳來消息,竟然發現了大批孔丘手稿,若能抄錄回來,趙氏的藏書樓中,便又多了一批傳家寶。他大喜過望,立刻派人送去親筆手書,增派人手,撥給大批財物,不惜代價,只要能將孔丘手稿經卷抄錄回來,經辦之人,皆重重有賞。
相比那虛無縹緲的顓頊玄宮,趙鞅更看重孔丘的著作。
雖說孔丘的禮道治國,並不適合眼下的興邦之道,各國如今都忙於擴張和發展,用禮道束縛住自己的手腳,等於給對手更多的機會。趙鞅推行減稅之法,給予百姓生息之空,方能促進人口增長,收入增加。晉國六卿之中,趙氏的畝制最大,一畝地實際上頂智氏和中行氏兩畝之多,按畝收稅後,租種趙氏田者眾多,能用心耕種,田地產出增多,稅收反倒不低於其餘諸卿。結果短短十餘年間,趙氏領地的人口和收入大幅增長,實力一舉躍居晉國之首。
然而稱霸並非單靠無禮,當年晉齊爭霸,均以尊王為先,重禮守道,是在自身強大的基礎上。趙鞅很清楚自己現在需要的是什麼,自然不會因為孔丘的一句責罵而翻臉,反而要越發表現出自己的禮賢下士,此番派趙無憂前去抄錄書稿,便是一個最好不過的機會。
趙無憂看到了家主的手書,總算鬆了口氣。
他下了那麼大本錢去採購絲帛,徵集人手,也是看準了趙鞅的心思。
前些年趙鞅為平定晉國內亂,方才下狠手清理政務,清剿政敵,推行法制,鑄法鼎以告世人,廢除了刑不上大夫的規矩,得到一眾軍民的擁護,方能穩住政局,開始向外擴張,重振晉國霸主之風。
然而要保持霸主之位,絕非單靠武力便可,更何況,如今的晉國,南有吳、東有齊、西有秦,皆為虎狼之國,想要贏得中原諸國的支持,單靠武力絕非正途。正如孔丘所言,名正則言順,讓諸國心服口服的尊為諸侯之長,方能在日後的征戰中聯盟而戰,守望相助,而非牆頭草一般,隨風而倒。
孔丘乃是諸國公認的天縱之聖,學識廣博,他在諸國間遊歷十四載,留下的手稿,可謂傳世之珍。趙無憂能看到這一點,已經足以讓趙鞅心動。絲帛雖貴尚有價,孔丘的書稿,卻是無價之寶。
等他做好了所有準備,辭別衛王,回到南山別院之時,司時久和青青也收拾完了別院里的東西。
五六十輛馬車同時出發,如同一條長龍,加上隨行護衛,浩浩蕩蕩,比之王公貴族出行之況還要盛大。趙無憂帶的人也不少,雖先前已派人前往魯國先行準備,但後來家主又從晉國加派人手過來幫忙,還帶了支五百人的衛隊,人數上一下子就超過了司時久的人,讓後者無語之餘,也暗暗心驚,趕緊派人先快馬趕往魯國,向孫奕之通報此事。
孫奕之剛回到魯國,就收到了司時久的信,稍加思索,便去孔丘府上求見。
這件事他本身並不反對,畢竟對於孔師而言,能夠將他所學所著,傳播天下,讓更多人明禮知禮,也是他畢生的心愿。只是孔師對趙鞅悖禮專權之事,一直心懷不滿,認為他將法理置於周禮之上,枉顧上下尊卑之別,實為不忠不臣之徒。若是因此政見不同,而堅拒此事,實為可惜。
他帶傷趕路,原本想著到了魯國先去找扁鵲一趟,可方到曲阜落腳,就收到暗樁送來的快報,只得先放下自己的傷勢,趕往孔府。
孔丘如今所住的府第,是冉有奉季孫肥之命,親自打理的,位於曲阜南城,原本是季孫氏別院,院中有園,園中有景,正是公輸家打造的傑作之一。其中有一進園中,蓋有三層藏書樓,兩側還有二十餘間廂房,正是為孔丘藏書所用。
季孫肥除了將這座府第贈予孔丘之外,還請魯王應允他可以隨時借閱抄錄王室藏書,孔丘此番回魯,已然沒了當年的雄心壯志,一心只想修書撰稿,將那些傳說中的史料經傳整理出來,傳於世人。故而一回來,他便閉門不出,整日長坐於書樓之中,樂而忘憂。府中的雜事,則盡數交給了一眾弟子打理。
當初孔丘離開魯國,尚留下一子孔鯉居於鄉間,孔丘回國后,冉有亦派人接了孔鯉一家入住孔府,如今在府中當家的,便是孔鯉家人,結果孫奕之到了門口,就吃了道閉門羹。
那門子近日來見多了以孔丘弟子為名前來拜訪之人,報入府中,大多都被拒之門外,他還落下不少訓斥,如今看著孫奕之衣著尋常,病怏怏的像個落魄文人,也不知是不是聽聞孔丘回來便上門求助的,當場便婉言說道:「我家大人近日閉門修書,不見外客。貴客若無要事,便留下名帖,大人若肯見你,小的再去通傳便是……」
孫奕之沒想到自己先前走得太急,連孔家人都沒來及見上一面,結果這會兒就被當成了「外客」,不由哭笑不得地說道:「孔師是我從衛國迎回,我當然知道他老人家要修書,但我算不得外客,你趕緊進去通傳一聲,就說……是從衛國送他回來的人便可。」
見他仍然不肯通名報姓,還口出狂言,門子越發不信,正在猶豫之間,正好來了輛馬車,車夫方一停車,車上的人便一躍而下,大步走了過來。門子唬了一跳,趕緊上前行禮道:「小的見過冉大人!」
冉有卻壓根看也不看他一眼,徑直走到孫奕之面前,大手在他肩上拍了一把,哈哈大笑道:「讓你一聲不吭就跑!現在連門都進不去了吧!該!——」
「啊——」孫奕之卻忍不住痛呼一聲,身子一晃,差點被他這一巴掌給拍翻在地上,還好冉有見機得快,一發覺他臉色不對,手下一緊,一把抓住了他的肩頭,拉了他一把,方才沒讓他當場出糗。
饒是如此,孫奕之肩上的傷口也被拍得裂開,鮮血當即滲出,他原本穿著青黑色的長衫,就是為了掩飾傷勢,冉有這一下,還是讓他露了相。
冉有感覺到手中微微濡濕,面色頓時一變,急忙鬆手,改抓為扶,靠近他幾分,低聲問道:「你受傷了?嚴重嗎?」
孫奕之苦笑一聲,說道:「就算本來不嚴重,被你這一下,沒事都變有事了……」
「那還說什麼廢話!」冉有皺起眉來,打量了他一番,便拖著他朝門裡走去,邊走邊朝外面的馬上上叫道:「子輿你快點下來,我先陪奕之進去,你自己去藏書樓見孔師便可!」
一聽他所喊之人,孫奕之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正好看到一個二十齣頭的年輕人從馬車上跳下來,穿著一身長衫,素袍布冠,眉目清俊,眼神明亮,一下車便朝著他們追了過來,便拉住了冉有,說道:「一點小傷,子有不必擔心。不若先與我介紹下這位師弟?」
冉有白了他一眼,沒好氣地說道:「都是自家師兄弟,早晚都認得,何必急於此時?先進去讓我看看你的傷勢如何?」拉了孫奕之一把,見他堅持等著,冉有也只能嘆了口氣,說道:「這位便是孔師前些年新收的弟子,曾參,曾子輿,武城人,比你小一歲。子輿,這位便是孫奕之,孫子儀。」
曾參走到孫奕之面前,深深行了一禮,說道:「子輿久仰師兄之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事……」
「好了,有話回頭再說。」冉有擔心孫奕之的傷勢,見兩人已見過禮,便拉著孫奕之朝裡面走去,「孔師給我在前院留了間房,你既然來了,就先住著,回頭若是長住下來,我再給你找處宅子……」
孫奕之無奈地看了曾參一眼,抱歉地拱拱手,便被冉有拉了進去。他也聽說過曾參之名,此人乃魯國武城人,年少好武,俠義之名遠播魯國,十六歲時,曾遠赴楚國向孔丘拜師學禮,後來隨孔丘至衛國,也曾在南山別院待過三年,因母孝回魯守孝,方才離開衛國。子路曾向孫奕之提及此人,便是因他天資過人,短短三年間,孔丘便贊他已得自己真傳,實為少年天才。
孔門弟子數千,能夠得到孔師如此讚譽者,曾參乃是第一人。
就連昔日的宰予,也曾被孔師斥為不可雕之朽木,孫奕之當時年幼頑皮,雖聰穎過人,卻飛揚跳脫,並不為孔師所喜。在他門下也只不過短短一年,遠不如其他弟子求學的時間。
說起來,他也只能算半個孔門弟子,禮之一道,本就非他所長,與曾參相比,更是遠遠不如。
然而在曾參眼中,這個傳聞中兵聖之孫的師兄,卻是他一直想見而不得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