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破敵過箭疾(2)
就在田盤退兵的次日,吳王夫差抵達曲阜,聽聞齊國先鋒營攻城不克,業已撤退,大為感嘆,只恨自己沒能早到兩日,讓齊軍見識下吳軍的厲害。魯王及六卿出城相迎,設下盛大的筵席款待吳王及吳軍眾將,席中美酒佳肴,鐘鳴鼎食,歌舞相伴,場面之奢華宏大,讓吳國一行人都不得不感嘆魯國不愧為周公嫡傳,此等禮儀規格,在諸侯國中,亦是屈指可數。
吳王夫差尚在年幼時,曾雖闔閭參加諸侯會盟,即便那時的諸國會盟,也未必有魯國這等嚴謹正式的禮儀,從鳴鐘開宴到流水上席,侍從穿梭如流,卻不帶絲毫雜音,顯然經過嚴格訓練。
魯王與吳王高居上座,左席為魯國六卿及眾大夫,右席則為魯吳兩國將帥,二王各居一席,眾臣則兩人一席,吳魯兩國將帥按尊卑分別入座,孟孫彘與胥門巢同坐,冉求正好與王子姑曹同席,兩人相對一笑,互敬一盞酒,交換了個眼神,別人不知其中緣由,他們卻彼此心中有數。
一個是孫奕之的師兄,一個是孫家世交,縱使兩人初次相逢,早在與孫奕之的書簡往來之中,就已知道對方的存在。
此番誘敵之計,若沒有他們兩人的通力配合,孫奕之就算能說動田恆,也無法實現自己的計劃。他隱身幕後,借兩人之手調動魯吳兩軍人馬,哪怕最後功成身退,獲利的是他們二人,他亦能替自家和青青報仇雪恨。
孟孫彘卻與胥門巢無話可說,他先前被邴洩害得臨陣潰逃,幾乎累及全軍,回城之後,雖未免職,卻也被家主和國君私下痛斥一番,罰俸一年。與這些不痛不癢的懲罰相比,是眾人看他的眼神都變了,那種帶著幾分奚落鄙夷不屑的眼神,讓他除了低頭灌酒之外,壓根沒興趣與吳國來人交談。
胥門巢一入城就已聽說了南門之戰,對這位逃跑將軍更沒半點好感,勉強同席,見此人雖容貌出眾,俊朗不凡,卻始終冷著臉,一副高不可攀的模樣,更是讓他嗤之以鼻。
冉求這邊跟王子姑曹談得投機之際,側首旁觀,見那兩人之間冷若冰霜,不禁好笑,舉杯向胥門巢敬酒致意。胥門巢知道逃跑將軍,自然也知道他這位拚命三郎,英雄相惜,自是格外相投,一場酒宴過後,倒是與他惺惺相惜,相談甚歡。
夫差與魯王卻說不到一起去,魯王文弱,又常年耽於聲色犬馬之中,原本以為夫差寵愛西施,館娃宮響屐廊名傳天下,自是憐香惜玉之人,便命人送上美女侍酒,不料夫差壓根連看也未看一眼,便直接了當問起昨日戰況。魯王不問軍事,哪裡知道戰況如何,一聽就無言以對,只得轉頭望向季孫肥。
季孫肥當日就在城樓觀戰,自是一清二楚,不過將孟孫彘不戰而逃說成了誘敵深入,才有冉求三人大勝,說得孟孫彘面上泛紅,連先前那些酒都沒他這幾句話的效力來得大。
夫差聽得嘆息不已,直道可惜,若由他來指揮,以吳軍軍陣,定然不會讓田盤如此輕易逃脫。
他如此一說,冉求趁機恭維了幾句,便懇求吳王出戰,夫差自收回兵權以來,一直力求一場大戰,以證自己的正確。如今聽得冉求吹捧,夫差更是意興大盛,當即決定次日便揮兵北上,定要乘勝追擊,將齊軍一舉擊潰。
魯國本就缺兵少將,如今夫差自願領兵而上,此番帶來十萬大軍,光是糧草供應就耗費不少,魯國君臣自是希望他能速戰速決,以免虛耗太久,否則就算擊退齊兵,這些養兵之用也會將魯國國庫耗盡。
次日午時,魯王君臣在城外送別夫差,看著吳王縱馬而去,魯王艷羨之色形諸於表,感慨不已。
「想不到兵聖雖去,吳王亦有如此氣度,此人雄才大略,亦是野心勃勃,真不知請他退齊,是福是禍啊!」
「大王無需擔心。」季孫肥卻不屑地說道:「子貢能說動吳王來助,正是看中此人野心。吳國本是南蠻之地,豈能與我中原諸公相比?他想要稱霸諸侯,必先得大王支持。若是幫我們擊退齊兵,轉頭又來要挾大王,這等行徑若是傳揚出去,他又有何面目爭取諸侯會盟,奪得霸主之位?」
魯王轉念一想也對,魯國毗鄰晉齊這等強國,這些年來依附晉國,聯合衛宋等國,才保持不被齊國吞併之勢,吳國雖強,卻是新盛之國,在諸侯中並無根基,才會被子貢說服,前來與齊國一爭長短,夫差野心越大,就越不會在這時候對魯國不利。
更何況,夫差連有殺父之仇的越王勾踐都能容下,要以德服人,以禮治國,他又有何擔心。
魯王這邊安了心,田盤那邊卻開始揪心不已。
他聽從孫奕之之言,連夜撤退,果然次日便收到消息,吳王夫差親帥十萬大軍已抵達曲阜,當時就冒出了一頭冷汗。他先前只帶了三千先鋒軍,若是當真戀戰不退,這會兒只怕就被坑在了城下。
於是,當孫奕之讓他借口受傷退入后營,讓國書另派先鋒之時,再無異議,老老實實地照他的吩咐行事。
國書此番為帥,見田恆將田盤硬塞入先鋒軍中,本以為他是來爭功奪權,不想先前勢如破竹,連下兩城,可稍有挫折便一退再退,這會兒甚至連前軍都不敢去,想必是嚇破了膽,田家長子竟是如此廢物,他自是與親信嘲笑一番,順勢將他調入后軍之中,另派公孫近為先鋒列入上軍,迎戰吳軍。
不想吳軍有魯將叔孫州仇引路,兩日之內,連下博、贏兩城,上軍由胥門巢率領,直逼艾陵齊軍大營。
田盤見吳軍來得如此之快,勢如破竹,攻城拔寨如入無人之境,不禁心下生寒,對孫奕之的算計更是凜然敬服。他卻不知,吳軍之所以能進軍如此神速,雖有昔日孫武練兵布陣之故,更重要的卻是冉求已將孫奕之所繪地圖傳於叔孫州仇。博、贏兩城屢屢被下,早與破綻百出,孫奕之又早早讓冉求安排下內應在城中接應,吳軍一到,自是城門大開,輕而易舉奪城掠地。
孫奕之看著齊吳兩軍都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步走進艾陵,再無興緻與田盤虛與委蛇,當夜便留書一封,帶著青青飄然而去。等田盤發現之時,已是人去帳空,不知所蹤,他還只當是高人之道,感喟一番,便借口掠陣,退入齊國境內,靜觀此役。
是日,齊吳兩國各帥十萬之眾,會戰於艾陵。
首日之戰,夫差派胥門巢出戰,而國書派公孫近應戰。不料胥門巢被兩下夾擊,抵擋不住,敗下陣來,多虧王子姑曹接應,方才穩住陣腳。胥門巢先前鄙視孟孫彘,不想自己首戰告負,一怒之下,也不顧自身受傷,跪求夫差次日再戰,甚至不惜立下軍令。王子姑曹卻獻計誘敵深入,分批作戰,疲敵於伏。
夫差聽得此計新鮮,有別於以往正軍作戰,大為讚許,當即決定由胥門巢負責誘敵,王子姑曹負責伏圍,由他親帥精銳殲敵。
次日,胥門巢領著原本為後勤輔兵的三千越兵先行出戰,引得公孫近出戰,他卻轉身便逃,公孫近連戰皆勝,早已不將他放在眼中,當下窮追不捨,正中王子姑曹埋伏。國書見狀大驚,親自帥兵壓上。雙方鏖戰不休,直殺得天日無光,血流成河。
吳軍人數雖少於齊軍,卻久經沙場,悍勇無比,生生以七萬之眾硬扛十萬齊軍,直到雙方都精疲力盡之時,吳王夫差忽帥三萬精銳殺入陣中。這些後備軍觀戰良久,養精蓄銳,一但出擊,便如猛虎下山,來勢洶洶,加上吳王夫差本就勇武非常,一馬當先,眾將士見國君在先,無不奮勇殺敵,氣勢之盛,絕非齊國疲憊之軍可敵。
國書戰至此時,方知中計,卻已是大勢已去,本欲逃離,不料陷入太深,后軍中田盤早已聞風而逃,留下的反被吳軍包抄,國書最終飲恨當場,濺血而亡。
夫差趁勝追擊,痛下殺手,贏得了此次酣暢淋漓的大戰。原本勢均力敵的十萬大軍,吳國因有扁鵲傷葯之助,傷亡不過半數,齊軍卻幾乎全軍覆滅,再無一戰之力,當下非但贏得魯國上下交口稱讚,亦讓諸國對其實力刮目相看,再不敢小覷其勃勃野心。
田盤此時方知孫奕之所言不虛,這一戰,的確助田家滅了國、高二氏,一統軍權。然而齊軍十萬之眾,飲恨艾陵,能逃生之人,屈指可數,如此空有其名的「勝利」,得來何用?
齊王眼見吳軍如此厲害,當即派人送去大批金帛財物求和,其中不少都送去了伯嚭之處,終於讓他說動吳王,收兵回國。季孫肥自是求之不得,亦送上厚禮,夫差志滿意得地滿載而歸,卻未注意到,隨他北上的十萬大軍,回國之時,不過半數而已。
稱一時之霸,勞民傷財,便如一個迅速膨脹的巨人,外強中乾,只看著天下霸業,卻未曾看到腳下已被人挖空成坑,就等著他再膨脹下去,一步踏錯,便是萬劫不復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