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風雲亂——亂世桃花逆水流> 第196章 異教:問道創教

第196章 異教:問道創教

  孫望之默默站在一邊全程旁觀了他們姑侄倆的對話,不是他不想說話,實在是……他武將出身,對於這種經義之辯,摻和不來。


  從他有限的學識中,他大抵能想到商君之遇秦孝公,孔明之遇劉玄德,君臣一番風雲際會,傾心相交毫無芥蒂,便能攜手在這亂世中開辟一方基業,甚至定一片錦繡河山。


  平心而論,他甚至覺得,如果長公主不是女兒之身,如果她這一生未曾被禁錮在輪椅上,以她的才華,出入政壇便能成就一代名臣,足以青史留名,光耀千古。


  可惜啊,實在是可惜。


  天妒英才,不外如是。


  他的目光又落在身旁那對還在談笑風生的姑侄身上,一人明明是主君,卻甘願席地而坐虛心求教,一人雖為謀士,甚至是個女子,卻文采風流自成氣度。這一幕深深地定格在他的腦海裏,成為他關於曆代明君賢臣一切想象的來源。


  然而,再見這一幕已是多年之後,物是人非滄海桑田,自是後話,按下不提。


  祭壇上的跳戲還在繼續,第一出“救親”結束之後,接下來是仇陵問道。按照這一出戲所說,殺吏逃生的仇陵一路南逃至鶴鳴山,在此處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親自命他為天師,在人間斬妖除魔、庇護眾生、廣普道法。


  之後,仇陵帶著太上老君親授的玉印、斬妖劍、道旗等法器下山為百姓驅鬼誅邪,製作符錄授以眾生。同時,為了宣傳太上老君的道法,他親注《道德經》,命名為《老子想爾注》,宣傳道法神秘,信道法者方能自生長久。


  孫望之越看越覺得長公主所言不差。仇陵一個家境貧寒沒讀過書的佃農,哪裏能懂得道法,更不要說什麽親注《道德經》——老子說的“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連他這個識字的人都不懂,隻知道反正不是他們注解的長生不老之法。仇陵怎麽可能理解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


  這種問題,估計也就隻有現在他旁邊的兩個人能聊得起來。


  所以這遇仙問道,隻有可能是後人附會給他的故事。對原有事實的再構建與再創造,所為不外乎神話天師道的開山鼻祖,利用百姓崇神求仙的心思,號召一大批人信奉罷了。


  長公主所言“重構始祖”。


  多麽絕妙的表述。


  難怪宣王殿下總願意聽她說話,眼光獨到,言辭犀利,一語中的,大才也。


  第三出戲是仇陵創教。這一幕要寫實得多,說的是仇陵深感為禍人間的並非陰間鬼怪作祟,而是天災和節度使府的暴政。有感於民生之多艱,他從斬妖除魔轉向拯救世俗百姓,率領五百壯士第一次攻占漢州刺史府,開倉放米,並且有計劃地開始組建軍隊,將以漢州為中心的彭州、綿州、翼州、茂州等劍南道西北諸州護在自己的羽翼下。


  若昭一邊看這一出戲,一邊也理清了天師道的整個曆程。自仇陵創立天師道之後,它真正的壯大是在二十年前綿州水患,哦不對,現在已經是隆平十二年,二十一年前的水患。劍南道節度使府趁著水患向朝廷求援,順便請求朝廷出兵平定天師道之亂。張懷恩入蜀,和當時劍南道節度使公孫成業的養子公孫梟密謀之後,上書長安朝廷言巴蜀異教、妖禍猖獗。得到陛下的允準之後,張懷恩和公孫梟在劍南道大肆殺戮。這一舉動也徹底激化了天師道和劍南節度使府的矛盾,雙方兵戎相見多次,大大小小的血戰數都數不清。沒想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天師道吸納了更多走投無路的百姓,勢力一度空前擴大。直到仇陵去世之前,天師道在巴蜀足以與劍南道節度使府分庭抗禮。


  當然,這一出歌頌仇陵生平的戲並不會講得如此詳細。祭壇上正演到仇陵占領漢州刺史府之後開倉放米,黎民喜笑顏開的故事。一時間又是鑼鼓喧囂,不過這喧囂不是當初雷雨夜仇陵逃生的喧囂,而是百姓受天師道恩澤之後自發歡慶新生,歌功頌德的喧囂。數百名手持銅鑼的百姓,在祭壇下齊舞齊頌:


  贈我以稻羹,予我以新生。


  萬物發於萌,濁酒喜來烹。


  昊天蒼蒼幸有情,碧水澄澄更相迎。


  且將牛羊付犧牲,頌我天師以心誠。


  ……


  唱罷,又有幾位頭戴包巾的百姓擁上台前,齊刷刷跪下,將冠帽奉到頂著紅色麵具的“仇陵”麵前,大意不外乎請仇陵加冠稱王。“仇陵”在眾人的簇擁下作推拒科,來回推拒了三次之後,才執劍戴冠走向最高的寶座。


  眾人歡歌,手執的紅布揮舞擺動成灼人眼球的熱浪。


  “實際上,仇陵並沒有稱王就去世了。”孫望之覺得戲裏麵唱的與實際情況不太相符,便出言解釋道。


  “何解?”


  “其實長公主殿下對於這四幕戲的概括殊為準確——重構始祖。其實早在仇陵創立這個組織之初,甚至都沒有天師道這個稱呼。在他們第一次攻占漢州刺史府之後,舉起了反抗劍南道節度使府的義旗。因為每攻占一州一縣,他們就打開地方正倉為當地百姓放米,所以被外人成為‘米道’。這個名聲打響之後,百姓皆攜家資紛紛投靠,這才逐漸壯大起來。”


  “那天師道這個名字是……”


  “據我了解,仇陵在世的時候,隨著這個米道的壯大,有人向仇陵建議過加冠為王,並且為了弘揚‘替天行道’之意,建議仇陵正式定這個組織名為‘天師道’。不過仇陵拒絕了稱王,而且好像因為當時和益州節度使那邊打得正凶,他也來不及采納定名的意見。直到二十年前,仇陵在和節度使的戰場上去世之後,他的部將為了爭奪繼承權折騰得烏煙瘴氣。因為都想把自己包裝得光鮮,天師道這個之前不入流的名字才被重新翻出來。二十年過去了,天師道也漸漸成為仇陵創立這個團體的名字。”


  坐在地上許久未說話的李世默,在聽到最後一句話之後大概是想到了什麽,一向溫文爾雅的他難得冷笑了一聲。


  “當他們為了自我標榜自稱天師道的時候,也就背離了仇陵創立此道的初衷。他們這些年在漢州橫征暴斂,可對得起當年反抗苛政、庇護一方百姓的仇陵麽?”


  此言不差,依著當初他和若昭在德陽城的經曆,漢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其一是公孫致遠統轄下漢州刺史府的苛政,其二便是天師道的肆虐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