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一條河的暗能
老朱勉強算是個明君,所以他帶著朱桂,並沒有去什麽皇陵工地,而是在南京城裏視察“農民工”們修浚城壕,一路走著一路看著,一開始並沒有什麽引起他特別注意。所有人工作的工作,休息的休息。
當走到三山門時,他們看到一個“農民工”光著身子,噗通一下跳進了冰冷的水裏,來了個“裸泳”,本以為農民工兄弟是在冬泳,這樣的事,二十一世紀並不少見。
但看了一陣子,朱元璋他們就發現不對勁,那個農民工好像不是在冬泳,他一會兒一會兒地往水裏鑽,像是要找什麽東西。
老朱終於忍不住了,派了手下的人去問工地上的監工小吏:“那裸泳者是在找什麽東西?”
小吏說:“鋤頭弄到水裏去,找不到了。”
朱元璋叫人從別處取來一把,問那小吏:“這水中要找的是不是這樣的鋤頭?”
小吏說:“有點像,但那把要比您手裏這把好,還要短些。”
一聽是這樣,朱元璋就命令壯士下水去,幫著尋找那把丟了的鋤頭。找啊找,最後壯士終於找到了水中的鋤頭。朱元璋將兩把鋤頭放在一起,仔仔細細觀察了一遍,發現果然如小吏所說的那樣,但是為了把鋤頭,就要下水,現在可是正月啊!
小吏的解釋可消除不了老朱的怒氣,他瞪著眼睛跟小吏說:“農夫來這裏服役一個月多,手腳都凍裂開,這已經是相當勞苦和疲憊了,你怎麽還忍心加害於他?”話音剛落,他立即吩咐隨行錦衣衛,將那小吏抓起來,痛打一頓。隨後他回過頭去,跟隨行官員說:“今天我們都是穿著厚厚的裘皮出來的,可直到現在還趕到渾身發冷。何況這些役夫本身就貧苦無衣,他們所受的苦和遭的罪是說也說不出來的啊!”
朱元璋心中不滿。如果是過去,再不滿,他也沒辦法,因為他手下的大青巾就是這麽告訴他的——自古皆然。
然而他聽了朱桂的辦法,也見到了石匠,所以朱元璋命令中書省:“今後凡是有工匠死亡的,官方一律給予棺木,送他回家,並免除他家三年的徭役。”
然後,朱元璋想了一下,對朱桂說:“小十三,這南京河道也需要整修了,按你說的。你承包下來。”
大明定都南京,營造宮殿和修築城池工程十分浩繁,工匠們吃的不好,生活待遇十分差,有好多人因忍受不了繁重的勞作而死於非命。
朱元璋知道哪怕他下旨,他手下的大青巾們也不會對工匠們好。而他,大明的皇帝,看在眼中,痛在心理,卻無能為力,最多打一下小吏出氣。
至於真正的大青巾,是不能打的。再這麽打殺下去,就沒人給他老朱家幹活了。更重要的是殺掉一批,下一批,他們還是這樣——看不起泥腿子。老朱也無可奈何。
這也是老朱信任兒子的原因。而朱桂最近的表現,讓他覺得上陣父子兵,是一點兒沒錯的。
老朱還沒開口。朱桂便看到了。
係統提示:河中發現暗能,是否采集。
這河裏竟然有暗能。
朱桂是又驚又喜。隻不過老朱問話下,他不可能跑到河裏去采集,所以他隻能先回複老朱,反正暗能也就係統丌以采集,又不會丟。晚上一會兒,也沒什麽。
“父皇,您想讓我修河渠?”朱桂一邊問,一邊整理自己的思路。
“是的。你可能承辦的下來?”朱元璋是在詢問朱桂,但是他的眼神分明是讓朱桂答應下來。
而對朱桂來說,河中有暗能,他自然是不會放過的,但是……
“父皇,修河渠的話,我是個什麽品級?”朱桂想了一下問道。
“你要是幹的好,朕就恢複你的王爵。”朱元璋說。
“父皇,您都說了是以後,那現在呢?修繕河渠,我總要個名目,不然這河道官可不會聽我的。”朱桂說。
“你這混蛋王八羔子,老子怎麽不知道你還是個官迷。”
朱元璋仿佛第一天認識他兒子似的。
不過這也不算錯。朱元璋這麽多的兒子,除了太子朱標外,其他兒子,他還真不太了解。
當然,朱桂的情況更加特殊一點兒。他要官位,可不是官迷,真是官迷,王可比官大多了,至少洪武朝是。
朱桂要官是想試驗一下暗能的獲得渠道。每多一個暗能的獲得渠道,朱桂的強大就快上一分。
朱元璋不知道,他隻是個皇帝,所以他隻是從皇帝的角度分析:“不過你的擔心也是對的。那幫子文人可與咱們不是一條心。”
黃子澄的小動作,擁有錦衣衛的朱元璋是知道的,他之所以沒動手,是因為老朱自以為了解自己的兒子。認為朱桂就不是幹這類事的材料,而另一邊他又想讓兒子們做事,幫助他們的太子哥哥。
太醫都說了,太子是勞累體虛。
所以朱元璋才沒動黃子澄。一方麵是留著給兒子背鍋,一旦不成,這就是最好的鍋。
二就是萬一成了呢?朱元璋是當父母的,他當然希望兒子成功。
事實證明,兒子真的成功了,而且還提出了一個不錯的主意。所以朱元璋就必須認真對待這個兒子,這件事了。
他想了一下道:“這樣吧!就封你為都察院都禦史,河道總督。”
老朱在封官,朱桂在看係統提示。
“沒有。暗能沒有增加。難道說暗能與官位是沒有聯係的。”
試驗的失敗,朱桂不免有些失望,於是……
“哼!”老朱生氣的哼了一聲,走了。
老朱走了,太監而聶卻留下來勸朱桂道:“殿下身為皇子,看不上都禦史,但陛下是為了殿下好,已經有不少大臣彈劾殿下不法……”
朱桂有些懵,不過他回過神來,就明白了老朱的心思。
這一個月來,係統沒少行俠仗義。在對錯上,係統幹的是很好事,但是大人的世界是不分好壞的。不然也不會有“俠以武犯禁”的批判聲了。
這些天,老朱已經留中不發好多的彈劾朱桂的奏章了,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其中大半還是太子的人。老朱也很為難。
老朱想了幾天,終於讓他找到了辦法——禦史。而且越想越是符合,哪怕沒有河道的事,朱元璋也有封朱桂這個官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