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仙在大明> 第28章、明君

第28章、明君

  隨著朱桂的敘述,他哭了。他本以為他是不會哭的。他以為他的背隻會越來越彎,臉上的皺紋隻會越來越深,而他自己最終也會變的像他父親一樣,機械而麻木,每天每天重複機械地勞動,什麽都不奢望,什麽夢想盡皆死去,死對於他來說就是解脫,終於可以安安穩穩睡下去了,但願來生幸運一點吧……


  朱元璋聽得心裏冒酸水,很不是滋味。民生艱難,豈止一個石匠!哪怕是朱元璋自己也深深的明白與經曆過人生的絕望。所以他參加了紅巾軍,所以他成為了梟雄,成為了一個讓他過去為之厭惡的十惡不赦之人。他這一生,如果說還存在唯一的閃光點,也就是對百姓好一點兒。


  朱元璋確實殺了很多人,但是大部分都是官員及其家屬,並沒殺多少老百姓。這裏要說的是,朱元璋是一個**型的“暴君”。我們看看曆史上的其他暴君,從秦始皇開始,無一不是搜刮民脂民膏,對老百姓剝削的不遺餘力,自己過著極端奢侈的生活。麵對這樣的暴君,老百姓當然要造反。但是我們看朱元璋,他對待老百姓的態度和其他人不一樣。他本身非常簡樸,做了皇帝也是常年的四菜一湯,從來不鋪張。而且很多官員,隻要有一些懶惰、貪贓、枉法的,朱元璋打擊的非常嚴厲。雖然手段殘酷,但是卻不失為是為老百姓做的一件實事,老百姓即使不領情,也不可能因為這個而造反,否則就是不知好歹了。


  關於官員的不造反。這裏確實得說朱元璋的藩王政策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各地鎮守的最高長官都是自己的兒子,兒子不可能造老爹的反。況且此時藩王實力也不強,對中央不構成威脅,但是對抗功臣綽綽有餘。至於大臣們,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朱元璋的政治手腕。一部分大臣,比如說徐達,他們倆結成了兒女親家。像徐達這種明事理的外戚是不會造反的。


  從元末到明初,朱元璋以為自己已經解放了百姓,但是事實上沒有。他知道,建了錦衣衛後他就知道了,這也是朱元璋自己的一個心結。所以上台之後,他開始政策還比較好,和眾多官員相處還算融洽,但是後來隨著胡藍之獄的發生,他的這個心結開始發作,動不動就會株連一大堆的官員。


  然而,不管老朱殺多少,世界依然是那個世界: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朱元璋根本想不出辦法,他隻能無奈安慰道:“打起精神,以後的日子會更好的!”


  聽到了以後,石匠突然笑了,臉上的頹喪一掃而光,仿佛換了一個人!


  “是,陛下。殿下訂了規矩,每件石器,我們能拿到一成手工費,教會一個學徒工,5年之內,他收入的一成歸我,我,我這個月賺了50貫哩!”石匠激動地渾身顫抖,“我們家幾輩子都沒有這個月賺得多,我能娶媳婦,能傳宗接代了,我們家又能有後了……”


  百姓的要求很小,他們隻求老婆孩子熱坑頭。現在,朱桂給了他這些,他的人生又重新充滿了希望,他忍不住地告訴其他人,哪怕這人是皇帝,也忍不住地想說……


  朱桂觀看著係統的提示。


  沒有,沒有任何新增的暗能。


  為什麽?

  係統不會做答。它隻會教知識,怎麽賺暗能卻不在他的係統中,所以朱桂隻能自己分析。


  提升他們的工資,不加暗能。告訴老朱,也不加。為什麽?是因為這不是宇宙的構成嗎?

  另一邊,朱元璋若有所思,他讓石匠繼續發泄,悄悄叫著朱桂到了一邊,沉吟道:“你是想說,隻要給了足夠的賞賜,他們就會賣力氣幹活?”


  朱元璋沒有提改善百姓生活的事,隻因為他已經放棄了。他做不到。與所有的普通人一樣,現在的朱元璋考慮更多的還是怎麽讓大明富強,怎麽為兒孫留下一份好家當。


  “準確說是適當的激勵,至少要讓他們覺得付出和收獲是相當的,未來是有希望的,他們才會賣力氣幹活,才會爆發出幾倍的效率,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快速實現富國裕民!”


  朱桂想都沒想,便答道。這類事,在二十一世紀是常識,每個人都知道的真理。


  朱元璋深吸口氣,微微閉上眼睛,思索了一會兒。思考著,皺著眉頭。


  道理他似乎理解,但是……


  “你說的很好,隻不過這真的可以?”


  如果換一個人,朱元璋連聽都不會聽。畢竟按勞所得與集體的優勢,就是後世,也很是爭吵了一番。


  如果後世不是出了個總工程師,某些社主義國家就是榜樣。


  所以說重要的是人。再好的製度,執行人不行,那它就是最爛的製度。相反,如果人理解了,哪怕是封建製也會迸發出勃勃生機。


  所以問題還是那問題,人,也就是朱元璋是否可以理解,會否支持他。


  朱元璋自言自語,又想了一下說:“走,陪朕出宮走一走。”


  朱元璋心中是認可朱桂的,要知道明初,為了營建皇宮皇城皇陵等,朱元璋先後從全國各地征發了大量手工工匠和農民工。


  按照清編《明史》對征集到南京工作的農民工數量作了形容:“工役之繁……工匠造作,以萬萬計。”“萬萬”是何等樣的數量按我們現在所說要達一億人之多。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元惠宗至正年間全國發生多次大規模的災荒饑饉疾病和瘟疫,並最終促使紅巾軍起義爆發,期間造成人口大量減少。大明建立並統一全國後,明太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全國的農業生產在蒙元時代長期大規模戰爭而遭受極大破壞的背景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恢複,加上洪武年間大規模向淮河以北和四川的荒無之地、墾荒填充移民,使人口得以穩定增長。到明太祖洪武廿六年全國人口才6500萬人。總共才6500萬人,老朱上哪兒弄到一億人勞役。


  所以說我大青的《明史》真的可以當玄幻看了。但是營建皇宮皇城皇陵等,卻是每個皇朝的必然,老朱也不例外,如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老朱也是樂意。


  聽了朱桂的主意,對朱桂那點兒錢,老朱已經看不上了。他畢竟是大明的皇帝,也不是沒有大局觀的昏君。隻瞬間便盯上了製度。當然,這得是行之有效的才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