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巨變歲月之亂世賢相> 第201章 眾奸佞圖謀反噬 李長源巧破難題

第201章 眾奸佞圖謀反噬 李長源巧破難題

  1

  然而不久,深受皇帝信任的李泌,卻越來越受到宰相張延賞的嫉恨和阻撓了。


  宰相張延賞,雖然借口有病,推卸失職的責任,但並不甘心,自己手中的宰相大權失去。


  張延賞為人,睚眥必報,心地十分狹窄。他總想尋找機會,對李泌以及親近李泌的官員人等,加以中傷陷害,予以打擊,伺機奪回失去的權力,重新獲得皇帝的信任。


  2

  先前,張延賞在擔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時,曾經因一點小事,與東川節度使李叔明結怨。


  李適當初經曆朱泚叛亂,南下逃亡奉天時,東川節度使李叔明之子李升,郭子儀的兒子郭曙,令狐彰的兒子令狐建等六位青年軍官,誓死保衛皇帝,護衛著李適出奔。


  李升、郭曙、令狐建等六位年青軍官,咬臂出血,指天盟誓。他們用布帶纏腿,腳穿釘鞋,輪流牽著李適的馬頭,一直護衛皇帝,逃到梁州,其他人等,都不能靠近皇帝身邊。


  李適因此一路平安,沒有受到任何的傷害冒犯,內心對李升、郭曙、令狐建等六人很是感激。


  李適返都長安以後,十分感激李升、郭曙、令狐建等六位年青勇士的忠心護衛。


  於是,李適下旨,任命李升、郭曙、令狐建等六人,統統擔任禁衛將軍,對他們的恩寵待遇,都十分優厚。


  張延賞見仇敵李叔明之子李升等,受到皇帝寵愛,心裏更加嫉恨,總想伺機報複,打擊李叔明及其子弟李升等。


  3

  有一天,宰相張延賞,終於抓住了時機,於是向李適秘密報告中傷李升等說道:


  “陛下啊,微臣聽說,李升等年青人,不顧朝廷禮儀,不避嫌疑,秘密出入郜國大長公主的私宅。


  郜國大長公主,生活一向不檢點,朝野都在議論這件事。微臣擔心,這裏麵一定有不可告人的宮闈醜聞發生,讓皇家蒙羞。”


  郜國大長公主,是李適的姑媽,一直以不拘小節,生活浪漫放蕩而著稱。


  李適聽到宰相張延賞的秘密報告後,心裏大為惱怒。他庚即召來李泌,商討如何處理李升等等與姑媽郜國大長公主,不顧禮法,穢亂宮廷之事。


  4

  聽到皇帝緊急召見,宰相李泌,匆匆忙忙地從政事堂,趕到了皇宮裏。


  李泌剛剛坐下,李適就控製不住自己的怨怒和羞憤,急急地向李泌訴說起了姑媽的醜事,欲對李升等人進行嚴懲:


  “先生啊,有件事,令朕十分憤怒和為難,感到羞恥。


  朕的姑媽郜國大長公主,一向名聲不好。姑媽的年紀,已經衰老了,而李升等人,卻年紀輕輕。


  他們這些人,聚在一起,怎麽能夠做出那樣沒有禮義廉恥,禽獸般的行徑,如此令人不齒呢?

  朕對這些醜聞,是怒不可遏,深惡痛絕!

  朕擔心,事情遠遠不是如此簡單。恐怕他們當中,一定有什麽居心叵測的隱情發生。


  請先生立即派人,去認真仔細地調查一下,然後把詳情,盡快地通報於朕。”


  聽了李適的述說,李泌的心情,立即沉重了起來。李泌十分敏感,他憂心忡忡地看看李適,沉默不語。


  “如今,朝廷烏雲密布,風暴又將來臨了啊!不知道這次,遭殃的又是誰呢?”


  見李泌不語,李適的麵容,變得更加陰沉。怨怒,激憤,羞憤,使李適的臉上,青筋突起,似乎預示著朝廷中,又將會有一場腥風血雨發生。


  李泌默默地沉思了很久很久,然後語重心長,口氣緩緩地對李適說道:


  “陛下啊,請您不要為此事著急和惱怒,有傷朕的龍體!


  微臣推測,這件事,並不像表麵上說的那麽簡單啊!這也並不僅僅是一件宮闈的醜聞啊!

  微臣推測,向陛下告密的人,一定心懷叵測,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啊!


  微臣已經意識到,這件事,也並不僅僅是針對李升和郜國大長公主,其中必然有更大的隱情。


  據臣初步的判斷,這一定是有人,想動搖東宮的位置,想借此事,乘機陷害太子(李誦)啊!

  郜國大長公主,不僅是陛下的親姑媽,還是太子妃(蕭妃)的母親,事關皇親國戚。


  請問陛下,這些宮闈秘事,十分隱密,旁人無法知曉,到底是誰人,報告給陛下知道的呢?”李泌忍不住地問李適道。


  5

  李適沒有直接回答李泌的詢問,而是蠻橫地回答李泌道:


  “先生啊,你就不必詳細過問,究竟是誰,將這件事告訴朕的了。你隻管替朕,認真細致、公正無私地調查這件事就行了!


  朕向先生保證,反正朕是絕對不會去冤枉別人的。”李適憤怒地說道。


  李泌努力地耐住自己的情緒,保持著冷靜的心態。他神態安詳地盯住皇帝,出乎李適意料地,用肯定的語氣,回答李適說道:

  “陛下啊,就是你不告訴微臣,臣也知道,這件事究竟是誰告的密。這一定是張延賞大人,專門進宮,來報告陛下的!”


  李適的麵色突變。聽到李泌準確的判斷,李適不禁大吃了一驚:

  “先生,這件事情非常的隱秘,宮廷中也沒有人知道,朕也絕對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過任何人。先生啊,你怎麽會知道的呢?難道是張延賞,告訴先生的嗎?”


  李適十分疑惑的問李泌道。他的臉上,又掛滿了多疑不安,猜忌的神色。


  “陛下,沒有任何人,告訴臣這件事,臣也是第一次聽到這件事。


  陛下一定知道張延賞與臣的那種關係,張延賞大人,一向與我不投挈,臣並不討張大人的歡喜,他怎麽可能告訴微臣呢?

  其實,猜到這件事情,還不是非常簡單嗎?

  臣隻是按人之常情,通常的一些道理,稍稍去分析了一下,就知道其中的端倪曲折,知道是張延賞大人告的密了。”李泌細細地為李適分析解說道。


  “不會那麽神奇吧?宮廷裏一定有人,背著朕,偷偷告訴了先生。朕知道了這個家夥是誰,朕一定要拿他是問。”李適依然疑神疑鬼,充滿懷疑。


  “陛下啊,難道你還不相信臣的為人嗎?真的沒有任何人,告訴臣這件事情。


  實際上臣很容易就能夠推斷出來,知道是張延賞大人告的密。請陛下耐心,聽聽臣的解釋就行。


  當初,張延賞大人擔任西川節度使之時,與李升之父東川節度使李叔明交惡之事,陛下想必定有所聞。


  如今,李升等正受陛下的寵愛信任,而李升又手握禁軍兵權,更是招致了張延賞的嫉恨。


  張延賞沒有辦法,直接傷害到李升,所以他才另辟蹊徑,另想詭計,想借機陷害李升。


  而郜國大長公主,又正好是太子妃(蕭女士)的娘親。


  微臣推測,張延賞實施這件陰謀的目的,用心險惡。張延賞顯然是想利用這件宮闈密事,暗下毒手,不僅打擊陷害李叔明、李升父子,也想將太子殿下,拉入泥潭,達到一箭雙雕的險惡目的!”


  李泌一針見血地為李適深刻剖析道。


  李適的臉色,終於有了一些改變。他故作笑臉,用稍稍緩和的口氣說道:

  “先生,朕想了想,覺得先生的分析,真是一點不錯。


  朕如今,終於弄明白了其中一些隱情,知道事情並不是表麵那麽簡單,也不僅僅是一件宮廷醜聞。


  為了避免嫌疑,讓人非議,朕還是聽從先生建議,把李升調職,不再讓他擔任禁軍將領之職,以避嫌吧!

  朕就暫時擱置此事,不再過問,嚴厲追查,先生以為如此處理,如何呢?”


  “陛下英明!此宮闈密事,晦暗不明,事關皇家臉麵,冷處理最好,確實不應該大肆張揚,讓百姓非議。”


  李泌對李適說道。


  6

  李升等人與郜國大長公主私情這件宮闈密事,雖然暫時解決了,但李泌的心裏,一直不安穩,也更加地憂心了。


  “張延賞等奸佞小人的複仇利劍,既已出手,他們是絕不會輕易放棄,半途而廢的。我一定要加緊防備才是啊!”


  想到這裏,李泌的心中一陣恐懼,顫栗和擔心:

  “太子殿下英明聰慧,頭腦清醒,明辨是非,是難得的儲君。他的命運,事關帝國的未來。不知道太子殿下,會不會牽連進去,能否安然度過這次的重重危機呢?”


  李泌為太子李誦的未來,憂心忡忡。


  7

  此事剛剛過去不久,就到了貞元三年(787年)的七月,李適的新煩惱又產生了。


  這時,糧食問題,賦稅問題,朝廷的運轉經費等諸多問題,又使李適整日愁眉不展,心緒不寧起來。


  萬般無奈之下,李適隻好再次下詔,召集政事堂裏的宰相們,前來皇宮,商討對策。


  看著李適著急、鬱悶的樣子,李泌等宰相們,心裏也有些不忍,有些同情。


  “陛下內心裏,並不想成為那些昏庸的無道之君啊!陛下也的的確確,想盡千方百計,要想把國家治理好啊!

  可是為什麽,陛下想把國事辦好,非常想有所作為,中興帝國,振興社稷的願望,總是不容易實現呢?


  陛下是否思索過,正是陛下的那種猜疑,輕信,偏信,優柔寡斷,自以為是的性格,怨天尤人的不良習性,在阻礙著陛下,理想目標的順利實現呢?

  陛下是否意識到,正是因為皇帝的權力,沒有受到朝中文武大臣的製約和製衡,所以陛下,常常喜歡隨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性情,肆意地處理國家大事,造成今天的窘困呢?


  想以一個人的智慧,對抗天下人的智慧,想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天下人,怎麽可能呢?

  不可避免地,朝廷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嚴重弊端和問題,越發使帝國的戰車向深淵滑去。陛下是否已經警醒到這些問題呢?”


  李泌遠遠地望著李適,默默思索,心裏既有些無奈,也有些不安和自責。


  “陛下對國事是如此真誠熱心,我怎麽能夠置身事外呢?”想到這裏,李泌心裏又感到了一絲欣喜和安慰。


  8

  見君臣靜坐著,都不肯率先說話,李適有些煩躁了。


  “諸君,關中秋防部隊的軍費糧食,令人焦心憂慮,請問諸位愛卿,你們有什麽高招,能夠幫助朕呢?”


  一開始討論國事,李適就有些不耐煩了,直截了當,直奔君臣商討的主題。


  李泌見狀,急忙說道:


  “陛下啊,臣聽說,陛下日日夜夜,都在為雲集關中的秋防部隊的龐大軍費,日夜憂心,為國家的財賦來源枯竭,殫精竭慮。


  臣為陛下憂國憂民的胸襟,深感讚賞和慶幸。


  陛下對國事的擔憂和操勞,足見陛下對國事的關心,可見陛下的聖明。微臣為陛下處置國事的英明,感到十分高興。


  既然陛下,都能夠如此盡力,誠心實意地請教臣等,詢問治國的對策,老臣和同僚們,怎麽敢不竭盡全力地,為陛下出謀劃策,力求盡快地解決朝廷麵臨的財政危機呢?


  陛下啊,微臣以為,要解決這些緊迫的問題,不外是兩條途徑。一條是開源,一條是節流,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讓微臣先與陛下說些閑話,從朝廷如今的財賦政策說起,談談造成這種窘況的原因。然後,我們才可以對症下藥,解決朝廷財賦緊張這個根本的問題。


  當初,自從朝廷下旨宣布,實施楊炎宰相的‘兩稅法’以來,各鎮、各州、各縣的地方官府,他們多半違法地征收賦稅,拚命地聚斂財富。


  天下的黎民百姓,除了承擔正常的兩稅以外,還有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


  結果是,實施‘兩稅法’以來,黎民百姓的負擔,不僅沒有減輕,反而是日漸繁重,致使百姓生活日益凋敝,民不堪命。完全違背了朝廷實施‘兩稅法’,休養生息,減輕黎民百姓負擔的初衷。


  接著,朱泚,李懷光相繼作亂,地方官府,更是搶奪公賣的權利,擅自製定罰款和贖罪的條例,用來招兵買馬,防衛自保,以防不測。


  朱泚,李懷光失敗後,各級官員等,對他們自己的種種違法行為,都心懷恐懼,害怕皇上和朝廷追究罪責。


  他們盡量地隱瞞徇私舞弊的真相,相互包庇掩護,不敢公開自己的罪行。


  由於各級官員,大都違法亂紀,他們心中都是忐忑不安,害怕皇上一旦追責,他們就會大禍降臨。


  於是,克扣,挪用,拖延錢款,欺騙瞞報之風,盛行於天下,朝廷得不到一點真實的信息。


  鑒於此,微臣建議,陛下不如直接派使節,攜帶皇帝的詔書,前往各地,赦免各級官員的罪行,但要求他們,必須立即加以改正,糾正犯下的錯誤。


  所有依照‘兩稅法’征收的捐稅,除非依照朝廷的有關規定,應該留給鎮或州縣處理,可以留下自己使用的除外,其他捐稅,則必須立即按照朝廷的有關規定,全部運繳京師國庫,進行貯存。


  地方官府應收的各項欠稅,能夠征收的,就進行征收;人民實在難以負擔的,就一律免除。


  用以表示朝廷的寬大和誠信。


  各級官員,膽敢再次吞沒賦稅,錢款,頂風作案的,朝廷應再頒布懸賞的條例,鼓勵人們相互檢舉揭發,然後依法,重重地對違法者加以處罰。


  則地方官員,為了贖以前犯下的罪責,他們必然會爭先恐後,積極地繳納運送賦稅到京。


  如果這樣,則朝廷的軍費開支,及國家財賦的來源,就不用憂心了。陛下也不用擔心,賦稅會流入少數人的腰包裏去。


  這就是開源節流的措施,既不加重普通百姓的負擔,對官民來說,也都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李適聽後大喜,眉頭立即舒展了開來:


  “先生,你的建議很有道理!但是,朕卻以為,如果立法太過寬大,恐怕就會讓官員們敷衍塞責。朝廷得不到幾個錢,也就難以解決龐大的軍費開支、朝廷的日常開支等問題。”


  “陛下不用為此擔心。這件事,微臣已經考慮了很久。法令寬大,朝廷收到的,不但多,而且快;立法嚴苛,收到的不但少,而且遲。


  為什麽這樣說呢?這是從人的心理方麵進行考慮的。”


  李泌繼續侃侃而談,說服皇帝道。


  “寬大的話,那些貪官汙吏和違法亂紀的人們,個個都高興,他能夠獲得朝廷的赦免,當然樂意完糧納稅;


  如果嚴苛,勢必人人自危,每個人都想盡千方百計,要隱瞞自己違法亂紀的真情,相互包庇,以躲避他們自己的罪責。


  除非逮捕抄家,嚴加審訊,否則,就不能得到真實數目的財賦的收獲。


  如果時間拖得太久,就會給朝廷大局帶來新的問題,無法解決朝廷眼前的燃眉之急。


  那些財物,最後還必將會全部落入貪官汙吏之手,輸入國庫的,就會寥寥無幾了。”


  李適聽了,大為興奮,臉色變得紅潤。他終於愁眉舒展,變得高興了起來:


  “先生,你的意見真是好極了!朕馬上布置實施。用寬大的政策,來換取人們的樂意完稅!


  朕決定,立即任命度支員外郎元友直,擔任河南,長江,淮南,句勘兩稅錢帛使,負責監督法令的實施。”


  9

  為了減輕朝廷的開支負擔,解決捉襟見肘的財政危機,宰相李泌除了建議皇帝,用寬大的政策,來換取人們的樂意完稅以外,李泌還決定,立即著手整頓,處理和解決,長期滯留京師長安的各國使節問題,以緩解大唐朝廷,財政窘困的危機。


  當初,從廣德元年(763年)開始,河西,隴右等鎮,相繼淪陷於吐蕃王國之手。


  從那時開始,安西四鎮及北庭鎮所派的奏事官,以及西域各國,派到京師的外國使節,都住在西京長安,不能夠回去複命。


  奏事官、使節們的歸路,既被吐蕃王國的軍隊斷絕,人馬食糧,錢帛開支等,都靠朝廷的有關單位去供應。


  各國貴賓使臣,則由京兆尹跟所屬的各縣去供應支持,並由度支列入財政預算。


  因為朝廷的財政一直十分緊張,度支常常不能按時撥付,發放經費,從而引發這些奏事官,使節們從事偷盜,詐騙,搶劫等活動,以維持生存。


  偷盜,詐騙,搶劫等刑事案件,也不斷地京城發生。流弊所及,京師長安的軍民,都早已經無法忍受奏事官、使節們的惡劣行徑了。


  李泌了解到,留在長安的那些外國使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玄宗皇帝之時。他們中的有些人,已經居住京師長安,長達四十年之久了。


  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早已經結婚生子了。


  他們買田置宅,安居樂業,並貸款給別人,收取利息,壓根兒就不打算,重返他們自己的故國。


  李泌了解到這些流弊,於是下令給有關部門,立即調查其中那些個有田有產的外國使節的人數情況。


  調查結果發現,使節們的人數,總計居然有四千人之多。朝廷每年耗費的錢財糧食,不計其數,不堪重負。


  李泌於是準備,立即發布行政命令,讓朝廷各部門,一律停止給予使節們的供應,挽救財政的危機。


  10

  聞聽宰相李泌決定,將對使節們停止供應錢財糧食的消息,那些外國使節,義憤填膺。


  他們覺得,宰相李泌的這一舉措,已經嚴重傷害了他們的權益,觸犯了他們的根本利益。


  於是,外國使節們四處傳揚,煽動商議,很快聚集了起來。他們怒氣衝衝,聲勢浩大地湧到政事堂前,進行請願,抗議,要求朝廷立即收回成命。


  那時的政事堂前,使節們群情激憤,氣勢洶洶,大有朝廷不收回命令,他們就絕不善罷甘休,一定要抗爭到底的意味。


  11

  “抗議!抗議!抗議!我們要活命!我們要活命!我們要活命!”使節們的抗議聲,地動三河,聲振寰宇,震動了整個長安城。


  使節們、奏事官們,在宰相府前,舉行的這一幕聯合示威的行動,令長安市民惶惶不安起來。


  甚至有長安市民預料,京師長安必定會有一場新的動亂發生。甚至有長安市民,已經在悄悄地收拾行裝,準備動亂來到時,早點逃之夭夭,避禍為宜。


  那些沒有田產的外國使節,奏事官們,以及長安的地痞流氓,也唯恐天下不亂。


  見此情景,他們也紛紛加入到了抗議的人群裏,試圖趁火打劫或是分一點羹。


  皇家禁軍六衛的指揮官們,如臨大敵。他們紛紛布置士卒,堅守自己的崗位。


  長安城裏,充滿了火藥味。


  此起彼伏的抗議聲,迅速地傳到了宰相府(政事堂)裏。宰相的屬官們,紛紛前來稟告宰相李泌,柳渾,張延賞,希望宰相們,能夠立即撤銷發布的命令,以安撫那些鬧事的使節們。


  12

  政事堂裏,看著宰相們焦急不安的樣子,李泌反而笑了起來。


  李泌那種異常沉著冷靜的表現,令宰相柳渾,張延賞以及屬吏們越發吃驚。


  李泌喝了一口茶水,步履堅定地走出了宰相聯合辦公廳(政事堂)的大門,來到了政事堂大門外的殿階上。


  使節們見宰相李泌,居然沒有一個人護衛,就毫不畏懼地出現在了大家的麵前,大出意外。


  使節們不由得十分驚異,立刻將注視的目光,轉向了李泌,看著李泌的一舉一動。


  使節們起初以為,宰相們一定已經嚇破了膽,嚇得躲了起來,肯定是不會出麵,與大家對話的。


  看見身體衰老,頭發花白的宰相李泌,突然精神奕奕,神態安詳地出現在大家的麵前,大家一陣震撼,於是突然間安靜了下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