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逢危局李泌為相 盡忠言拯救忠良
1
當初,李希烈盤踞淮西鎮作亂時,他遴選自己的精銳騎兵,成立“左翼門槍軍”,“右翼門槍軍”,“左翼奉國軍”,“右翼奉國軍”等四軍,分別由四位著名將領統率。
李希烈又遴選精銳步兵,成立“左翼克平軍”“右翼克平軍”各五軍,由十位親信將領率領。
淮西鎮十分缺馬,戰馬都用騾子代替,這些軍隊,也被叫做“騾軍”。
後來,李希烈部將陳仙奇,誅殺了楚帝李希烈,重新歸順了大唐朝廷。
陳仙奇回歸朝廷幾個月以後,李適下令,征調淮西兵團部分將士,前往京師長安,參加西部秋季邊防巡守。
淮西節度使陳仙奇,聽從皇帝的旨意,派部將都知兵馬使蘇浦,率領精銳淮西部隊五千人,前往巡守。
不久,大將吳少誠,給他的主子李希烈報仇,誅殺了主將節度使陳仙奇,繼任淮西節度使。
吳少誠上任後,立即秘密派人,到京西淮西軍的秋防駐地,召喚自己的親信將領-門槍兵馬使吳法超等,命令他們立即率軍,秘密地返回他們自己的淮西本鎮。
淮西鎮都知兵馬使蘇浦,被門槍兵馬使吳法超等,蒙在鼓裏,不知真實的情形。
門槍兵馬使吳法超等,率領自己統率的步騎兵四千人,違背朝廷的旨意,偷偷從朝廷指定的鄜州(陝西省富縣)防地開拔,意圖東歸,逃回淮西本鎮。
其時,河中節度使渾瑊,突然發現,門槍兵馬使吳法超所部,不聽朝廷的號令,正在秘密東歸。
河中節度使渾瑊,急派部下將領白娑勒,率軍前去,追趕淮西叛軍,想把淮西秋防軍追回。
不想,河中節度使渾瑊的部將白娑勒,前去追趕淮西叛軍的軍隊,反被逃歸的淮西秋防軍將士擊敗。
河中節度使渾瑊,得到消息,大驚,緊急奏報皇帝,向朝廷告急,提醒阻擋淮西秋防軍回歸淮西本鎮。
2
貞元三年(787年)正月二十一日,李適急派宦官,傳令陝虢道(駐地-河南省三門峽市)觀察使李泌:
“先生,淮西秋防兵團,不聽從朝廷的旨意,擅自從自己的鄜州防地,秘密地撤退,準備返回他們的淮西本鎮。
現在,淮西叛軍,已經東渡黃河,即將進入河中的轄境,河中節度使渾瑊,已經率軍攔截。
淮西秋防兵團,為了避免潼關之堅,可能會繞道而行。他們也許會伺機再渡黃河南下,進入陝州的轄境。
因此,朕特命先生,立即出軍,阻截他們,不要讓淮西秋防叛軍,渡過黃河逃歸。”
李泌接到皇帝詔令,立即行動起來。他派內營押牙唐英岸等將領,率軍增援靈寶縣的駐軍。
3
其時,淮西秋防兵團將士,已經渡過了黃河,進入陝州的轄境,並在黃河南岸列陣。
李泌命令靈寶縣官府,按照規朝廷定,為淮西秋防兵團將士,供應糧食飲水,給予他們一次悔過自新的機會。
淮西秋防兵團將士,謹慎地戒備,嚴厲防止官軍的突襲,不敢劫掠城邑。
第二天,淮西秋防兵團將士,繼續東進,在距陝州城七裏的地方紮營,李泌發令,不再為淮西秋防兵團將士,供應糧食。
李泌見淮西秋防兵團將士毫不反省,於是派內營司馬李瑞等將領,遴選勇士四百人,分作兩隊,分別埋伏在太原倉峽穀隘道的兩側,伺機阻截淮西秋防叛軍。
臨行前,李泌告誡內營押牙李瑞等壯士們說道:
“諸位勇士,淮西秋防叛歸的人馬,乃精銳之師。他們人馬眾多,我們的兵力有限,不宜與之硬拚。
當盜匪第十隊,通過以後,東側伏兵,呐喊出擊,西側伏兵,高聲呐喊呼應;不要擋住他們的去路,也不要與他們纏鬥不休,留出半邊道路,讓淮西盜匪們逃生。
我們隻需要在沿途,隨時突擊他們就行。”
四百勇士,遵令而行。
李泌又派部下虞侯李超,集結附近村莊的年輕人,叫他們組成民兵,各拿弓箭,刀劍,瓦片,石頭,緊跟在淮西兵團的背後,進行追擊。
當他們聽到前麵戰鬥,呐喊的聲音以後,就立即呐喊呼應,進行追趕,使淮西秋防將士疲於奔命。
虞侯李超也領命而行。
李泌又派內營押牙唐英岸,率領一千五百精兵,夜晚從南方出發,在澗水(三門峽市)的北岸列陣,嚴陣以待。
李泌分派妥帖,各將依計而行。
正月二十三日,四更時分,淮西秋防兵團將士拔營而東,進入太原倉的峽穀隘道裏。
這時,李瑞指揮駐守太原倉東西兩側的官軍伏兵,發動攻擊,淮西兵團士卒驚駭,秩序大亂。
淮西秋防叛軍,一麵拚死抵抗,一麵突圍,死亡一千餘人,喪失了將士四分之一。
叛軍好不容易衝出官軍的重圍,逃到了澗水。他們正想在澗水邊飲水歇息。
內營押牙唐英岸,突然率領一千五百精兵,迎頭痛擊。淮西兵團士卒饑渴交加,已經無心戀戰,於是大敗。
騾軍兵馬使張崇獻,被官軍當場生擒。
李泌判斷:淮西兵團在進入太原倉峽穀隘道遇襲以後,一定會有一部分人,打算另辟蹊徑,企圖越過崤山,向南逃竄。
李泌就派部下大將燕子楚,率兵四百人,自炭竇穀前去長水(河南省洛寧縣)阻截。
淮西兵團士卒,倉皇奔逃,疲於奔命。他們已經兩天兩夜,沒有吃飯了,饑餓疲憊至極。
他們屢戰屢敗,軍心臨於崩潰。
內營押牙唐英岸,追擊到永寧東時,淮西兵團果然潰散。士卒爭先逃竄,進入深山老林。
門槍兵馬使吳法超,見勢不妙,果然率他的大部精銳騎兵,越過崤山,直向長水逃離。
大將燕子楚,率領官軍以逸待勞,揮軍攻擊,陣斬吳法超,格殺士卒三分之二。叛軍土崩瓦解。
4
李適擔心,陝州李泌的兵力,嚴重不足,恐怕不足以對抗四千精銳的淮西秋防軍。
於是,他緊急下旨,抽調精銳的神策軍步騎兵五千人,前去增援李泌。
當中央禁軍神策軍的部隊抵達赤水時,就聽到淮西兵團,已被李泌派軍擊破的消息。
李適於是下旨,把神策軍重新調回京師。
李適命令,宣武節度使劉玄佐,乘著驛車,返回汴州,沿途以詔書勸誘淮西兵,收得一百三十餘人,到汴州後,便將他們全部殺掉。
淮西鎮叛歸的其他殘兵敗將,沿路不斷遭受到官軍以及民兵,百姓的襲擊,他們或被生擒,或被招降,或被誅殺。
活著逃回到蔡州淮西本鎮的,隻有士卒四十七人。
5
看見逃回淮西本鎮的戍守將士人數太少,並不能增加自己的力量,已經沒有了任何利用價值,他們這些人,反而可能會破壞自己與朝廷的關係。
於是,吳少誠翻臉不認人,聲稱逃回的將士是陣前脫逃,就把他們一律斬首,殺人滅口,然後奏報皇帝。
吳少誠還假惺惺地派使節,送禮給李泌,感謝他幫助誅殺逃歸的淮西叛賊。
李泌派人,解送被俘的騾軍兵馬使張崇獻等六十餘淮西逃兵,前往京師。
李適大怒,下詔把這些淮西逃兵,押解鄜州軍營大門,一律腰斬,用以警告京師的秋防部隊。
6
當時,鳳翔節度使李晟,被皇帝罷免兵權以後,已經引起了地方上的藩鎮將領,如玄武鎮節度使劉玄佐,昭義鎮節度使李抱真等人的憤怒,指責。
玄武鎮節度使劉玄佐、昭義鎮節度使李抱真等,不斷地上書朝廷,公開抱怨皇帝是非不分,受奸臣蒙蔽。
而且,藩鎮們開始對中央有了一些離心現象,他們也不肯聽從宰相張延賞的命令與指使了。
宰相張延賞無計可施,李適也憂心忡忡。
閏五月初八,朝廷大規模地削減州縣官員,收回他們的薪俸,準備把節省下來的俸祿,用來維持戰士的供給。這是實行張延賞謀劃的方案。
當時,朝廷新任命的官員,有一千五百人,而應當裁減免職的也有一千多人。
被裁減免職的官員怨聲載道,朝野沸騰,局勢更加難以收拾。
7
當初,宰相韓滉,曾經向皇帝推薦宣武節度使劉玄佐,說他有能力擔任統帥,可以讓他領兵,去收複吐蕃占領的河湟地區。
李適以此征求宣武節度使劉玄佐的意見,劉玄佐也表示同意。
宰相韓滉去世後,宣武節度使劉玄佐上奏,提出建議說:
“陛下,吐蕃如今正強盛,不能與他們爭鋒,不可以輕易地發動與吐蕃的戰爭。”
李適一見劉玄佐的意見,前後截然相反,知道宣武節度使劉玄佐心裏不滿,於是派遣中使,去慰勞劉玄佐。
恰在那時,宣武節度使劉玄佐患上疾病,因此他隻好躺在病床上,接受皇帝的詔旨。
宰相張延賞,知道宣武節度使劉玄佐是韓滉一夥,難以任用,不會接受他的驅使。
張延賞便上奏皇帝,改命將河湟事宜,交托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去處理,昭義節度使李抱真也堅決予以推辭。
李適心裏也很清楚,這完全是由於自己聽信了宰相張延賞的建議,而免除了李晟的兵權,使將領們憤怨不平,心灰意冷,不願意為朝廷效力的緣故,不禁十分後悔。
如今,又因吐蕃劫盟事件的發生,首席宰相張延賞,害怕受到李適的責備貶斥,心裏感到慚愧和恐懼。
於是,首席宰相張延賞向皇帝聲稱,自己重病在身,臥病在床,不再到宰相辦公廳處理公事。
7
宰相,將領們,紛紛消極怠工,朝廷的政事,漸漸地延誤荒廢,李適憂心如焚,越發憤懣,不知究竟依靠誰。
此時,李適是心事重重,憂鬱煩悶。
李適日思夜想,突然發現,朝中居然沒有一個人,可以信任,沒有一個人,可以一心依靠,不由得大為喪氣。
李適左思右想,徹夜難眠,不得要領。宰相中,隻有柳渾一如既往,繼續忠心耿耿地輔佐朝政,李適稍稍有些安慰。
於是,李適與柳渾密商,宰相的繼任人選。
“陛下,國事維艱,你也不用太過操心。臣向陛下推薦一人,保證能讓陛下滿意。
陛下,你還記得李泌先生嗎?李泌先生胸懷韜略,心胸寬廣,是宰相的極佳人選。沒有他,不足以挽救危局,安定社稷!”
一天,柳渾突然提醒李適道。
李適腦海裏,突然回想起了,當初京師缺糧、達奚抱暉叛亂、阻截淮西變兵時,李泌的種種優異的表現。
李適的心中,不由得一喜,開始拿定了自己的主意:
“多謝柳愛卿的提醒,朕知道怎麽辦了。”
8
貞元三年(787年)六月,李適下旨,命令陝虢道觀察使李泌,立即回到朝廷,擢升李泌,擔任檢校禮部尚書,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宰相)。
李適專門頒下詔書,《授李泌平章事製》道:
“自昔元後,表正萬邦,必兼聽以求聞,乃選賢而自輔。理亂之本,係乎其任。授之以道,將在之人。
朕嗣守丕圖,運逢多難,每虔心至理,思致和平。夕惕興懷,納隍是慮。
今於戈甫戢,而戎狄為虞,豈誠信所未孚,何聲教之不暨?是以夢想良佐,庶迪前聞。雲誰之思,朕誌先定。
前檢校禮部尚書、陝虢觀察使李泌,山河粹氣,道德清英,蔚為禎祥,生我王國。
夷簡不雜,高明有融,深厚以致誠,直方而可大。識窮化本,動會時中,說正居心,謀猷允哲。
自膺分陝,累洽嘉聞。宜其入掌中樞,內司闕袞,賛兩儀之化育,貞百度之經綸;協和神人,參總廊廟,谘爾才實,惠於邦家,往欽哉!
式佇成績,可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諭旨頒寫妥善,李適立即派遣中使持詔書,往陝城親迎李泌入朝為相。
9
見中使持詔書,到陝州頒旨,李泌激動萬分,恭敬地接受了皇帝的詔書。
李泌立即行禮,謝恩,招待中使。他的心情既十分激動,又有幾分感傷擔心。
“有誰知道,接到陛下的任命之時,我李泌的心情呢?也許用感慨萬千來描繪,也並不過分。
我如今年事已高,來日不多,而自己的抱負,何時才能夠完全實現,一展心中安國濟民的宏圖呢?”
想起多年往事,李泌不禁有些憾意。
就這樣,李泌帶著感激,興奮,不安,感傷,甚至惶恐和擔心的複雜情緒,依依不舍地,向在危險艱難的歲月裏,協助自己主持工作的陝虢道文武官吏,以及陝虢道樸實敦厚的百姓鄉親告別,踏上了回歸京師的道路。
10
李泌回京後,李適馬上下旨,召見了他,給予了李泌特別的嘉獎和勉勵,李泌更加感激。
回到自己京師的舊宅,看見舊宅已被皇帝下旨,粉刷一新,門樓也裝修得十分氣派時,李泌更是由衷地喜悅。
見皇帝為自己想得是這樣的周到,李泌心裏更是感激不已,一種知恩圖報的情緒,油然而生。
沉浸在激動思緒中的李泌,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皇帝的父祖-肅宗(李亨),代宗(李豫)皇帝,多年來對他的恩寵隆遇。
當年,肅宗,代宗父子二人,初迎李泌時,都在內廷大設國宴,為李泌接風洗塵,給予了李泌無上的榮耀。
君臣之間的相處,可謂情意濃濃,不拘形跡,感情真摯。
李泌的腦海中,不時湧現起,自己與肅宗、代宗父子,兩代君王之間的真摯交往的情景。
不知不覺中,李泌又回到了幼年入宮,受玄宗皇帝恩待的往事裏,眼睛裏逐漸潮濕了。
11
貞元三年(787年)六月二十一日,新任大唐宰相李泌,第一次到政事堂(宰相聯合辦公廳)處理國事。
到任當日,李泌就陪同太尉、中書令李晟,司徒兼侍中馬燧,兵部侍郎兼同平章事柳渾等諸宰相,一同進宮,去叩見皇帝謝恩。
見李泌一行,走進皇宮,李適急忙上前出迎。
李適親切地拉住李泌的手,招呼眾宰相坐下,心情激動地與李泌聊了起來:
“先生啊,從前,你在靈武輔佐朕的祖父,拯救朕的父皇時,你就應該擔任宰相了。
是先生你謙虛不肯屈就,父祖才不願意委屈於你。朕後來即位以後,也不願勉強於你,委屈你的誌向。
如今,國事維艱,朕終於請到了你出山輔佐,擔任宰相要職,這是多麽的不易啊!感謝先生委屈自己,接受朕的任命。”李適致意道。
“多謝陛下的鴻恩。陛下父祖三代,一直眷顧著李泌,李泌怎麽能夠忘記呢?
既然如今,陛下如此地信任微臣,授予微臣以重任,臣一定不負皇恩,天下為公,不徇私情,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為國效力。”
李泌誠懇地表態說。
“如此甚好!先生啊,朕一定會大力支持你的工作,不讓先生有所顧忌。”李適許諾道。
李適看了眾宰相一眼,然後繼續坦率地與李泌談了下去。
“在此,朕打算與先生約法三章,先生以為如何呢?
朕與先生約定的是,先生你,如今貴為宰相,大權在握,希望先生,不要徇情枉法,任人唯親,千萬不要運用手中的權力,去公報私仇。至於對你有恩的人,由朕替你報答就是。
先生對此約定,有否有什麽異議呢?”李適坦率言道。
聞聽皇帝與自己的約定,李泌心裏不禁一驚。
“如此看來,陛下的猜忌心理,已經根深蒂固了啊!你看,如今陛下的猜忌,又開始作祟了啊!我將如何回答陛下呢?”
李泌轉過眼去,看了看太尉李晟與宰相柳渾一眼。李晟與柳渾神色肅然,聚精會神的看著君臣倆說話。
李泌沉吟了一會,然後對李適說道:
“感謝陛下的信任,陛下對臣的規勸、警戒,臣會銘記在心,時刻提醒自己。
微臣一生信奉道家,崇尚與世無爭的做人準則,也從不跟人結仇,生平沒有多少仇敵。
當初,李輔國,程元振,元載等人,曾經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對臣陷害。現在呢,他們都已經多行不義,自行倒斃。
至於那些平常與臣有深厚的友情,或對臣有恩的人,他們差不多都已位居高位,名揚天下了;要不,也都不在人世了。
臣想報答他們,也已經無法報答了。
因此,請陛下放心,臣一定牢記天下為公的祖訓,不會忘記陛下的告誡,絕對不會徇情枉法,公報私仇的。”
李泌誠懇地回答道。
“雖然如此,可是,即令是別人對先生的一點小小的恩惠,也應該報答啊!”李適微笑著繼續對李泌說道。
“是的,感謝陛下的關心和叮嚀。臣會時刻銘記他人的恩德和陛下的教導的。
今天,臣也打算,首先與陛下做一個口頭的約定,不知可不可以?”李泌臉色嚴肅,十分審慎地問李適道。
“先生,請盡管直言就是。朕一向敬仰先生,隻要是先生說的話,這沒有什麽不可以的。”
明顯地,李適的心情很是愉快,他肯定地承諾道。
“好的,陛下。請恕老臣直言。臣希望陛下,不要猜忌和加害功臣!
臣蒙陛下過分的恩賜,所以才敢放膽直言,沒有一點顧忌。”李泌直言不諱地向李適進諫道。
聽到李泌直率的言談,李適心裏一驚。李泌的話語,一下子切中了李適的心病,他的臉色,立時有些不悅起來。
李晟,馬燧,柳渾等人,突聞李泌此言,也是渾身顫抖,大驚失色。
“臣聽說,太尉李晟,自從誅滅朱泚,建立收複京師的蓋世奇功以後,就受著陛下嚴重的猜忌和大臣的讒言中傷。
他家所住的長安大安園內,植有一片竹林。
於是,朝中就有奸佞製造謠言說,李晟在大安亭裏,埋有伏兵,他打算抓住機會,突然發動兵變,對陛下突襲。
李晟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無辜,隻得親自帶人,去把那片竹林砍掉了。
臣以為,如果君臣之間都猜忌如此,怎麽能夠希望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讓國家中興呢?
如果君臣之間,也離心如此,彼此猜疑,怎麽能夠希望天下百姓,相信朝廷的誠信呢?”
李泌看了看李適,似乎沒有在意李適的難看臉色,依然鎮靜地繼續言道。
“陛下英明,心裏肯定十分清楚,李晟,馬燧等人,對帝國立有大功。
聽說有人,不斷地讒言陷害李晟,馬燧等,雖然陛下一定不信,但我今天,仍要在二人的麵前,公開地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為的是讓二人心中,沒有一點疑懼和嫌疑,消除君臣間的分歧和隔閡。
臣說這話,絕不是危言聳聽。萬一陛下聽信奸佞的讒言,把二人誅殺,就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那些保護皇家安全的禁衛軍將領,地方官府裏手握重兵的巨頭藩鎮,將沒有一個人不歎息憤怒,反側難安的。
臣恐怕中外變亂的非常事件,將會再次發生。劉玄佐,李抱真等藩鎮,不肯死心塌地地為國效力,為陛下盡忠,原因在此。
對於臣下來說,做一個臣屬,假如能夠得到君王的寵愛和信任,真是人生大幸!當官不當官,又有什麽關係呢?
臣當初在靈武之時,並沒有在朝廷當官。可是,因為肅宗皇帝信任微臣,托付臣以大事,宰相們,大將們,沒有一個人,不願意聽從臣的吩咐和建議的。
陛下後來,加授李懷光為太尉,賞賜李懷光丹書鐵劵,恩賜不能說不厚,李懷光反而更加驚疑恐懼,終於叛變帝國,與陛下為敵。
這些事情,都是陛下親眼所見,耳聞目睹的事實。
李晟,馬燧等,無論財產俸祿,還是官爵地位,都已達到人臣的頂峰,富貴雙全。
隻要陛下對他們坦誠相待,使他們相信,他們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十分安全,沒有任何危險,他們就安心了。
當帝國有事的時候,陛下派他們率軍出征;天下太平的時候,陛下就讓他們回到中央,參加金鑾寶殿的朝會,這是何等的安樂幸福的事情呢!
微臣希望陛下,不要因二位大臣,對國家的貢獻太大,就產生功高震主的心理,而對他們有所猜忌。
也請二位大臣,不要因自己的地位太高,功勞卓著,而忐忑不安,心懷疑慮。
果能如此,則帝國將永遠太平無事。陛下何須擔心,帝國中興的日子,不早日到來呢?”李泌誠摯地勸說李適道。
李適看著李晟,馬燧等,思索良久。朱泚,李懷光反叛的往事,又回到了李適的心頭。
“朕應該明白,朱泚,李懷光等將領當初的謀反,很大程度上,都是朕對他們的猜忌、不滿、不信任,奸佞們的讒言陷害所造成的啊!”
想起往事,李適有些愧悔,臉上大汗淋漓。臣下們也是心跳不止,不知道皇帝如何反應。
沉思了一會,李適終於開口說道:
“先生啊,朕聽了你的分析,真是茅塞頓開,如夢初醒!
朕開頭聽先生你說的話,一時被你的言語嚇住了,不知道先生你究竟說些什麽,究竟是什麽意思。
後來,朕聽了先生的分析,才知道先生你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帝國的長遠利益,長治久安,出於臣子的一片忠心。
先生啊,請你放心,朕會把今天你說的話,寫在朕的衣袋之上,牢牢記在心裏的。
也請兩位大臣,緊記在心,不要忘記我們君臣的承諾。”
李晟,馬燧感動得淚流滿麵,立即起身叩謝皇帝:“隻有陛下信任臣等,臣等願意為帝國肝腦塗地。”
12
李適終於又露出了笑意,開始為宰相們分派具體的工作:
“諸位愛卿,這件事就這樣處置。朕不是心胸狹窄的君王,不會容不下功臣。
如今,請讓朕為諸為宰相大人分配工作,看朕對國事的分派,是否恰當?
從今以後,凡是軍隊糧秣,戰備方麵的事宜,統統由李泌先生去負責主持;
吏部、禮部之事,交給張延賞大人去管理;刑部之事,則交給柳渾大人去負責。眾愛卿有何異議呢?”
“陛下啊,臣以為這樣的安排不妥。”李泌首先直抒胸臆,直言不諱地表示反對意見道。
“陛下啊,你不認為臣等沒有才幹,所以任命臣等擔任宰相之職。
而宰相的權力與責任,不可以分割。宰相不像禦前給事中等官職,可以分為文武兩班。也不像九卿各部,各司其職。
至於帝國的宰相,則應該對天下的任何事情,都有權利參與處理,提出自己的建議,協助君王做出決策。
如果讓宰相僅僅分別主管、主持一兩項業務,那是有關官員的職責,不是宰相的工作。
陛下以為如何呢?請陛下慎重地考慮一下宰相的職責,究竟是什麽,臣的意見是不是合理!”
李適有些抱歉地微笑了起來,輕聲對大家說道:
“你看,諸位愛卿,朕又犯錯了!先生說的,十分在理,朕剛才的確說錯了話。
先生啊,你的看法是對的!既然稱為帝國宰相,當然應該統管起天下事務,為朕分憂,負起全責。
請問眾位愛卿,你們對國事,還有什麽好的建議呢?”李適心情舒暢,一反常態,謙遜地征求諸相的意見道。
李泌庚即繼續說道:
“陛下啊,臣首先請求,恢複以前被張延賞宰相所裁剪的那些州縣官員,以使基層工作,能夠正常順利地進行。”
“先生,你的建議,朕有些不明白。如今,朝廷財政窘困,朝廷剛剛裁剪的官員,先生又請求恢複。這不是讓朝廷出爾反爾,增加朝廷的負擔嗎?。
先生一定十分清楚,設立官員的目的,是為了治理人民。
現在,朝廷的戶口,比太平時節減少了三分之二。先生卻要求,增加那麽多的官吏,這不是會加重天下百姓的負擔嗎?請問先生,這是不是恰當呢?”
李適心裏十分疑惑地問李泌道。
“陛下啊,臣的建議有充分依據,並非信口開河,結下私恩,為裁剪的官員說話,請陛下聽臣分析分析。
正如陛下所言,現在天下的戶口,的確是大大減少了。
但如今,全國戰亂不斷,災害頻發,戶口雖然減少了很多,但地方官府有關征伐,征收賦稅等等事務的業務量和工作量,卻比太平日子裏,增加了數十倍。陛下想必十分清楚這些情況。
既然業務量和工作量,都比太平日子裏,增加了數十倍,那麽,做實際工作的基層官員的數量,怎麽能夠不跟著增加呢?
而且,前些日子裏,張延賞宰相所上奏裁減的,都是一些做實事的基層官吏,而那些冗官依然原封不動,還在白白地浪費著朝廷的資財。這就是臣經常所說的處理不當。
至德元年(756年)以來,朝廷開始設置編製外的臨時官員,數目將近正式官員的三分之一。
如果根據年老官員們的工作時間,年資,然後下旨,命他們退休,而遴選年青的文武候補官員,去遞補他們的缺失和空缺,讓他們成為帝國的正式官員,不但沒有人抱怨,反而會皆大歡喜。
所以,臣作如此的建議。
臣還請求陛下下旨,凡是一直留在皇宮裏,不出宮的親王們,如果他們編製內的官員出缺,一律不再遞補。
如此,則不僅能使朝廷高效率地正常運轉,而且不增加一點財政的負擔,就能夠使官員和百姓們皆歡天喜地。”李泌建議道。
“先生啊,你講得有理有據,說理透徹,深合朕意。就依你的建議去辦理吧!”李適甚為同意。
貞元三年(787年)七月四日,李適接受宰相李泌建議,下詔道:
“閏五月,因張延賞宰相建議,裁剪的年青官員,一律官複原職。年老官員,依例退休,享受朝廷恩賞。”
於是,朝廷內外,皆大歡喜,天下一片歡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