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巨變歲月之亂世賢相> 第197章 唐京師糧食短缺 諸邊塞強敵環飼

第197章 唐京師糧食短缺 諸邊塞強敵環飼

  1

  在陝州的陝虢觀察使兼水陸運使李泌,聽到朝中的窘迫局麵,也是憂心忡忡,常常夜不能寐,潛心思考如何挽救國之危機。


  貞元二年(786年)二月,陝虢觀察使兼水陸運使李泌,從陝州向李適上書,建議李適道:


  “陛下,如今京師的糧荒十分嚴重,已經成為了燃眉之急,不解決不行。


  臣建議,由臣馬上在陝州組織人工,修築一條自集津到三門,總長大約十八裏,可以通行車輛的山區運糧大道,用以躲避黃河砥柱的洶湧險灘,保證地方向朝廷進貢的糧食的順利運輸,緩解京師的糧荒問題。”


  李適下旨批準:“先生的建議,十分妥當,朕下旨允許你立即實施。”


  2

  大唐王朝的漕運路線,自集津倉以上,至三門倉的水路路段,黃河河流湍急,宛如激箭。


  運輸糧食時,都是由一綱(古代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組成。船夫數百人,一同挽著纖繩,並力牽動一船,向前行進。


  大唐朝廷的集津倉,在三門峽的東麵;大唐朝廷的三門倉,在三門峽的西麵。


  因為有底柱兩山,屹立在黃河中,使河水分流,繞山而過,所以世人稱之作“三門”。


  正因為如此,三門峽經常有洶湧的波浪,水流湍急,每日在那裏行船,“不能進一、二百步”,而且“船觸一暗石,即船碎如末,流入旋渦中,更不複見”。


  因此,上三門的篙工,世人都“謂之門匠”。這些篙工“悉為平陸人為之,執一標指麾,以風水之聲,人語不相聞”。


  陝西人常說:“自古無門匠墓。”


  言下之意,那些篙工門匠都沉入河中淹死了。由此可見,行船的危險艱辛。


  故而在三門之下,河中有山,名米堆、穀堆,指沉米船、穀船所致。


  每綱上三門,就算是毫無損傷,也要近百日時間,才能夠運完,可見漕運之艱難耗時。


  陝虢觀察使兼水陸運使李泌,在主持一段時間的水陸運糧事後,發現水運這樣艱險,遂向李適上奏章建議修築一條山區運糧大道。


  在李適的大力支持和李泌的親自主持下,最終工程如期於本月順利地完成。


  山區運糧大道的建成,不僅及時地解決了部分糧食的運輸問題,而且暫時緩解了關中缺糧的壓力,但並未從根本上,解決京師的糧荒問題。


  3

  從去年貞元元年(785年)七月開始,全國大旱的旱情,就十分嚴重。渭河的支流灞水、滻水,也將要幹涸了,長安城裏所有的水井,也是滴水全無。


  度支見旱情嚴重,當時就上奏皇帝,警告皇帝說道:


  “陛下,度支所管轄的經費糧食等,隻能夠維持七十天左右時間的正常運轉了,希望陛下警覺,加以及時處置。”


  李適聽了,十分著急,當時就下詔說:“凡不是十分緊急而必須的費用,以及閑散官員,全部裁撤。”


  然而,朝廷的應急措施,也並沒有解決實質性的災荒,糧荒問題。因為那幾年,接連幾年,官民百姓都陷入饑荒之中,麵臨同樣的窘境。


  到了今年貞元二年(786年)的四月初,青黃不接,因連年旱災,多年的戰爭,關中的饑饉更加嚴重。糧食幾近枯竭,危機達到了頂點。


  那一年四月,又正當青黃不接的高潮到來之時,各地運來的糧食,根本不足以解決朝廷的燃眉之急。


  連同一向待遇優厚的皇家禁軍將士們,也大都麵色焦黑,骨瘦如柴,吃了上頓,憂慮下頓。


  饑餓促使皇家禁軍將士們不滿,憤怒,怨恨。


  皇家禁軍將士們,有的人甚至公開走上長安街頭,揮動自己的頭巾,朝著宮門的方向,大聲呼喊,公開表示強烈的抗議:


  “皇上啊,你把我們囚禁在軍營之中,卻不發給我們賴以求生的糧食。難道我們是罪犯嗎?

  皇上啊,快發給我們糧食!快發給我們糧食!”


  皇家禁軍將士的軍心動蕩,群情激奮,兵變隨時都有可能再次在京師長安發生。


  李適眼見此景,日夜憂愁,心裏擔驚受怕,但又束手無策,無計可施。


  4

  貞元二年(786年)四月底,陝虢觀察使兼水陸運使李泌的緊急上疏來到,李適終於轉憂為喜,焦急的情緒,終於得到了一些緩解。


  陝虢觀察使兼水陸運使李泌的奏報簡明扼要,卻令李適絕處逢生:


  “稟告陛下,請不要憂心!大喜!大喜!韓滉運送的稻米三萬斛,已經由水路,順利地抵達陝州。臣將親自組織人馬,盡快地押送到京,以救京師燃眉之急。”


  李適大喜過望,立即前往東宮,召見太子李誦道:


  “誦兒啊,李泌先生的奏章已經送到,糧米已經順利地運達了陝州。我們父子總算是死裏逃生!”


  當時,就連皇家禦廚房裏,也早已經沒有多餘的糧食,可以用來釀酒了。


  李適立即派人,上街去買酒回來,慶賀喜訊。


  接著,李適又急派宦官,到神策軍六軍的駐地,轉告這項大喜的消息,撫慰和安定軍心。


  官兵久旱甘霖,欣喜至極,高呼“萬歲!”


  歡呼的聲音,經久不息,響徹雲霄。


  5

  大唐朝廷君臣,終於熬過了那段饑餓困頓的艱難的日子,最終盼到了小麥成熟,可以收割之時。


  那時,長安街頭偶爾出現一個喝醉酒的人,大家都會十分驚喜,把它看成是一種祥瑞。


  糧食收獲以後,長安三輔百姓,突然間能夠吃飽一頓飯,居然有五分之一的人,因為腸胃被撐壞而生病,甚至肚脹而死。


  直到幾個月之後,京師官吏百姓的皮膚,才逐漸恢複了一些正常的顏色。


  6

  京師糧食短缺的問題剛剛解決,吐蕃不斷侵擾邊塞的問題,又變得日益嚴峻起來了。


  李適憂心忡忡,不時對內臣感歎道:

  “朕這個煩惱的皇帝,當起來實在沒有多少趣味啊!”


  貞元二年(786年)八月三十日,吐蕃王國次相尚結讚,再次率軍侵入邊塞,向涇州(甘肅省涇川市),隴州(陝西省隴縣),邠州(陝西省彬縣),寧州(甘肅省寧縣)等地,發動大規模的攻擊。


  涇州等邊塞官民,無法抵禦吐蕃侵略軍的入侵,隻能四處逃避。邊塞立時人心惶惶,騷動不寧。


  吐蕃侵略軍大肆擄掠漢人男女和豢養的家畜,強行收割田裏的莊稼。


  西部邊境沸騰騷動,州縣官府紛紛關閉城門,登城據守。就連京師長安,也受到了吐蕃大軍的嚴重的威脅。


  麵對危局,李適急忙下詔,命令朔方行營元帥渾堿,率領大軍一萬人,鎮國節度使駱元光,也率領將士八千人,駐紮鹹陽附近,戒備吐蕃大軍的侵擾。


  貞元二年(786年)九月,吐蕃王國的遊騎兵斥候(偵察部隊)部隊,竟然抵達了京師附近的好畤(陝西省永壽縣西南好畤鎮)。


  京師官吏百姓恐懼,君臣震驚。


  貞元二年(786年)九月十九日,京師長安宣布戒嚴。李適急派左金吾將軍張獻甫,也率軍進駐鹹陽附近,加強長安的防禦和戒備。


  7

  此時,長安民心大亂,謠言四起。


  皇帝準備放棄京師長安,逃跑流亡的消息,也不脛而走。這些消息,越發加劇了人們的恐慌情緒,朝廷局勢更加動蕩不穩。


  眼見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宰相齊映,急匆匆地進宮,晉見李適,勸阻李適立即下旨,阻止流言,不要放棄京師出行:

  “陛下啊,如今,外邊的官吏百姓議論紛紛,都相信陛下已經整理好幹糧,禦駕準備出行。


  人心難以安定,更加劇了局勢的不寧。


  微臣以為,陛下的決定,恐怕必將危及社稷。大福隻能降臨一次,不可能再來。


  陛下出行之事,為什麽不與我們這些宰相,先行慎重地研究和考慮考慮以後,再做出決定呢?”


  宰相齊映跪在地上,滴淚交流,耐心細致地給李適解釋著不能夠倉促出行的道理,苦苦地阻止李適放棄京師逃避。


  李適深受感染,終於有所醒悟:


  “齊大人,請你放心。朕已經決定,暫時堅守京師,觀望形勢,與城市百姓共存亡。”


  長安人心,終於稍稍安定。


  8

  不久,邊塞前線傳來的好消息,終於穩定了李適惶恐不安,坐臥不寧的心。


  “陛下,邊塞大捷!李晟大人,又立下了大功!”宰相齊映興衝衝地衝進了宮裏。


  “齊愛卿請坐。情形如何,請說來聽聽。”李適有些迫不及待了。


  “陛下,是這樣的。


  當時,鳳翔節度使李晟,派遣衙前兵馬使王佖,命令他率領他統帥的精銳部隊三千人,在汧城(陝西省千陽縣境內)埋伏,準備伏擊吐蕃軍隊。


  臨行前,李晟告誡部將兵馬使王佖說:


  ‘王大人,請你注意。蠻虜經過你們汧城城下時,你絕對不要攻擊他的先頭部隊。


  因為賊虜的先頭部隊即使失敗,他們的主力抵達時,你們汧城的軍隊,也根本無法抵擋賊虜的主力部隊。


  不如等到他們的先頭部隊過去,你們看到舉著五色旗,穿著虎豹衣的主力部隊到來時,再出其不意地發動攻擊。這樣做,一定可以出奇製勝,以少勝多,戰勝賊人。’


  衙前兵馬使王佖,恭敬地回答李晟道:


  ‘大帥指教的是。末將謹遵大帥的教誨!’


  王佖率領的官軍,遵照主帥李晟的指示行事。


  當吐蕃侵略軍的先頭部隊,經過汧城時,王佖的隊伍,一直沒有驚動他們,而是放他們過去了。


  等賊人的主力出現時,衙前兵馬使王佖才率領汧城的官軍,出其不意地攻擊吐蕃的隊伍。


  吐蕃賊人猝不及防,驚慌失措,官軍果然取得了大捷。吐蕃軍戰敗以後,倉皇退走。


  衙前兵馬使王佖部下的官軍士卒,不認識賊首吐蕃次相尚結讚,賊首尚結讚,才僥幸逃出一命。”


  “真是太好了,如此看來,吐蕃賊人也不足為懼,朕就放心了。”李適的欣喜溢於言表。


  “陛下,勝不驕,敗不餒。吐蕃一向狡詐,我們絕對不能夠掉以輕心。”宰相齊映提醒道。


  “齊愛卿,你下去吧,朕自有主張。”李適揮手,示意宰相齊映下去。


  宰相齊映還想說些什麽,看見李適有些不耐煩的樣子,隻好走了下去。


  9

  宰相齊映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也並不多餘。


  卻說吐蕃次相尚結讚,中伏戰敗之餘,心裏並不服氣,他又開始思謀對策。


  “大唐皇帝心胸狹窄,一向猜忌功臣。本相何不利用大唐皇帝的小心眼,為我所用呢?”


  吐蕃次相尚結讚,深刻了解大唐皇帝李適的心思,於是心生一計。他召集將領,對部眾鼓勁道:

  “諸位,勝敗乃兵家常事。此戰失利,不過是一次小小的挫折,並沒有動搖我們吐蕃王國的根基,我們千萬不要灰心失意。


  本相發現,大唐朝廷的優秀將領,不過李晟,馬燧,渾堿三人而已。本相當用一箭三雕之計,把他們一一鏟除。


  諸位將軍,請你們相信本相的計謀,你們千萬不要因一時的失利,就萎靡不振,垂頭喪氣,墮了我軍的銳氣。


  諸君靜下心來,仔細看看本相給你們安排的好戲!”


  吐蕃次相尚結讚,一向足智多謀,深得部眾信服。聽了吐蕃次相尚結讚的鼓動以後,部將們振作了起來:


  “宰相大人一向神機妙算,我們恭聽大人的指揮。”


  “好!有諸君的支持,何愁大事不成呢?本相決定,立即行動起來,采用反間計,引起大唐皇帝對李晟等將領的猜疑,以達到我們的目的。”


  吐蕃次相尚結讚說到做到,迅速行動了起來。


  貞元二年(786年)十月,吐蕃次相尚結讚率吐蕃軍二萬,進入鳳翔節度使李晟所轄的鳳翔鎮轄地。


  但吐蕃次相尚結讚下令,對鳳翔鎮所轄州縣秋毫無犯,禁止吐蕃將士肆意擄掠,侵擾大唐官吏百姓。


  吐蕃次相尚結讚生怕自己的反間計謀不奏效,又親自率軍,抵達鳳翔城池的下麵,大聲地呼喊道:


  “唐軍將士們,我是吐蕃王國的次相尚結讚。李令公召喚我們吐蕃勇士,前來會商定國大事。為什麽我們今天到來之後,李令公卻不出麵,前來犒勞我們這些吐蕃勇士呢?”


  城頭上的唐軍將士,聽了吐蕃次相尚結讚的說辭,信以為真,立即議論了起來:


  “我們的李令公,召喚吐蕃賊酋前來,究竟是什麽意思呢?難道李令公大人,準備要與吐蕃賊酋次相尚結讚,談論什麽大事嗎?”


  吐蕃次相尚結讚聽了城頭上唐軍將士的議論,暗暗得意,命令吐蕃大軍在鳳翔城池城外,住了一夜,才行撤退。


  吐蕃次相尚結讚兵臨城下,聲稱李晟召喚他們前來鳳翔的傳聞,很快就沸沸揚揚地傳到了京師長安。


  10

  貞元二年(786年)十月十六日,鳳翔節度使李晟,派遣蕃落使野詩良輔,會同衙前兵馬使王佖,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向摧沙堡(寧夏固原縣西北)進發,前去襲擊駐守摧沙堡的吐蕃軍隊。


  蕃落使野詩良輔與同衙前兵馬使王佖統帥的五千唐軍精銳,與吐蕃軍二萬人,在摧沙堡附近,發生了遭遇戰。


  麵對唐軍的突然襲擊,吐蕃軍不備,大軍失利撤退。


  唐軍乘勝追擊,直抵摧沙堡下,迅速攻克了摧沙堡。唐軍將士斬殺了吐蕃名將扈屈律西蒙,縱火焚燒了吐蕃貯存的積蓄,然後順利地撤退回營了。


  吐蕃次相尚結讚,得知摧沙堡的敗訊,大怒若狂,怒罵李晟道:

  “好你個李晟惡賊,本相對天發誓,不除掉你這個奸賊,誓不為人。”


  吐蕃次相尚結讚,越發惱恨,欲除掉李晟而後快。


  見摧沙堡淪陷,吐蕃大軍情勢不妙,吐蕃次相尚結讚隻得率軍,穿過寧州(甘肅省寧縣),慶州(甘肅省慶陽縣),向北而去。


  11

  貞元二年(786年)十月十七日,尚結讚率領吐蕃軍,在合水(甘肅省慶陽縣東合水老城)以北紮營,再次遭遇邠寧鎮節度使韓遊瑰軍隊的襲擊。


  邠寧鎮節度使韓遊瑰,派遣將領史履程,在夜色掩護下,對吐蕃軍隊發動襲擊,殺吐蕃軍隊數百人後撤退。


  吐蕃次相尚結讚屢次戰敗,惱羞成怒,等吐蕃軍主力集結完成後,下令立即開始追擊唐軍。


  見吐蕃軍隊氣勢洶洶,邠寧鎮節度使韓遊瑰,命令唐軍在平川集結,派人秘密進入西方山區。


  唐軍見吐蕃軍隊臨近,突然擂動戰鼓,吹起號角,大聲呼喊。


  吐蕃將領聽後,大吃一驚,害怕中了唐軍的埋伏,隻得拋棄所有擄掠的東西,下令急行向後撤退。


  吐蕃次相尚結讚屢次失利,除掉李晟,馬燧,渾堿等唐軍著名將領的決心,越發強烈,心情越發急迫。


  12

  到了貞元二年(786年)年底,十二月十二日,吐蕃次相尚結讚的離間計,終於發揮了作用。


  吐蕃次相尚結讚的間諜,探聽到大唐朝廷君臣的反應後,立即向尚結讚報告。吐蕃次相尚結讚暗暗高興,秘密推波助瀾,加緊布置。


  左仆射張延賞,見中傷陷害李晟的機會來臨。於是左仆射張延賞,上書皇帝,控告鳳翔節度使李晟道:

  “陛下,臣聽說,鳳翔節度使李晟,與吐蕃次相尚結讚相互勾結,秘密磋商,恐怕對大唐朝廷不利。


  臣擔心,李晟即將叛國,陛下不可不防啊!”


  左仆射張延賞的話,說中了李適的心事。李適聽後,臉色陰沉,沉默不語。


  張延賞見了李適的反應,默然大喜。他加快步伐,把李晟的那些所謂的陰謀詭計,在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麵前,宣傳得向滾水一樣沸騰。


  左仆射張延賞,還秘密籌劃,指使自己的黨徒,使用多種極端的手段,定欲置李晟於死地。


  得到張延賞陷害的消息和皇帝的反應後,鳳翔節度使李晟彷徨不安,憂怒交加,但無法為自己辯駁。


  “功高震主,陛下早就猜忌臣了。我李晟心裏,應該是非常明白的。


  朝廷的那些猜忌,究竟來自哪裏,我李晟怎麽不明白呢?雖然我明知如此,但我又如何為自己辯白呢?”


  麵對皇帝和奸佞的猜忌中傷,鳳翔節度使李晟無計可施,隻有日夜不停地流淚,雙眼都哭得紅腫了起來。


  深思遭禍的根源以後,鳳翔節度使李晟怵然恐懼。為了減輕皇帝的猜疑,鳳翔節度使李晟隻好決定,把自己李氏家族所有的子弟,全都送到京師長安,作為人質。


  鳳翔節度使李晟,還立即上疏皇帝,請求皇帝允許辭職,剃發出家,去當和尚。


  13

  李適已經感覺到,李晟的心裏,已經受到了一種強大的壓力,不禁有些快意。


  見懲戒李晟的目的已經達到,李適十分舒心。為了避免激怒李晟,逼李晟走上李懷光之路,李適就安慰李晟,向李晟解釋說道:


  “愛卿啊,你為帝國立下的功績,朕一刻也沒有忘記。


  朕不是昏庸之君,那些中傷愛卿的流言,你不要放在心上。希望愛卿,繼續為帝國效忠,恪盡職守,不許辭職。”


  李適的心裏,稍稍輕鬆和舒暢了一些,不再對李晟死死地緊逼,以免激怒李晟。


  然而,左仆射張延賞,依然不肯善罷甘休,一心欲置李晟於死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