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謀中興新皇繼位 好兆頭百姓欣喜
1
閏五月十五日,李適下詔,尊崇郭子儀為尚父,加封為太尉兼中書令。
郭子儀擔任的其他重要兼職:關內,河東副元帥以及各種使職等,則全部罷免。
為了安撫郭子儀,李適下詔,將郭子儀的實封封地,增加到了二千戶,每月供給郭子儀一千五百人的糧食,二百匹馬的飼料。
郭子儀的子弟和女婿們升官的,達到了十多人。
接著,李適又聽從郭子儀的建議,任命郭子儀的副將,河東、朔方都虞候李懷光,擔任河中尹及邠、寧、慶、晉、絳、慈、隰節度使;
任命朔方留後兼靈州長史常謙光,擔任靈州大都督及西受降城、定遠、天德、鹽、夏、豐等軍州節度使;
任命振武軍使渾瑊,擔任單於大都護、東中二受降城及振武、鎮北、綏、銀、麟、勝等軍州節度使。
就這樣,李適終於徹底地分割了郭子儀權力。他如釋重負,解除了背上的芒刺,如釋重負,焦慮不安的心情,終於放鬆了一些。
2
近段時間來,李適諸事順利,心想事成,不禁有些誌得意滿,越發躊躇滿誌。
一天,處理完奏章,李適獨自一人,坐在寶座上想著心事。侍從李廣瑞等,侍候在宮門外。
“朕一定要做一個有道之君,實現複興帝國的夢想。當初,父皇,祖父,都受著臣屬的製約,抱負難伸。朕一定要吸取教訓,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見地,絕對不要受到臣下們的牽製左右。”
李適自言自語地說道。
突然,李適好像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他招招手,急忙將侍從李廣瑞叫了進來。
“廣瑞啊,最近這些日子,你聽到過宮內宮外,又有什麽傳聞沒有?”
李適似乎漫不經心地問李廣瑞道。
侍從李廣瑞一聽此言,心裏一驚,擔心皇帝聽見了什麽。他不敢隱瞞,帶著不經意的神情,對李適說道:
“陛下,最近的輿論,都非常讚賞陛下的英明舉措,說陛下是有道明君。
尤其是陛下任用崔大人為相,給予郭令公優厚的封賞,更是令大臣們讚不絕口,稱頌不已。
不過,前些日子,臣也曾經偶爾聽說過一些流言,隻是不知道真假,所以一直不敢跟陛下說。”侍從李廣瑞十分謹慎。
“怎麽會不敢跟朕說呢?難道這件事,與朕有關嗎?”李適瞪大了眼睛,看著李廣瑞。
“不瞞陛下,正是如此。臣私下聽說,當初先帝曾經十分寵愛獨孤貴妃。黎幹、劉忠翼這兩個家夥,見先帝寵愛獨孤貴妃,就打算向獨孤貴妃邀功請賞。
他們曾經勸過代宗皇帝,請求立獨孤貴妃為皇後,準備把貴妃的兒子韓王(李迥),立為太子。
不知陛下,聽到過這樣的傳聞沒有?”李廣瑞問李適道。
李適掩飾住自己的驚愕,製止李廣瑞道:
“真有這樣的傳聞嗎?”李適半信半疑,叮囑道,“廣瑞啊,這件事情,你一定要保密。朕以為,肯定是多事之人,在其中播弄是非。這件事情,你千萬不要亂說出去。”
李適一邊叮囑,一邊把李廣瑞的話,牢牢地記在了心裏。
李廣瑞急忙答道:
“謹遵陛下的旨意。請恕臣大膽,臣還想妄談幾句。
陛下啊,臣私下以為,陛下要重振朝綱,奠定中興之局,必須製約驕橫跋扈的大臣、內外勾結的內臣,不讓李輔國,元載的往事,在聖朝發生。陛下以為如何呢?”
“想不到你這個家夥,看似莽夫,卻還有一些見識。”李適誇獎李廣瑞道,“你老實給朕說說,你究竟發現了些什麽問題,不許有一點隱瞞。”
“陛下英明!臣發現,兵部侍郎黎幹,狡猾陰險,善於阿諛奉承,與宦官特進劉忠翼的關係,十分友善親密。
劉忠翼當初仗著先帝的寵幸,一直貪婪放縱,貪贓枉法,縱情使性。
兵部侍郎黎幹,與劉忠翼兩人,狼狽為奸,胡作非為,二人都為文武大臣所厭惡。
臣發現,最近這些日子,兵部侍郎黎幹,曾經多次秘密乘輦,到劉忠翼那裏去,好像是在密謀策劃什麽大事情。
臣擔心他們,會對陛下不利,請陛下警惕。”李廣瑞提醒皇帝道。
李適聽後,頓時警覺,機警地對李廣瑞說道:
“廣瑞啊,多謝你的提醒!朕知道怎麽做了。”
閏五月二十七日,李適下旨懲罰黎幹、劉忠翼道:
“兵部侍郎黎幹,與特進劉忠翼勾結,預謀不軌。著即將黎幹、劉忠翼一道,削除名籍,流放邊地。”
黎幹、劉忠翼等奸佞被皇帝貶斥,舉國歡騰。黎民百姓,越發認為中興有望。
3
可是,政事堂裏,宰相崔祐甫,最近卻總覺得有些精力不濟,力不從心。
處理完公務以後,崔祐甫覺得身體有些疲憊,坐在座位上打了一會盹。
突然,崔祐甫似乎想起了什麽似的,急忙吩咐手下部屬崔俊平道:
“俊平啊,請你幫我準備一下輦轎,跟我一塊進宮,去拜見陛下。”
崔俊平得令,立即前去張羅。不多久,崔祐甫就坐在了李適的麵前。
“宰相愛卿啊,朕即位幾月來,臣民們對朕有何看法啊?請愛卿毫無隱瞞地跟朕說說,朕非常希望了解真實的民意,好提高一下朕治理帝國的水平。”
李適露出了十分誠懇的態度,謙遜地對崔祐甫說道。
“陛下高瞻遠矚,謙遜果斷,朕敬佩不已。黎幹、劉忠翼兩個奸佞,被陛下下旨,在藍田就地賜死,天下百姓,無不歡欣鼓舞,熱烈慶賀。
陛下雷厲風行的舉動,讓大唐朝廷的文武百官都為之一振。臣料想,如此下去,大唐複興有望,國泰民安的光輝歲月,必將再次在聖朝降臨。”崔祐甫稱讚道。
“愛卿過獎了。這些事情,都是朕的本職工作,又有什麽值得誇耀的呢?
說實話,朕擺平了朝廷的這些棘手的問題,如今是信心百倍。愛卿以為,我們如今的當務之急是什麽呢?”
李適滿麵笑容,樂嗬嗬地詢問崔祐甫道。
“臣以為,當今財政窘困,開支巨大,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整頓好財政,維持好帝國用度。陛下以為如何呢?”
“愛卿所言極是!”李適笑眯眯地點頭稱讚道,“財政賦稅,維係帝國安危,的確是重中之重。愛卿對管理財政賦稅方麵的問題,有何建議呢?”李適虛心地問崔祐甫道。
“陛下,情況是這樣的。
我們大唐朝廷的財政,起先一直由劉晏、韓滉兩人具體負責,分管天下財政賦稅。
劉晏掌管江南、山南、江淮、嶺南等地;韓滉掌管關內、河東、劍南等地。
臣最近聽說,韓滉因為搜刮民財過度,百姓怨聲載道。陛下要留下堯舜之君的美名,不能不注意留意一下百姓的呼聲。”
崔祐甫話中有話地建議李適道。
“朕理解愛卿的意思。為了平息民憤,朕決定罷免韓滉的財政大權,免去他的戶部侍郎兼判度支之職,任命他為太常卿,愛卿以為如何呢?”
“陛下英明!臣以為,任命吏部尚書劉晏一個人判度支,全權負責管理朝廷財政賦稅,總攬全局就夠了。
陛下啊,吏部尚書劉大人,可是大唐帝國的人才啊,希望陛下一直信任他。”
崔祐甫似乎在擔心什麽,突然叮囑提醒李適道。
“朕一定會自始至終,信任寵愛劉大人的。朕心裏非常清楚,劉大人是我大唐財政賦稅方麵的傑出人才。
當初的情形,朕曆曆在目。
至德初年時,朝廷由第五琦開始實行食鹽專賣,以補充軍事費用,維持朝廷的運轉。
到了後來,劉晏總攬財政賦稅全局後,繼續實行食鹽專賣法,製度更加精密完備。
開始,我們大唐帝國每年的鹽稅收入,隻有錢六十萬緡,不夠國庫開支。後來,每年的鹽稅收入超過了原來十倍,而百姓並不厭苦。
到了如今,朕約略統計了一下,朝廷每年所收入的錢,總數達一千二百萬緡,而食鹽專賣的收入,就占了一大半。
劉晏將食鹽專賣的收入,用於漕運雇工。從長江、淮河至長安東渭橋,大抵運輸一萬斛鹽,雇工費約七千緡。
自淮河以北,劉晏沿路設置巡院,挑選能力強的官吏主事,不增加州縣的一點麻煩,就能順利地完成朝廷交予的漕運事務。
由此可見,劉晏功不可沒,具有傑出的理財才幹啊!
劉晏對帝國的貢獻,是如此之大,朕怎麽能夠忘記他的功勞,抹殺他的功績呢?
宰相大人,你怎麽突然提到了這個問題呢?”李適突然意識到了什麽,不解地問崔祐甫道。
“陛下啊,管理朝廷的財政賦稅,是為朝廷理財。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其中可能牽涉到很多的利益階層,不可避免地會損害到他們的核心利益。
臣擔心的是,會有人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中傷陷害劉大人,亂了朝廷的理財大計。”
崔祐甫十分擔憂地對李適說道。
“愛卿說得很對。朕會牢牢記住愛卿的話的。愛卿啊,你今天突然來見朕,一定是還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吧?”
李適機智地詢問崔祐甫道。
4
“陛下睿智,的確如此。臣還有幾件大事,必須向陛下言說。
第一件是,曆年各郡縣的積案,很多很多,百姓滿腹怨言,無法排解;
第二件事情更為棘手,那就是有關皇帝派遣使節,騷擾地方,如何處置的問題。
當初,代宗皇帝特別寵幸內臣宦官,派他們代表皇帝,到各地去出差。
奉皇命出使各地的宦官,代宗皇帝都從不禁止。
宦官們打著皇帝的名義,去公開索取賄賂,求取財物。代宗皇帝反而認為,宦官們這樣做,是為了維護皇室的尊嚴。
有一次,代宗派遣中使胡寶寶,去賞賜妃子的家族。
回來後,代宗皇帝一問,發現妃子的娘家,送給宦官的財物很少。代宗皇帝心裏很不高興,以為妃子的娘家,鄙視自己的聖旨,瞧不起皇帝的賞賜。
妃子聽了以後,心裏非常害怕。她馬上用自己的私房錢,去對中使胡寶寶進行補償。
自此以後,宦官使者,公開求取賄賂和饋贈的情形,到了無所顧忌的地步。
就連朝廷掌握大權的宰相們,也都必須將大批錢財存在政事堂的櫥櫃中,以備不時之需。
宦官每次來政事堂,賞賜宰相們一件東西,宣讀一次聖旨,從來沒有空手回去的。
宦官出使地方,所經州縣,發放公文,收取珠寶財物,如同征收賦稅一樣,都滿載而歸。
臣以為,公開索賄納賄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了朝廷一個十分嚴重的弊端,希望陛下警覺,及時處置。
第三件事情,也是非常緊迫重要,關係到社稷安危。
臣發現,王駕鶴執掌皇家禁衛兩軍,已經十多年了,根深蒂固。他權傾中外,無人製約,朝廷內外,都十分害怕王駕鶴的權勢。
臣以為,如果王駕鶴心生二心,則帝國危也。臣請求陛下,盡快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最後一件事情就是,臣近些日子,感覺身體不太舒服,常常感到有些身心疲憊。
臣恭請陛下,讓臣退休,或者另行選拔一位賢明的宰相輔助臣,分擔一些臣的工作。”
崔祐甫一口氣,對皇帝說了好幾件大事。
5
李適沉吟半晌,拍板說道:
“愛卿所說的事情,都非常重要,朕決定立即實施。朕正要仰賴愛卿,去完成中興帝國的大業。愛卿你怎麽能夠丟下擔子呢?
你給朕推薦一個人選,讓他分擔一下你的工作吧!”李適說道。
“多謝陛下的信任。臣發現,大臣楊炎,很有才幹學識,氣度非凡,能辦大事,希望陛下任用他。”
崔祐甫向李適推薦楊炎道。
“愛卿的建議很好!朕平素也聽說過楊炎的美好聲名,朕立即召用他。”
李適接受宰相崔祐甫的建議,決定起用還在貶謫中的楊炎為相。
“朕正在勵精圖治,中興社稷,力求打破朝廷傳統的規矩。用人就是應該任人唯賢,不拘等次,破格選拔。
愛卿的推舉,正和朕意。請問愛卿,你還有什麽建議嗎?”
李適誠懇地問崔祐甫道。
“陛下求賢若渴,從善如流,臣非常欽佩。臣沒有什麽建議了。臣相信,在陛下的英明領導下,大唐定會撥亂反正,欣欣向榮。”崔祐甫稱讚皇帝道。
“承愛卿吉言,既然沒有正事了,我們君臣,就聊點別的話吧!”
李適向崔祐甫提議道。
“好的,陛下。”
崔祐甫的心情也十分舒暢,病體也似乎好了許多。
6
李適繼位以後,在宰相崔祐甫、劉晏等大臣的襄助之下,朝廷政事,逐步走上了正軌。
不久,李適外放韓滉出京,去出任晉州刺史。
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李適開始處理曆年來的積案,安撫民心,於是下詔說道:
“布告天下:
多年來,天下冤案,積留很多,黎民百姓有冤難伸。
朕下旨,如果州府不予受理的,可以準許人們去找三司使申述。
責令禦史中丞、中書舍人、給事中各一人,每天到朝堂,去接受百姓的訟詞。
被告如果認為判案不公,還不能推究決斷的,聽任他們敲擊登聞鼓,去鳴冤叫屈。
今後不許再上奏,設置寺觀,以及請求剃度和尚、尼姑之類禮佛佞佛的事情,以免官吏百姓,因癡迷佛事,而誤了帝國的根本大事。”
7
聖旨下達以後,上京訴訟,敲登聞鼓,伸冤的百姓很多。伸冤的百姓常常是成群結隊,絡繹不絕,官府深以為煩。
右金吾將軍裴諝,遂上書皇帝,建議製止百姓鳴冤道:
“陛下,臣以為,那些百姓投訴爭論的案件,大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不值得重視。
如果天子都親自一一過問這些小事,天下哪裏還用得著官吏,去治理呢?那麽,攝理法官的設立,又有什麽意義呢?
臣建議,這些案件,還是交給法官們去處理為宜!”右金吾將軍裴諝建議道。
“愛卿的建議有理。”於是,李適下旨道,“將這些案件,全部交給有關部門去處理。”
有關部門遂我行我素,完全不理解皇帝為百姓伸冤的好意,拚命掩蓋或者推脫百姓的申訴。
上述之路成為了擺設。百姓求告無門,怨聲載道,越發憤怒。善政反而變成了弊政。
8
“朕對索賄、受賄盛行的弊病,是深惡痛絕。
朕一定要改變父皇在位時的做法,糾正皇帝派遣欽差,四處索取賄賂的弊病,建立一種高效廉潔的官府運行體製。
可是,貪官汙吏們卻百般阻撓。看樣子,朕必須用激烈的手段,去改革這些弊病才行。”
聽到宰相崔祐甫的建議以後,李適決心大張旗鼓地懲治腐敗,清廉吏治。
不久,宦官邵光超,就撞到了李適的槍口上。
李適派遣宦官邵光超,作為皇帝的特別使者,到淮西去賞賜節度使李希烈旌節,安撫李希烈。
淮西鎮節度使李希烈,為了討好使節邵光超,就贈給了中使邵光超奴仆、馬匹以及七百匹細絹,二百斤黃茗。
黃茗,是一種十分名貴的老茶葉。
李適得到報告以後,心裏十分惱火,認為邵光超等使節們,知法犯法,阻撓皇帝懲治貪腐的旨意。
李適下旨,痛打了中使邵光超六十大板,然後將邵光超流放到了外地。
李適懲治貪腐的果斷措施,讓大唐朝廷內外,為之一振。貪官汙吏,無不震懾。
那些出使未歸的宦官,聽到邵光超受罰的消息以後,都非常擔心,偷偷地把所得的東西,扔在了山穀之中。
即使藩鎮和地方官,照樣致送他們財物,他們也都不敢接受,索賄納賄了。
9
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二十六日,李適任命神策軍都知兵馬使、右領軍大將軍王駕鶴,為東都園苑使;
李適任命司農卿白琇珪,為神策軍都知兵馬使、右領軍大將軍,接替王駕鶴的職務,去管理禁軍,並將白琇珪,改名為白誌貞。
王駕鶴執掌皇家禁衛兩軍十多年,權傾中外。朝廷上下,都十分害怕王駕鶴的權勢。
改命詔書頒發之前,李適擔心王駕鶴會發生變化,召集禁軍作亂,叛變朝廷。
於是,李適命令宰相崔祐甫,親自去召見王駕鶴,跟他傾心長談,故意拖延了很長很長時間。
等到王駕鶴走出政事堂,要回神策軍基地之時,白誌貞已經到了禁軍大營,接管了王駕鶴的權力。
神策軍總指揮宦官王駕鶴的禁軍兵權,被李適解除以後,中外一致慶賀,李適也如釋重負。
10
從前在代宗(李豫)當政時期,元載專權,代宗滿足於安定的日子,不思變革。
群臣也是得過且過,不求進取,許多的國事,都被耽誤擱置了起來。
四夷使者,各國使節,以及各地奏報計劃的官吏,抵達京師長安以後,有的一連幾年,朝廷都不遣返他們回去報告。
朝廷甚至還在右銀台門,設置專門的客省,去安置這些官吏和使節。
那些上書論事,失職未再任的官吏,也安置在那裏,由客省負責他們食住,動輒十年。
客省裏麵,不僅常常住有幾百官吏和使節,而且加上他們的隨從、牲畜等,總共數以千計。
這數以千計的人畜,都由度支供給他們食糧,草料等,費用十分龐大,動輒以千萬來計算。
朝廷有關部門難以負擔,多次建議朝廷,迅速加以處置。
到了今天,李適下令全麵整治。放出那些被拘禁的人,遣返辦完公事的人,任命應當再任官的人,改派他們新職務,前去各地上任。
這個整治措施,收效明顯,度支一年,光糧食就能夠節省一萬九千二百斛。
天下官吏百姓,聽到新君李適的種種革新的措施,都十分欣喜振奮,翹首相望。
大唐全國的黎民百姓,都一致讚頌道:
“當今天子,英明睿智,雄心勃勃,克己奉公,一心為民,天下即將太平了。”
在澧州聽說了皇帝大刀闊斧,整頓朝政的消息以後,李泌非常欣慰,心裏充滿期待:
“陛下如此一秉大公,殫精竭慮,兢兢業業地治理帝國,真是中興之主啊!
如果陛下有革新弊政的連貫舉措出籠,能夠自始至終地堅持貫徹下去,何憂複興帝國的使命,不能夠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