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李亨分割朔方鎮 光弼臨危掌亂軍
1
蝸居在衡山的陋室裏,看著朝廷調離郭子儀,分割朔方鎮的邸報,李泌心中的憂慮,越來越深。
除了皇帝李亨,河東鎮節度使李光弼,朔方節度使郭子儀以外,最為清楚朔方軍內部複雜情況的,就是李泌了。
當初在靈武之時,李泌協助李亨運籌帷幄,就常常與李亨一道,討論朔方軍的情況。
李亨常常憂慮不安,不時為如何妥善地處理朝廷與朔方鎮的關係,而憂心忡忡。
李泌也是殫精竭慮,竭盡全力為安撫朔方鎮將士,調動他們平叛的積極性,而獻計獻策。
“陛下,你不是也十分了解朔方軍嗎?
朔方軍功勳卓著,而朝廷的酬庸卻太少,為什麽陛下卻要做出如此的決策呢?
難道你不理解朔方軍將士們的心理嗎?”
李泌自言自語,就像在麵對著李亨說話。
“陛下啊,你應該十分清楚,朔方軍的情形啊!
叛亂還未平定,大盜還未清除,為什麽要如此心急呢?
您應該清楚,朔方軍,本來就是一支蕃漢混雜的複雜軍隊。
各支部隊皆有淵源,互相之間既有聯合互助,又有矛盾鬥爭。
單純依靠主帥的嚴刑峻法,嚴明軍紀去治軍,是絕對帶不好這樣的部隊的啊!
朔方軍最需要的,是像郭子儀將軍那樣,寬嚴相濟、但以寬為主的主帥啊!
朔方軍需要的主帥,他首先應該具有,善於協調各方麵的關係,妥善處理好各種矛盾的能力。
其次,還需要他能夠摸清部下將領們的稟性,充分調動各將領的積極性。
而主帥郭子儀,不是恰好是合符這樣條件的主帥,是朔方軍的最合適的統帥人選嗎?
為什麽陛下,你卻一意孤行,堅持撤換他呢?
陛下啊,你不知道,你對郭子儀將軍的猜疑,對朔方軍的分割,將會危及社稷啊?”
2
“陛下心裏並不糊塗。陛下其實非常清楚,要撤換郭子儀,分割朔方鎮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於朔方鎮擁有的強大實力啊!
前事之師,後事不忘!安祿山獨領範陽三鎮節度,尾大不掉的教訓,實在太深刻啊!”
李泌也知道李亨的心理,“然而,陛下操之過急,選擇的時機,並不恰當啊!
為什麽陛下要選擇在平叛的節骨眼上,做如此重大的變動呢?
這不正是我常對陛下所說的處置不當嗎?”
3
當初,自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起,郭子儀臨危受命,接受太上皇李隆基的任命以後,就一直執掌朔方軍的兵權。
那年的十二月,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率軍,出擊靜邊軍,開始與安祿山叛軍作戰,初戰告捷,就立下了赫赫功勳。
直到乾元元年(758年)十月,衛州、愁思岡之戰,節度使郭子儀,都始終能夠把朔方軍蠻漢各部,團結在一起,充分發揮兵馬使仆固懷恩等蕃將們的作用,接連取得了很多重大的勝利。
郭子儀率領的朔方軍,最終順利地完成了收複東西二京的任務,擔當起了“獨任朔方無限功”的讚譽,為大唐帝國的複興,立下了赫赫功勳。
但也隻因為如此,功高震主,手握強大武力的郭子儀,開始受到皇帝的猜忌。
加之,李亨在靈武繼位登基之時,郭子儀,李光弼對待新皇帝的抵觸,抗拒態度,李亨一直耿耿於懷,很不放心。
於是,到了乾元二年(759年)七月,朔方軍統帥郭子儀,終於因為功高震主,受到皇帝的猜忌而離職。
朔方鎮也慘遭分割的命運,戰鬥力嚴重削弱。
4
“陛下啊,你可知道,你分割朔方軍,你以李光弼去取代郭子儀統領朔方軍,明顯是一個重大的失策啊!
難道陛下以為,叛軍已經不足為懼,已經大功告成了嗎?”
想起李亨的決策,李泌就非常感歎惋惜,卻也無計可施,有了一種無力扶持之感。
“陛下啊,你應該知道,李光弼的治軍風格,與郭子儀有很大的不同啊!
李光弼治軍嚴格,軍紀嚴明,比較喜歡以權威去發布軍令,去壓服將士。
他禦軍嚴肅,天下服其威名。每申號令,諸將莫敢仰視。
陛下應該深知,李光弼這人,其實比較適合帶領那些資曆較淺的將領、淵源不深的軍隊啊!
當初,天寶十五年(756年)一月之時,太上皇接受郭子儀的推薦,任命李光弼,去出任河東節度使,重建河東軍,那就是最合適的選擇啊!
李光弼不負太上皇所望,他在河東節度使任上的種種表現,的確是非常出色啊!
可是,陛下啊,你該知道,帶領朔方軍這種背景十分複雜的軍隊,李光弼就不如郭子儀將軍合適了啊!
你也應該了解,李光弼的河東軍,與郭子儀的朔方軍,在平叛戰鬥中,不時爭功,本身就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矛盾衝突。
朔方軍的將士們,自然而然,對郭子儀被朝廷撤換,讓李光弼去接替節度使的職位,就從心理上,有了一些抗拒和抵觸的情緒。
而李光弼接管朔方軍的那一些做法,以猜忌、懷疑的方式,由河東軍五百精銳騎兵護衛,進入朔方軍,甚至借故殺害朔方軍名將張用濟的行動,更加激發了主帥與朔方將士們之間的矛盾,從而加劇了雙方的衝突的發生。
陛下啊,你可知道,李光弼帶領自己親信的河東鎮數百騎兵,趁夜進入朔方軍總部,接收朔方軍指揮權的做法,給朔方軍各將領的第一印象,是多麽差勁啊!
你可知道,李光弼這樣做,是不能夠讓朔方鎮將士們心服口服,獲得朔方軍各將領的敬重和佩服的呢?
朔方軍左廂兵馬使張用濟,當時對李光弼的不滿情緒,也是很有道理,可以理解的啊!
張用濟的態度,其實反映了朔方將領們的普遍情緒啊!
可沒有想到,左廂兵馬使張用濟,對新任主將李光弼的抵觸情緒,竟然會引起李光弼的不滿和憤怒。
李光弼以私恨,輕率地殺掉足智多謀的左廂兵馬使張用濟,更是自毀長城啊!
左廂兵馬使張用濟,本是朔方軍的良將,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將領。
他對朝廷也一向忠心耿耿。
不想最終,張用濟卻因為觸怒新任主將李光弼,而無辜喪身,軍心為之同情悲憤。
陛下啊,你可知道,李光弼的這些不明智的舉動,直接導致了朔方軍官兵的逃散,極大地影響了朔方軍的戰鬥力呢?
左廂兵馬使張用濟,可說是戰功赫赫。
當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的十月,率領官軍收複河陽郡和河內郡的,就是朔方鎮的左廂兵馬使張用濟和渾釋之兩員名將。
鄴城戰敗之後,也是左廂兵馬使張用濟,力勸主將郭子儀不要逃跑,堅守河陽,才不至於全軍潰敗的啊!
即使左廂兵馬使張用濟,策劃驅逐主將李光弼不對,但也是因為李光弼的做法不當在先啊!
而且,張用濟在仆固懷恩和康元寶的勸說下,已經作罷,並沒有采取實際行動。
李光弼召見左廂兵馬使張用濟之時,張用濟也是單騎來謁。
事實上,張用濟已經準備服從李光弼對朔方軍的指揮了。
但是,李光弼心胸狹窄,眥睚必報,依然沒有放棄殺將立威的目的。
他還是用泄私憤的方式,把左廂兵馬使張用濟殺了。
陛下啊,你該知道,這種殺將以立威的做法,對那些未見過世麵、以前互相又不認識的新兵新將,的確很有效力,具有震懾作用。
但對於朔方軍各將領,卻不僅沒有什麽積極的作用,反而有巨大的不良後果啊!”
想到皇帝對朔方鎮的不當處置,李泌更加痛心。
5
李亨當時,根本就沒有想到,李光弼殺將以立威,殺害張用濟的做法,居然最終導致了朔方軍官兵的大量逃散。
朔方軍上下,人心開始離散,給後來的平叛戰役,留下了重大隱患。
在這以後,李光弼雖然斬殺了張用濟,卻依然選擇堅守河陽的戰略,則實際上是張用濟已經定計於先,離不開張用濟的謀劃。
由此可見,張用濟死得實在太冤枉。
6
當時,大唐朝廷給朔方軍下達的軍隊滿額標準,是擁有騎步將士六萬五千人。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到至德三年(公元758年)九月,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裏,朔方軍幾乎沒有與叛軍打過什麽大仗。
所以,在這期間,朔方軍的兵力,應該是基本上得到了補充,達到了滿員六萬五千人的限額。
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十月,衛州、愁思岡之戰中,朔方軍與叛軍的戰鬥,也進行得十分順利,朔方軍的損失應該不大。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安陽河之戰時,朔方軍也是被布置在大軍的最後麵,作為後續增援部隊使用的,也應該沒有遭受大的損失。
鄴城之戰中,天刮大風以後,叛軍往北逃跑,官軍向南奔逃。
朔方軍也僅僅是潰散,也並沒有被叛軍追擊殲滅。
因此,這次戰役中,朔方軍的人員損失,應該也是不大的,但裝備、戰馬輜重的損失,應該不少。
因此,退到河陽堅守備戰,迎戰叛軍的時候,朔方軍的兵力有四至五萬,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可是,等到乾元二年(759年)十月,李光弼擔任朔方鎮節度使,率朔方軍堅守河陽的時候,朔方軍實際上,卻隻剩下兩萬人馬了。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李光弼的處置不當,張用濟無辜被主將殺害,朔方士卒畏李光弼之威,逃散將士很多,而造成的。
左廂兵馬使張用濟那些親信的部下,自然不必說了。
他們對新來的主將李光弼,自然是心懷不滿,咬牙切齒痛恨的。
況且大多數人,起初都多多少少有一些排外的情緒,何況是對待他們極端仇視的人呢?
其他朔方各部的蕃漢官兵、將士,因為害怕或者自保,應該有很多人,也都不願意心甘情願地跟隨李光弼,聽從他的指揮,配合他的行動。
如此一來,朔方節度使李光弼的手上,自然而然,也就沒有多少可用之兵了。
即便那些勉強跟隨李光弼的朔方軍將領,除番將都知兵馬使仆固懷恩以外的其他將領,也大都抱著與仆固懷恩一樣的態度,與李光弼是離心離德,若即若離的。
甚至在心裏,他們還巴不得節度使李光弼失敗,或者尋找機會,去報仇雪恨。
李光弼對待都知兵馬使仆固懷恩的態度,似乎也比較嚴厲。
但是,和明目張膽地殺害左廂兵馬使張用濟比起來,已經算是優厚不少了。
可是,都知兵馬使仆固懷恩的心裏,還是一直不願意接受李光弼的領導,對李光弼有著一種強烈的抵觸情緒。
而實際上,主將李光弼的心裏也都一直非常擔心,害怕禍起蕭牆。
所以,李光弼從河東郡帶來的五百親軍,常常與他寸步不離。
他也十分忌憚都知兵馬使仆固懷恩,以及仆固懷恩部下那些彪悍的蠻族士卒們。
就這樣,朔方軍戰鬥人員突減,將帥上下猜忌,將帥、士卒之間也互不信任,嚴重影響了朔方軍的戰鬥力。
這種種弊端,都是李亨、李光弼君臣,始料未及的。
7
在李亨的盲目處置下,自乾元二年(759年)七月,李光弼走馬上任,接管朔方軍的軍事指揮權之後,一向戰鬥力超群,威震天下的朔方軍,就隻剩下半條命了。
所以,從這時起,一直到寶應元年(762年)三月,李光弼離開朔方軍,郭子儀重新執掌朔方軍期間,朔方軍的戰鬥力銳減,一直處於一種半死不活、萎靡不振的狀態之中。
朔方軍已經由一隻威風凜凜,戰無不勝的雄獅,變成為一隻慵懶多病的病貓了。
然而,朔方軍的戰鬥力在藩鎮中一向超群,名聞天下。
即使如今的朔方軍,已經是一隻病貓,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和其他藩鎮的官軍隊伍比較起來,還是一支不可小視的生力軍。
可是,朔方軍卻是大唐朝廷平叛一心依賴的主力大軍。
朔方軍不能努力作戰,建立赫赫功勳,自然而然,大唐朝廷軍隊,也就不能對安慶緒、史思明的叛軍,發動決定性、致命性的打擊了。
何況,李亨的平叛大計,並沒有按照他當初在彭原與李泌製定好的方略去施行。
想起皇帝的自命不凡,皇帝的猜疑與顢頇,給平叛帶來的巨大變局,引發的巨大危機,李泌越發憂心如焚
幸好到了此時,大燕叛軍內部,也發生了巨變。
安氏的大燕,在不知不覺中轉移到了史氏的手中,這才給了大唐朝廷一陣緩氣的機會。
8
乾元二年(759年)四月八日,史思明於範陽老巢繼位登基,自稱“大燕皇帝”。
史思明下旨,改元“順天”,立其妻辛氏,為大燕皇後,立其子史朝義為懷王。
史思明任命謀臣周摯,為宰相,任命名將李歸仁,為大將,改範陽為燕京,改州為郡。
經過幾個月的苦心經營,到了乾元二年(759年)九月,燕帝史思明,終於擺平了大燕內部的反抗勢力,漸漸坐穩了帝位。
見內部安穩,時機逐漸成熟,史思明遂下旨,命令自己最寵愛的皇子史朝清,鎮守基地範陽。
史思明下令,大燕所屬各郡太守,各率領士卒三千人,隨從大燕皇帝直下河南,再次開始與大唐朝廷軍隊對壘,希望一統天下,建立蓋世功業。
燕帝史思明禦駕親征,親自率領大軍,分兵四路,大舉南征,反攻大唐官軍,準備重新奪回大燕失去的東、西京等戰略要地。
大唐帝國的處境,又開始變得岌岌可危,危險萬分。
9
李泌將邸報翻閱到這裏,心裏更加憂慮。
他浮想聯翩,憂思難忘,心中的懊惱油然而生。
他內心的愧悔與惋惜,也更加強烈。
“要是當初,陛下能夠認真接受我的建議,直搗叛賊的巢穴範陽,那該多好啊!
哪有今天長年累月,無休無止,不斷拉鋸,生靈塗炭的戰事發生呢?
但陛下當時,實在是太性急了啊!
他太急於收複長安,洛陽,穩定自己的帝位,才會遺留禍患至今啊!”
沉思片刻,李泌又急急地翻開朝廷的邸報,往下看去。
他一會激動歎息,一會平靜思索,惆悵萬分。
10
燕帝史思明,安排好自己寵愛的皇子史朝清,鎮守自己的老巢範陽以後,史思明就分兵四路,向南進軍:
史思明命部將令狐彰,率兵五千,從黎陽渡河,去進攻滑州;
史思明自己,則親率燕軍主力部隊,從濮陽渡過黃河;
史思明命令長子史朝義,率領大燕軍隊,從白皋渡過黃河;
史思明命令宰相周摯,率領大燕軍隊,從胡良渡過黃河。
史思明下令,四路大軍,在汴州城下會師,準備一同對大唐汴州守軍發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