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君臣共謀破敵計 將相突生嫉怨隙
1
太上皇的冊封使節房琯,韋見素等,來到李亨身邊不久,就大受李亨的欣賞重視。
房琯,韋見素等,很快被李亨任命為新朝廷的宰相,負責朝廷的主要政事。
裴冕、李泌等文臣武將,以及李輔國等,心裏有些失落失望,對此都不以為然。
在一個恰當的日子裏,皇帝心情舒暢,李泌於是趁機向李亨進言說道:
“陛下,請恕臣直言無忌。
如今正逢亂世,非撥亂反正的人才,心胸闊達豁達的賢士,練達踏實的才幹,不足以應付紛繁複雜的亂局,對朝廷有所裨益。
普天之下,皇帝之次,以宰相為尊。房琯大人喜歡高談闊論,談論國事,人望極佳,實際上卻並無處理紛繁政事,撥亂反正的才幹,恐怕難以勝任宰相之職。”
“先生勿言,朕自有主張。當初,朕欲任命先生為右相,先生一口拒絕。如今,朕任命房愛卿為相,主持國事,先生卻從中阻撓,朕有些不明所以。”
李亨認為李泌嫉妒房琯,心裏有些不高興,直言不諱地阻止李泌說道。
李泌深刻了解李亨性格,見狀,不敢進言,害怕皇帝認為自己偏私,怏怏不樂而去。
2
當時,李亨力排眾議,任命房琯為相以後,房琯卻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非常令人失望。
他對新朝廷平叛所急需的兵源、財源問題的解決,無計可施,想不到解決的辦法。
李亨漸漸對房琯有些失望和後悔,但不願意認錯,承認自己的用人失策。
因此,冊封的興奮和喜悅,並沒有能夠支持李亨多久。李亨不久就又為軍隊的財賦問題,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整日為軍隊的財賦問題,而愁悶不堪。
幸好第五琦及時到來,才暫時化解了李亨的憂慮。
3
宰相房琯,久在官場,老於世故。他很快發現了皇帝對自己的失望不滿,知道第五琦大有後來居上,取而代之的趨勢,如果受到皇帝重用,定將取代自己的宰相職位,不禁大為恐慌。
而房琯對第五琦向皇帝提出的財政財賦措施,也一向抱有異議,房琯的心裏更加嫉恨,決心阻撓。
4
後來,第五琦一次次進宮,與李亨多次交流暢談,房琯更加恐慌。見第五琦的意見,越來越受到皇帝的重視,房琯心裏越發不安,決心上書反對。
一天,等到第五琦與皇帝交流完畢,前腳離開皇宮之後,房琯後腳也急急忙忙地踏進了行宮,向李亨進諫道:
“陛下啊,臣以為,如今,天下動蕩,維係民心為上。
臣以為,實施第五琦的財賦政策十分不妥。往昔,國舅楊國忠,拚命地聚斂天下財富,藏富於國,以致天下怨恨。
陛下如今,才剛剛即位,黎民百姓還沒有完全見到皇上的皇恩浩蕩和給予的莫大的恩惠。
陛下怎麽能夠一即位,就橫征暴斂,搜刮無度,招致百姓們的怨恨呢?
如果陛下寵幸第五琦,任用第五琦搜刮財富的決策,無異於是一個楊國忠死去,又一個新的楊國忠降生啊!
臣擔心,恐怕陛下的施政措施,無法向天下人,展示陛下的無盡慈悲和無上的恩賜啊!”
聽了房琯進諫的話語,李亨也認為有些道理,心裏一下子就疑惑起來:
“愛卿啊,你所說的話,的確很有道理。治理天下,以凝聚人心,天下至公,休養生息,不搜刮天下為宗旨!
問題是,如今的六軍之事正急,朝廷所需甚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如果沒有財賦的征集來維持運轉,朕的大軍,就會作鳥獸散,最終一切都會灰飛煙滅,何談討賊靖亂呢?
既然愛卿認為第五琦的做法不行。那麽朕請問愛卿,你可有什麽良策,能夠幫助朕呢?
朕的朝廷,將從何處去尋找財源,尋找糧草,去維持龐大的財政開支,討賊靖亂呢?
如果有,請大人指教,朕將虛心接受,不遺餘力實施!”
“這個,這個!這個——,等臣回去好好想想,再跟陛下詳談!”麵對李亨的疑問,宰相房琯無言以對,也找不出解決的良策。
新朝廷拮據的財政窘困處境,始終是李亨新朝廷感到最為棘手,也最為要命的一個問題。
李亨對房琯大失所望,越發懷疑房琯的能力,有些不滿地說道:
“愛卿啊,如今軍務緊急,事務繁多,朕需要的,不是洗人耳朵的豪言壯語,遠景規劃,而是實實在在的具體措施,解決當前困境的良方!”
5
與房琯的表現相反,第五琦卻並沒有讓李亨失望。
第五琦很快就走馬上任。上任以後,第五琦很快就展現出了他的超凡的理財能力。
第五琦創立了榷鹽法,製定了食鹽專賣法等製度,很快使新朝廷的財政,漸漸地得以富足,基本滿足了平叛的軍需供應。
新朝廷也逐漸擺脫了財賦、糧食供應、軍費、財政開支等十分拮據的窘境。
6
不久,新的麻煩又接踵而至,李亨又惴惴不安,憂心忡忡起來。
這次的危機,正是來自於朝廷高層。
韋見素,房琯等太上皇派遣的冊封使節,不遠千裏,冒險從西蜀前來,對新皇帝李亨進行冊封。
李亨對此,一直心存感激。
左相韋見素,因原來一直是楊國忠一夥,李亨與他一向心存芥蒂,不太看起他,就沒有特別重用韋見素。
為了表示對太上皇的尊崇,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李亨很快任命房琯,擔任了新朝廷的宰相。
然而,宰相房琯,隻是喜歡誇誇其談,墨守成規,並沒有處理軍政事務的傑出才幹,和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的大智慧。
麵對如何解決朝廷緊要的財賦等問題,房琯常常是束手無策,無計可施,李亨對房琯越來越失望。
雖然如此,李亨依然不認為重用偶像房琯有錯。
於是,第五琦來到彭原之後,李亨遂任命第五琦專門主持財賦,而令房琯以宰相之職,專門去負責主持平叛事宜,擔任總指揮,似乎大有撇開廣平王,李泌主持的元帥府的意味。
李亨甚至打算,讓宰相房琯,率領由河西、隴右諸鎮為主的潼關殘軍,組成東征軍,去討伐駐守西京的安祿山叛軍,收回京師。
眼見皇帝剝奪元帥府職責,一心專寵紙上談兵的宰相房琯,主持平叛大局,群臣甚為不滿。
不僅是宰相裴冕,元帥府長史李泌等文武大臣竭力反對,就連進京朝見新君的北海太守賀蘭進明,也不敢苟同。
李亨見反對者甚眾,而且大都是像李泌這樣的自己寵信的朝廷重臣,不禁滿臉陰雲,躊躇不決,一時不知如何裁決。
7
當時,北海太守賀蘭進明,忠心耿耿,自河南前線,不遠千裏,趕赴彭原,前來朝見皇帝,向皇帝效忠。
不想,虢王李巨當年受到楊國忠陷害的悲劇重演。
朝廷的詔書很快下達下來,任命賀蘭進明攝禦史大夫、兼任嶺南節度使。
賀蘭進明依照朝廷慣例,帶著自己新的官職,入宮拜見李亨,叩謝皇恩,準備擇日上任。
賀蘭進明遵旨進宮,向李亨行禮道:
“臣,攝禦史大夫、兼嶺南節度使賀蘭進明,拜見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見賀蘭進明自報的官名,李亨十分驚異。
李亨當即不解地問道:
“賀蘭愛卿啊,朕告訴宰相房愛卿,下旨任命你為正大夫禦史大夫的。
怎麽突然之間,你的官職卻變成了攝理(代理)禦史大夫了呢?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賀蘭進明聞聽李亨的話語,知道宰相房琯挾私報複,從中動了手腳,心裏大為不滿,一下子銜恨起了宰相房琯。
賀蘭進明難掩心中的怨怒,遂趁機報複房琯說:
“陛下啊,您知道晉亂的原因嗎?隻是因為崇尚虛名,不尚實際的緣故啊!
晉朝廷任命王衍為宰相,處事浮華,崇尚清談,不過問天下大事,所以晉的失敗,理所當然。
微臣以為,如今我們大唐王朝中興,朝廷應當任用足踏實地,兢兢業業幹事的人才才是。
陛下還記得,國舅楊國忠當初阻撓虢王(李巨)任職的那些往事嗎?
宰相大人性情疏闊,說話大言無當,名不副實。他心胸狹窄,又沒有宰相的器量,怎麽能夠擔當帝國的重任呢?
陛下待房相國是如此的恩厚,然而宰相大人,肯為陛下盡心盡力地做事嗎?”
賀蘭進明話中有話,似有所指,李亨越發疑惑起來:
“請問賀蘭愛卿,你所指何意呢?”李亨不解地問賀蘭進明道,“請問愛卿,你為什麽要這麽說呢?可有什麽事實根據嗎?”
賀蘭進明直率地回答李亨說:
“陛下啊,微臣不敢欺騙陛下。微臣所講的,全是事實,沒有半點虛言誑語,對皇上有欺瞞之意。
不久前,陛下還是皇太子。大唐朝廷一貫的製度,太子出朝,叫做‘撫軍’,入朝叫做‘監國’。這本是朝廷慣例,而房相國卻不管這些。
上皇避亂西蜀,房相國很受上皇重用。當時房相國為上皇建言,請求上皇派遣諸王,為都統節度,管理四方。
宰相大人不顧陛下已經是太子,帝國儲君的事實,而請求聖皇,托付陛下管理,朔方、河東、河北,這些空虛邊鄙之地。
宰相大人卻建議上皇,任命永王(李璘,李隆基第十六子,母郭順儀)為江南節度;
任命潁王(李璬,李隆基第十三子,母高婕妤)為劍南節度;
任命盛王(李琦,李隆基第二十一子,母武惠妃)為淮南節度;
任命豐王(李珙,李隆基第二十六子,母陳才人)為武威郡都督,仍領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等路節度支度采訪使。
四王統率四大方鎮,掌握了天下膏腴之地,比帝國儲君的太子殿下,掌控的地盤還要富裕廣大。
這件事對太上皇來說,好像宰相大人的表現是一個忠臣;可對陛下來說,卻不是一個忠臣的舉動啊!
微臣推測,宰相大人心裏的如意算盤是,太上皇諸子,無論誰得到天下,宰相大人自己,都不會失去皇帝的恩寵和信任的。
微臣私下猜測,宰相大人這樣做,不過是想多樹私黨,以鞏固自己的權力罷了。
如此推想,既然宰相大人已經有了私心,豈肯全心全意地忠實於陛下呢?
陛下當初,任命第五琦為江淮租庸使,是為解決朝廷當前急迫的平叛靖亂所需的財賦、糧食等問題,為天下人謀長遠利益的無私舉動。
陛下的英明舉措,怎麽能夠與楊國忠謀一己之私,為了自己家族利益的舉動,相提並論呢?
這豈不是宰相大人看輕了陛下,認為陛下也是楊國忠一類的人了嗎?”
賀蘭進明的話,說到了李亨的心坎上。李亨然其語,臉色不悅,開始對房琯有了惡感。
“賀蘭愛卿所言有理。真是知人知麵不知心,人心叵測啊!朕對房愛卿如此信任寵愛,房愛卿卻對朕離心離德,藏有二心。”
李亨立即親自下旨道:
“看樣子,凡事,還是應該朕自己當家作主啊!朕如此寵愛的人,都會唯利是圖,對朕陽奉陰違。
賀蘭愛卿,朕改命你為禦史大夫兼河南節度使,著即上任。”
宰相房琯吃了賀蘭進明的啞巴虧,分辨不得,隻有隱忍在心,伺機報複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
8
當初,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李隆基率領內宮親屬,蒼黃幸蜀。
朝廷重臣陳希烈、駙馬張垍、張均兄弟等大臣,銜恨失掉李隆基的恩寵,沒有陪同皇帝一道,赴難西蜀,李隆基深為痛恨。
那時,房琯與張均、張垍兄弟與韋述等人一道,行至城南十數裏的山邊寺廟時,張均、張垍兄弟等,就不想繼續前進,跟隨皇帝出行西蜀了。
他們皆以自己的家人,還在長安城中裏沒有逃出,需要回去接應照顧為借口,逗留不進。
房琯遂單人匹馬,前去追趕皇帝。
天寶十五年(756年)七月,房琯在普安郡(四川省劍閣縣),追趕上玄宗皇帝,並去謁見皇帝,李隆基非常高興。
即日,李隆基拜房琯為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紫金魚袋,擔任朝廷宰相。
房琯隨從李隆基一道,行幸成都以後,李隆基又加授房琯為銀青光祿大夫,還任命房琯的一個兒子為官。
房琯因此,而很受李隆基的寵愛和信任。
其年八月,房琯接受李隆基的旨意,與左相韋見素、門下侍郎崔渙等人,奉使靈武,前去冊立李亨為帝。
所以那時,李亨看在房琯素有重名,而自己一直傾慕房琯,而房琯又深受太上皇寵信的份上,對房琯很是信任,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繼續擔任宰相。
房琯亦自負其才,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自從房琯來到彭原,擔任宰相以後,李泌,李輔國,裴冕等靈武舊臣,都大受冷落。
那時,李亨行宮裏的機務處理,大多出於房琯的決策。朝廷凡有大事,諸將大臣,沒有誰人敢於前去參言。
因此,大家對房琯的不滿,也日漸強烈。房琯自大傲慢,全然不以為意。
如今,卻因為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的一席話語,刺痛了李亨心事。李亨懷恨在心,開始對房琯有了一些看法。
李亨逐漸改變了對房琯的一些好感,不再如房琯剛來彭原時,對房琯那麽寵信了。
然而,李亨一向喜歡能言善辯,誇誇其談,文質彬彬的人。他對房琯的欣賞和傾慕,也並沒有完全消失,依然希望房琯能為皇帝立下大功,掙回麵子。
9
所以,到了如今,就連自己多年的知心老友,一向胸懷闊達,淡泊名利的李泌,也公開站出來,反對朝廷任命房琯,去主持討伐平叛大事,李亨不得不更加躊躇起來。
那一天,李泌按照往常習慣,與廣平王處理完元帥府事宜以後,就來到皇帝行宮,向皇帝匯報,與李亨一道研討國事。
交談不久,君臣就談到了房琯主持討伐安祿山一事。針對皇帝任命,李泌與李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其實當時,李泌的不滿情緒,已經在心裏憋了很久很久。
見李亨說道讓房琯克日進兵,李泌再也忍不住了,就毫不掩飾地說出了對任命房琯主持平叛大局的不滿。
“陛下啊,微臣私下認為,陛下任命房琯大人,主持討伐安祿山非常不妥。
微臣非常理解,陛下感恩父皇的心理,也非常了解,陛下知恩圖報的高尚情懷。
問題是,處理國家大事,為朝廷選拔任用人才,應該慎重其事,任人唯賢,不能夠任人唯親,感情用事,危害社稷。
陛下看待一個人的才幹品行,不應該隻看這個人,是否有一臉忠貞相,或者一味地順從聽話,說話美妙動聽,就認為他才堪大用,智慧超群。
陛下任用一個人才,應該首先看他,是否真正具有真才實學,具備處理朝廷實際問題的才能。
俗言,信誓旦旦,難以實現;誇誇其談,承諾最難!
直言不諱地說,房琯大人談論國家大事,描繪國家的美好前途,措辭與表情,都是慷慨激昂,神采飛揚。陛下十分欣賞他,這是他的強項和長處,臣一向自愧不如。
陛下喜歡把軍國大事,都交給房琯大人去處理裁斷,讓房琯去專斷獨行,認真執行陛下的旨意,也似乎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
可是,據微臣多年對房琯大人的觀察與了解,房琯大人卻隻是一個喜歡高朋滿座,熱鬧相聚,喜歡高談闊論,紙上談兵的人。
他說話做事,是振振有詞,大言不慚,並沒有解決軍事和行政問題的實際能力,也缺乏正確的判斷力和果斷的決斷力。
其他宰相,見陛下對房琯如此的信任,如此的寵愛,就不想與他競爭了。
臣以為,這樣做,就可能對朝廷大局,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危害社稷。
陛下當初,接受河南戰區節度使賀蘭進明等人的建議,沒有對房琯大人委以重任,不肯托付他具體繁雜的軍國大事,實在是看到了房琯大人理政的不足,軍事方麵的欠缺,這實在是明智之舉。
為什麽如今,陛下卻要突然改變陛下的初衷,當初的明智決策呢?
難道是因為,房琯意識到自己受到了陛下疏遠這一點,而加緊去奉迎、討好和順從皇上,讓皇帝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對他委以重任呢?這是臣十分迷惑的地方。
微臣以為,陛下這樣做,恐怕會有傷陛下的英明,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為人做事,必須要有一個起碼的底線和原則。通觀全局,做出決策,必須由具有判斷力,執行力的人去處理;而具體的事務,則需要交由內行去辦理。
軍事行動,必須交給懂得軍事的人去指揮;財賦征集,必須交由深通理財的人去處理。
而這些方麵,房琯都不具備,並不是他的長處。房琯的長處,就在循規蹈矩地執行陛下的決策,處理一般的政事。
如果假如房琯一朝失策,造成大軍失利,將士傷殘死亡,不僅會有傷陛下的知人之明,憫人之情,還一定會對朝廷的平叛靖亂事業,帶來極大的傷害,影響平叛大局,陛下不能不慎之又慎。
現在,房琯急急忙忙地渴望率軍出征,討伐叛賊,不過是因為他揣摩陛下的心理,了解到了皇上急於收複京師,迎歸太上皇以盡孝道的心理罷了。
而揣摩房琯的私心,不過是迎合皇上的心意,草率請求率軍出征,實際上是希望建功立業,重新獲得陛下的寵信而已,哪裏是為了帝國的長遠利益,而設計的萬全之策呢?
正因為如此,微臣才不顧一切,請求皇上,千萬不要匆忙做出,如此草率的任命。
微臣不明白,為什麽陛下要要急於求成?為什麽陛下要舍棄懂得軍事的郭子儀,李光弼,李嗣業等名將,而要讓一個軍事方麵的外行,去指揮大軍,肩負起平叛的使命呢?
難道陛下依然對郭子儀,李光弼不放心嗎?
微臣絕不希望看到,陛下辛辛苦苦,絞盡腦汁搜羅起來的數萬潼關將士,一下子因為房琯的愚蠢和顢頇,而送掉性命,以致全軍覆滅,動搖帝國根本,危害討賊大計。”
李泌繃緊麵孔,臉色嚴肅。他說話有條不紊,直言不諱,竭力勸諫李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