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巨變歲月之亂世賢相> 第61章 唐太子憂慮時局 李山人撫慰君心

第61章 唐太子憂慮時局 李山人撫慰君心

  1

  第二天一大早,李泌匆匆忙忙地洗漱完畢,稍息了片刻,就急急忙忙地前去拜見李亨。


  李亨昨晚睡得很晚,身體有些疲憊,感覺頭腦昏昏,還躺在自己的榻上歇息。


  見李泌進來,李亨十分親熱地招呼李泌在自己的榻邊坐下,並吩咐李靜忠道:


  “靜忠啊,請趕快為先生泡上一壺茶水。”


  2

  李亨挺直身子,靠在榻上。


  “先生啊,你旅途順利,身體都好嗎?”李亨關切地詢問著李泌道。


  “托殿下的洪福,臣賤體安康,一切順利!”李泌安穩自在,笑著回答道。


  “既然這樣,吾就放心了!”李亨說道。接著,李亨用一副推心置腹的神態,對著李泌訴起苦來。


  “先生啊,聽見你身體安康,一切順利,吾心理就踏實了。哎呀,不瞞先生,吾這個太子,當得實在有些窩囊啊!吾真想重新回到當初,吾剛被父皇立為太子,一切聽從父皇指教的那些日子啊!”


  李亨愁眉苦臉,訴苦道,“如今,吾雖然名為太子,是帝國儲君,但手下除了跟隨的禁衛軍將士數千人,可以說是手下無人,加之糧草不濟,無人擁戴,完完全全是一個光杆司令。


  邊塞諸鎮的驕兵悍將,蠻橫慣了,無法無天,目無法紀,難以管教;邊塞的地方官員們也是二心不定,首鼠兩端。吾的號令,根本不起作用。


  對於這些情況,吾有些束手無策,無計可施了。不瞞先生,吾真的不知道,平定安祿山惡賊,應該從何處做起呢!”


  李泌一邊慢吞吞地喝著茶水,一邊聽著李亨訴苦。他細心地看了李亨幾眼,覺得李亨的神態有些失落,有些喪氣,有些無奈,心裏十分同情。


  “殿下身係天下安危,此時此刻,樹立太子的威望和信心最為重要啊!萬一殿下不思進取,喪失信心,導致天下群龍無首,人心渙散,那就大勢已去。”


  李泌覺得形勢嚴峻,必須首先打消太子疑慮,穩定太子才是。


  於是,李泌微笑著,安慰起李亨來:

  “殿下啊,長源以為,殿下大可不必如此憂慮!當前的平叛局勢,看似不利,但也絕不是大家所說的那樣悲觀失望,畢竟人心還在大唐這裏。


  邊鎮天高皇帝遠,驕兵悍將,蠻橫慣了,無法無天,難以管教,不過是小兒科,乃疥癬之疾,很容易治愈。


  平叛所需的軍需物質籌備,軍隊人員的召集,人心的籠聚,也很容易辦成。


  吾聽說,大將管崇嗣等人,在桃林兵敗以後,就一直在打聽殿下的消息,準備前來投奔殿下。


  由此可見,這樣的忠臣義士還是很多的!殿下隻需要舉起平叛大旗,恩威並用,樹立朝廷堅定平叛的信心和勇氣,就一定能夠獲得將士們的忠心和擁戴,贏得天下百姓的響應。


  確立平叛的方略,樹立天下軍民的必勝信心,匯聚天下人心,整頓軍政事務,糾正地方官吏們的貪腐無能、無所作為,把政事,軍事回歸正軌,才是殿下應該第一憂心的。


  長源認為,當前,殿下首先要做的,有這樣幾件大事,必須當機立斷,立即加以實施。


  第一,就是向天下發布平叛命令,高舉平叛的大旗,並積極開始平叛的準備。


  殿下要廣下文告,揭露安祿山等輩的狼子野心,暴露大燕帝國君臣的醜惡猙獰麵目。


  殿下要使天下人明白,天子殿下已經遵從皇命,出山平叛,隻有太子殿下,是一心一意地為慘遭荼毒的黎民百姓著想,是要堅定地要平定叛亂,維護天下一統的大局的。


  其次,就是收複邊鎮軍力,積聚平叛力量。至於懲治軍中的驕兵悍將,整肅軍紀,重樹朝廷綱紀,使他們樂於服從朝廷和殿下的命令,那是收複軍隊以後的事情。


  如今,邊塞上那些悍將驕兵,不聽從殿下的指揮,也不算什麽大的問題,他們不過是首鼠兩端,觀望形勢罷了。


  長源以為,隻要殿下重視起來,立即行動起來,收複朔方鎮等諸鎮官員之心,掌控住李承光、管崇嗣之流手握重兵,心存猶疑觀望的將領,就一定能夠完成平叛大業!”李泌提醒道。


  “先生言之有理,吾醍醐灌頂,如夢初醒。


  隻是,吾向天下人公開宣告平叛,不是暴露了我們的行蹤了嗎?萬一安祿山叛賊大舉前來,我們將如何應對呢?如今,我們兵力不足,不是會重蹈覆轍嗎?”李亨心存疑慮。


  “殿下,我敢向你保證,安祿山絕對不敢如此冒險。安祿山雖兵精糧足,但占據兩京之後,麵臨彈壓官吏百姓,穩定地方局勢等諸多嚴峻問題。


  實際上,因為叛賊的戰線拖得太長,樹敵太多,他們已經麵臨兵力窘迫的處境了。


  更何況,安祿山胸無大誌,部下將領們也是鼠目寸光,已經滿足於已有的戰果,正忙於稱帝享福,封官進爵,掠奪財富呢?


  我敢保證,安祿山絕對不敢再起戰場,命令將領率軍到邊塞來襲擊殿下,到劍南去逼迫陛下。


  但是,的確如殿下擔心的那樣,平涼沒有重鎮依靠,並不適合大批人馬駐紮,隻有靈武等地,地方遼闊,邊民富庶,背靠強鎮朔方鎮,才是我們的最佳駐紮地。


  長源再次提醒殿下注意,如今,李承光、管崇嗣之流手握重兵,而又傾向不明的朝廷資深將領,邊塞諸將,才是殿下需要擔心,需要盡快爭取的。


  隻有說服朔方鎮等邊鎮諸鎮將領,讓他們心悅誠服地擁護殿下,才能夠奠定平叛的基礎。


  所以,長源以為,殿下隻有首先解決了朔方鎮等邊鎮,潼關李承光、管崇嗣等諸鎮將領的問題,才能夠積蓄平叛的力量。


  如果資深的軍隊老將,殿下一時半會指揮不動,殿下不妨另辟蹊徑,從郭子儀,李光弼等年青資淺的將領著手,做好招撫工作。


  殿下剛柔相濟,恩威並用,重用提拔這些年青將領,就能夠大大地提振軍心,激發諸將上進之心,進一步整肅軍紀,使藩鎮將領們,聽從殿下的號令,進而積聚軍力,完成平叛大業。”


  “先生說得太好了。軍中老將們對陛下恭順已經習慣了,未必會聽從吾的號令。吾一直為這些事擔心憂慮啊!


  聽了先生的指點,吾茅塞頓開。年輕人風華正茂,更適合擔當平叛大業。隻是,究竟應該如何實施呢?吾心裏還沒有數。”


  李亨讚同道。


  “請殿下放心!長源在旅途之上,就已經開始,在認真思考這些情況,謀劃如何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了。


  不是長源空口說大話,隻要殿下放心地把這些事交給我辦理,說服朔方鎮等邊塞諸鎮將領官員擁護殿下,收服李承光、管崇嗣等桀驁不馴的軍隊將領,接管他們的軍隊,為殿下所有,也不是什麽難事!

  隻要殿下收服了李承光、管崇嗣等桀驁不馴的將領軍痞,馴服了他們的軍隊,獲得了邊塞諸將的大力支持,還用擔心安祿山的那一小撮叛賊不滅嗎?”


  李泌信心十足地為李亨分析道。


  3

  “先生說得極是!吾相信先生!說實話,吾一直為這些大事焦慮不安,徹夜不寧。


  吾來到平涼,就一直想到靈武駐紮,獲得朔方鎮諸鎮的擁戴,但一直不知道朔方鎮諸將的心思,不敢輕舉妄動,害怕重蹈覆轍,全軍覆滅。


  先生所說的這些事情,事關重大,疏忽不得,等有空閑,吾再和先生好好地詳細議議,如何具體處理這些重要的事情吧!


  先生,吾有些倦怠,你還是先讓吾輕鬆輕鬆,清醒清醒吧!


  你給吾介紹介紹,你的沿途所見吧!對安祿山狗賊的情形,吾也想先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等吾洗漱完畢之後,我們再認真研究那些大事吧!”李亨準備起身。


  “謹遵殿下的吩咐!殿下,你邊忙我們邊聊!”李泌答道。


  接著,李泌迅速地將自己沿途所見的,安祿山叛軍的動向,以及百姓的生活狀況,等重要的問題,簡要地向李亨匯報了一些。


  最後,李泌說道:


  “殿下,我了解的情況,大致就是這樣。雖然情況險惡,但也絕不是非常絕望,你千萬不要灰心喪氣,誤了帝國大事。


  當初,安祿山是打著誅滅國賊的旗號起兵,與殿下誅滅楊國忠的舉動相像,一時迷惑了很多人。


  所以,長源以為,殿下的當務之急,就是加緊揭露安祿山等叛賊的陰謀,指出他們的叛亂圖謀,不讓他們的陰謀得逞。


  安祿山那家夥,一向老奸巨猾,城府很深,殿下深受其害,想來也是感受頗深。


  當初,雖然安祿山已決計背叛大唐朝廷,發動叛亂,但他一直都沒有亮出反叛朝廷的旗號。


  後來,安祿山也是以‘清君側,懲治楊國忠’的名義,從幽州出兵的。


  因此,安祿山之輩的反叛舉動,曾經迷惑了很多很多善良的大唐官吏百姓。


  這就是長源為什麽要建議殿下,首先要向天下官吏百姓,揭露安祿山反叛陰謀的原因。


  殿下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天下人認清安祿山的本來麵目,認清他們反叛朝廷的目的,而且可以避免安祿山等叛賊,繼續以誅滅國賊的名義,去蠱惑人心,迷惑天下百姓,造成更大的影響力。”


  李泌特別強調地對李亨說道。


  “先生的意見很好!吾立即下令廣平王兄弟派人去實施!”李亨肯定李泌的建議道。


  “這樣很好!殿下啊,長源以為,我們不僅要揭露反賊的狼子野心,還要大張旗鼓地表彰忠臣烈士。


  隻有這樣,才能夠樹立忠君愛國的良好風氣,培育官吏百姓對朝廷的向心力。


  所謂板蕩識忠臣。殿下啊,長源覺得,這句話用在顏真卿,顏杲卿兄弟身上,實在是恰如其分啊!

  希望殿下能夠迅速頒下命令,給予像顏真卿,顏杲卿兄弟那樣的,忠於朝廷,奮力抵抗叛賊的忠臣烈士,以大力的表彰,以激發忠臣義士抗擊叛賊的信心和勇氣。”


  李泌歇了一會,十分感慨地建議道。


  “先生說得很對!吾也知道,平原郡太守顏真卿,顏杲卿兄弟,雖然是一個儒臣,卻都是足智多謀,忠心耿耿之士,值得天下的官吏百姓學習。”


  李亨讚揚顏真卿,顏杲卿兄弟道。


  4

  “殿下明鑒,做的很對。


  殿下啊,說到顏氏兄弟,我就順便給殿下分析一下現在河北的戰局吧!

  這樣,我們就能夠大致了解一些天下局勢,明白叛賊安祿山的軟肋究竟在那裏。”


  李泌提議道。


  “好吧,先生!吾來到邊塞,對河北的戰局,以及顏氏兄弟的情況雖然了解一些,但並不是十分清楚。吾正好聽聽先生的分析,了解一下天下的局勢!”


  李亨虛心地對李泌說道。


  5

  “殿下啊,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其實,當初早在安祿山還沒有發動叛亂之時,顏真卿就已經看出了安祿山的野心,知道他們終究會圖謀不軌,正如殿下當初對安祿山等人的判斷一樣。


  因此,顏真卿早就提前做好了戰備工作,以備不測。”


  李泌簡要地回顧起了河北的戰局。


  “可是,安祿山和當時朝廷上的很多大臣一樣,都非常瞧不起顏真卿兄弟。


  安祿山經常輕蔑地認為,顏真卿不過是一介書生,沒有什麽可以擔憂的。


  安祿山曾經對手下說道,‘顏真卿這人,剛正不阿,不肯讓人親近,實在讓人生氣。但他不過是一介書生罷了,除了字寫得好,能夠寫一些無用的文章之外,根本就沒有多大的才能,也沒有什麽值得擔心的。


  與吾手下這些久戰沙場的將領們相比,他既無文韜武略,也沒有戰鬥經驗,根本就不值一提啊!’


  想不到到了最後,安祿山竟然會為他的有眼無珠的輕率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這難道不是天意嗎?


  所以當初,安祿山雖然也知道平原郡顏真卿的備軍動向,但他並沒有特別在意。”李泌說道。


  “是啊!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安祿山百密一疏,最終得到了教訓!”李亨對李泌的看法表示了讚同。


  “殿下,事情就是如此啊!

  所以,當安祿山以誅滅楊國忠的名義,起兵謀反的消息一傳開以後,顏真卿立即就意識到了形勢的嚴峻。顏真卿迅速采取了行動。


  當時,顏真卿緊急派遣部屬平原司兵李平,從小路出發,馬不停蹄地前去,向朝廷告急,稟告安祿山反叛的具體情形。


  那時,封常清也接到了顏真卿的告急公文,他也覺得安祿山的舉動異常,對告急文書非常重視。


  封常清一邊向朝廷報信,一邊立即送信給顏真卿,命令顏真卿,一定要堅守住平原郡城池。


  封常清還要求顏真卿,要求他立即率領平原、博平二郡的七千軍隊,前去守衛黃河渡口,防備安祿山叛軍的偷襲。


  封常清連傳了數十函檄文,交給顏真卿,要顏真卿加緊防備,不要給叛賊安祿山以任何可乘之機。


  顏真卿見信後,對封常清的意見,大為信服,立即曉喻諸郡,做好迎擊叛軍的準備。


  顏真卿自己也加緊戒備,率領平原和博平二郡的軍隊,嚴密地預防著安祿山叛賊軍隊的偷襲。


  安祿山反叛之初,天下人心迷惑,所以叛賊一路順風,沒有遭遇堅決的抵抗。


  其時,他高奏凱歌,正誌得意滿地率領叛軍主力大軍,準備前去進攻潼關。


  安祿山叛軍行至新安之時,才突然聽說顏真卿威脅著自己的後路,河北的形勢吃緊,不由得大驚失色。


  安祿山久在軍旅,非常清楚平原郡、常山郡諸郡的重要性。安祿山擔心自己的後路被截,馬上率領部分精銳的軍隊,返回東都洛陽坐鎮。


  安祿山還緊急命令部下大將蔡希德,率領萬餘叛軍回軍,增援河北,務必要剿滅常山郡的官軍。”


  李泌侃侃而談,對李亨清清楚楚地講述道。


  6

  “殿下,您了解常山郡的守將顏杲卿大人嗎?”李泌歇息一會,突然問李亨道。


  “吾知道一些。


  顏杲卿,字昕,不也是長安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嗎?聽說,他的祖籍是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對嗎?


  朕還知道,顏杲卿和顏真卿,都是名人之後。他們同為顏師古的五代孫,都是顏之推的六代孫。


  顏杲卿的父親,不是名叫顏元孫嗎?他著有《幹祿字書》,曾經擔任過朝廷的濠州刺史。”李亨說道。


  “殿下博聞強記,對顏家的了解還很多嘛!的確如殿下所言,顏氏家族,可說是書香門第,名門望族!


  當初,安祿山在範陽任節度使之職時,顏杲卿正好是範陽戶曹參軍,所以也算是安祿山的部下。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二月初,安祿山率領叛軍,開到了常山郡。那時,顏杲卿已經升任常山郡太守。


  當時,顏杲卿兵力單薄,他自知無法與安祿山兵精糧足的數十萬大軍抗衡。


  顏杲卿遂暗生一計,決定巧妙地與安祿山周旋,於是並沒有逃走,而是留了下來。


  安祿山率軍前來,見顏杲卿等人並沒有倉皇地棄職逃走,大生意外。


  因為顏杲卿曾經是自己的部下的緣故,安祿山遂暗自以為,顏杲卿是有意歸順他。


  所以,為了籠絡人心,安祿山還當眾賜予太守顏杲卿,長史袁履謙等人各一件錦袍,並命令顏杲卿繼任常山郡太守之職。


  安祿山派自己的幹兒子李欽湊,率領七千軍隊,駐紮在土門(井陘關),一來把守西進要道,一來監視顏杲卿的行動。


  安定了常山郡以後,安祿山才率領叛軍主力,繼續西進。


  顏杲卿和他的兒子顏季明等人,就這樣呆在了常山(河北正定縣西南)郡裏。


  安祿山的主力西進以後,顏杲卿見駐守的常山郡的叛軍兵力弱小,決心反正。


  不久,顏杲卿就與長史袁履謙,真定令賈深,內丘令張通幽等人歃血為盟,秘密決定,起兵反正,誓死驅趕叛軍,並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堂弟顏真卿。


  駐守土門(井陘關)的安祿山幹兒子李欽湊等叛軍將領,被顏杲卿兄弟蒙在了鼓裏。


  那時,顏杲卿的堂弟平原太守顏真卿,已經派人殺死了叛將段子光等人,公開發動了對安祿山的叛軍的反擊。


  顏真卿接到堂兄顏杲卿的密信,聽到了堂兄顏杲卿的打算以後,欣喜萬分。


  顏真卿立即派人,去約見堂兄顏杲卿,商定兄弟倆一道行動,共同反擊安祿山的叛軍。


  接信當晚,顏杲卿就迅速采取了行動。顏杲卿派人進入了李欽湊的軍中,以商議年終勞軍為名,將叛將李欽湊等人,騙入了常山郡中。


  李欽湊等叛軍將士上當,沒有防備,進入了常山郡城池。


  宴會上,顏杲卿一聲令下,李欽湊等叛軍將領,都被唐軍捉住殺掉,沉屍滹沱河。


  不久,捷報頻傳。


  平原郡太守顏真卿,常山郡太守顏杲卿兄弟兩人,東西聯兵,一同反擊叛軍,戰果累累。他們不僅設計誘殺了安祿山的部將李欽湊等叛將,還擒獲了叛軍大將高邈、何千年等人。


  唐軍很快就重新打開了土門(井陘關)。


  到了此時,氣勢洶洶的安祿山叛軍開始不斷失利,唐軍的士氣轉盛。平叛形勢開始好轉。


  顏真卿、顏杲卿兄弟等人,還發布檄文,聲稱皇帝已經派榮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統領三十萬大軍,出井陘關,前去平息安祿山的叛亂。


  為了迷惑叛軍,顏真卿派部將郭仲邕,率領一隊騎兵,在馬尾上拴上一些樹枝,在大道上不停地來回奔跑,造成千軍萬馬進軍之勢,以威懾叛軍。


  短短幾天,博陵,文安,上穀,樂安等河北十七郡,都群起響應朝廷,一下子扭轉了河北不利的戰局。


  安祿山好不容易占領的河北十七郡,又先後回歸了我們大唐朝廷的陣營,形勢對我大唐是越來越有利。


  到了本年(天寶十五年-756年)正月初,安祿山見局勢不利,急忙命令部下勇將史思明等,率領叛軍回軍,圍攻常山郡,決心要攻下常山郡,打通通往叛軍老巢幽州的道路。


  為了盡快掃清障礙,史思明屢次派人送信,去說服誘惑顏杲卿,要顏杲卿重新歸降安祿山,但沒有結果。


  顏杲卿反而給史思明回信,曆數安祿山掀起叛亂,分裂國家之罪,建議史思明認清形勢,棄暗投明,回歸大唐。


  史思明攝於安祿山的淫威,拒絕,不敢回應。


  史思明見文攻不行,遂下令軍隊武力進攻顏杲卿。


  正月初九,常山郡城池被叛軍攻破,顏杲卿和他的兒子顏季明,被史思明抓到。


  得到聽常山郡被史思明攻克,顏杲卿父子被俘的消息,安祿山十分高興。


  安祿山一向欣賞顏杲卿的才幹和品德,依然想逼迫顏杲卿投降大燕。


  但顏杲卿並不肯屈服,還大罵安祿山,史思明等人。安祿山惱羞成怒,下令史思明處死了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


  史思明知道,安祿山一直很欣賞顏杲卿。他於是派人,把顏杲卿押到了洛陽,交給安祿山去處置,希望安祿山能夠收服他。


  在洛陽祝捷的宴會上,安祿山見到了被俘的顏杲卿,他依然想收服他,為大燕所用。


  安祿山就責問顏杲卿道:


  ‘杲卿啊,你以前擔任範陽戶曹,是孤上奏皇帝,才任命你為範陽判官之職的。


  後來,孤又上書朝廷,建議任命你擔任光祿,太常二丞,攝理常山郡太守之職。


  孤如此厚待於你,為什麽你卻要背叛孤呢?為什麽你要背叛大燕帝國,與孤做對呢?’


  顏杲卿毫不畏懼,義正詞嚴地反駁安祿山道:

  ‘我世為唐臣,蒙受朝廷的大恩,應該常守忠義。雖然曾經蒙受閣下你的恩德,但怎麽能夠同你這樣一個牧羊羯奴一樣,忘恩負義,發動叛亂,一道背叛朝廷,為後世所不齒呢?

  閣下世受大唐朝廷的大恩,從一個牧羊小卒,榮升節度使高位,應該盡忠報國才是。


  天子對你恩寵備至,有什麽辜負你的,你怎麽會做出如此謀反悖逆之事呢?’


  安祿山無言以對,羞憤交加:‘閣下錯怪祿山了,孤是誅國賊,清君側,並不是背叛大唐!’


  ‘既然如此,楊國忠已經誅滅,閣下為什麽不退兵呢?’安祿山無言以對,但還是欣賞顏杲卿的才幹,想繼續勸誘他,希望顏杲卿能夠歸順大燕。


  顏杲卿依然不為所動,視死如歸,繼續大罵安祿山不止。


  安祿山惱羞成怒,再也無法控製心中的憤怒了。安祿山勃然大怒,命令部將道:

  ‘立即給孤割掉顏杲卿這個忘恩負義的家夥的舌頭!’


  不久,顏杲卿被綁在了洛陽天津橋的中橋南頭,西邊的第二根柱子上,繼續遭受叛賊的酷刑折磨。


  顏杲卿不僅要忍受了斷舌的劇痛,而且還被叛賊砍斷了胳膊,忍受了肢解的酷刑。


  其中的痛苦,一時也難以言盡。


  直到臨死之時,顏杲卿依然大罵不止,直至氣絕。安祿山左右將士,無不為之動容,震駭不已。


  常山郡太守顏杲卿被安祿山殺害以後,河北各郡,又相繼陷落到了叛賊安祿山的手裏。


  到了二月(天寶十五年-756年),李光弼、郭子儀率領朝廷大軍,先後出兵井陘關,大敗安祿山叛軍,斬敵四萬人。河北十餘郡,才又殺賊守將而降。


  漁陽路再絕,賊往來者,皆輕騎竊過,多為官軍所獲。叛軍將士家在漁陽者,無不搖心。


  到了此時,安祿山束手無策,後悔不已,急命將領張通晤和楊朝宗,向東攻城略地,希望打通前進的道路,挽救危局。


  那時,東平太守嗣吳王李祗、濟南太守李隨等,也開始起兵反擊安祿山叛軍。


  單父縣尉賈賁,率吏民殺叛將張通晤等人,真源令張巡,守雍丘,與叛將令狐潮、李懷仙等數萬叛軍,浴血奮戰,巧妙周旋,阻止了叛軍南下江淮。


  到了此時,安祿山更加窘困,急命其大將武令珣等,率兵南下,攻略南陽各郡。


  河南節度使虢王(李巨)與南陽節度使魯炅等配合,扼守南陽,屢敗叛軍,叛軍不得南下江漢。


  叛軍的局勢更加困窘。


  五月,安祿山西進潼關又再次受阻。


  東路叛軍,殺不過雍丘,南路叛軍,又兵阻南陽,北路也幾乎斷絕。


  除了老巢範陽等地之外,安祿山隻不過局限於河南西部一隅之地,一時陷入困境之中。


  此時的形勢,對朝廷平叛極為有利。如果朝廷能夠把握住這個大好的機會,不聽從楊國忠的瞎指揮,就不會有今天的變局了。


  唉,可歎可惜啊!國賊誤國啊!”


  李泌十分憤懣地講述道。


  7

  “先生講得很對啊!國勢如此傾頹,都是李林甫、楊國忠這些奸佞犯下的罪過啊!


  唉,可歎此時,父皇依然執迷不悟。楊國忠老賊,又蠱惑父皇,命令哥舒翰出軍反擊,最終使潼關失守,局勢不可收拾。


  如果不是國賊如此誤國,哪裏會有如今朝廷舉步維艱,處處受製的窘迫情況呢?”李亨也歎息道。


  “殿下所言極是!如果不是楊國忠等奸佞誤國,哪裏會有如今國破家難的窘困呢?


  李泌又喝了一口水,接著講了下去。


  “那時,形勢對叛軍十分不利。安祿山的心裏,越發恐懼,心裏更加後悔。


  安祿山走投無路,氣急敗壞,於是召來謀士高尚、嚴莊兩人,怒罵道:

  ‘高尚、嚴莊你兩個狗賊,汝數年以圖讖誘孤,教孤反叛,以為萬全。


  如今官軍堅守潼關,我軍數月不能進,北路已絕。諸路官軍四麵合圍,孤所有者止汴、鄭數州而已。萬全何在呢?


  汝自今以後,勿來見孤!’


  高尚、嚴莊等人自知看錯了形勢,內心恐懼不安,數日不敢去麵見安祿山,憂悶不知所為。


  可歎老天饒人。那時,正好安祿山最寵信的大將田乾真,自潼關前線回到洛陽,匯報軍情。


  田乾真見大燕最能幹的謀臣高尚、嚴莊等人被摒棄,心裏十分不安,就安慰說服安祿山道:

  ‘陛下啊,自古帝王,皆有勝敗,怎麽可能事事一帆風順呢?然而成大事者,哪裏有一舉就能夠得到的呢?


  臣以為,如今,朝廷四邊的兵馬雖多,然而皆非精銳部隊。他們哪裏是我們精銳的幽州勇士對手呢?

  縱然大事不成,我們收取數萬人眾,回到範陽,依然可以偏安一隅,稱霸一方。


  當初,一個小小的盜蹠,依然可以橫行天下十五年,何況我們兵精糧足,兵強馬壯,哪裏有人能夠製約我們呢?


  陛下啊,高尚、嚴莊等輩,皆陛下的佐命元勳,曾經與陛下同甘共苦,共謀大業。陛下怎麽能夠隔絕他們,不與他們相見,令其憂懼不安,以生禍端呢?


  東平太守嗣吳王李祗、濟南太守李隨等數人,不過是一些書生,喜歡紙上談兵的家夥,哪裏能夠成為我們的禍患呢?

  陛下啊,如果外麵的人聽聞我們大燕君臣內部紛爭,必定信心搖動,這才是陛下應該憂慮的。’


  安祿山命不該絕,聽了田乾真的建議,如夢初醒,他轉憂為喜道:


  ‘阿浩啊,沒有你,有誰能夠使朕,豁然開朗呢?如今朕高枕無憂了!


  阿浩啊,道理是這樣,可以朕究竟應該怎麽辦呢?你能夠指點朕嗎?’


  田乾真大喜,遂向安祿山建議道:


  ‘陛下啊,臣不過是一介莽夫,戰場征戰還行,要說出謀劃策,還是高尚,嚴莊這些儒生們擅長。


  你不如喚取他們進來,好好地慰勞撫慰他們,然後和他們認真地商議對策。’


  ‘好!多謝阿浩!’


  安祿山接受,遂召高尚,嚴莊等人進來,一同飲宴作樂。安祿山自己唱歌,送酒,祝酒,待高尚,嚴莊等如同當初。


  這時,安祿山見形勢緊迫,遂與智囊高尚,嚴莊等人秘密商議放棄洛陽,走歸範陽的謀略,沒有做出最終的決定。


  正如殿下所言,如果此時,朝廷君臣的舉措稍稍得當,也不至於釀成後來不可收拾的亂局啊!

  殿下一定清楚,就在安祿山進退維穀之時,昏庸無比、顢頇的奸相楊國忠,竟然唆使陛下下旨,命令潼關守將哥舒翰,出關與叛軍作戰,主動去反擊叛軍。


  當初,自從堅守潼關的高仙芝、封常清等將領,遭邊令誠這個奸賊的誣陷,被朝廷處死以後,堅守潼關的軍中將領,早都憤憤不平,義憤填膺,大為不滿了。


  眼見潼關守軍情形,朝廷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遂不得不啟用在京養病的哥舒翰,想利用他的威望威信,去代守潼關。


  殿下肯定也非常清楚哥舒翰的心理,哥舒翰心裏也常怏怏,不肯死心塌地為楊國忠效力。


  這些具體情況,殿下肯定比臣更加了解。


  六月四日,哥舒翰被迫出關與叛軍作戰。十七八萬官軍,在桃林一戰,就紛紛士崩瓦解,潼關失守,哥舒翰被叛將縛到洛陽,投降了安祿山。


  潼關失守,京師長安已無險可守,數萬守城官軍,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因而造成了如今的窘境。陛下隻得率部分朝官,在禁衛軍護衛下聖駕前往西蜀躲避。


  唉,殿下啊,你看如今局勢的發展,不是正好說明,為政決策,籠係人心,用人之道,這些方麵,都十分重要嗎?作為維係帝國命運的達官貴人,怎麽能夠不公正行事,慎重決策呢?”


  李泌歎氣說道。


  8

  “先生所言極是!”李泌心情沉痛地講著,李亨也心情鬱悶地認真聽著,不時插話,說上幾句。


  “正因為如此,所以吾常常是憂心忡忡,猶豫彷徨,不知道究竟如何決策,不知道究竟應該相信什麽人才好啊!

  唉,先生啊,你理解吾的心情嗎?”李亨也歎道。


  “殿下的英明果斷一直讓人敬佩。殿下的心情和處事風格,長源十分理解。長源也理解殿下處理國事,慎重其事的態度。


  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實際上就是說要從別人的建議中,吸取獲得有益的東西。


  有些事,如果殿下不便親自出麵,請放心地交給長源去處理就行了。


  比如說,關於朔方鎮將領官員迎接殿下的問題,長源立即寫上一封書信,去向他們表明。朔方鎮留守杜鴻漸跟隨殿下數載,一定能夠深刻領會殿下的意思,說服朔方鎮官員將士追隨殿下。


  此時此刻,正是考驗人心,驗證人心向背的時候,殿下不要放棄這個天賜良機。


  殿下英明睿智,長源相信,殿下一定能夠帶領大唐軍民,撥亂反正,平定叛賊。”


  李泌理解地對李亨說道。


  “吾一直相信先生的才幹品行。謝謝長源不吝賜教,為帝國竭盡忠誠。


  好了!就照長源的意見去辦理。如果朔方肯收留我們,我們就有了反攻複國的機會。


  長源啊,你看我們,已經聊到什麽時候了,吾還躺在這裏。吾該起來了。”李亨有些歉意地對李泌說道。


  兩人交談完畢,已經接近午時了。


  9

  李靜忠見兩人聊得十分投機,就非常知趣地在旁邊端茶遞水,侍候著兩人。


  到了這時,李亨覺得有些歉意,才正式從床上爬了起來。他簡單地梳洗以後,就吩咐李靜忠送上膳食。


  李亨與李泌坐在一起,一邊吃著,一邊繼續聊著。仿佛幾十年的話語,他們都想一下子聊完似的。


  進膳完畢,李亨就吩咐李靜忠遞上當天的公文。


  李亨,李泌兩人,就開始再次合作起來,一同處理日常的軍政文書。


  文書很少,兩人很快就處理完畢了,李亨的心情更加放鬆。


  處理公文完畢,李亨興致勃勃,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麽要事。


  “先生啊,我們一道並馬而行,一同前去視察一下禁軍的軍營,慰勞和勉勵一下諸軍將士吧!這些都是吾的本錢,不善待他們不行啊!”李亨邀請李泌道。


  “殿下說的很對!創立大業,誅滅叛賊,他們都是本錢啊!”李泌微笑答應。


  視察軍營完畢,兩人一道,又回到臨時的駐地裏,處理起需要辦理軍政要務來。


  10

  又忙了一會,李亨突然想起了什麽,就笑著對李靜忠下令道:


  “靜忠啊,麻煩你了,請你立即派人,去把先生的床鋪,搬進吾的住所來。


  吾準備讓我們二人的床鋪相並,好讓吾兩人,有機會徹夜交流,以便商議處理緊急大事。”


  “謹遵殿下旨意!”李靜忠答應道。


  李靜忠精明強幹,善解人意,很快就清楚地理解到了李亨對待李泌的那種特殊親密的感情。


  李靜忠親自動起手來,殷勤地指揮幫助自己的手下,迅速完成了李亨布置的任務。


  李亨一見,大為滿意,笑著稱讚了李靜忠幾句。


  11

  見到李泌時的那些難得的輕鬆和喜悅,很快就在李亨的心裏消失殆盡了。


  給李亨帶來煩惱的,竟然是李亨最寵愛的親信太子家令李靜忠。


  自從李泌主仆來到平涼以後,李靜忠的心裏,就開始有了一種微妙的變化。


  李靜忠心裏似乎有了一種失落之感。李靜忠常常是越想越煩惱,越想越不滿。


  有時,李靜忠心情鬱悶,就會忍不住地對著部下嘀咕幾句。


  “諸君,難道我如今已經受到殿下的嫌棄了嗎?為什麽先生來了以後,殿下不再如從前那樣,那麽寵信我了呢?

  為什麽殿下不再對我言聽計從,把那些重要的事務,都交給先生去辦理了呢?

  難道殿下真的不再信任我了嗎?”


  “大人,你多慮了。殿下還是那樣對你言聽計從啊!如今國事危急,先生和大人,都是殿下的老部下,殿下不依靠你們,依靠誰呢?”


  部屬張繼似乎也發現了李靜忠心情的失落,安慰李靜忠道。


  可是,李靜忠的心情依然煩悶,覺得自己,似乎一下子喪失了很多的權力,心裏很不平衡。


  “但願張大人說得對。諸君應該有目共睹,當初,在除掉奸賊楊國忠,決定北上的決策上,不是我李輔國,與良娣,廣平王,南陽王,建寧王諸人一道,為殿下出的好主意嗎?

  在護衛殿下北上這些事情上,不是我李靜忠鞍前馬後,竭盡忠誠嗎?臣相信殿下,絕對不是喜新厭舊的主人,殿下絕對不會忘記臣的功勞的。”


  李靜忠自我安慰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