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巨變歲月之亂世賢相> 第60章 為平叛君臣生隙 施妙計將相聽命

第60章 為平叛君臣生隙 施妙計將相聽命

  1

  八月末的朔方鎮,已經早早地進入了秋季。不時落下的綿綿陰雨,讓天氣變得有些寒冷了。


  靈武的行宮裏,宮女太監們,也已經早早忙碌了起來,在準備著過冬禦寒的用品。


  自八月以來,大唐全國各地局勢的發展,對大唐朝廷平叛,是越來越有利了。


  然而,在短暫的喜悅興奮之後,李亨又陷入了深深的憂鬱與茫然之中。


  新朝廷裏發生的那些無數的煩心事,擾動著李亨的心。李亨彷徨不安,憤怒難平。


  2

  起先,李亨曾經與李泌,李輔國,廣平王李俶,建寧王李倓,南陽王李係諸王一道,秘密磋商驅逐叛軍,討平叛亂之策,準備在朝會上與文武百官商討以後,立即施行。


  當時,李泌為朝廷出謀劃策,曾經向李亨建議道:

  “陛下,俗諺,打蛇打七寸,擒賊擒王。


  臣建議陛下,任命大將李光弼,為元帥左廂兵馬使,率精兵出井陘關,再次攻打常山郡,圖謀奪取安祿山老賊的老巢範陽城;

  任命大將郭子儀,為元帥右廂兵馬使,率眾南取馮翊、河東兩郡之地。


  任命廣平王為大軍元帥,率領大軍主力,尋找機會與安祿山決戰,消滅叛軍主力。


  如此,則安祿山四麵受敵,一定不能夠抵禦,隻有潰散逃亡,此為上上之策。”


  李亨本是沒有多少主見的人。他聽了李泌的建議和分析以後,覺得很有道理,立即大加讚賞,一口答應,決定采用李泌的計策。


  “先生說得很對!就如此辦理!”


  3

  可是不久,平叛的形勢,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李泌提出的這項得到皇帝和廣平王李俶等諸王大力支持的計劃,卻因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並沒有立即實行。


  而實施這個計謀的最大阻力,竟然是來自於統兵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等軍隊將領。


  李亨知道具體的情形以後,怫然不悅。


  4

  此時正是天寶十五年(756年)的八月,已經進入了秋季。酷熱難當的日子,終於熬了過去,北方邊塞,開始有些寒意。


  朔方節度使郭子儀,久在邊塞,已經習慣了邊塞寒冷的氣候。酷熱的夏季過去,郭子儀反而更加來了精神。


  此時的郭子儀,雖然已經是五十九歲的高齡,須發皆白,但依然高大威猛,精神矍鑠,虎虎生威。


  郭子儀在朔方軍中不停地忙碌著,處理著朔方等地的軍政要務,整頓檢閱著軍隊,謀劃著出征事宜。


  5

  郭子儀,祖籍山西太原陽曲,出生於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


  郭子儀武舉出身,長得是高大魁梧,勇武不凡,身高六尺有餘。(一米八以上的身材)

  郭子儀的父親郭敬之,曆任綏州、渭州、桂州、壽州、泗州五州刺史。


  在父親郭敬之的教育和影響下,從小,郭子儀就愛讀兵書,勤練武功,熱心軍事,渴望建功立業。


  無論是讀書還是習武,郭子儀都刻苦認真。郭子儀不僅身材魁梧,體魄健壯,相貌秀傑,而且武藝高強、陣法嫻熟,在軍營之中,以公正無私,不畏權貴而著稱。


  二十歲時,郭子儀開始在河東鎮(今山西)服役。


  那時的郭子儀,棱角分明,年輕氣盛。他膽氣過人,仗義豪爽,甚至有些恃才傲物,藐視一切。


  上司安曲茹一向見不得郭子儀傲上不羈的性格,巴不得找個理由,置之於死地。


  一次,郭子儀因仗義執言,為同在一起執行任務的兄弟說情,觸怒了上司安曲茹。


  上司安曲茹就以違反軍紀為由,準備按律處斬郭子儀。


  翰林學士李白,那時正奉旨在河東鎮中巡察,受邀親臨監斬現場觀禮。


  李白看見郭子儀,在押赴刑場的途中,依然是一副大義凜然,天不怕地不怕,臨危不懼的樣子,不禁大為驚異。


  看見郭子儀勇武不凡,凜然不懼的雄姿,李白不禁心生了愛才之意。


  “諸君,這個壯士,臨危不懼,不愧為英雄豪傑所為!這家夥將來一定大有造化,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朝廷正在拓邊,用人之際,殺掉他實在可惜啊!”李白大生好感,對河東鎮節度使言道。


  河東鎮節度使以及僚屬們,都知道翰林學士李白是皇帝身邊的紅人,皇帝使節得罪不起,遂順水推舟,饒了郭子儀死罪。


  於是,李白便以自己的官職擔保,挽救了郭子儀的性命。郭子儀年輕的性命得以保全,從死亡中躲過一劫。


  6

  郭子儀久在河東邊塞,身處下層,不得提拔,鬱鬱不得誌。於是不久,他憤然離職,回到京師長安,前去參加朝廷舉行的武舉考試。


  郭子儀不負李白所望,參加朝廷的武舉考試,果然一舉成名,獲武舉異等,補授左衛長史(皇帝禁軍幕府中的幕僚長),得以進入皇家禁衛軍任職。


  後來,郭子儀在禁衛軍中屢立戰功,被多次提升晉職。


  天寶八年(749年),郭子儀晉升為將軍,開始出任安塞軍軍使,拜左衛大將軍之職。


  天寶十三年(754年),即安祿山發動叛亂的前一年,郭子儀出任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成為了大唐軍中的一個高級將領。


  安祿山發動叛亂後,北方邊鎮危急,皇帝李隆基遂提拔郭子儀為衛尉卿,兼靈武郡太守,充朔方節度使,開始命令郭子儀帶領朔方軍討逆平叛。


  郭子儀正式進入了大唐朝廷舉足輕重的大將(節度使)行列。


  7

  自“貞觀之治”以來,大唐王朝內地,國泰民安,多年未發生戰爭。


  在天下太平的環境裏,內地武裝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軍隊戰鬥力銳減,軍備十分空虛。


  安祿山率領範陽三鎮軍隊反叛的時候,黃河以北二十四郡的文官武將,一聽賊訊,有的開城迎敵,投靠叛軍,有的棄城逃跑,不顧百姓,有的被叛軍擒殺,以身殉國。


  安祿山率領的叛軍,長驅南下,勢如破竹。一路之上,叛軍幾乎沒有遇到什麽有力的抵抗,安祿山的叛軍很快就席卷、占領了北方一大片富庶地區。


  安祿山放縱將士們掠奪財富,作為獎勵。叛軍每到一個地方,就燒殺擄掠,奸**女,強抽壯丁,殘害百姓,無惡不作。


  淪陷區廣大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叫天不應,叫地不靈,陷入絕境。


  8

  不僅僅是民間百姓不識兵革,長期沉溺於遊樂宴飲、驕奢淫逸的大唐君臣,也完全荒廢了軍事。


  起初,安祿山發動軍事叛亂之時,大唐朝廷毫無應變的軍事準備。


  常常是事到臨頭,叛軍已經兵臨城下,大唐君臣才如夢初醒,隻得倉皇失措地倉促應戰,急急忙忙地商討抵禦叛軍之計。


  就這樣,安祿山勢如破竹,很快就兵臨東京洛陽城下。大唐形勢變得更加的危急。


  到了此時,皇帝李隆基才病急亂投醫,開始打起精神商討平叛之事。


  皇帝下旨,急派名將封常清、高仙芝等人,率領親信隨從,去東京洛陽募兵,準備抵抗安祿山叛軍。


  但封常清、高仙芝倉促招募的士卒,不過是一群地痞流氓、無賴之徒組成的烏合之眾。


  這群沒有經過訓練,毫無戰鬥力的隊伍,又受到奸佞楊國忠,邊令誠等人的阻撓和陷害,難敵安祿山的虎狼之師,東京洛陽很快陷落賊手。


  李隆基聞聽敗訊,勃然大怒。


  在盛怒之下,李隆基頭腦發昏,自毀長城,聽信讒言,處斬了封、高二將,大唐平叛的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9

  在這最緊要的緊急關頭,某一天,李隆基的頭腦終於清醒了一會。


  於是,他急忙下旨,提拔朔方(唐方鎮名,鎮治在今寧夏靈武西南)節度右兵馬使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命令他率朔方兵東討安祿山叛軍。


  接受皇帝的旨意以後,郭子儀立即親赴校場,檢閱三軍,誓師出征,發誓蕩平叛賊。


  天寶十五年(756年)四月,朔方軍攻打安祿山叛軍,旗開得勝。唐軍一舉收複了重鎮雲中(今山西省大同市),大敗叛軍將領薛忠義,坑其騎兵兩千人。


  接著,郭子儀又使別將公孫瓊岩,率兩千騎兵,攻擊馬邑(今山西省朔縣東北)叛軍,大獲全勝。


  馬邑的收複,使東陘關得以重開,從而打通了朔方軍與太原軍的緊密聯係。


  安祿山下太原,入永濟,夾攻關中的軍事行動,無法實現,為唐軍的反攻,贏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捷報傳到京城長安,人心稍安。郭子儀以功加禦史大夫。


  10

  不久,朝廷命令郭子儀回到朔方鎮,補充兵員,以便從正麵戰場出擊叛軍,以圖收複東京洛陽。


  郭子儀上書朝廷,建議道,必須奪取河北各郡,切斷洛陽與安祿山老窩範陽之間的聯係,斷絕絕叛軍後方供給線以後,才能有效地打擊叛軍的有生力量,收複東京洛陽。


  郭子儀的這一出擊方向的選擇,是對戰場局勢的認真研究,無疑是十分正確的。


  朝廷接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