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巨變歲月之亂世賢相> 第32章 奸佞密謀害太子 唐廷再起大波折

第32章 奸佞密謀害太子 唐廷再起大波折

  1

  “常言道,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無論怎樣明智的人,隻要被蒙蔽,被欺騙,都會昏聵糊塗。陛下也難以逃脫這樣的命運。


  從開元末年之後,擔任帝國宰相的李林甫,以及後來的宰相國舅楊國忠等朝廷大員,與武惠妃,貴妃娘娘等,相互勾結,禍亂朝綱,欺騙迷惑陛下,先後成為了對太子殿下威脅最大的幾股家族勢力。


  在這樣的環境下,殿下的遭遇能夠好到哪裏去呢?他當然也會受到那樣的陷害的。


  而且,殿下受到的迫害更多,更大,有好幾次,都差點要了殿下的生命!”


  想起這些往事,李泌的憤怒就湧上了心頭。


  2

  “殿下最初麵對的最大威脅,就來自於當朝權傾天下的宰相——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武惠妃那時在宮內非常受寵,陛下對她是言聽計從。


  為了保住他們的權勢與地位,李林甫與武惠妃相互勾結,狼狽為奸,想盡了千方百計,終於搬掉了太子李嗣謙這塊絆腳石。


  武惠妃與李林甫當時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把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又叫李清),扶上太子之位。


  沒有想到,半路卻殺出了一個程咬金。


  兩人絞盡腦汁,用盡心機,千辛萬苦的努力,卻被殿下撿了一個落地桃子。


  陛下聽從高力士的建議,將殿下立為了皇太子。李林甫,武惠妃得到這個消息以後,憤怒怨恨,欲除之而後快。


  殿下與李林甫、武惠妃結怨的起因,就在於此。”


  3

  回想當初,李林甫,武惠妃以及後來楊國忠,貴妃娘娘等人對太子的多重迫害,李泌還有些心有餘悸,有些擔心。


  不僅是朝廷文武大臣,對皇帝對待兒子的態度,感到疑惑不解,就是李泌,也常常在心中,暗暗猜測皇帝的用意。


  “為什麽當初,李林甫與楊國忠兩個奸賊,千方百計地陷害太子,與太子明爭暗鬥,陛下會熟視無睹,不聞不問,充耳不聞呢?


  陛下當時的內心世界,對太子殿下的曖昧態度,是多麽值得探秘的啊!


  陛下的心裏,是不是一直不信任殿下這個太子,有陛下自己的想法與計劃安排呢?


  如今想來,陛下的心裏,肯定是不願意太子坐大,挑戰和分割皇帝的權力啊!

  也許就是這樣,陛下才會對李林甫等奸佞們對太子殿下的迫害,睜隻眼閉隻眼吧!”李泌猜測道。


  “陛下啊,為什麽你不相信太子呢?太子不是陛下的孩子,不是帝國的儲君嗎?

  為什麽有時,陛下你對待殿下的態度,比對待外人還不如,還要冷酷呢?”


  想起李隆基那時的所作所為,李泌疑惑萬分,像是在對李亨當麵說道:

  “殿下啊,你知道陛下為什麽幾乎從不公開出麵,去遏製或阻攔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對殿下你的輪番衝擊和打擊嗎?


  陛下其實是很不情願看到,他的兒子-太子殿下你的羽翼豐滿、勢力擴張,從而威脅到陛下的至高無上的皇帝權威啊!

  韋堅兄弟私下與你談論的時候,不是給你講過這個道理嗎?


  韋堅兄弟說得很對啊!陛下就是想依靠旁人的力量,來製衡住殿下你這個太子啊!


  殿下啊,到了現在,你想通這個道理了嗎?”


  李隆基對太子李亨的限製與製約,使得李亨那時的處境,顯得尤為艱難和被動,李亨心裏對父皇的怨恨與不滿,也與日俱增。


  4

  “先生,你在想什麽呢?為什麽突然不講了呢?”李瑞突然問李泌道。


  李泌吃了一驚,才發覺自己走了神,從沉思中醒悟過來。


  “瑞兒啊,我在想太子呢!我在想,太子殿下是怎樣走過來的呢?要不是殿下善於忍辱負重,韜光養晦,還不知道究竟是怎樣的結局呢?”李泌回答道。


  “瑞兒啊,你不知道,對於太子而言,他成長在這樣的一個太平盛世裏,並且又充當著陛下這樣一位,富有巨大成就感,超強的自豪感、超群的自信心的帝王繼承人,並不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啊!

  在殿下的心裏,常常會不時泛起幾絲淡淡的悲哀、憂愁,不安和恐懼。


  巨大的壓力,逐漸養成了太子殿下憂鬱不安,猜忌多疑,優柔寡斷的性格。


  隻有在開元,天寶之交的那七八個年頭裏,皇太子殿下,才好過一些啊!


  那時,殿下雖然深受各種壓力,心情的確有些抑鬱,但卻也是殿下生涯中,最為安定的一個時期啊!


  唉,美好的日子,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不久,太子殿下安寧的生活就被打破,陷入了種種困厄之中。”


  李亨憂鬱地講述道。


  5

  “這期間,來自李林甫,武惠妃方麵的種種威脅和打擊,還沒有嚴重到,能夠危及殿下的太子地位的地步。


  朝廷之上,對冊立皇太子這些事件,也暫時減少了議論與猜測,對陛下的決定也沒有太多的疑惑。


  陛下就經常對高力士等親隨說道:


  ‘太子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但他孝順體貼,一直在朕的眼皮底下—十王宅中,成長起來。


  朕對太子的才幹和性格,還是頗為了解和熟悉的。朕對太子,十分滿意,朕還有什麽不放心的呢?’


  記得殿下當時,也曾經對我說過:


  ‘先生啊,我也清楚陛下的心理。陛下雖然時常會猜疑我這個太子,但其實父皇對我這個兒子的所作所為,也應該沒有什麽太多的、太大的不放心吧!


  我的二哥和兩個弟弟無辜被殺,父皇內心,一定是非常痛苦後悔的。父皇英明睿智,他肯定是知道李林甫與武惠妃的勾結陰謀的。


  父皇雖然不肯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肯定知道,太子二哥被陷害的真相,並常常為此責備自己。


  不然,父皇為什麽一談起這些往事,就會鬱鬱寡歡地陷入沉思之中呢?’”


  想到李亨當時為父皇所做的辯解,李泌心裏有些同情:

  “殿下所受的痛苦和折磨那麽多,卻沒有多大的怨恨,卻依然為父皇感到難過與傷心。這需要多大的胸懷啊!”


  李泌讚歎道。


  6

  “的的確確,殿下的猜測不是沒有根據。”李泌接著講道。


  “自從太子李嗣謙兄弟被殺以後,陛下一度非常痛苦,為自己聽信讒言,做出一日廢棄太子李嗣謙等三子的事情,感到非常後悔。


  陛下決心吸取教訓,不願再像從前那樣,因一時氣盛,而感情衝動做事。


  陛下有時,的確並不喜歡殿下的溫順性格,也並不理解、並不滿意殿下的所作所為。


  但陛下,也不願意過分地責備兒子優柔寡斷,給兒子施加太大的壓力。


  陛下再也不願像當年那樣,而草率地做出剝奪殿下的繼承權的事情。


  就這樣,殿下終於能夠較為平安地,生活了好幾年時間。


  至少在天寶四載(745年)的年底之前的日子裏,殿下伴著大唐帝國的輝煌,也度過了一段頗為難得的,算得上舒心快樂的歲月。”李泌輕鬆的講道。


  7

  想起殿下後來的經曆,李泌突然感到了一陣痛苦,一陣心悸,心髒劇烈跳動。


  一陣陣揪心的陣痛,在李泌心內沸騰。李泌血脈膨脹,無比激動的情緒,再次油然而生。他的講述激烈了起來。


  8

  “從天寶五載(746年)那年開始,對於太子殿下來說,就可謂是多災多難,提心吊膽的年頭了。


  從這一年開始,殿下以前那種相對安寧的生活,就被徹底地打破了。


  殿下以後的日子裏,那種平靜與安謐的生活,就變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複求的事情了。”


  李泌的眼前,浮現出了太子遭受的一次次的打擊。那些往事,如今在李泌心裏,依然是那樣清晰。


  9

  “那時是天寶五載(746年)的正月。


  隴右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從邊疆駐地,來到了京師長安,朝拜皇帝。


  皇甫惟明興致勃勃地回到京師,就是想向皇帝陛下,進獻胡騰舞銅像——這件對吐蕃作戰勝利的戰利品。


  皇甫惟明本是興高采烈而來,不想卻因為一次非常事變,遭到了政敵的打擊,惹火燒身,差點送命。


  殿下才剛剛六歲時,就被父皇拜為了安西大都護,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蕃大使。


  隴右、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管轄的隴右、河西,屬於殿下擔任的諸蕃大使管轄,因而可以說皇甫惟明是殿下的部屬。


  皇甫惟明還曾經擔任過殿下的忠王友一職。


  殿下對皇甫惟明的感情,一向融洽。二人的關係,十分友好、親密。


  回京以後,皇甫惟明仗著與太子多年的交情,不顧朝廷禁忌,明目張膽地與太子交往,與太子有了一些密切的接觸。


  不想皇甫惟明的舉動,卻招致了陛下的大忌。


  殿下當時心裏也很清楚,父皇的心裏,是最忌諱外臣,尤其是那些擁有實力的外臣,如藩鎮節度使之類,與太子密切交往的。


  但殿下覺得,皇甫惟明是自己的老部屬,父皇也知道皇甫惟明與自己多年的關係,自己與皇甫惟明的交往正大光明,根本沒有顧忌別的。


  皇甫惟明當時,不僅與太子來往密切,犯了朝廷的大忌,而且他竟然還不明智地,插手了朝廷的事務。


  正是因為殿下當時的疏忽大意,經驗不足,才被凶惡的對手,奸賊李林甫抓住了把柄啊!”李泌解說道。


  10

  “當初,開元十八年(730年)九月,吐蕃王國因屢敗於大唐軍隊,便遣使請和。


  朝廷大臣議論紛紛,眾說紛紜,或戰或和,議論不絕,陛下支持拒絕和議的建議。


  時任忠王友的皇甫惟明,知道朝廷的決策以後,便上殿麵陳和親之利。


  陛下當時不以為然,首先闡明拒絕的理由道:

  ‘諸君,吐蕃讚普往年嚐與朕書,言辭悖慢無禮,沒有諸藩之禮,讓人憤慨。朕意欲討之,怎麽能夠談論和議呢?’


  皇甫惟明據理力爭,耐心向陛下解釋道:


  ‘陛下,臣以為非也!開元之初,吐蕃讚普尚且幼稚,豈能有如此的言辭呢?


  微臣推測,必是在邊軍將,務邀一時之功,偽作此書,以激怒陛下。


  兩國既鬥,必然興師動眾。在邊軍將,因利乘便,公行隱盜,偽作功狀,以希建勳奪爵。所損巨萬,何益國家呢?

  今河西、隴右,百姓疲竭,事皆由此。


  微臣建議,不如陛下遣使,往視金城公主,因與讚普麵約通和,令其稽首稱臣,永息邊境,此永代安人之道啊!’


  陛下覺得皇甫惟明言之有理,欣然大悅,便令皇甫惟明和內侍張元方,出使吐蕃。


  皇甫惟明和內侍張元方二人至吐蕃,對讚普和金城公主說明了來意。


  吐蕃讚普非常高興,欣然請和,唐蕃兩國,遂修舊好。


  不久,皇甫惟明因功,任左衛郎將;

  開元二十年三月(735年),皇甫惟明,攝侍禦史,充長春宮使;後又任司農少卿;


  開元二十五年(740年)七月,任檢校司農卿;

  開元末年,皇甫惟明出任隴右(今青海西寧樂都及甘肅臨潭等)節度使。


  天寶元年十一月(742年),吐蕃大軍違背盟約,進犯隴右地區,皇甫惟明立即率軍迎擊,在青海大獲全勝。


  十二月二十七日,吐蕃大將莽布支,再率三萬餘人馬,與皇甫惟明部交戰。


  唐軍先鋒騎將王難得,率先出陣,與吐蕃讚普之子琅支都交鋒。琅支都被大唐先鋒騎將王難得,槍挑於馬下。


  吐蕃勇將琅支都被被殺,士氣大喪,陣腳大亂。皇甫惟明趁機指揮唐軍,乘勢掩殺,斬獲吐蕃軍五千餘人(一說三萬人)。


  不久,皇甫惟明發現,吐蕃軍每次進犯隴右地區,都以洪濟城(今青海貴德西)為前哨陣地。


  皇甫惟明遂暗下決心,要除去洪濟城這個隱患。


  天寶二年(743年)四月,皇甫惟明親自率領兵馬,自西平郡(治西都,今青海樂都)出發,長途奔襲,推進千餘裏,向駐守洪濟城的吐蕃軍發起了進攻。


  唐軍遠道而來,出其不意,十分順利地擊破吐蕃軍隊,占領了該城,取得了先機。


  11

  天寶初年以來,陛下喜好邊功,邊帥常以抗擊吐蕃有功,而獲高官厚祿。


  皇甫惟明也不例外,渴望建功立業。


  在與吐蕃軍的作戰中,皇甫惟明連戰連捷,立功心切,遂決定率廓州(治化隆,今屬青海)軍,向吐蕃所占重鎮石堡城,發起攻擊(又稱鐵刃城,在今青海湟源西南)。


  石堡城是吐蕃王國進襲大唐帝國的戰略要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開元十七年(729年)三月,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禕,用遠程奔襲的戰術,曾經攻占過石堡城。


  但是在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十二月,擔任河西、隴右節度使的蓋嘉運,不思防務,疏於防守,致使唐軍辛辛苦苦占領的石堡城,又重新淪陷於吐蕃軍之手。


  天寶四年(745年),皇甫惟明率領大軍,進至石堡城後,立即展開猛烈的攻城行動。


  吐蕃守城將士,一麵憑險據守,一麵傳書求援。


  吐蕃王國深知石堡城的重要意義,即派大論莽布支,率軍兼程往援。


  吐蕃大論莽布支,取得吐穀渾小王的配合以後,與守城將士裏應外合,奮力反攻唐軍。


  皇甫惟明急功近利,隻顧攻城,忽略打援,結果使唐軍遭受重創,副將褚詡戰死沙場。皇甫惟明見勢不利,隻好退兵。


  天寶四年(745年)年末,皇甫惟明再次進軍,取得勝利,遂上書朝廷,準備進京獻俘。


  天寶四年(745年)十二月,陛下對皇甫惟明進行了封賞。


  皇甫惟明雖決定立即回京,感謝皇恩。


  天寶五年(746年)正月十三日,皇甫惟明回京以後,就被朝廷任命為兼河西節度使,鴻臚卿。


  皇甫惟明十分感激,決心誓死報國。


  12

  皇甫惟明回京以後,他對朝政的了解越來越多。皇甫惟明剛正不阿,對奸相李林甫濫權誤國,迫害太子的行為深惡痛絕。


  皇甫惟明匹夫之勇,仗著陛下的寵愛,向陛下上密奏道:


  ‘陛下,李林甫濫權誤國,嫉賢妒能,迫害賢能的太子。希望皇上,能夠將宰相李林甫撤職。


  刑部尚書韋大人,既是皇家親戚,又卓有才幹,可以充當宰相之職,希望皇上加以重用。’


  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旗幟鮮明地公開介入朝廷政事,態度鮮明地支持太子,讚譽韋堅的不智舉動,強烈地觸動了陛下敏感的神經。


  太子與宰相李林甫的矛盾鬥爭,就由暗中的較量,一下子變成了公開的對壘。


  李林甫探知了皇甫惟明的密奏以後,怒不可遏,懷恨在心,決心立即報複。


  李林甫暗中布置,決定利用自己是朝廷宰相,這種特殊而有利的身份條件,開始對太子一黨,進行猛烈的反擊。


  李林甫詭計多端,老謀深算,反擊的步伐非常迅速,氣勢咄咄逼人。


  禦史中丞楊慎矜,首鼠兩端。他見風使舵,這時候也加入了奸相李林甫的陣營,成為了李林甫集團的一員得力幹將。


  李林甫見禦史中丞楊慎矜主動加盟,投靠他,喜不自禁,覺得對付太子的勝算,又增加了幾分。


  13

  禦史中丞楊慎矜,乃隋皇族一脈,他本是隋煬帝楊廣的玄孫。


  楊慎矜起初因沉毅有材幹,充太府出納,頗以從政能幹而知名,逐漸成為了李林甫的心腹。


  李林甫覺得楊慎矜聽話,好用,對他越發親信,於是想將楊慎矜破格擢升,有意讓他取代殿下的親信韋堅的位置,以剪除殿下的羽翼。


  李林甫這招釜底抽薪之計,實在是太險惡啊!太子當時,沒有識破他們的無恥行徑,事情遂越來越對殿下不利。”


  李泌講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