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寧願錯殺一百個秀才,也不放過一個衣冠敗類
審案局的委員們過了半個月的安靜日子后,忽然又報抓了一個勾結串子會謀反的人,此人還是個秀才。黃廷瓚知曾國藩最恨串子會,又見犯人是個有功名的人,怕做得主,請曾國藩親自審理。曾國藩說:"一個秀才有多大的功名,何況他身為黌門中人,竟串通會匪,更是罪加一等。"他略微翻了翻黃廷瓚送來的案卷,吩咐升堂。待犯人押上來,曾國藩將特製的茶木條往案桌上重重一拍,厲聲喝道:"林明光,你這個衣冠敗類,快將如何與串子會匪首魏逵勾結的事,在本部堂面前如實招來!"兩旁團丁扶著水火棍,凶神惡煞般地吆喝一聲:"招!"案桌下那個長得白白凈凈,年約二十四五歲的秀才嚇得叩頭不止,連忙說:"大人明鑒,這完全是一樁誣陷案。學生是聖人門徒,豈肯與會匪往來,玷污清白。""這是怎麼回事?"曾國藩一臉殺氣地問站在旁邊的善化縣平塘都團總郭家虎,林明光就是被郭家虎押到審案局來的。郭家虎忙上前一步,低頭說:"現有林明光的同里熊秉國為證。" "帶熊秉國!"
熊秉國被帶上堂來,也是個二十多歲、穿著大袖寬袍的讀書人。熊秉國靠著林明光的身邊跪下。曾國藩又將茶木條重重一拍,聲色俱厲地問:"熊秉國,林明光如何勾結會匪,你須實事求是講來,不可在本部堂面前有半句假話!""是。"熊秉國磕了一個頭,神氣十足地說,"這有串子會大龍頭魏逵的令牌為證。"說著,從懷中抽出一支上紅下黑約一寸寬、六寸長的竹牌,站起來,雙手遞給曾國藩,自己又跪在原地。曾國藩看那令牌正面寫著"串子會大龍頭魏逵"一行字,背面畫著紅、藍、黑三個互相套著的圓圈圈,與半個月前收到的恐嚇信上的標記一模一樣。他心頭火起,暗罵道:"這串子會果然猖狂!"於是綳著臉問:"這塊牌子從哪裡得來的?"熊秉國答:"今早從林明光的書房裡搜得。"曾國藩以懷疑的眼光審視熊秉國良久,猛然大聲問:"熊秉國,你如何知道林家有串子會的令牌?"熊秉國被曾國藩如電目光、如雷吼聲嚇得兩腿發抖,全身冒出虛汗,好半天才戰戰兢兢地回答:"是本都顏癩子告訴我的。""顏癩子又是如何知道的?"曾國藩追問。
"大人,"熊秉國終於鎮靜下來,"顏癩子也一起來了,他可以當堂作證。"團丁帶上顏癩子。曾國藩見此人三十餘歲年紀,一頭癩子,鼻勾腮尖,賊眉賊眼的,心中已先討厭。那顏癩子跪在熊秉國後面,不待審訊,就主動地說:"青天大老爺在上,小人是親眼看到林明光與串子會大龍頭魏逵勾勾搭搭的。前天夜裡,小人因賭輸急了,想到林家撈幾個錢。剛爬上林家屋樑,就看見書房裡燈火明亮,林明光與一個頭扎黑布、身穿夜行服的人在悄悄說話。只聽見那人說:'這一百兩銀子是魏龍頭的心意。魏龍頭說,當初若不是老太太的恩德,他也沒有今天。滴水之恩,尚且要湧泉相報,何況老太太的大恩大德。請您老千萬收下。'我心想,好哇!你林秀才表面裝得一本正經,看不起我顏癩子,原來背地裡卻與串子會偷偷來往,看我不告發你!曾大人,聽說你老的告示上寫明,捉一個匪徒,賞銀五兩,有這事嗎?"顏癩子抬起頭來,擠弄鼠眼望著曾國藩。見曾國藩鐵青著面孔,眼光兇惡,顏癩子魂都嚇掉了,趕緊低下頭。
曾國藩用力拍了一下茶木條,凜然喝道:"你還看見了什麼?""是,是。小人在樑上還看見他們推來推去。最後,那人又從懷裡掏出一塊牌子說:'這塊牌子是魏龍頭的令牌,他要我送給你老。魏龍頭講,只要這塊令牌在身,方圓百里之內,無人敢動你老一根毫毛。'林明光接過令牌。我心裡想,這不就是他勾結串子會的鐵證嗎?趁著林明光送那人出門的時候,我從樑上溜了下來。昨天一早,我到鎮上酒店裡喝酒,心裡高興,對老闆說:'給我打二兩老白酒,一碟牛肉,記到賬上,過兩天就還錢!'我見老闆還在猶豫,就高聲說:'你放心,你大爺要發財了,還能欠你這幾個錢!'不想熊二爺這時也在店裡喝酒。"熊秉國點點頭說:"治下當時正在那裡……""不許多嘴!"茶木條重重地響了一下,熊秉國嚇得趕緊縮口。曾國藩冷冷地望了顏癩子一眼:"你繼續說下去!""是!"顏癩子繼續說,"我心裡想,熊二爺是個有臉面的人,憑我這副模樣,又沒有抓到林明光,這五兩銀子怕領不到,不如把它賣給熊二爺。打定了主意,我便附著熊二爺的耳邊說:'二爺,有個串子會的頭目,被我發現了,您老抓嗎?'熊二爺一聽,忙說:'到我家裡詳說。'到了熊二爺的家,我把昨夜看到的都對他說了。熊二爺說:'你也不必到曾大人那裡去討賞,我給你五兩銀子就行了。你千萬不要再說出去。'今日早上,熊二爺帶著郭團總把林明光抓了起來。大人在上,小人說的句句屬。"顏癩子說完,又在公堂上磕了幾個響頭。
這是個痞子!曾國藩心裡罵道,對顏癩子說:"你下去吧!"待到顏癩子下堂去后,曾國藩問林明光:"剛纔此人說的是實話嗎?"林明光答:"大人,顏癩子所說的,有的是事實,有的不對。前夜的確有個人來我家,說是奉魏逵之令送銀子來,也的確拿出了一百兩紋銀,但我分文未收。""你跟魏逵是什麼關係?他為何要送你這麼多銀子?""大人,"林明光答,"這魏逵與我家非親非故。五年前的一天,有一漢子突然暈倒在我家屋門邊。家母信佛,一向樂善好施。見此情景,叫人將他抬進屋,又喊太爺給他診治。原來此人得了烏痧症。太爺給他放痧,醒過來后,家母又留他住了一天。見他貧寒,臨走時,又打發一點舊衣和錢。那人自稱名叫魏逵,說今生今世不忘家母救命之恩,日後富貴了,要重重報答。從那以後,我們一家再也沒有見過魏逵,也不記得此事了。前幾個月,風言說串子會的大龍頭名叫魏逵,我們也沒有將兩個魏逵聯繫起來。前夜,來人自稱是串子會大龍頭魏逵派來的,又拿出一百兩銀子,說是謝家母恩德。我這才知道,原來串子會的大龍頭,就是當年倒在我家門口的那個人。大人,我是個清清白白的讀書人,家裡世世代代以耕讀為業,從來是安分守法的,我怎麼願意跟造反謀亂的串子會拉扯上?我堅決不受銀子,那人見我一定不要,又從懷裡拿出魏逵的一塊令牌,說是可以護身,百里之內無人敢動我絲毫。我想目前世道這樣亂,危急之間,有這道護身符在身也好,便收下了。大人明鑒,學生一時糊塗,不該收下魏逵的令牌,但學生決不想與魏逵有往來,更不願參與他們謀亂的事。大人,學生再蠢,也是個秀才,懂得國法,豈敢做這殺頭滅門的事!"說罷,磕頭不止。
熊秉國說:"大人,林明光在當面扯謊,欺矇大人。若不是想投匪,要什麼魏逵的令牌?世道雖亂,還有朝廷的綠營和大人統率的團練在,豈容得匪徒們無法無天!我們這些人都沒有魏逵的令牌,難道就不能保家護身?林明光說他未收銀子,誰人可以作證?銀子又無記號,誰分得出姓魏姓林?只有這令牌,他無可抵賴,才不得不承認。大人,林明光私通串子會鐵證如山,豈容狡辯!"熊秉國這幾句話說得曾國藩心裡舒服,案子審到此時,才見他臉色略為放鬆。曾國藩問林明光:"你還有何話說?"林明光大叫道:"大人,熊秉國是個無賴,學生就是平日得罪了他父子的緣故,今日才蒙受這等恥辱。"曾國藩頗感意外,怒目喝問:"你與熊家有何隙,仔細說來!""怪只怪學生平日不懂世故,恃才傲物。"林明光懊喪地說,"熊秉國是我的同里,其父熊固基是平塘鎮的大富翁,仗著家裡有錢,又有遠房親戚在外做官,一貫在鄉里橫行霸道。大人,你老別看熊秉國穿戴得斯斯文文,他實際上是個吃喝嫖賭的浪蕩公子。詩文不通,卻又偏愛附庸風雅。學生心裡十分討厭,常常在鄉間奚落熊氏父子,於是與他家結下怨仇。今日,熊秉國便以公報私。至於顏癩子,他不過是平塘鎮上一隻癩皮狗而已,學生從來不把他當人看,故他也恨學生。""大人,"熊秉國在下面搶著說,"林明光剛才的話全是誣衊。"審到這裡,當過多年刑部侍郎的曾國藩心裡已有數了。他吩咐一聲"退堂",便回到書房。
曾國藩細細地思索案件審訊的全部過程,以及原告、被告的身份、說話、表情、神態,從當堂審訊來看,林明光所說的多為實話,而熊秉國很可能是挾嫌報復。但林明光收下了串子會的令牌,他自己也供認不諱,難保他沒有二心。為慎重起見,曾國藩叫審案局委員、安徽候補知縣曹克勤到平塘鎮去走一遭,實地了解一下。
過兩天,曹克勤回來說,林明光的確與串子會有往來,又遞給曾國藩一個小冊子,說是從林明光書房裡抄出來的。曾國藩看那冊子封面上題作《太平天國天王御制原道醒世訓》,隨便翻開一頁,只見上面寫著:"天下多男子,儘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儘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爾吞我並之念。"他把書往地下一摔,罵道:"什麼烏七八糟的東西,可笑得很!難道父與子也是兄弟之輩?母與女也是姊妹之群?看來這林明光真是個不安分的傢伙。"因為林明光是個秀才,曾國藩這天夜裡獨自在籤押房裡為此案思考了很久。說林明光勾通串子會,唯一的依據是魏逵的令牌。這本冊子,也可能是從其書房裡搜出來的,也可能是熊家有意栽贓。即使真的是從其書房裡抄出,也不能作為勾通長毛的鐵證。林明光說的魏逵報恩之事,於情理上可以說得通。此案,若從輕,可將林明光杖責數十板,教訓一頓後放回家。若從重,就憑他收下串子會令牌,心懷二志,也可判個死刑。從輕還是從重呢?他記得過去讀《明史》,讀《明季北略》,都講到自從牛金星、李岩兩個舉人投歸李自成后,李自成便設官分治,守土不流,氣象與從前迥然不同,結果居然推倒明王朝,祭天登位,做起了大順朝的皇帝。"讀書人附匪逆,則匪逆有可能成大事。"曾國藩深信前人的這個看法是對的。倘若輕易放了林明光,則給別的讀書人存一線僥倖之機。要從重!即使林明光不是真的投靠串子會,也要借他的頭來教訓教訓其他不安本分的讀書人。為了皇上江山的鞏固,為了湖南全境的安寧,寧肯錯殺一百個秀才,也不能放走一個會匪中的衣冠敗類!況且串子會活動如此猖獗,看來他們是存心要跟團練過不去,何不以林明光為釣餌,將魏逵等人引出來,也好一網打盡,為湖南除一大害。
他想到學政劉昆必然會不同意他的做法,老頭子為人倔強,倘若頂起牛來,會千方百計使事情辦不成,到時自己的全盤計劃就會落空。一旦決定了的事情,曾國藩便非辦不可,他最討厭有人出來干擾。乾脆不告訴劉昆!他拿起硃筆,在林明光的名字上重重地畫了一個勾。
第二天,林明光被關進站籠,在長沙城內四處遊街。站籠上插著一塊長木條,上面大書"勾通串子會造反之衣冠敗類林明光"一行字。旁邊跟著四個團丁,不停地敲打銅鑼,引得市民紛紛過來觀看。在站籠通過的主要街道上,羅山營、璞山營七百多號團丁一律便衣混在人群中,每三四十人後面跟著一輛板車,裡面藏著刀槍。林明光本是個受人敬重的秀才,何曾受過這種奇恥大辱。他憤極羞極,只遊了半天,便死在站籠里,而魏逵的串子會並沒有出來,曾國藩頗為掃興。
林明光之死,在長沙城及東南西北四鄉引起極大震動。一個秀才,以勾通會堂之罪,被處以站籠遊街,這是長沙城裡亘古未見的事。人們議論紛紛,有罵林明光是士林渣滓的,也有罵曾剃頭手段殘酷的,更多人則不相信林明光會勾通串子會。那些家中保存有太平軍、天地會、串子會、一股香會、半邊錢會等會堂告白文書的人,都連夜焚毀一盡。林明光的弟弟林明亮聯合善化縣的十個秀才,為哥哥鳴冤叫屈。他們寫了兩份狀子,一份上遞巡撫衙門,一份上遞學政衙門。
五十多歲、鬚髮斑白的學台大人劉昆接到林明亮的狀子后,氣得鬍鬚都抖出來。他在衙門裡破口大罵:"這還得了!曾國藩眼裡還有我這個學政衙門嗎?漫說林明光不是勾通會堂,即使真有其事,一個堂堂秀才,不通過我學政衙門,就這樣處以極刑。曾國藩置斯文何在?真真豈有此理!"劉昆拿著狀子,坐轎來到巡撫衙門。駱秉章正為林秀才一案犯愁。見劉學台來,便拉著他的手,說:"老先生,我們一道到審案局去吧!"劉昆將手一甩,說:"我不願見他!這案子就委託給你了。"說罷,氣沖沖地走出撫台衙門。
駱秉章無奈,只得親自來到審案局。接任一個多月來,曾國藩多次請動王旗殺人,有時甚至連這個形式都不要,隨便將犯人當場擊斃。上次殺打劫五穀豐米行的十三名犯人,連王旗都未請。後來,曾國藩親去說明情況,又見有串子會的恐嚇信,雖然也默認了,但身為巡撫的駱秉章,心裡究竟不是滋味。這回殺一個秀才,居然連學政也不打個招呼,虧他還是翰林出身,任禮部侍郎多年,眼裡是沒有湖南官員的位置啊!
"滌生兄,林明光的案子,許多人都有議論。"駱秉章決心藉此案壓一壓曾國藩的威風,"林明光乃秀才,怎能囚以站籠,遊街示眾?且殺人過多,仁政何在!"曾國藩將狀子略微瀏覽下,便扔到一邊。心想:這段時期來,官場市井物議甚多,要堵住這些非難,首先要說服這位全省的最高長官,而且態度必須強硬,只能進,不能退,倘若退一步,則前功盡棄。曾國藩一本正經地對駱秉章說:"吁門兄,殺人多,非國藩生性嗜殺,這是迫不得已的事。追究起來,正是湖南吏治不嚴,養癰遺患,才造成今日的局面。"駱秉章聽了這話,心中大為不快。這個曾剃頭,非但不檢點自己的過錯,反而倒打一耙,要算我的賬了!他打斷曾國藩的話:"你可要講清楚,湖南吏治不嚴,究竟是誰的責任?"曾國藩知駱秉章見怪了,為了使談話氣氛和緩,他要穩住這個老頭:"駱中丞,我還沒說完,湖南吏治不嚴,責任當然不在你;你前後在湖南加起來不過兩年多。我是湖南人,豈不知三湘之亂,由來已久。道光二十三年,武岡搶米殺知州。二十四年,耒陽抗糧。二十六年,寧遠會黨打縣城。二十七年,新寧又起棒棒會。二十九年,李源發造反。這些,都不是發生在吁門兄您任上。"這段解釋,使駱秉章的火氣消了:曾國藩的矛頭原來並不是對準他的。
"滌生兄,不怕你怪罪,貴鄉竟是個爛攤子。當初調我來此,我三次推辭,無奈聖上溫旨勉勵,才不得不上任。"關於湖南當時的治安情況,曾氏在咸豐三年二月十二日所上的《嚴辦土匪以靖地方折》中是這樣描述的:"湖南會匪之多,人所共知。去年粵逆入楚,凡入添弟會者,大半附之而去,然尚有餘孽未盡。此外又有所謂串子會、紅黑會、半邊錢會、一股香會,名目繁多,往往成群結黨,嘯聚山谷,如東南之衡、永、郴、桂,西南之寶慶、靖州,萬山叢薄,尤為匪徒卵育之區。蓋緣近年有司亦深知會匪之不可遏,特不欲其禍自我而發,相與掩飾彌縫,以苟且一日之安,積數十年應辦不辦之案而任其延宕,積數十年應殺不殺之人而任其橫行,遂以釀成目今之巨寇。今鄉里無賴之民,囂然而不靖,彼見夫往年命案、盜案之首犯逍遙於法外,又見夫近年粵匪、土匪之肆行,皆猖獗而莫制,遂以為法律不足憑,官長不足懼也。平居造作謠言,煽惑人心,白日搶劫,毫無忌憚。若非嚴刑峻法,痛加誅戮,必無以折其不逞之志而銷其逆亂之萌。臣之愚見,欲純用重典以鋤強暴,但願良民有安生之日,即臣身得嚴酷之名亦不敢辭;但願通省無不破之案,即剿辦有棘手萬難之處亦不敢辭。""中丞說的是實話。"曾國藩懇切地說,"湖南為何連年不得安寧,主要在地方文武膽怯手軟,但求保得自己任內無事,便相與掩飾彌縫,苟且偷安,積數十年應辦不辦之案,任其延宕,積數十年應殺不殺之人,任其橫行。如此,鄉間不法之徒氣焰甚囂塵上,以為官府軟弱可欺,相率造謡生事,蠱惑人心,殺人越貨,無惡不作。倘若陸費泉、馮德馨等人忠於職守,早行鎮壓,湖南何來今日這等局面。"駱秉章點頭稱是:"就因為他們瀆職,而造成今日禍害,難得仁兄看得清楚。朝野有些人不明事理,還以為我駱秉章無能。""正因為湖南已爛到如此地步,故國藩愚見,不用重典以鋤強暴,則民無安寧之日,省無安寧之境。眼下四方騷亂,姦宄蜂起,還講什麼仁政不仁政呢?古人說:'惟有德者能寬服民,其次莫如猛。'有德者如諸葛孔明,尚以威猛治蜀,何況我輩?國藩唯願通省無不破之案,全境早得安寧,則我個人身得殘忍之名亦在所不惜。處今日之勢,辦今日之事。依國藩愚見,寧願錯殺,不可輕放。錯殺只結一人之仇,輕放則貽國家之患。""你說的這些誠然有理,"駱秉章說,"不過,就憑串子會一塊令牌,處以站籠遊街,無論如何太重了。""林明光一案嘛,"曾國藩斂容說,"國藩認為,匪患最可怕的不是游匪,游匪只一人或三五人,縱作惡,為害有限。可怕的是會堂,他們結夥成幫,組建死黨,對抗官府,為害甚烈。大的如長毛,小的如串子會,就是明證。對會堂的處理,尤其要嚴厲。讀書人一旦參與其事,為之出謀劃策,收攬人心,會使會堂如虎添翼,如火加油,其對江山社稷之危害,將不可估量。想吁門兄不會忘記牛金星、李岩附逆闖賊的教訓。我豈不知林明光之罪,不殺亦可。然刑一而正百,殺一而慎萬,歷來為治國者不易之方。殺一林明光,則絕千百個讀書人投賊之路。即使過重,甚或冤屈,借他一人頭以安天下,亦可謂值得,不必為林明光喊冤叫屈,以亂人心而壞剿匪大計。吁門兄,你說對嗎?"見駱秉章不做聲,曾國藩換了一種誠懇的語氣說:"吁門兄為皇上守這塊疆土,做千萬人之父母官,自然會知道,當以湖南山川和芸芸黔首為第一位,而不會把幾個人的性命放在這之上。國藩乃在籍之士,奉朝命協助巡撫辦團練,以靖地方,所作所為,無非是為了桑梓父老,為了你這位巡撫大人。吁門兄,國藩之殺人,別人指責尚可諒解,你怎麼也跟在別人後面指責我呢?"這番話冠冕堂皇,義正詞嚴,說得駱秉章啞口無言。停了好一會,他才說:"滌生兄,你這番苦心,我可以理解,但別人就不一定能理解。比如林明光,他是通過府試錄取的秀才,劉學台掌管的人,你不和他打招呼,徵求他的同意,他能理解嗎?你就不怕他向朝廷告狀嗎?"曾國藩淡淡一笑:"林明光之事,按理是應該先通知劉學台,由劉學台革掉他的秀才功名后再用刑。但老夫子辦事,吁門兄不是不知道,這個案子到了他手裡,起碼要拖半年,最終還是不了了之。昆老育材有方,國藩深為欽佩。但恕我直言,這安境保民之事,昆老尚欠魄力謀略。況且這案子是一樁會匪大案,與通常秀才犯法不同。當此非常時期,可從權處理。應該說,我殺的不是秀才,而是一個會匪,一個士林敗類。昆老硬要向朝廷告狀,就讓他告去吧,我也無法阻攔。朝廷若怪罪下來,一切責任由我承擔,與中丞無關。"駱秉章本是大興問罪之師而來,結果竟被曾國藩充足的理由和強硬的態度弄得無言以對,只得訕訕告辭。
曾國藩想到湖南官場、民間對自己這幾個月來嚴辦匪亂指責如此之多,且其中也免不了有枉殺的人在內,若不先向皇上申明,求得皇上支持,日後有可能成為被人彈劾的口實。他思索幾天,給皇上上了一道《嚴辦土匪以靖地方折》。不久,奏摺奉硃批遞迴來:"辦理土匪,必須從嚴,務期根株凈盡。欽此。"曾國藩將這道硃批遍示湖南各文武衙門。從此,官場上的公開指責便銷聲匿跡了。
半個月後的一天,康福從平塘鎮辦公事回來,悄悄告訴曾國藩:林明光一案冤情重得很,百姓反應很大。曹克勤受了熊家父子的賄賂,長毛小冊子是熊家栽的贓。熊家藉此事將林明光置於死地,是為了報積怨私仇。曾國藩聽后,對林明光的冤情並不太感意外,但對曹克勤受賄卻很憤慨,他生平最恨受賄的官吏。曾國藩交給康福一件任務,要他和彭毓橘、蔣益澧三人秘密查訪委員中的受賄情況和冒功領賞的團丁。
不久,曾國藩借"嚴辦土匪"的聖旨,將審案局中的委員作了大幅度的裁汰,從自己舊日友朋和嶽麓、城南兩書院中,挑選一批廉潔有操守的鄉紳和士子來遞補;又將凡有冒功領賞行為的團丁一律開缺回籍,從荷葉塘募來一批老實的農夫代替。從那以後,他自己對判決之事,態度也審慎些了。
一日,瀏陽縣團練所專程派人來到審案局,說周國虞的征義堂又死灰復燃了,在城外山林里活動猖獗,縣團對付不了,請省團派人前去鎮壓。巡撫衙門也接到瀏陽縣令的告急文書,駱秉章請曾國藩辦理。
曾國藩吸取林明光一案的教訓,對下邊報來的匪情不敢輕易相信。他帶著李續賓、曾國葆、康福、彭敏橘,喬裝成普通老百姓,親自到瀏陽去,對周國虞和征義堂作一番秘密查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