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祭月
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在程小麥家的門口的曬穀場上,鋪滿了竹匾,上麵都堆滿了糯米粑粑。
粑粑分為甜、鹹兩種:甜粑粑上麵上了紅,鹹粑粑上了綠。
那些拍了黃豆粉的粑粑,都壓了模印,上麵有月亮、嫦娥和玉兔。
千葉美智子帶著清水小百合、小林千尋和村裏的一些媽媽娘子,正將那些粑粑裝進特製的盒子,在盒子上係上了紅絲帶。
徐陽等人也在一旁幫忙,時不時地拿一隻粑粑往嘴裏塞。
這個時候,你肚子有多大,可以放開了吃。
曲美美和趙甜甜這兩個丫頭貪嘴,吃撐了,彎不**子,站著又難受,哭喪著臉臉,在一邊又蹦又跳。
兩人看到徐陽在吃粑粑,立即叫嚷了起來:
“我都吃撐死了,你還吃?”
“你這是存心要饞我們啊?”
“你快給我住嘴,不要吃了!”
“我好難受,還想吃!”
……
看到這兩個丫頭的樣子,村裏幾個小婦人忍不住拍掌大笑。
這水陽糯米粑粑特別抵飽,偏偏味道又非常好吃,無論鹹甜,吃到嘴裏,糯糯的、軟軟的,一點不黏牙齒,特別的香。
即使吃撐了,可一看到那金黃色的粑粑,加上撲鼻而來的香味,由不得你不又想吃上一口。
這時候,程土旺帶著板車隊的全體成員,將包裝好的粑粑,一車車的運往工地上。
郭保全開著三輪車,又不停地將包裝好的粑粑往水陽街上郵寄所運。
忙了一上午,總算將建築工人的粑粑解決了,剩下的粑粑也都分到村裏每個人的頭上。
徐陽和曲美美這些來自外地的人,和村裏人一樣,每人都分得一份。
程小麥也為自己的黑皮和黃精們各爭得了一份。
黑皮和黃精們都樂得眉開眼笑,高呼主人哥萬歲。
花梨鷹是吃不了糯米食的,否則,非將它的嘴給黏住開不了口。
畢竟今天是中秋節,程小麥也不能厚此薄彼,多賞了它幾條空間魚。
今年的中秋節有點特別,村裏除了增加了一些來自日本的女子,還有工程隊在這裏,程土旺決定晚上集體舉行一個祭月活動。
早在古代的時候,就有了“春祭日,秋祭月”的習俗。
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裏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
而祭月沒有圓月,不免大煞風景,故此,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固定在八月十五日的晚上。
中秋節在古時候,名目很多,又叫月夕、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
不過,在民間,流傳這麽兩句話: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傳說,灶神是一名非常英俊的男子,如果讓女性祭灶的話,很容易被灶王爺吸引,為了避嫌,因為女子從不參與祭灶活動。
至於男人為何不參加拜月,那又是因為月宮嫦娥太漂亮了,也是因為避嫌,隻得躲在一邊。
盡管如此,在主辦祭月活動時,還是少不了男人圍觀的。
就在日頭落山的時候,村裏一些男女已經在聚賢堂門口,搭起了拜月壇。
拜月壇並不高,類似於一張非常寬大的圓桌,上麵鋪了一塊潔白的綢緞,四周綴有流須。
在壇子的基座上,鑲有蓮花和祥雲紋。
在拜月壇正對麵的地麵上,鋪了一條長長的大紅地毯,那是供女人跪拜月神用的。
壇子上,擺了一對點燃的大紅蠟燭,一隻銅香爐。
上麵供了蘋果、西瓜、梨子、紅棗、葡萄、石榴、柿子、花生、香蕉、新煨熟的菱角,幾盤堆成寶塔型的糯米粑粑、一塊大號月餅。
還有清茶一杯,板橋村自己釀造的兩大壇葡萄桂花酒。
在月亮即將升起的時候,參加祭月的人都已經陸續到齊了。
到場的全村男人,除了一些幫忙的外,都坐在旁邊的桌子邊。
這次魏明成沒有趕回縣城過節,自然成了板橋村的重要嘉賓,和淩大壯、伍夫之、程土旺都坐在了一張桌子上。
在座的還有淩大壯公司裏的一些負責人。
淩青梅推辭要和工人們一齊在後山過節,沒有到場。
這時候,程小麥早已經開啟了直播間了。
月亮升到樹梢上的時候,板橋村一幫未婚的年輕女子,包括千葉美智子那些來自日本的美女,還有曲美美等人,在鄭美麗的帶領下,從村子的一角,正緩緩而來。
當她們踏上拜月壇前麵的紅地毯時,作為唱祭的王奶奶,從人叢中走出,立即喊唱道:“就位!”
鄭美麗和一眾年輕女子都眼觀鼻,鼻觀心地席地而坐。
王奶奶雙手捧著一紙祭文,朗聲念道:
“八月桂花香,中秋月更明;
鄉村圓月夜,村姑祭月來!”
“值此中秋佳節明月夜,我宣布:板橋村女子的祭月活動,現在正式開始了——”
幾個年輕小夥子,立即點燃了鞭炮,劈哩啪啦地炸響了。
鞭炮聲音剛落,王奶奶喊唱:“祭月!”
主祭者鄭美麗聞言,連忙起身來到了拜月壇前,朝著月亮升起的方向,深深一鞠躬,跪了下來。
王奶奶喊唱:“三上香!”
作為執事者羅成,從一旁走出,將三束香遞到了鄭美麗麵前。
鄭美麗接過香,在蠟燭上點燃,朝著月亮行了三次跪拜之禮,小心翼翼地把三束香插在香爐裏。
王奶奶喊唱:“三祭酒!”
羅成將斟滿的酒爵,遞給鄭美麗,鄭美麗將酒灑在席前的地上,再將酒爵放到祭桌上。
如此反複三次。
周圍秋蟲唧唧外,沒有任何人吱聲。
整個場麵顯得非常的莊嚴肅穆。
程小麥向直播間裏的水友介紹道:“像這種大型的祭月活動,在我們板橋村每隔兩年都會出現一次。”
“主要是早先從板橋村出去的人,回來時都想組織一下這樣的活動,以表達闔家團圓之意。”
“即使是沒有這樣的大型活動,我們村裏家家戶戶就像除夕祭祖一樣,在自己家的小庭院子裏,也會做一次祭月儀式的。”
聽了他的話,直播間裏的彈紛紛飄了起來。
“像這種流行於古時的祭月活動,我也隻在書上看到過,沒想到一直到今天還保存在鄉村裏!”
“這種祭月活動,也可以被列為非遺傳承的吧!”
“好多精美的傳承,也隻有能在鄉下看到!”
“看了程員外的直播,我越來越喜歡鄉村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