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敵我備戰
**軍的冷兵器戰術教官來自世界各地,有西班牙人、日爾曼人、土耳其人,還有*人,不過他們都是代表當代陸軍最高水準的隊伍。
哈軍的部署如下:第一縱列火槍兵6000人,兩翼配備騎兵各500人;第二縱列是多管火槍與擲彈兵2000人,掩護中軍火炮240門和近1000名炮手,兩翼則是長矛重步兵各1000人。
擲彈兵是王國陸軍新出現的兵種,他們投擲一種被明顯改進后的手榴彈,這種手榴彈不再是渾圓溜滑的形狀,也不再在上面繪滿彩畫以迷惑敵人,而是改進成一種方便把握的圓柱形木柄炸彈!
限於炸藥技術,這種手榴彈仍然比後世的標準彈大上足足三倍,但威力卻仍比之相差太遠。只有在密集使用的情況下,才能取得一定的戰果。
因此,擲彈兵這種新兵種首要的篩選條件就是:膀大腰圓、體力充沛。他們幾乎都是從工程兵隊伍和壯勞力隊伍中選拔出來的,這些人不需要經歷新式火器訓練,但他們要懂得遵守紀律,會打冷兵器戰爭,同時在最需要的時候,每分鐘至少向50碼以上距離投擲出20枚手榴彈!
**軍指揮部和剩下的1000多名精銳火槍手便坐鎮後方。他們並不擔心敵軍可能的突襲,因為對方一旦分兵,將更容易被擊破。而偷襲的部隊也將遇到設置了完備防禦工事的火槍手,只能被當做活動的靶子!
天氣果如希達將軍所料的那樣,浠瀝瀝下起雨來。
雖然是小雨,但是**軍將士們還是紛紛在自己身上套了件雨衣,遮住背包的同時,也不會影響了武器的操縱。
雨衣能夠最大限度地保持*的乾燥,也即保持體溫。
一場戰鬥下來,士兵需要付出幾乎超支的體力,如果再被雨淋久了,他們就會失去此後幾天的戰鬥能力。而在戰場上被凍感冒的傢伙則更應該抱怨了。
漸次進入陣地的英軍沒有等待太久。菲利浦將軍一看天氣,反倒微笑了起來,他朝自己的副官說道:「看來上帝也站在了我這一邊。」隨即他宣布進入全面防禦狀態。
英軍的前線部隊做了一次較大的調整。火槍兵都被撤了下來,同時,重步兵被加強了,他們開始邁起整齊的步伐,慢吞吞地向前移動,以便掩護身後的長弓手進入防線。
他們的防線以長矛和土石障礙構成,一些仆兵正忙著搭建*牆,不過這東西顯然不會很快就被完成。
在**軍中軍,所有的炮手也在急迫地搭建著防雨棚,這些防雨棚都立得很高,左右以竹桿撐持繃緊,後面留一矩形敞口,保持氣流通暢。因為火炮發射時氣流變化很大,因此這些棚子都不是那些嚴絲合縫的帳篷可比的。
身後的丘陵高處,**軍指揮部打出的旗號是黃色旗,意思是「按原計劃執行」。
「最合適的距離很顯然是700碼。」有人在希達耳邊說道,將軍點了點頭。隨即,黃色旗的旁邊便升起了一面寫著紅色中文「柒」字的白底旗。
「哦,我們的將軍這次是下決心不要俘虜了。可憐的英格蘭人,願上帝救贖他們的靈魂!」在這種距離下進行密集炮擊,炮手長們都知道那意味著什麼。所有的炮手們紛紛做起了祈禱,包括印第安人,如果說有什麼不一樣的話,天主教徒們是在為自己的安危祈禱,而印第安人是在為自己的準頭祈禱。
印第安人都是天生的戰士,這句話塞拉弗陛下說得一點沒錯。
處在前線的半身壕溝已經泥濘一片了。根據《步兵操典》的相關條例,士兵應當在臨戰前布置好溝塹和拒馬,只有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僅僅安放拒馬、柵欄。如遇堅守戰,應當布置四通八達的戰壕,安置儘可能多的火槍兵以保證火力的強度。
正因為戰壕中密集的步兵,所以對這種壕溝的安全要求也達到了歐洲諸國聞所未聞的程度,全部是按照防禦熱兵器攻擊而準備的。王國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熱兵器軍團,也許僅次於大明國的數量,這也是他們敢於布置這種不太方便撤退或逃跑的深壕的因素之一。
鑒於小雨和可射擊人數的限制,前線部分士兵已經有條不紊地順著戰壕,到達各自補給馬車處領取鎧甲和長矛了。此次**軍後勤處攜帶了大量新式頭盔和鎧甲,橢圓形的頭盔在這個時代看起來很可笑,有點像義大利騎士的圓盔,不過構成圓盔最基本的材料不過是鐵皮,而這種頭盔則是正宗的鋼盔,內沿充滿橡膠托與其他柔軟的填充物,例如棉花、羽絨甚至蠶絲。蛋形外殼的好處就是遇到受力點,會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幾率將之彈射掉,例如火槍從遠處發射,子間接觸鋼盔的時候,會立刻被弧型面改變運動軌跡。即使有效距離內用火槍射擊,也有很大幾率擋住子彈穿透,更別說哈軍鋼盔是多層複合的堅固東西!
這一隻鋼盔的零售價高達2000佛羅林。
肩甲與*甲全部參照了頭盔的設計,弧形面看起來很奇怪,但卻對防止箭頭穿刺非常有效。自從**軍在托蒙德與長弓交手了之後,連陛下都很重視,他親自試驗了長弓的威力,並且根據其特點研究了對策。
盾牌是個好東西,王**隊中最擅長使用盾牌的是公主衛隊,瓦氏夫人的藤牌兵可以令所有冷兵器時代的步兵統帥們頭疼。藤牌兵差不多可以正面擊潰兵力相當的長弓手。
另外,加長身管的火繩槍也能擊潰他們。長弓差不多是冷兵器世界中射程最長的個人武器,還可以湊成集團,威力很強。在1182年的阿伯蓋文尼城(在威爾士東南)圍攻戰中,威爾士人發射的流矢近距離穿透了10厘米厚的橡木門板,同一戰中,布勞斯的威廉屬下有名騎士在50米之內被射中,那箭貫穿了他的鎖子甲裙、護腿甲、*,又穿過內側的護腿甲和木質馬鞍,一直射入馬背!
而長弓在集團戰役中的輝煌成就,更是難以盡述。至少從英法百年戰爭史上來看,大部分法蘭西重騎兵軍團的衝擊,都是被一撥又一撥長弓發出的箭雨所擊敗的!
1359年全英格蘭共生產了85萬支箭、20000張弓和50000條弓弦。想想這個數字,就知道英格蘭長弓手在戰場上無所顧忌發威的保證是什麼了。在英法克雷西戰役上,法蘭西軍隊一共進行了16次衝鋒,而整場戰鬥英軍的射擊都沒有停止過!他們一共發**50-80萬支箭!當時,有人形容,滿地翎羽,如大雪覆蓋。
可是比起火槍來,它卻力有未逮。早在百多年前的阿金考特戰役中,長弓就難以穿透堅硬厚重的鋼製板甲了。而對於火槍和火炮來說,這種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哈軍使用的加長型火槍,也即西班牙人「穆什克特」火槍的改進型,能夠打出400多碼的距離。長弓的射程不過一半而已。
火炮則打得更遠、威力更大。
所以說,長弓到了現在,也不過是塞拉弗陛下眼中比較好玩的玩具之一了。
他對於這種冷兵器的優劣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首先,長弓必須集團使用,單個長弓手在近距離幾乎沒有戰術優勢。而長弓手一旦被擊潰,則意味著整個軍團全面的失敗。
另外,長弓手的防禦力極差。一般他們只有輕便的頭盔與護*。輕步兵的優勢在於他們的速度,而劣勢就不用說了,他們甚至沒有能力防禦遠距離的火槍子彈射擊!
成本低廉是長弓手在英格蘭如此風靡的重要原因,但他們需要幾支友軍,尤其是重裝長矛手,幫他們抵禦可能的突然襲擊。長弓手們僅僅配備匕首或短劍,在格鬥中他們或許能偶爾取勝,但在散兵游勇狀態下抵禦全副武裝的騎兵或步兵衝擊則不太可能。
與跨海相隔的歐洲本土人觀念不同,英格蘭人不認為箭手有什麼問題。不像法蘭西人,一方面對長弓恨之入骨,一方面又自恃騎士精神,不肯大規模列裝。這樣他們反而在與英軍的摩擦中屢戰屢敗,白白浪費了大量的金幣。
其實有腦子的人都能看出這個算式的不公了,一名騎士的培養與訓練費用,和一名弓箭手,能等稱嗎?而在戰場上,就算以一換一也虧到家了,別說英格蘭人還經常勝利了!一場接一場的戰役下來,結果是英格蘭越打越富裕,而法蘭西是越打越貧困!
希達將軍看到英軍不動,反而進入防線,他的唇角浮現出一絲微笑,「果然和情報說的一樣,英格蘭人擅長打防守反擊,他們的長弓就是用來大量殺傷進攻中敵人的!好吧,既然他們認為我們的火槍無法射擊了,那麼我們不妨示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