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航海霸業之古帝國的崛起> 第187章 寧波幫秘辛

第187章 寧波幫秘辛

  在寧波海域一個秘密的無人小島上,正有幾條像甲蟲一樣醜陋的小型海船停泊在岸邊。


  那是倭人的一艘關船和三艘噸位更小的小早船。


  這艘關船噸位在90-100噸,兩側共有60挺櫓,水手145人,戰鬥人員200人,已經算是日本國內很大的一種船了。


  比這種船更大的只有安宅船,這種船在150噸以上,使用木料和龜骨製造,看上去堅固,但比起廣船或者大福船來卻也普通。該種型制的船在中央後部設警樓,分三層,配有小櫓一百六十隻,大櫓八十隻,屬於核心戰艦。不過那可不是普通人用得起的。


  京都大內氏派往明朝的使者宗設謙道,大模大樣地負著手,在一幫武士的簇擁之下,登岸上島。


  他長得十分蠻橫,兩撇鬍子就像左右擺開的兩把倭刀,臉上橫肉縱生,眼睛狹長,不時露出奸狡和森冷的寒意,他梳著傳統的武士頭,穿著寬大的唐袍,腰間是長短兩柄倭刀,尤其是短的那柄,用的竟然是罕見的青銅刀鞘,上面刻著非常複雜的銘文,一看就很有來頭。


  這一次大內氏派出這員得力的部下,甚至比預期的計劃還要有所提前,這完全是因為大明國內部產生的問題讓他們感覺到有大撈一票的希望。


  日本人需要什麼?*的貨物、*的金銀。


  而趁著大明南北兩個政府的對立,中間混水摸魚,應該是發財的最好時機。


  對於大明,宗設謙道的看法就和他的主子們一模一樣,那就是一個無能的傢伙在掌管著一座金山。在他們的心中,他們自己才是第一流的武士,第一流的政治家,這座金山與其放在無能者手裡敗毀,不如拿過來自己享用。


  尤其是大明的禁海令,使得數不清的海盜在這片海域橫行,其中最多的反而是*人,這些賊寇深知*大陸的情況,只要日本人給予好處,他們就會笑眯眯地湊上來帶路,在倭寇打劫府縣的同時,他們也收穫得盤滿缽足。


  此次,宗設就因為有了沿海一個大明漢奸的幫助,才順利地進攻了雙嶼港的麥哲倫艦隊,但是令他生氣的是,他已經把所有的力量差不多都擱在了那兒,現在,他手邊連500人都湊不出。


  要知道,湊集起2萬多人的海盜,其中還有至少3000名日本人,這已經是他的極限了。雙嶼港的貿易之富庶,使宗設謙道等人垂涎不已,可是真正實施起來,才發現這是一場得不償失的戰役。


  最關鍵的是,麥哲倫艦隊並沒有太大的損失,原本的偷襲戰打成了一場遭遇戰,麥哲倫艦隊用他們堅固的陣形和強猛的火力,打沉了幾乎所有的圍攻者,宗設謙道只能命令那些冀望於在雙嶼港搶掠一把的倭寇們,通過對島的佔領來逼迫對手就範。


  雙嶼港的確是個富饒的地方,但是公國的艦隊實在是太有威脅了,宗設謙道常常以大日本上國人自詡,並且也時常聽聞各大名領內的武士出海收穫的豐厚以及明國海上力量的不堪一擊。但是,就他從自己短短几個月的經歷來看,那種說法似乎有點言過其實,大明海軍的艦隊,每支都有數十艘400料規模以上的船隻,有的甚至有1000料大船,都裝滿了各種火銃、石弩,倭船根本就不能跟對手正正經經地打一個照面。


  加上被麥哲倫在短期內收拾掉的兩支在浙江沿海最有影響力的海盜組織,也就是海寇王英和海寇閔建忠的團伙,剿得片瓦無存,這讓宗設謙道不禁有種寒慄股戰的感覺。


  要知道,這些大明國海寇在日本,可是連大名都要恭恭敬敬對待的,如果沒有他們的鑲助,倭人怎麼可能如此順當地進入大明國內陸呢?


  曾幾何時,這些橫行*海的賊寇大爺們,竟然被像一條肉串般被烤吃了?


  望著這片海域無人能敵的大明海軍,宗設謙道只有肚子里咒罵以及暗自眼紅的份兒。


  現在,1萬多海賊被圍困在了雙嶼島,原本他們還想趁著商船隊出發的當兒混出去,然而很快就被識破了,麥哲倫艦隊規定了無比嚴厲的檢查制度,凡是看起來像漢人但說話不是大明口音的,統統抓起來,還有每次僅允許2條船通過檢查站,超過這個數字的統統不問原因地擊沉已經有數百名海賊就是這樣不明不白進入地獄的,現在,倭寇們根本不敢出島,只有那些*籍的海盜,才笑眯眯地偽裝成商人並登上商船離開。


  說實話,這並非是麥哲倫先生的疏忽,實際上他並不曉得這由來已久的靖倭歷史出於巨大的利益考慮,許多沿海各地的商人都極其重視走私貿易,因此,他們反而不希望海禁復馳,所謂靖倭,他們的要求只是不要讓日本人壟斷走私貿易,也不要讓這幫人跑到自己家來搶劫,就這麼簡單,除此之外,他們搶誰殺誰都跟自己無關。


  這就造成了倭寇的隊伍里,實際上有大量的大明國人,並非完全是實打實的日本人。


  宗設謙道也敏銳地看出了這一點,他無法救出更多的人,只能通過更加瘋狂的行動來挽回這一切,兵法中「圍魏救趙」的一節,似乎更合此中要義。


  夜幕深重,島邊沙灘后低矮的灌木林中,正升起一堆取暖用的篝火。


  宗設謙道和自己的手下廣本慎武、細藤成孝、吉田十一郎、寺島正、大澤一健五人,圍在火堆前,幾個飢腸轆轆的傢伙,用刀劍烹調起烤魚來。


  「很久沒有喝到京都的清酒了,那個滋味真是令人懷念啊。」


  「東本願寺那松葉君酒坊的刺身招待菜,配合醇厚的菊正宗,才是寒夜裡的一大樂趣!」


  幾個已經差不多口中淡出鳥來的傢伙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口水橫飛。


  宗設謙道靜靜地聽著,他盤膝而坐,手輕輕地撫摸著那柄青銅鞘的短刀,「秋葉原一文字」。據說是寬元時代關西最著名的刀匠夕晴本照的作品,是由大內家賞賜給最驍勇武士的物品。


  「大人,尹先生派來的船已經到了。」


  宗設謙道朝報信的傢伙略一點頭,「叫他們過來。」


  宗設常常以自己說的一口還算不錯的中文沾沾自喜,跟在政府的高層身邊,如果不會講幾句中文,那是很丟面子的。有時候,喝茶喝酒起舞詩歌的時候都需要用到純中文的對話,有時候還會大聲朗誦一些唐詩出來增加氣氛,這可是最上等階層才有的享受。


  這次來拜訪宗設謙道的,是浙江寧波籍、奉化籍的諸多商人的代表,他們都是長期從事走私營生而起家的商人,此次他們就是來與日本人「同商大事」的。


  奉化人趙奕,家產數百萬計,是當初鄭和下西洋時期跟隨寶船出海的商人的後代。


  當初,由奉化、慈溪、鎮海、定海、象山等六縣商人構成的商人集團,沿東南亞至馬六甲賺了大筆的外塊,其後實施海禁的成功,使得這些家財萬貫的人更加富有,一擲千金在他們的圈子裡根本算不了什麼。


  這六縣,加上南四縣七縣,成為「寧波商幫」的地域範圍,寧波幫差不多壟斷這一地區經濟貿易六成以上的收入。


  從全國來說,大的商幫也有幾十個,其中比較著名的,除了寧波幫以外還有徽幫、晉幫、陝幫、江右幫、龍游幫、洞庭幫、臨清幫、閩幫、粵幫等等。大商人恭景春,家中也是依靠販鹽、走私而富,他個人雖然極其富有,但他所屬的蘇州幫卻沒有寧波等商幫的規模。寧波商人在北京城王府井旁的小甜水衚衕還建有會館,為的就是方便前往建國門附近貢院考試的學生,這種財大氣粗不怕招搖的氣概,就是寧波幫興盛發達的證明。


  趙奕雖然是奉化人,但他在奉化沒有根基,祖上有一支脈遷往寧波,加上他的正妻是寧波人,商人世家,因此他也投向了寧波幫。


  在天下響應大明武定王開放海禁對外貿易,並公開拍賣許可證的時候,寧波幫的商人卻是多方阻撓,甚至不惜勾結政府官員,對抗朝廷的政策,其主要原因不外是想繼續長期性地壟斷沿海極為激烈的走私貿易,以獲取巨大的利潤。


  和寧波幫一個鼻孔出氣的還有閩幫、粵幫,雖然這兩個商幫的勢力不如寧波幫那麼強大,但是作為地區貿易的主體,這些商幫對於政府經濟決策的執行程度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力。


  雖然欽差總理商業局大臣史蘭嶠等人對於發放許可證的巨大盈利數字感到興奮不已,朝廷上下也對此表示驚訝,但商業局右侍郎(主官副職)斯波克特先生卻在商業局的連月運作以及與情報部門合作協查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令他不滿的蛛絲馬跡,不論是外銷的貿易品籌備、組織、輸送、囤積也好,還是進口貨物的購銷也好,在某些地區,尤其是海外貿易基礎「雄厚」的沿海幾個省份都出現了故意了延誤、拖怠和抵制的行動。甚至有些人乾脆聲稱「朝廷復馳海禁乃是妖妄」,對開海禁、行貿易的國策積極對抗,有些偏遠地區更是有人組織海盜團伙,在海上三天兩頭打劫官府的商船隊。


  在這種情況下,大明朝廷內部也有人不斷為海禁政策說話,朝廷里南方出身的官員原本就多,他們有的與私商暗地裡交易過,嘗到過甜頭,有的長期享受私商的賄賂。他們以原先市舶司、當地政府頭目為主要代表,有的乾脆就是這些私商的家人、親戚和好友。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財富是基於海禁政策以及走私得來的,要正常地做海外貿易,豈不是要削自己的老本嗎?

  尤其是原先的那些大走私商人,他們更加不願意把自己獨佔的利潤和別人共享,哪怕朝廷也不行!


  當初海禁之所以實施,並不是海外貿易沒有給朝廷和百姓帶來好處,相反,海外貿易間接促成了永樂年以後數十年大明繁榮的盛世。


  可是,海禁之後呢?許多人倒了霉,可是少數私商卻肥了。他們逐漸做大做強,與官員勾結,一方面多方拉攏志同道和的商賈和商幫,為自己默默地謀福利。


  沿海邊防的鬆懈,何嘗與這些人沒有關係呢?為什麼那些「備倭」的官兵們,一聽到幾個、十幾個倭寇上岸,就數百、數千人地「逃散」呢?難道他們真的不是這些強盜的對手嗎?


  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過斯波克特先生、阿卡辛提先生。


  不過公爵閣下對此的解釋卻很精闢:從利益的角度來分析,這不過是一群既得利益者不想把得到手裡的錢分出來給其他人而產生的分贓不均的吵鬧。


  海盜分贓不均也會自相殘殺,這種行為決不屬於一般性的矛盾,也不是發個政府命令就能解決問題的,這需要用大棒政策直接加以打擊,為了維護政府的形象和尊嚴,為了使大家都知道大明朝廷的權威,就切切不能心慈手軟。


  當然,眼下來這個寒冷的無人小島與倭寇坐談的傢伙們,以及他們背後的指使者們,恐怕都沒有意識到大明國實際統治者那引而不發的危險態度。


  不一會兒,幾十名身裹厚衣、臉上覆著蒙紗的傢伙警惕地來到篝火邊。為首的一個胖乎乎的傢伙看了這副場面,冷哼一聲,「哪位是倭使宗設大人?」


  「八嘎!」一個操著關西腔的流浪武士跳了起來,然而,這群人立刻從衣服里取出各種武器來指向他,他當然也不得不迅速拔刀,指向對手。


  「算了。」宗設謙道見來者不善,自己也不是真的想對付他們,便擺了擺手,發出陰沉的聲音,「趙當家已經和我商議了三回,卻回回不親自來見面,難道他心意不誠,根本不是真的打算與我們合作嗎?」


  那個矮胖的人哼了一聲,「宗設大人,請恕小人得罪!不過現在寧波風頭甚緊,尤其您在雙嶼策劃的事件,使得各地商會都十分緊張,您這是直接與朝廷翻臉啊。現在可不比正德初,沿海調來的備倭兵員,大多不是當地人,軍官也一個比一個陰,他們年俸甚高,又有各種想不到的好處,想收買他們異常困難!現在我們當家的已遷回奉化小羈去了,他不想滲和到這件事情里去。」


  宗設謙道臉色變得鐵青,「好吧,如果是這樣,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我會儘快向朝廷傳遞國書,並向王爺彙報你們的事情,好在我一直很小心,你們歷次在海上的交易內容,我很早就登記成冊了。」他朝一邊微微點了點頭,一個侍從立刻拿來了一本厚厚的賬薄,摔在地上。


  那個矮胖之人大驚,竟然渾身都打起顫來,他指著宗設謙道,結結巴巴地斥問對方,「您,您破壞我們交易的規矩!」


  「什麼規矩?」宗設謙道仰天大笑,「規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再說,規矩如果只由貴方單方面制定,那麼豈不是一紙不平等的約定?原本我也不想說,不過既然你們想翻臉,那麼我再給你看一樣東西。來啊!」


  兩名倭寇從灌木叢外面帶來一名長相醜陋的男子,他長著一隻大翻鼻,鼻毛像兩把臟刷子般生長在鼻腔外面,幾乎拖到嘴唇,兩隻小三角眼不停地轉悠著,一笑起來只見兩排空缺甚多、令人作嘔的大黃牙。


  矮胖的傢伙當然認識這位「仁兄」,這是某個海盜組織里的傢伙,據說是某個海盜首領的親戚,因此得以參與每次交易的過程。


  他向矮胖之人笑笑,拱了拱手,「劉管家,多謝你的一百兩銀子啊,我從來沒有花錢花得那麼爽快過!」


  「任小三,你!」劉管家差點要被氣昏在地,不過他畢竟隨著趙奕走南闖北,也算見識不凡了,知道這個時候如果破臉,除了自己逃不出這個島子以外,恐怕趙當家的滿門也會因為倭寇的「人證物證」而被下獄論死。


  「原來你們都認識啊。」宗設謙道很滿意自己一手導演的劇目,裝作驚訝的樣子說道,「那麼,請問劉管家,您還有什麼說的嗎?如果沒有就請回吧。」


  矮矮胖胖的劉管家沉吟了半晌,揮了揮手,讓所有侍衛都收起了武器,「宗設大人,這件事情我們不參與,但可以提供人手、武器和情報給你們,你們想知道金山衛港的艦隊駐紮圖示嗎?你們想知道怎樣進入港口嗎?任小三和賬本交出來,這些東西我們來提供。」


  「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宗設謙道微笑起來,絲毫也不顧忌身後被兩名倭人架住的醜陋的任小三那震驚的模樣,「我可以滿足你的要求,但你們也必須滿足我的要求,此次攻擊金山衛港,你們必須提供至少3000人的武器裝備和至少10名嚮導,此外,你們還需為此支付白銀10萬兩,用來充當我軍的軍費。」


  「這不可能。」劉管家冷冷地嗤了一記。


  「如果不行的話就算了,就當我沒說過。」宗設謙道臉容轉冷,揮了揮手,兩名倭人作勢要把任小三帶下去。


  「等等!」劉胖子一揮手,雖然沒摘掉蒙面巾,卻仍然可以從他的眼睛中看出憤怒的火焰,「1000人的裝備,2萬兩銀子,這是我們的底線了!」


  「3000人的裝備,10萬兩銀子,不行就算了吧。」宗設謙道從腰間取出「秋葉原一文字」,用柔軟的西洋絨布仔細地擦拭著。


  劉管家深深地吸了口氣,倭人就是不講信義的白眼狼,跟他們根本不能多糾纏,他滿帶著屈辱,低聲地吼了出來,「好吧,成交了!希望宗設大人也能堅守盟約,不要再給我方帶來麻煩,否則,我們當家的也不是吃素的!」


  宗設謙道從心裡嗤笑此人色厲內荏,誰不知道明朝的沿海邊防就是你們這幫人腐蝕、破壞的,你們既然勾結了我們,就應該知道我們的厲害,現在連大明國的正規軍都對付不了我們,你們憑什麼講這種大話?


  他站起身來,仰天哈哈狂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