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皇族內閣(中)
但是卻未要求速行憲政、速建責任內閣。這種政體改革的宣傳為戊戌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使戊戌變法的政治改革逐漸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清廷宣布立憲之前,以孫等為首的革命黨人,也都對華夏國的憲政建設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由於八國聯軍的入侵,致使清廷在新世紀之年又以失敗而終,此時更是擦亮了革命黨人的眼球。
他們繼而陸續在國內外加大宣傳活動,建立宣傳組織,如第一個留日鄒容著《革命軍》的學生團體——勵誌會。
190年,勵誌會又將翻譯為主的《譯書匯編》更名為以著作為主的《政法學報》,竭力宣傳資產階級法製思想,要求清廷從官製入手實行政治改革。
此外,他們還發表了《立憲論》,明確提出了在華夏國實行君主立憲的主張,如文章還警告清朝統治者要認清形勢,不失時機地實行立憲政治。也就是,此時他們並非反對由清廷來實行立憲。
華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曆史事實強有力的證明,以中俄兩個封建大國皆敗於實行二元製君主立憲製的日本,這種戰爭不是簡單的軍事較量,而是政治優勢戰勝古老帝國的必然結果,這不是非國能戰勝於大國,實際上是立憲製度戰勝專製製度。
1904年的日俄戰爭的結果給了華夏國時人心靈一個沉重的衝擊,使國人為之震撼。同時,繼日俄戰爭後,在沙皇專製的老毛子,還引爆了一場規模浩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運動。
這在國際上更是引起了強烈的輿論效應,激發了華夏國時人要求改革政治體製,實行憲政的強烈欲望。繼八國聯軍入侵後,國外諸多帝國主義又趁機入侵,企圖在華夏國奪取更多的特權,特別是沙俄以瘟疫蔓延為借口,試圖把之前軍事占領的華夏國土地合法化。
日本的強大對清廷的專製統治,也形成了巨大的危險。憲政的日本戰勝了龐大帝國的沙俄和華夏國,而且為了加速侵略步伐,還正在快速發展其經濟、軍事等實力,加緊籌建侵略華夏國東北的機構。
如在1906年,日本就在華夏國東北成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和關東州都督府。前一個機構總部設在東京,支部則設在大連,是日本推行侵略東北,從事殖民政策的執行機構和大本營。
後一個機構是在旅順,是日本進行軍政統治的殖民機關。同時,西方的英、美、法等帝國列強也都靠之前侵略的資本養壯了自己的體魄,進而把肮髒而又貪婪的爪牙深入到了後起發展中的華夏國,從商品輸出轉為資本輸出。
它們早已對華夏國的版圖虎視眈眈,試圖在華夏國推行“以華製華”的政策。
由於在清末官場上各派紛爭不斷、矛盾重重,致使袁s凱、奕劻等所擬定的責任內閣方案最終迫於流產。
其原因是極為複雜的,但以鐵良、瞿鴻禨與袁s凱的矛盾最為突出。鐵良自始就反對官製改革,當袁s凱責任內閣一出爐,他便與袁氏作對,他們在大事上不做反對,特別在芝麻事上與袁s凱政府作對。
更為突出的是:瞿鴻禨與奕劻、袁s凱兩者之間一直都是處於明爭暗鬥的政治角逐之中,他們相互抵製,各不相讓。
因為內閣總理大臣一職位高權重,如果此責任內閣方案通過,袁s凱、奕劻集團的勢力便會大增,這對瞿鴻禨的政治生活是極為不利的。
因而,這就促使瞿鴻禨在負責複核責任內閣方案的關鍵之時,副上《複核官製帖》,明確反對袁s凱等人的這一責任內閣方案。
此外,他不但親自暗中向慈禧進言,而且還讓趙炳麟等上書反對袁s凱等人的責任內閣方案。慈禧聽後,便決定采用瞿鴻禨的意見,仍然設置軍機處。
也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同年11月6日,清廷明確頒布上諭曰:軍機處為行政事務的總體機構,自雍正相承至今,沒有什麽弊端,無需改為內閣,故而仍然保留軍機處,從而否認了袁s凱、奕劻等大臣的責任內閣方案,使其流產。
立憲派按照英國式憲政進行立憲宣傳,堅持由議會中的首領人物擔任,責任內閣的總理大臣,並倡導內閣對議會負責,受議會監督。
他們“自始即鼓吹代議政治,希望通過選舉的方法走上政治舞台,所以對西方的黨會觀念,一直著意鼓吹”。此外,他們還倡導有國會則有責任內閣,反之則不然。
為了倡行英國的議會政治,並促使清廷加速立楊度憲步伐,他們進而相繼設立了不同的立憲團體,進行大力的宣傳。
其中,江浙一帶主要有以張謇、岑春煊等為首的預備立憲公會,其宗旨就是發憤學習西方,以使國民素質盡快趕上他們,並且使國內紳士民眾洞悉國家大政,為預備立憲打好基礎。
同年,楊度在東京組建了憲政公會,其宗旨也即就是“預備憲政進行之方法,以期憲政之實行”,向全國鼓吹立憲之方法。
同年底,楊度與譚廷闓等人又在長沙,成立了憲政講習會湖南分會,並邀請日本名士犬養毅進行立憲宣傳,征求其憲政之方法。
對此,犬養毅表示,華夏國之所以弱,在於上無對議會責任的政府,下對權力沒有監督機關。想要設立責任內閣,必要先設監督機關;想要改專製政體為立憲政體,除此之外別無良方。這一鼓動,使楊度於同年底便將憲政講習會,改名為憲政公會,並先後在京城、河南等地設立支部,以便加大立憲宣傳力度,擴展宣傳範圍。
1910年國會請願運動開始後,憲政講習會、預備立憲公會以及政聞社三家主要的立憲團體又在上海成立了國會期成會,作為專門請願發動的機構。
在楊度的授意下,1907年秋,憲政講習會會長熊範輿便聯合沈鈞儒、雷光宇等人,首次向清廷呈遞速開國會請願書,要求召開民選議院。
1908年8月7日,清廷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議院法、選舉法要領,以及議院未開以前九年籌備事宜清單。基於此,清廷將開設議院的時間擬定為籌備事宜的最後一年,即第九年(1916年)